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強迫症

強迫症,全稱強迫性神經官能症,是神經質的一種,其癥狀狀是患者明知某些念頭和動作不合理、毫無必要或毫無意義,但竭盡全力也不能剋制這些念頭和動作的反覆發生,患者為此深感焦慮和苦惱。按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來講,這是由於患者情感體驗過於深刻,在大腦皮層某個區域形成頑固的病理惰性興奮灶,使興奮過程向抑制過程轉換髮生困難。所以,只有反射行為(癥狀)重複多次後,才能平息興奮灶的興奮,使患者減輕緊張和焦慮。而精神分析則認為,強迫症是患者被壓抑的潛意識能量的一種釋放形式。患者的意識認為,重複某些念頭和動作是不正常的,但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難以克制的癥狀背後隱含某種意義。強迫症的性格基礎是強迫性個性特點:自卑、內向、敏感、刻板、追求完美等。這種人心理防禦意識很強,一時遭遇挫折,容易體驗到劇烈的心理衝突,從而導致對自我的強烈不滿。強迫症本質上是患者無力應付現實的自慰行為:旺盛的本體能量向外釋放的渠道受阻,只能以某種儀式性的念頭和動作獲得替代的滿足。由於患者的全部精力粘著在癥狀上,軟弱的自我因離開現實環境而獲得暫時解脫。問題出在,患者有較強的自知力,知道強迫行為是不合理不正常的,就竭力抗拒和抵制,但抗拒和抵制又往往失敗,在森田正馬看來,產生了所謂精神交互作用的現象。正常人也有重複念頭和動作,不過這種重複都能找到較為充分的現實理由,所以也就不會去主動克制,也不會伴隨苦惱。譬如,你出門時正在考慮問題,忘了房門是否上鎖,回去檢查一次就放心了。然而,強迫症患者檢查了好幾遍仍擔心有閃失,他對自己總持懷疑態度,用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注意力,指向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目標。強迫症原來叫做精神衰弱,這是一種精神的萎縮和自殘。在與強迫症的博斗中,有人用行為療法的原理,把一個橡皮筋套在手腕上,當癥狀出現時就彈拉它以轉移注意力,試圖依靠頑強的毅力來克制強迫癥狀的發生。這樣的方法卻不一定有效。所以,有人選擇精神分析學派,如果把弗洛伊德和森田正馬的學說結合起來看,明白強迫症的形成機制,就會大徹大悟,獲益匪淺。道家言,順其自然。這句話人人皆知,而且常掛在嘴邊,但要真正理解順其自然的涵義並能依此而為,就不那麼容易了。人類對付洪水有兩個辦法:一是堵,二是疏。先加高大堤,強堵;堵不住再扒個口子分流,疏。我們人的思維定式,往往先想到堵,甚至只想到堵,因為疏導分流的代價太高,且有許多不可測因素。但是,心理的堤壩往往難擋由強刺激突然激活,或由弱刺激長期積聚而壓抑的潛意識的洪流,這是一股巨大的能量,若不能儘快扒個口子將意識分流到安全地帶,意識自己就會從心理防禦最薄弱的地方衝出來,造成災難。行為療法的原理是「堵」,精神分析療法和森田療法的原理是「疏『,從心理治療的角度看,堵和疏各有千秋,不過,除非患者的意志力驚人地強大,否則就不要自己去硬堵,話說回來,如果有那種超人的毅力,就不會患上強迫症。森田療法的精髓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森田告誡患者,要承認癥狀是自我的一部分,要接納它,該幹什麼幹什麼,為所當為。可是,患者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往往道理很清楚,可就是做不到,因為患者認為強迫癥狀是極其荒唐可笑的,毫無道理。看來,我們只有為強迫癥狀找到某種意義或合理性,才能使患者真正接納它,進而做到順其自然。一切心理障礙的產生,都可歸於人的本我和超我的衝突,衝突導致自我的分裂。本我與超我的反差越大,衝突就越大,現實我」自我「就越難以調和。其實,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必然的和有意義的,有些行為是意識贊成但潛意識反對,而有些則是潛意識贊成而意識反對,也就是說,人的一言一行不是出於「本我」就是出於「超我」,都是組成完整人格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你沒有理由也不可能排斥其中任何一個,尤其是最容易被漠視的潛意識的「本我」。有了以上認識,回頭再看強迫癥狀,就變得好理解了。癥狀其實是有意義的,那只是被壓抑太久的「本我」出來放風,舒展一下筋骨而已。無能無奈的「自我」(現實我)為了「超我」而殘酷地打壓「本我」,「本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自己在自我心理防禦的堤壩上扒開個口子衝出來。「超我」以為自己的力量無比強大,試圖完全支配「自我」(現實我),而「自我」則被這種假象所蒙蔽,毫不顧及「本我」的感受,錯以為只要聽從「超我」的指揮就萬事大吉。所以,為了減輕自我的衝突和焦慮,大膽放「本我」出來吧,讓她盡情地表演一番,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意識之弦綳得太緊會斷的,適當松一松不會出大亂。請別擔心,「本我」不會永遠賴在外面招搖,時間長了她就會自覺沒趣,因為她就是沖著與「超我」較勁才出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一旦人家都不搭理她了,她還折騰啥?她必會偃旗息鼓,慢慢回撤,因為她的居所在潛意識裡,她本來就不喜歡張揚。
推薦閱讀:

如何對付工作中的敵人
顏值被痘痘破壞了?快學會怎樣對付它們
對付敵人,要無招勝有招
三款好滷水 專業對付鵝蛇羊
哄是對付女人最好的招

TAG:強迫症 | 強迫 | 對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