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達有道,唯中庸與順從
騰達有道,唯中庸與順從
——馮道《榮枯鑒》欣賞
陳敏昭
[提要] 騰達有道,唯中庸與順從——也說馮道;圓通卷一;聞達卷二;解厄卷三;交結卷四;節儀卷五;明鑒卷六;謗言卷七;示偽卷八;降心卷九;揣知卷十
騰達有道,唯中庸與順從——也說馮道
馮道(882—954),字可道,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人,他因處唐末五代大動亂時期「處亂世而從容,歷巨變而不移」的不倒翁形象而備受爭議、褒貶不一。褒之者將他捧上了天,貶之者將他歸入「棄舊迎新、奴顏婢膝、賣主求榮」的小人行列。今人
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說馮道這種人「可謂無廉恥者」;而王安石認為馮道能委屈自己,「屈身以安人,如諸菩薩行。」簡直和佛、菩薩一樣偉大呢!王安石認為馮道可以比作古代賢者伊尹,「伊尹五就湯,五就桀,正在安人而已。」伊尹在商湯、夏桀間遊走,目的不在對誰忠,對誰奸,而在照料老百姓。馮道就是類似伊尹的賢者。與馮道同時代的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的主要謀臣范質稱讚他是「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處於亂世而官運不衰,歷經七朝十二帝而屹立如山,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必然有值得後人稱道的東東。
新、舊五代史對馮道都有比較高的評價。《新五代史》載馮道死後:「時人皆共稱嘆,以為與孔子同壽(享年73歲),其喜為之稱善蓋如此。」《舊五代史》稱讚他說:「道之履行,尤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在封建社會,一個官吏能被後人與孔子相提並論,那是非常榮耀的。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這樣評價馮道:「為人清儉寬宏,人莫測其喜慍,滑稽多智,浮沉取容」;「依違兩可,無所操決」。
馮道自己曾作《長樂老自敘》一文,敘述歷經四朝以及在契丹人的遼國所做官爵等,自謂「孝於家、忠於國」,各方面都做得無愧於色,唯一的缺憾是「未
在唐末軍閥割據的戰亂時期,時年弱冠的馮道投奔幽州節度使劉守光,被任命為參軍,開始了他的仕途。軍閥爭戰,劉守光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所殺,他改投河東監軍張承業做巡官,不久,經張承業推薦,馮道到李克用軍中,出任節度府掌書記(約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後來,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勖消滅後梁王朝建立後唐,馮道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專門為李存勖草擬機要文書。李克用的另一個養子李嗣源勢力崛起,與李存勖爭鋒,馮道棄李存勖而奉迎李嗣源,因「勸進」有功拜為宰相。石敬唐消滅後唐建立後晉,也拜馮道為相;契丹滅晉,馮道投誠契丹,被封為太傅;劉知遠趕走契丹建立後漢,馮道因率先奉迎被拜為太師;郭威殺後漢隱帝建立後周,馮道因幫助郭威誘殺劉氏兄弟有功仍為太師,直到周世宗時才貶為山陵使直到病逝。由唐末投奔劉守光(公元907年),到被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的周世宗柴榮貶做山陵使(公元955年)為止,儘管48年間王朝七度更迭,先後換了14個帝王,但他卻始終官運亨通,不離將相、三公、三師的最高官位,實在是絕無僅有。
在五代之前的中國歷史上,精通為官之道、善於做官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東漢大臣胡廣,一個是唐代唐玄宗朝的宰輔李林甫。胡廣,字伯始,其做官的訣竅就是兩個字:「中庸」,如此而已。他熟悉典章制度,有豐富的辦事經驗,為人處世柔媚謙恭,不抵觸得罪任何人。當時官場中流傳著這樣兩句話:「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李林甫字哥奴,系唐宗室成員。唐玄宗用人疑心最重,如名臣姚崇、張九齡等雖都才華出眾,忠心耿耿,但都不能久居相位,而李林甫資質平平,政績從無建樹,卻能居相位長達17年!若問李林甫的為官之道是什麼,也是兩個字:「順從」。
馮道兼有胡、李二人之長,又高於二人。因為胡、李二人雖會為官,能博得上司喜歡,但終究口碑不好,胡廣圓滑,林甫奸詐。而馮道的為官之道是「既中庸又順從」。晉高祖石敬唐以馮道為宰相,朝政都委託他處理。一次,晉高祖問及軍事謀略,馮道答「征伐大事,在聖心獨斷,臣為書生,唯知守歷代成規而已。臣在(唐)明宗朝,曾以戎事問臣,臣亦以斯言答之。」晉高祖臨死,召馮道託孤,使幼子石重睿跪拜馮道,又置石重睿與馮道懷中,要他出力輔佐石重睿。晉高祖死,大臣景延廣主張立長而不立幼,馮道一句話也不說,依然做他的宰相。契丹滅晉,馮道入見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責問:「你是哪一種老東西?」馮道答:「無才無德,痴頑老子。」墨守成規、裝傻耍痴,「依違兩可」,不做任何實質性回答,就是馮道的中庸順從。他這樣做,雖然不能成就什麼業績,但卻從無失誤可言,不擔任何干係,君上喜歡他的柔順,認為他忠心耿耿而無野心;同僚左右喜歡他的謙恭禮讓,認為他不會傷害自己的利益。依靠中庸順從的作風,時人乃至後世史書都認為馮道有德行。
