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講座 三
06-15
瑜伽師地論講座 三---瑜伽師地論講座這個《瑜伽師地論》,上次講到,大家自己都研究過。不過進一步這個經典裡頭,它是佛法的寶庫寶藏,好的東西要的東西太多了。那麼上一次講到聲聞地,專對出家方面來講,出家自己需要的事。但是在出家需要當中,我覺得出家更需要修持,關於如何證得三昧的問題,這是更重要。那麼現在我們大家已經有一個準備了,上一次講到三百九十五頁是吧,聲聞地的種性地,對不對?大家已經有看過是吧?看不懂?這倒是個老實話。也有人看得懂的很多吧?不要謙虛啦你們。我們現在為了爭取非常重要的修持方面的,所以聲聞地種性地固然重要。這個種性,它的組織、它的說法,就是說,我們普通講根器,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根器、來源。那麼這個種性地,種性就是根器,前生的根器,不止前一生,多生累劫來的根器,這就是由阿賴耶識習氣帶來的。所以種子,過去生的種子,多生累劫累積攏來的種子起的現行。種子現行這兩個名詞應該懂了吧?下面有些佛學程度差一點的,你們問座中的老前輩們,所謂老前輩不是年紀大,他已經在佛學上懂得學問,因為沒有時間給大家多研究。那麼《瑜伽師地論》講到聲聞地的種性地,就是說,尤其是出家,專門出家的修行,種性更重要。乃至於在家要真正想學佛,根器沒有、種性沒有,沒有這一顆種子啊,沒有辦法培養。這一生只能種一點善根,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阿賴耶識的種子生起現行。首先他講佛的種性,後來由佛的種性再講到二乘聲聞乘的種性,然後再說到菩薩等等的種性。這個道理在大經裡頭、經典裡頭《楞伽經》說的很清楚。所以沒有這個種性啊,這一生許多修行,老實講,只能說這一生在種種善根。拿這一生的現行(現在的行為),熏習充實了培養他生來世的種性。換句話說,諸位出家的法師們,今後收弟子,尤其收出家弟子,也不能隨便,非觀察他的根性不可。所以種性地,我們翻過來三九六頁。有了種性,有了前生來的種性,還要這一生得勝緣,有各種條件才能談修行。那麼這一段,「云何勝緣?謂正法增上他音,及內如理作意。」就是說,有了很好的根器,這一生還要遇到佛法的正法住世,正法也增上他音,增上緣。還有就是說有了種子,還有有正法住世、有善知識明師的培養,這顆種子才能長大,這是外緣。裡面的緣呢,「及內如理作意」,內心上合理的正思維。作意,就是說,意識熏習佛法,要造成意識的境界。譬如我們念佛、觀想,這些等等,乃至研究教理、研究禪定,這些都是如理作意,並非是不如理。不如理作意就是凡夫的妄想,一天到黑嘻嘻哈哈的,乃至****啦,乃至發發脾氣了、耍耍花樣了,這些是非如理作意。非如理作意的現行,就累積起來他生來世的種子更可怕。「云何劣緣?」為何劣緣呢?有多種,哪一種是壞的因緣要碰到?有很多種。「謂若自圓滿,若他圓滿,若善法欲,若正出家,若戒律儀,若根律儀,若於食知量,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若正知而住,若樂遠離,若清凈諸蓋,若依三摩地。」這些就是劣緣。怎麼叫劣緣呢?你看下面都是好的啊。就是說,我們要修行,這些環境很可能障礙你,變壞了。包括很多種。就是說,「若自圓滿」,我們自己不圓滿,譬如說六根有欠缺,耳朵聽不見了,眼睛瞎了,頭腦白痴了,或者是麻痹了,這個身根不圓滿,這是所謂劣緣了。現在,我們大家學佛經經常說,人生最難是暇滿之身,有清閑的時間,有圓滿的身體。暇,就是閑暇,有空閑的時間,給你在這裡在這個地方能夠又講經、又打坐、又聽經,你這個時間還年輕。