世界環境日簡介

世界環境日簡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並採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並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中國從1985年6月5日開始舉辦紀念世界環境日的活動,以「青年人口,環境」為主題 。自此之後,每年的6月5日全國各地都要舉辦紀念活動。1993年北京被選為舉辦慶祝活動的城市,其主題是「打破貧窮與環境的怪圈」。世界環境日的由來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範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託58個國家的152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經過12天的討論交流後,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  《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籲「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後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這一天作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要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並採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世界環境日,象徵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誌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GCEP)和環境基金。環境規劃署是常設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並作為國際環境活動中心,促進和協調聯合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歷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  1974年:只有一個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類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保境識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環境與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環境與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變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90年:兒童與環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000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億人生於它!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責(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中國主題:人人參與 創建綠色家園  2006年:莫使旱地變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  中國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7年: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Melting Ice——a Hot Topic?)  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8年:促進低碳經濟(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中國主題:綠色奧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9年:地球需要你: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化(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中國主題:減少污染——行動起來  2010年:多樣的物種,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來(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

2010中國主題中國主題:低碳減排·綠色生活歷屆世界環境日主辦城市  

1987 – 內羅畢,肯亞  1988 – 曼谷,泰國  1989 – 布魯塞爾,比利時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91 – 斯德哥爾摩,瑞典  1992 – 里約熱內盧,巴西  1993 – 北京,中國  1994 – 倫敦,英國  1995 – 比勒陀利亞,南非  1996 –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1997 – 漢城,韓國  1998 – 莫斯科,俄羅斯  1999 – 東京,日本  2000 – 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2001 – 都靈,義大利 以及 哈瓦那,古巴  2002 – 深圳,中國  2003 – 貝魯特,黎巴嫩  2004 – 巴塞羅那,西班牙  2005 – 舊金山,美國  2006 – 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  2007 – 特羅瑟姆,挪威  2008 – 惠靈頓,紐西蘭  2009 – 墨西哥城,墨西哥  2010 – 基加利,盧安達歷年世界環境日創意活動2010年  中國——為慶祝「六·五世界環境日」,以「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為主題的「2010高校環保藝術節」在北京舉行,以環保材料和生活回收物品為原材料的藝術作品,構思巧妙,充分體現了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本次活動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指導,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和環 保部宣教中心支持,從去年年底開始至今,共徵集到100餘位新銳藝術家和高校藝術院系大學生的300多件作品。  歐洲的主要慶祝活動在瑞士的日內瓦、亞塞拜然的巴庫和義大利的熱那亞等地舉行。此外,歐洲其他地方也將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在瑞典艾斯基斯圖那舉行雜技和詩歌大賽,在法國巴黎放映名為《視覺電報》的系列環保影片等。義大利最大的都靈環保電影節,將展示30多部關於環境問題的紀錄片和短片。鼓勵全球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北美地區,慶祝活動主辦城市匹茲堡舉行130多場活動,包括水問題全國會議、環境藝術節、以及節水大賽,將決出4月至6月節水量最多的社區。  南美洲——6月8-14日,環境署親善大使吉賽兒·邦臣將在南美洲舉行的聖保羅時裝周上宣傳環境日。她還拍攝了一個公益廣告,於6月5日發布。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區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在海地舉辦的環境日慶祝活動,屆時將發布《海地全球環境展望》報告。  非洲——從喀麥隆到莫三比克,非洲各地將舉行植樹、清理沙灘、詩歌大賽等活動。  西亞地區,在巴林,知名詩人和歌唱家將聚集在一起,歌唱並討論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0:10」活動是一項呼籲在一年時間內減少10%的碳的排放的全球活動,相關活動在迦納、德國、愛爾蘭、法國和美國各大城市都有開展。2009年  悉尼「穿戴藍色」活動——2009年6月5日,在澳大利亞悉尼,人們手持充氣的地球模型參加名為「穿戴藍色」的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當天是第38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墨西哥北極熊的節日——2009年6月4日,在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海濱城市坎昆,綠色和平組織環保主義者扮成北極熊的模樣遊行,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尚德高海拔陽光行動——世界環境日,在青海考察的尚德董事長施正榮特意致電珠穆朗瑪峰山麓西藏巴松完小扎西校長,關心該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住宿情況。扎西校長向施正榮博士反映,三年前尚德贊助的2.5千瓦的光伏電站為學校師生帶來了光明,原有辦公室、教室和寢室等總共31間,現在將擴建到59間,白天要保證計算機課的6台電腦供電,晚上要保證300多名師生學習、生活用電,學校擴容將出現較大的電力短缺,現在晚上還需要一台柴油發電機供電。施正榮博士表示,尚德將繼續支援高海拔地區綠色電力,不日將送陽光上西藏。施正榮董事長還在同一天致電世界最高海拔中學定日中學校長次平,表示繼續支持高海拔地區孩子們良好的成長環境,在該校長期設立尚德綠色獎學金。三年前的世界環境日,尚德為世界高海拔地區贈送光伏產品,贊助世界最高海拔小學巴松完小、世界最高海拔中學定日中學、世界最高海拔村莊「堆村」,為高海拔地區帶來綠色光明,也帶來了中國光伏產業的高海拔影響力。  美的「美的一天」活動——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發起主辦、21CN承辦、美的環境電器支持的「美的一天」大型環保公益活動正式啟動。該項環保活動號召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少開一天空調,多用一天風扇」,度過「美的一天」。並倡導在整個夏季期間,每星期五關閉空調使用風扇,或者將空調溫度調整到26度以上。「美的一天」活動網路平台也正式上線,可以通過此網路平台參與「綠色使者」評選,最終的「綠色使者人氣王」將獲得4999元的現金大獎,每周網路人氣最高的前50名可獲得美的電風扇一台。  PPR《家園》(Home)紀錄片——作為營銷的一大主題,環保如今在奢侈品行業十分熱門。