馮道的另外一個特長是「為官有雅量」,先求退安而後致榮達。這裡的「量」既是容人之量,也是善於衡量利害、量度形勢的「量」。馮道善於信息分析,估量強弱,舍弱奉強,棄敗迎勝,按照時機做到恰到好處,被捨棄者來不及怨恨,被奉迎者正適合需要。在五代那個大動亂時期,「城頭變換大王旗」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馮道就憑著這種「為官之量」趨利避害,長享富貴。
西方有句諺語說:改變不了的事實那就接受這個事實。馮道是非常能夠「認清形勢,順應潮流」的。
不過,我們從馮道的經歷中能夠看出,他雖然長期位居高官,但對時局影響不大,也難用政績卓著來評價他。他只是一個相對專業的、中立的官員,並非一個有做為的政治家。「不作為」或許正是他數十年「大旗不倒」的原因。每當政權鼎革之際,馮道都躲到了幕後。而當新政權全面控制局面時,馮道往往會趕到台前幫助新主子穩定局勢,理順各方面的關係,使新政權儘快進入角色。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他從不提早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察言觀色,永跟最有實力的當權者。儘管馮道在大節上並不合乎正統道德準則,卻十分適合當時官場的需要。在個人修養方面,馮道向「聖人」標準看齊。他一生勤儉,為人寬厚,既不貪色,也不貪財,一向愛護百姓、樂於助人,不結黨營私,也不爭權奪利,這些品行使他在當時贏得了較高的聲譽和生存地位。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詩中寫到:「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如果用比較少的文字來概括馮道的話,我覺得用「私德圓滿、大節缺失」這八個字來評價的話還是比較客觀的。
《榮枯鑒》或許是馮道自身經驗的總結。清代曾國藩的評價在下認為是比較中肯的:「一部《榮枯鑒》,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百年不二之異書也。」
在下不揣冒昧,以一己之偏見,試圖用現代白話閱讀理解這部異書,不足之處,敬請指教。如果我們能夠以「此書有益有善亦有糟粕」的態度來閱讀,那麼,我們就能夠從中汲取教益,剔除糟粕。
圓通卷一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善惡這種事情都是有明確界限的,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拘泥於此。)
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世上的事情都有自身的規律,明智的人往往非常重視這些規律。)
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道理怎樣行得通,通曉樞機的人是諳熟於胸的。)
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過分愛惜名聲的人,他的名譽容易受到損害,關於明哲保身的人,僅僅只能保全自身罷了。)
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名利不是壞事,追名逐利也不是罪過,但是過分追求這些往往是人的本性。)
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君子沒什麼高貴的,小人也沒什麼低賤的,高貴還是低賤不過是世俗給予的名份罷了。)
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也。(君子是君子不是因為他得到了什麼,小人是小人不是因為失去了什麼,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不過僅僅是內心的修養而已。)
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名譽都是虛的,利益是能夠誘惑人的,這些都是人們難以抗拒的。)
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君子沒有成功的時候,不過是眾多平常人中的一員罷了,然而現實中的小人遠遠多於君子,眾人是很難戰勝的。)
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榮辱的虛名容易改變,但事情能否成功卻困難重重;心事容易改變,但是命運卻很難改變。君子、小人不是問題的所在,只要不怕當君子吃苦受累,何必畏懼當小人受人瞧不起?)