暇,人生清閑,難得。這個尤其是工業社會,哪個不為生活忙得不得了?你們出了家沒有事情,還坐在那裡自生煩惱,彼此你看我鼻子不對、我看你眼睛歪了,浪費這個生命。六根還圓滿,「若他圓滿」,自己圓滿、他圓滿,環境一切等等。「若善法欲」,善法欲,你要曉得欲,世間法慾望很不好,對不對?有慾望好不好?欲也分兩種,廣義的欲,一切都是欲。狹義的欲是男女之間愛好淫慾之欲。凡是一看到欲字,大家只想到淫慾之欲,錯了!佛經的欲是廣義的,什麼是欲啊?你說我是吃素的,所以不像你們,沒有欲。哎呀,今天這個青菜呀,鄉下帶來的,才鮮呢,才好呢!筷子多去夾兩口,就是欲。這個山水多美麗啊,也是欲。世間上完全是利、欲之爭啊!所謂「皈依僧(法),離欲尊」,真正能夠離欲嗎?貪清凈也是欲。一切欲皆遠離了。所以我們出家,這是廣義的欲要遠離。但是欲雖然要遠離,我們沒有離欲以前要善法欲,惡法不住。對於善,你看我們大家都是學佛,甚至於出家,你真的做善事有沒有這個欲呢?嘿,沒有,別的倒是多。絕不是已經發瘋了,有這個欲去做。叫你**這裡看電視,你非要欲不可,到時間不打開看,看到人家在看,走不過這裡,心裡頭髮癢,看電視視聽之欲。但是你做善法有沒有這樣像看電視看電影這樣視聽之欲呢?你沒有發起,沒有發起就是劣緣。「若正出家」,那麼現在不是歪出家,是正出家。正出家是什麼理由呢?下面有,聲聞地裡頭都有。有些人灰心來出家,有些人被環境所逼出家,有時候……下面都有,都非如理。要正出家,為什麼正出家?為求了證,為求得菩提,為求正果而出家,就是正出家。所以非正出家是劣緣。「若戒律儀」,戒律,真正的清凈,而且懂得戒律,戒律不是條文。譬如我們有法官在這裡,你譬如學法律的人,光是條文背來,還案子有時候判錯了的。要懂得法理應用,戒律也是這樣。「若根律儀」,根也分兩面,一個是廣義的根、種性,前生因果;一個是狹義的根,六根等等。「若於食知量」,你看你們經常生病,食不知量,好吃的多吃,腸胃生病了。因為腸胃生病了,就容易感冒。所以凡是感冒了,胃這裡有問題了,中西醫一樣的道理。腸胃沒有問題,即使感冒細菌進入,可以把它控制得了,自己的生命功能。因為腸胃有了問題,感冒就來了;因為感冒來了,腸胃一定出問題。出家修行呢,因為自己食不知量,不知時,該吃的時候餓著,該餓著的時候拚命吃。一個飲食都不能知時知量,如何去修行?這是佛說重蓋,所謂飲食的障礙很重的。「若樂遠離」,要遠離聵鬧。我們凡夫專門喜歡看鬧熱的。但是真的聲聞要遠離聵鬧,不能遠離聵鬧屬於劣緣。「若清凈諸蓋」,一切五蓋,貪瞋痴慢疑,都要使它清凈了。但是我們一樣半樣都清凈不了,所以是劣緣。「若依三摩地」,隨時在定境中。漏了一行:「若初夜、後夜、常修習修覺寤瑜伽」,上半夜、下半夜,初夜就是上半夜,後夜就是下半夜,隨時都在定境中。所以比丘戒律,睡眠的時候觀日輪,在心中,右脅而卧,這是戒律,我們做到了吧?嘿!打呼,悖於律儀。真講律儀有這樣嚴重。具足戒,已經受了三壇具足戒的比丘,右脅而卧,睡眠的時候觀心中日輪。身是睡,身體睡著了,意識清明沒有睡,就是常修覺寤瑜伽。我們聽聽看!所以我叫你們不要跟我來談戒律,我不講戒律,因為我是不守戒律;如果嚴格講戒律我這真是戒律。這戒律有如此之難!除睡眠之蓋。「若正知而住」。你們**是正知而住啊?都是邪知而住,妄念比什麼都多,正知的正覺就沒有了。三藐三菩提,正知正覺。「若樂遠離,若清凈諸蓋,若依三摩地。」「云何自圓滿?」怎麼叫自己圓滿呢?「謂善得人身,生於聖處,諸根無缺,勝處凈信,離諸業障。」自己怎麼樣圓滿呢?善得人身,不是壞得人身,不是惡得人身。有些修魔法的、修外道法,可以搶這個身體哦。尤其是嬰兒生的時候,有些修魔法、外道法有功力的時候,可以把那個嬰兒的靈魂擠起走了,自己硬搶這個房子,這叫做奪舍,搶這個房子。