YSL 所屬的PPR 集團今年特別為世界環境日投拍了一部名叫《家園》(Home)的紀錄片。整部影片完全在空中拍攝,著名航空攝影家Yann Arthus-Bertrand 帶領觀眾環繞地球,見識各式各樣的美麗地形——沿著蜿蜒的水流和公路,觀眾能看見地球的全貌,並了解到這個星球上的居民是如何肆意對待自己的家園。該片將在6 月上映,與此同時,Yves SaintLaurent 也會配合推出特別產品,並免費向顧客發送該片的DVD 光碟。2008年  印度沙雕藝術家「北極熊」——6月3日,在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布裏海灘,印度沙雕藝術家帕特奈克為他的沙雕做最後的修飾。該沙雕以一隻皮鞋踩在北極熊身上為造型,寓意皮革工業會破壞環境。帕特奈克是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而進行此項創作的。2007年  墨西哥市長騎自行車——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此舉也是為了迎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  菲律賓綠色婚禮——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裡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諾亞方舟」——5月30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志願者打造了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戴口罩的民族英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環保主義者竟給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雕像戴上了口罩。2006年  金槍魚全都哪裡去了——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籲人們關注並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布魯塞爾科普遊園——6月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布魯塞爾市政府在五十年宮公園內舉行大型科普遊園活動,利用製作鳥巢、觀察動植物生長、感受太陽能和風能等各種活動,鼓勵孩子們感受自然,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環保意識。2005年  巨大的水龍頭——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巨型耶穌雕像前,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成員豎起一個巨型水龍頭模型,以紀念第34個世界環境日。當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  倫敦新能源展——6月5日,在英國首都倫敦,當天是第34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一些倡導綠色生活的組織和個人在倫敦市格林尼治公園擺出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生活的元素,引導人們認識新能源並呼籲共創綠色家園。世界環境日相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972年成立,總部設在肯亞首都內羅畢。根據1997年2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屆理事會通過的《關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作用和任務的內羅畢宣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任務是:  1、利用現有最佳科技能力來分析全球環境狀況並評價全球和區域環境趨勢,提供政策諮詢,並就各類環境威脅提供早期預警,促進和推動國際合作和行動;  2、促進和制定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法,其中包括在現有的各項國際公約之間建立協調一致的聯繫;  3、促進採用商定的行動以應付新出現的環境挑戰;  4、利用環境署的相對優勢和科技專長,加強在聯合國系統中有關環境領域活動的協調作為,並加強其作為全球環境基金執行機構的作用;  5、促進人們提高環境意識,為參與執行國際環境議程的各階層行動者之間進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並在國家和國際科學界決策者之間擔當有效的聯絡人;  6、在環境體制建設的重要領域中為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機構提供政策和諮詢服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的成員由聯合國大會選出的58個國家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亞洲13席,東歐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10席,西歐和其他國家13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以來,中國一直是其理事會成員。  世界環境日:冰川消融 後果堪憂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後果堪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並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德國研究人員曾指出,目前全世界還有約16萬處冰川,而它們正快速消融。比如,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三分之一,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從1912年至今,其山頂的冰冠縮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區的永凍土層喪失了「粘合劑」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頻發。  另外,氣象觀測發現,過去幾十年,北極永久海冰在減少,冰川和凍土在融化。歐洲航天局專家根據衛星圖片分析後發現,2006年夏季,歐洲北部至北冰洋區域大約5%至10%的永凍冰開始鬆動融化。此外,南極在過去十幾年裡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目前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會最終導致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發達國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諾減排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地球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我國環境保護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並將這一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各相關行業。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將「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友好相處成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世界環境日: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地球  2007年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熄滅主體燈光。當晚19時30分開始,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電器推銷員戴夫·埃雷特手舉一隻舊式白熾燈泡和一隻新型節能燈泡。由於新型節能燈可以節約更多資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舊式白熾燈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東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機。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進行商業化開發,被人們譽為「綠色電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籲人們關注並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裡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2007年5月30日,志願者打造的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並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還能做些什麼以拯救地球和我們自身?全球十大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 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佔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佔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 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迹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佔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具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癒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推薦閱讀:

到底什麼樣的墓地環境風水好
自信之旅(四) 學習
不可輕視樹木對環境風水影響
環保第一步,廁所改造是關鍵
曹振霆先生談陽宅環境之客廳

TAG:環境 | 世界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