聞達卷二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現實中讓不讓你做官、升不升你的職這些事情不是以善還是惡、你是君子還是小人來作為標準來執行的。)
悅上者榮,悅下者蹇。(能夠讓上司高興的人必定仕途平坦;得到下屬擁護的,下屬的難事、問題都會去找他,他的仕途就不會太順當了。)
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君子得到下屬的擁護,上司卻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小人悅上,下不懲惡。(小人討好上司,下邊的群眾可能會反感,但是,這些反感並不能對你有任何損害,或者說下邊那些群眾也不能怎麼你。)
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下邊那些群眾以道德高尚、剛正不阿為美德,上司卻把諂媚順應當做忠誠。)
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道德高尚、剛正不阿卻不順應領導意圖,上司就不會信任你;順應了領導,但是讓群眾覺得你是在諂媚,群眾就會背棄你。)
上疑禍本,下棄毀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上司不信任你是問題的根本,你的仕途可能就此完結;群眾背棄你,最多是毀壞你的聲譽,這是無所謂的小事兒。那些功成名就、大富大貴的人都難免被人稱作小人,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保住根本、顧不得那些沒有意義的虛名罷了。——入木三分!)
富貴有常,其道乃實。(人生的富裕和尊貴是有章法可循的,那就是務實,踏踏實實的做事情。)
福禍非命,其道乃察。(禍福其實並非命運註定,能否察覺事情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從而善於利用規律是決定是禍是福的關鍵。)
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務實不必受無實際意義的虛名所束縛和羈絆;能夠洞察事情發展的規律,就不會因為行為被別人視為奸人做的事情而視為恥辱。)
無羈無恥,榮之義也。(沒有名譽的羈絆,沒有世俗恥辱的束縛,離顯貴榮耀就不遠了。)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要想追求名譽,就別去當官,當官不能給你帶來好名聲的。)
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要是真想當官,你就別管什麼名譽了,道德高尚與高官厚祿是不相干的。)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君子處世講的是道義,小人則擅長操縱人的貪慾,手段不一樣,結果自然不同。)
解厄卷三
無憂則患烈也。(沒有憂患意識離禍患不遠了,並且禍患將是很猛烈的。)
憂國者失身,憂己者安命。(憂國憂民的人會付出自己的身家性命;只為自己擔憂的人就能安身立命。)
禍之人拒,然亦人納;禍之人怨,然亦人遇。(禍事壞事是人人不想要的,但也是人自找的;人人都討厭有禍事,但人人都難免碰上。)
君子非惡,患事無休;小人不賢,餘慶弗絕。(君子不做壞事兒,但禍患一個接一個到來;小人沒有高尚的操守,卻能衣食無憂、好事不斷。)
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讓上司對自己完全放心,不是小人就難以做到;讓群眾不埋怨自己,不是君子就難以做到,也不用說其他的了。)
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上司要推脫責任給你的時候,只有不辯解、俯首認罪才能保全自己(這個領導有可能在其後再幫助你);下屬出了問題,只有搶先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裝好人,才能免去責任。)
君子不黨,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君子不愛拉幫結派,但是真有了禍事沒人會去幫助你;小人因為利益和一幫人結成了黨派,因為有了利益關係這些人才會幫助他。)
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不講道義不會造成什麼實際的惡果,有了禍事沒人幫助可就必然倒霉。所以,做君子倒了霉只能自己承受惡果了;小人為了保全自己所做的某些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交結卷四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咸用也。(智慧的人不拒絕好人,也不疏遠壞人,因為好壞對社會治理都是有用處的。)
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把對自己有利的人當作朋友,把對自己沒有利的人當敵人,敵和友因這個原因而常常轉換。)
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尊貴的人因為善於識人用人而更加尊貴,卑賤的人因為結交奸佞小人而永遠卑賤。)
貴不自貴,賤不自賤,貴賤易焉。(尊貴的人不去做尊貴的事情,卑賤的人不去做卑賤的事情,那麼尊貴和卑賤就沒有區別了。)
貴不賤人,賤不貴人,貴賤久焉。(尊貴的人不去做卑賤的事情,卑賤的人不去做尊貴的事情,貴賤就這麼一直延續下去了。)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人總是希望別人傻而自己聰明,但還是有成天裝傻給人看的人,這些人才是真正能夠做大事的人。)
人忌人明而自愚,智無潛藏,其害無止。(人們忌諱別人聰明而自己愚蠢,所以一般人往往鋒芒畢露的做事情,這樣做的後果反而是讓自己更加被動。)