那是惡得人身,那也犯殺戒。譬如有些有定力的,譬如我們假使修得有定力的,當然這些都是有特別教授方法的了。要想修奪舍法,不想經過投胎,自己年齡到了,這一生沒有了道,趕緊修奪舍法。自己靈魂出竅了,出竅了以後啊,也不生天,也不下地獄,六道都不走,就是飄蕩。就看人體,哪一個人體還很年輕、剛剛死的,剛剛死這個房子裡頭沒有毀壞,可以用,搶奪進去、侵佔。但是有些因為修成功了,連剛生的嬰兒身體他也侵佔了,殺戒,犯了佛戒,道也不會修成。怎麼是犯殺戒?這個身體本來是那一個人的,你搶得進去,等於霸住那個房子,霸王住房子,這個樣子,就不是善得人身。所以要「善得人身,生於聖處」,生在一個有聖人的地方。「諸根無缺」,眼睛不瞎、耳朵不聾、頭腦清明。「勝處凈信」,有很好的正法住世,最好的地方能夠生起凈信。凈信哦,不是說你信個宗教就對了,要凈信。這個「凈」字就很難。「離諸業障」,這一句我們做不到了,滿身是業障。一天到黑頭腦啊,鬼精明鬼聰明的頭腦,特別聰明;用之於正知正見啊,《瑜伽師地論》都看不懂,你有什麼用?所以,善得人身之難。「云何名為善得人身」呢?「謂如有一生人同分」,就是說這一生下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變成大丈夫、男人。佛法平等的,「或得女身」,一樣的,要圓滿。「如是名為善得人身。」「云何名生於聖處?謂如有一生於中國,廣說如前。」生在中國。當時佛在印度,不是講這個中國哦;就是世界的中心,文化的中心,有文化、有教義。「廣說如前」,前面已經講了。「乃至善士皆往游涉,如是名為生於聖處。」這個地方一投生下來,有很多修行人,有智慧大善知識多,這個是生於聖處。「云何名為諸根無缺?謂如有一性不愚鈍。」個性生下來不是笨蛋。腦子一個笨蛋,智商不夠,愚鈍。「亦不頑呆。」頑,調皮。三天兩頭有一個花樣變變,就是頑。呆就是傻,十三點。頑是頑,呆是呆。「又不喑啞。」不是聾子,不是瞎子(啞巴)。「乃至廣說支節無減。」就是四肢不缺。這樣叫做善得人身。「彼由如是支節無缺、耳無缺等。」尤其講聲聞乘注重在耳根,能夠聽懂話。聽不進去有什麼用?「能於善品精勤修集,如是名為諸根無缺。」等等等等。這總會看得懂吧,怎麼說看不懂呢?都是中國字嘛。你沒有用心在看嘛!你們大家諸根無缺,善得人身,怎麼看不懂呢?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是自己不真正用心去看而已,你曉得吧?所以這個種性地,關於聲聞的種性地,特別大家要注意。那麼,下面三九七頁,我們隨便抓一段看,現在都跳著來講。「勝義正法作證道理。云何名為法住隨轉?謂即如是證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證如是正法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教誡,如是名為法住隨轉。」正法住世,實際上無所謂正法、像法、末法。就要你做到什麼呢?「了知有力能證」,自己認為這一生非證道不可。這就是正法眾生,「即如所證,隨轉隨順教授」,譬如拿我們現在一堂人來作比方,作比方啊,當然你們都是善士啊,我只好拿大家來作比方,能不能隨轉隨順教授的教誡?平常你們講老師罵我,我為什麼罵你們?因為你們不能隨轉隨順,不能接受教授教誡。教,是教你;授,傳授給你,所以叫做教授。傳授給你說,你這個事情應該那樣做、應該這樣講,你沒有跟著這樣做,所以不是隨順教授的教誡。假使能夠隨轉隨順教授教誡,「如是」這樣名為法住隨轉,等於正法住世,經典都在嘛。不聽我們的教化,你應該聽經典的教化。所以你沒有看經、沒有研究論,不是隨順隨轉教授教誡。「云何名為他所哀愍?」這是專對出家,我們要知道。