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勤政的皇帝雍正:10年硃批達到1000萬字
(雍正像)雍正的繼位,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都認為雍正是「矯詔奪位」。這讓雍正非常煩惱。也許是為了表明自己是他爹康熙正確的唯一的選擇,讓謠言不攻自破,所以雍正決定擼起袖子好好乾。當然了,雍正之所以勤政,還在於他爹康熙為他樹立了學習好榜樣。康熙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據史書記載:康熙14歲親政後,每天凌晨便在「御前清門聽政」。除了出外巡視和祭祀,一年365天,風雨無阻。他從來沒有抱怨過自己沒有假期什麼的話,倒是「惟恐有怠政務,孜孜不遑」。從《清史稿》中可以發現,雍正是唯一一位不巡幸,不遊獵的皇帝。他常常說「要以勤先天下」。他一直忙忙碌碌,白天聽大臣奏事,討論議決一些政事,夜晚則批閱奏摺。奏摺在康熙年間,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奏摺制度,還只是向皇帝進言的一種機密文件,因此除了康熙親信的官員,一般官員是沒有資格上奏摺的。據史料統計,那時候能向康熙上奏的,只有137人。
(以勤先天下的雍正帝)到了雍正年間,雍正認為能上奏摺的人太少,言路就會阻塞。為了擴大言路,他將有資格寫奏摺的人,增加到了1200人,如此「所奏之事,無所不具」。雍正是個事必躬親的人,從來不讓別人代看奏摺。因此他在位的時候,光是批複奏摺便需要耗費很多時間。據史書記載,在雍正在位的13年里,共處置了各種題本192000餘件,平均每年達14700件。他親手批複的漢文奏摺多達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而且,雍正在這些奏摺上的批語,常常會多過奏摺本身的內容,有的多達1000多字。如此算下來,他大概硃批的字數多達1000多萬字。雍正在位10來年,用毛筆寫1000多萬字,一年差不多100萬字。如果他是個作家,無疑是個最高產的作家。如果把這些硃批裝訂起來,雍正大概不只是著作等身了。其實雍正還真搞過著作,不過是「選集」,他將自己批複過的奏摺,擇選了7000多件他認為有意思的,編成了《雍正硃批諭旨》。
(《雍正硃批諭旨》)雍正的硃批不僅僅字數多,而且非常有趣,文采飛揚,情真意切。我們選擇一份硃批,來看看雍正的真性情。雍正二年,深受雍正重用的田文鏡調任河南,任河南巡撫。當時朝廷計劃從山東和河南購小米運往江南賣。田文鏡上奏說,江南一帶不食小米,不如運小麥去賣。可是戶部尚書張廷玉和吏部尚書朱軾卻說,小米粥很好喝,南方是沒有小米,如果有小米,他們一定也很愛喝。雍正覺得小米粥的確很不錯,就聽從了張廷玉和朱軾的建議,下旨讓山東巡撫陳世倌收購小米後運往江南。誰知道江南人民真的不愛喝小米粥。小米運過去後,根本無人問津。生意搞砸了事小,可這是朝廷辦的事,雍正覺得很沒有面子,心裡很窩火,於是臭罵了張廷玉和朱軾一頓。最悲催的是山東巡撫陳世倌,雍正命他「依時價在江南地方自行發賣,其不敷之,著草率辦事之陳世倌賠補」。緊接著,雍正給田文鏡寫了一封信,狠狠地表揚了他一番。田文鏡得了表揚,激動萬分,趕緊寫了極盡阿諛之詞的回折。在回折中他說了許多奉承之詞,最後還說自己生性愚鈍,能把事情辦好全仰賴「聖恩多方教導」。這份回折讓雍正極為受用,於是寫了一條非常傲驕的批示:「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看看這一段,多麼有意思。從一個細節所可以看全貌。雍正王朝雖然只有短短13年,但因為雍正的努力,讓這短短的13年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締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雍乾盛世。參考史料:《清史稿》《雍正硃批諭旨》
推薦閱讀:
※死後竟讓雍正帝為他輟朝三日親自弔唁,他有何等功績?
※潛心學問不爭皇位的三阿哥,最後被雍正圈禁而死,與十三阿哥有關
※雍正登基真相,康熙為何傳位給他?而不是最愛的四阿哥?
※雍正設立軍機處真正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