明不接愚,愚者勿長其明。(聰明的人不接觸愚蠢的人,接觸愚蠢的人不會增加聰明的人的見識。)
智不結怨,仇者無懼其智。(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結仇,仇人不會因為你聰明就怕你。)
君子仁交,惟憂仁不盡善;小人陰結,惟患陰不制的。(君子以仁義與人交往,生怕自己不夠仁義;小人滿懷陰謀與人交往,生怕陰謀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
君子弗勝小人,殆於此也。(君子很難戰勝小人,註定吃小人的虧,恐怕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節儀卷五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表面看象君子,其內心卻是壞心腸的人,是真正的小人。)
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處事手段上看似小人,內心
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道德高尚的人從來不誇耀自己,看重仁義的人總是忽視了自己面對的危害。)
人
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人們口口聲聲說憎惡小人,實際上做事情的時候常常忘記以仁義為準則,這就是做小人沒有任何阻礙的原因。)
難為獲寡,無羈利豐,是以人皆小人也。(做君子很困難而且獲得的利益很少,做小人沒有羈絆而且獲利豐厚,所以多數人還是選擇作小人。)
位高節低,人賤義薄。(官位越高氣節越低;人越貧賤就越輕視道義。)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君子最受不了的是精神的屈辱,小人最受不了的是身體上的痛苦。)
君子避於亂,小人登朝堂。(國家昏暗動亂,君子就離開朝廷自保去了,小人卻能在這個時候進入朝堂乘機弄權。)
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困苦的時候氣節比不上金錢的作用大,人窮困了就做不
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道義不如生命重要,身處困難之中就沒辦法不當小人。)
不畏人言,惟計利害,此非節義之道,然生之道焉。(不顧及別人說什麼,只看自己的利益得失而行事,這不是有道義的人處事的辦法,僅僅是一個人生存下去的方法罷了。)
明鑒卷六
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福運到來的時候,可你自己不能夠察覺出來就白白浪費了機會;有禍事臨近的時候,你自己還不能認識到,那禍患必定降臨到你身上。)
福禍先知,事盡濟耳。(要是福禍都能提前預測出來,事情就沒有辦不好的。)
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收買他們就可以使自己大陰謀得逞;能夠發現隱藏的問題就可以做出正確合理的大決策。)
事不可絕,言不能盡,至親亦戒也。(做事情要留後路,說話要留有餘地,縱然是至親至愛的人也應該這樣去做。)
佯懼實忍,外恭內忌,奸人亦惑也。(假裝害怕別人其實內心隱忍許多不情願,心中即便怒火中燒也要做到外表恭敬,這樣即便內心姦邪的人也會相信你對他沒有威脅。)
知戒近福,惑人遠禍,俟變則存矣。(知道克制的人離得到富貴不遠了,能夠迷惑別人的人遠禍離害,這樣應對事物的改變就能長久生存下去。)
私人惟用,其利致遠。(與你有用的人長期交往,這樣可以使你的利益長久。)
天恩難測,惟財可恃。(不要指望哪個上司是你的永久靠山,只有屬於你自己的錢財在危難的時候可用來解除自己的困境。)
以奸治奸,奸滅自安。(用壞人治壞人,壞人兩敗俱傷這是尋求安穩的一條道路。)
伏惡勿善,其患不生。(消除邪惡不要講究什麼良善,除惡務盡,就不會有什麼禍患降臨在你身上。)
計非全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謀,愚者當戒哉。(不是萬全之策就不要去施行,不是處事穩妥的智謀之士就不要與他商量事情,不能夠妥善辦事的人應當在這方面特別注意。)
謗言卷七
人微不諍,才庸不薦。(職位低賤的人不要告誡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沒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薦他出任某些職位。)
攻其人忌,人難容也。(算計一個人要找出他不被眾人容忍的缺點並使之暴露在大眾面前,人們就難以容忍他了。)
陷其窘地人自污,謗之易也。(把某個人推到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無論他怎麼做都是不對的,別人都會誹謗他。)
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拉攏和他有仇的人但是不要叫人發現,這樣誹謗他的言論就會無緣無故的出現。)
究其末事人未察,謗之實也。(追究他干過的不為人知的各種小事並抖露出來,這是誹謗的實在把柄。)
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把誹謗他的言語散播出去說跟真的一樣人們就不會懷疑,這樣誹謗的事情就變成真的事實了。)
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被人毀謗要是不爭辯,只等事實真相慢慢冒出來,別人的厭惡或許還能稍微減少一些。)
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但是被誹謗的人強行爭辯,只能是弄巧成拙,人們的誹謗會不斷增多。)