既然出家了以後,為什麼我們早晚做功課要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呢?佛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因為我們都是被哀憐的,被人家可憐。因為什麼?「他謂施主。」施主,廣義的,不是說出錢供養你兩個錢、供養你吃碗飯叫施主;世界上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施主。你譬如我們一堂人坐在這裡,肩不需要挑,手不要提,坐在這裡嘴巴一張,還坐在這裡吹吹牛:「如是我聞……」,飯就拿來了,敲敲木魚就拿來了,還不滿意呢,這樣不滿意。所以我們接受世界上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施主,所以就是這個道理。「彼於行者起哀愍心。」一切施主對於我們修行人多行哀愍心。所以出家,聲聞眾修行,要曉得,「他謂施主,彼於行者起哀愍心,惠施隨順,凈命資具。所謂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如是名為他所哀愍。」因為聲聞眾比丘,隨時要想到自己、反省,我們接受世界上一切眾生皆是我們的施主。比如我們的衣服、飲食,「卧具」,睡的、穿的,「病緣醫藥」,生了病,下九樓拿葯。這些等等,都是接受他所哀愍的。「云何善法欲?」剛才談到,一個修行人第一要發起善法的欲,發起這個慾望。這個慾望,你說慾望就不對嗎?但是在我們沒有證道以前,必須要發起善法之欲。貪為善事、貪為善行、貪為善事,這個貪是正貪,這個貪是成佛的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發起,厭離心要發起,世間法一切一切厭離,善法的欲一切一切增加。這就是三十七道品「四正勤」的道理。「謂如有一或從佛所,或弟子所,聞正法已,獲得凈信;得凈信已,應如是學。」就是說一個學佛的人,假使,「謂如有一」,玄奘法師翻譯的文章素來不大高明,但是翻的很忠實,你們要看懂文字。「謂」就是「講」,怎麼講呢?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若有一個人,假使有一個人,或者聽到佛、或者依著佛的弟子們、乃至佛的後世弟子們,聽到了正法;聽正法不算數哦,聽正法已獲得凈信。聽到正法,聽過了就聽過了,對你沒有用,你沒有起信;起信也沒有用,要起凈信,生起了凈信。「得凈信已」,確定相信了,如此這個人「應如是學」,依教奉行,必須依照這樣修行,才是真正的學佛。不是說像你們一般青年,看一點佛學的理論,六根啊、十二根塵啊、五蘊啊,談得頭頭是道,行為上件件皆錯、樣樣都錯,這不是學佛。這隻能叫你學的牛肉店的佛,吹牛的,那有什麼用?要依正法行,要依凈信行,應如是學。「在家煩擾,若居塵宇。出家閑曠,猶處虛空。」重點在這裡。我們為什麼出家呢?出家為了修行。所以當來下生彌勒佛告訴我們,在家煩惱、困擾。因此,「若居塵宇」,在家呢,就在世間灰塵裡頭、紅塵滾滾一個房子裡頭。你看我們在都市上走一圈,你不相信,晚上回來鼻孔隨便輕輕一洗,都是黑的。當然現在你們住在十二樓,那麼高樓大廈,鼻子比較乾淨;你下街走三個鐘頭回來,毛巾一洗,鼻子黑的,塵宇。過去是紅塵滾滾,現在工業時代是黑塵滾滾。在家煩擾,處在塵勞煩惱。所以出家幹什麼呢?閑曠,清凈。「猶處虛空」,等於一個人,一跳出了這個世間,形式一出家了以後,已經人都住在半空中一樣的清凈。「是故我今應舍一切妻子眷屬財谷珍寶,於善說法毗奈耶中,正舍家法,趣於非家。」因此,他說一個學聲聞眾出家的人,為了這個東西出家,才是正出家。