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建立良性互動
家長使用這種用心的方式鼓勵孩子進行自我表達-問一些細節性的、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講故事、進行回憶和描述日常瑣事。參與到孩子的每天活動中去,讓他們談論自己正在做什麼和想什麼,通過詢問他們在不同情形下的心情來鼓勵他們表達自己。避免問只能用「是」、「否」回答的問題,而要用「是什麼」類的問題,例如「發生了什麼?」「你對於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更好的方式是問「怎麼樣」和「為什麼」類問題,例如「那是怎麼發生的?」「你為什麼要那麼說?」以直接的「講述」方式可促使他們進行更完整的回答-比如「告訴我更多關於那件事的信息」。另一種對話的方式是在各種遊戲或活動中讓孩子去主導。讓他們在遊戲中分配角色、設定故事背景、或者決定他們想進行何種類型的藝術創造。讓孩子主導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並在向你講述規則、故事線和想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入交流。在你們對話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設立一些小小的挑戰,向他們介紹一些新想法,並讓他們解釋自己所做的選擇。在你們的交流中,你需要練習與孩子的「當面」互動:每天都要撥出時間來全神貫注地傾聽他們。我十分理解家長們勞累工作一天後有時甚至無暇吃飯,更不用說認真去聽孩子的一字一句了。然而,孩子們很需要對方全心的注意力,以感到自己被真正地傾聽。簡單的傾聽就能在孩子身上發生奇蹟的效果。父母應以三七原則為目標:七成聽,三成說。而「說」的部分應圍繞著問問題或多用肯定詞句來拓展對話:「噢真的嗎?快告訴我更多信息。」「那太好了。」「我理解。」最後,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方式是進行適當的鼓勵,而非盲目讚美。雖然鼓勵和讚美都體現了對孩子的肯定,然而家長也應該有所取捨。另外大人對他們的評價和肯定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也要學會自我肯定──對自己建立自信。過度的讚美會使孩子依賴於大人的肯定,致使他們一旦沒有得到讚美就會造成精神上的不安。因此,不宜盲目讚美,避免造成孩子對讚美的依賴性。請家長把溢美之辭留給他們的重要成就,例如創作了一幅的充滿靈性的美術作品,或是攻克難題,再或是在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中獲得成功,不一而足。相對而言,鼓勵是更好的方式。減少單純地讚美,更多地進行有意義的激勵。家長們應對於孩子在一項活動中大大小小,完成或沒有完成的不同組成部分進行鼓勵和評價,明確孩子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所使用和學會的技能。而非對整個事情做一個敷衍的評價。在這裡,我建議家長每一天都要儘可能多地鼓勵孩子。當孩子們在進行一幅畫作的時候,你可以詳細的描述這幅畫作有多漂亮。鼓勵他們及時儘快完成家庭作業,激勵他們迎接挑戰。請注意在語言上,鼓勵和讚美是有所區分的。讚美時,常會用:「你真棒!」, 或者「你做的真好!」這種評價的語句簡單而直白。想要鼓勵自己的小孩,則要使用更加準確的語句形容孩子的工作,並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如此才能促使他們思考自己在做什麼,怎樣做得更好。大量的鼓勵彙集為真正有意義的讚美,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良性的互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樹立自信,相信自己擁有追求卓越的能力,並因此建立積極正面的自我形象。家長應該為孩子做出表率,在言行舉止上引導他們。如果家長們能夠和孩子們進行良性互動,就會從孩子那裡得到積極正面的反應,實現有效溝通。 Emma Vanbergen 華爾街日報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給了孩子這麼多的愛,他卻離你越來越遠?
※「低頭族」父母向孩子們傳遞的是「冷漠」
※如何看待2月2日微博中「老公將女兒打骨折」這一事件?
※再富也不可富孩子(2)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