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上司要是對你失去信任,那麼你下面的人就會誹謗你;同樣,要是你失去下屬的信任,你的上司也必定會懷疑你。)
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藉助上司的言論打壓別人而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者藉助下屬的輿論來說事兒獲取上司的信任,這樣做事誰都會被你蒙蔽。)
示偽卷八
無偽則無真也。(沒有虛假作對照就沒有真實。)
真不忌偽,偽不代真,忌其莫辯。(真的不怕假的,假的無論如何也真不了,怕的是真假摻合難以辨別。)
偽不足自禍,真無忌人惡。(偽裝也要十足,不然被人看出來就會惹禍上身;真誠也要有所忌諱,如果由著自己的性子必然招人厭惡。)
順其上者,偽非過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順應上司的意願辦事情,哪怕是裝出來的也不是什麼過錯;悖逆上司的意思辦事,哪怕是為了上司好也是會被認為是過錯。)
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無失。(提要求最害怕太直白,含蓄的說話做事才容易達到目的;拒絕別人最怕明說,委婉拒絕才能兼顧雙方的感受。)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棄舊。(忠於自己的上司才叫做仁者君子,君子雖然忠於自己現在的上司卻能夠不忘記自己以前的上司。)
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懷恩。(知道仁的君子常常能夠表現在行動中不忘以前幫助過自己的人,但是小人卻不會這樣。)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達則背主,偽之故,非困達也。(君子不會以迷惑別人的手段達到目的,小人卻會在達到自己的目的之後背叛幫助過他的人,這是虛偽的問題,跟發達不發達沒有關係。)
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如果是虛禮俗套,不去遵守的人談不上什麼虛偽;明知道壞事情,還因為自己的諾言而堅持下去也算不上什麼誠信。事情不一樣,情況和道理也不一樣。)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窮人背也。(用技巧手段來管理下屬,手段用盡的時候你的下屬就會背棄你。)
伏人懾心,其志無改矣。(從內心征服他們,無論什麼時候他們也不會改變對你的忠誠。)
上寵者弗明貴,上怨者休暗結。(被上頭寵信的人不要作威作福;被上頭瞧不上的不要私底下帶有怨氣。)
術不顯則功成,謀暗用則致勝。(權謀手段不被人知道才容易成功,私底下使用陰謀才能夠出奇制勝。)
君子制於親,親為質自從也。(君子的弱點在於他們珍愛親近的人,拿他們親近相要挾自然就指使他們。)
小人畏於烈,奸恆施自敗也。(小人的弱點在於害怕比他們更狠的,你就比他們更惡毒就能制服他們。)
理不直言,諫非善辯,無嫌乃及焉。(說理、勸諫不一定跟人明說,爭辯,最重要的是不遭人忌恨。)
情非彰示,事不昭顯,順變乃就焉。(自己的態度不是非要告訴別人,自己做什麼事情也不是非要別人知道,順應形勢變化才能達到目的。)
仁堪誅君子,義不滅小人,仁義戒濫也。(仁愛能夠拖累君子,道義卻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斂,還是不要濫施仁義為好。)
恩莫棄賢者,威亦施奸惡,恩威戒偏也。(施好處別忘了那些高風亮節不愛名利的人,懲罰不要漏掉那些姦邪滑頭的小人,恩威不要只對一方施加應該兼顧為好。)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於觀察人的做事動機就能了解人,善於思考人做事的準則就能夠了解他們的內心。)
知人不懼,知心堪御。(了解別人就不會怕他們,理解別人就能夠駕馭他們。)
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你知道別人的弱點但別叫人看出來,讓別人看出來你就會惹禍上身。)
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暗地裡揣測別人,問題的解決往往是在別人有所忌諱的地方。)
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君子總是在小事情上面裝上糊塗,但是大事情上面絕對堅持原則。)
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小人總是在眼前事情上面考慮過多,未來的事情上面考慮太少。)
設疑而惑,真偽可鑒焉。(製造些問題試探人們的反應,誰真誠誰虛偽就可以一目了然。)
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如果有緣分能夠結交富貴的人,那麼有些禍患是可以避免的。)
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留心各種信息,這樣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了。)
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常常把自己當成生存在艱險環境下面從而斷絕自己的私慾貪念,那麼你不僅可以守身自保,還可以攻無不克。)
推薦閱讀: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有沒有道理呀?
※徹底告別撈魚范兒 仔褲褲腳卷之有道
※分析一下網易有道在教育領域的玩法兒
※持家有道:別小看優惠券 積少成多省大錢
※清太宗從弟濟爾哈朗:水各有道自得其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