是故我現在舍一切妻子眷屬、財、金銀財寶,「於善說法」處,真正有正法所在,毗奈耶戒律當中。「正舍家法,趣於非家」,捨棄了世間法有家庭困擾的這個法。「趣於」就是進取,進到不是家;不是家是什麼家?法王家,佛家,空王之家,進趣於非家,這個不是普通的家庭。所以我們順便講個笑話,講中國字的解釋,中國字解釋啊,非常妙。如果你看「家」字,寶蓋,上面一個坑坑、一個籮筐,下面一個豬。人成了家就是一條豬,把你坑在裡頭,永遠跑不出來的。所以嫁人的嫁,旁邊加個女人,男人討個女人,女人嫁給丈夫,兩個就是變成兩個豬,變一個寶……(03A完。驀然、玉樹臨風錄入,二校完;覺如、小汐再校;玉樹臨風最後稿)瑜伽師地論講座(03B)人住在樓的上面;當然沒有這樣講究的樓,隨便你搭一搭;下面就是豬,養的豬牛狗馬。所以呀,上面一個寶蓋、下面一個豬,就是「家」的來源,象形。這是順便給你們講到文字。「既出家已,勤修正行,令得圓滿。」這八個字大家應該記起來。既然已經出家了,要勤修正行,真正在修行。正行怎麼修?三摩地、得定,最重要。「令得圓滿」,令一切圓滿。「於善法中,生如是欲,名善法欲。」這個樣子才叫做善法欲,才生起聲聞地的善法欲。怎麼叫正出家呢?「謂即由此勝善法欲增上力故。」發了厭離心,要求道的、出家,「白四羯磨,受具足戒。」這是戒律的程序,都叫三壇大戒,現在普通講受三壇大戒的,所謂教授、清凈、四羯磨,三壇大戒都受了。「或受勞策,所學屍羅,是名正出家。」怎麼叫受勞策呢?擔任事務,勞就是服塵勞。所以,你看我們講過《指月錄》,禪宗多少大禪師、祖師,他都是做飯頭,六祖也舂米,都是服塵勞,勞務。策,策是什麼?鞭子;硬是把最苦的行給自己做,鞭策自己。像你們好了,勞策,擦窗子也懶得擦,擦地也懶得擦。你們會啊!據我所知的,會啊!哦,要搞清潔啊?轉過來:某某師啊,我看也還是你做一下吧!分配給人家**,自己不肯做勞策,沒有拿勤勞的事務來鞭策自己。所以,「或受勞策,所學屍羅(戒律),是名正出家」。出家不是貪舒服。出家,或受勞策,以苦行為師,這叫做正出家。如是等等,都跳過去了,再看第二欄。因為我的重點要教大家正修行之路。你不要聽到我跳過去了,我為什麼那麼?一部一百卷的《瑜伽師地論》,詳細給你們講、專講這一部書,五年;一天可以上四個鐘頭課,專講這一部要講五年。你全部《瑜伽師地論》學完了,人、天、五乘道,一直到成佛之路,用功的方法、理論統統有了。所以一般人寫佛學概論,哪有資格寫?彌勒菩薩寫的佛學概論《瑜伽師地論》你敢寫吧?龍樹菩薩寫的佛學概論《大智度論》你敢寫吧?中國兩個大師的佛學概論,智者大師《摩訶止觀》,永明壽大師《宗鏡錄》。這四部真正的佛學概論,包括修行的方法,顯教、密教統統有了。可是一般人不看,根據現代人寫的佛學概論,哪管寫一百部,隨便抓來那個渣子一編就是了;再不然拿一盆漿糊、拿一把剪刀,把人家的書上東剪一剪,現在兜攏來一出,又是一本佛學概論。大學裡頭現在是專門念概論,都是人家的渣子,現在的大學博士教育。不管中科大、中科不大,我經常罵他們。這些教授們我當面罵他,你們這是欺騙人,犯自欺之罪,來生果報不得了的。就是年羹堯所以給兒子請的家庭教師,清朝年羹堯。那給老師(家庭教師)做好吃的,那對老師(家庭教師)之好!老師喜歡吃豆腐,有一天廚房燒的豆腐,老師一吃,嘴唇燙起泡了,年羹堯說:「怎麼回事?!」眼睛一瞪。等一下,一盤端上來,廚房的頭殺了。給家庭教師這個位置!但是掛在書房門口一副對子,什麼對子:「不敬師尊,天誅地滅。」下面:「誤人子弟,男盜女娼。」那也是真的!天下為師之難當!教育不能隨便。所以這些是最好的佛學概論。那麼我現在教你們帶領你們重點是講修持,為什麼那麼跳過去,這下給你們講了,知道嗎?來不及啊,好東西太多啊!你們也跟著我跳過去了,對不對?平常是不是這樣?啊?是啊?犯了戒律什麼戒?不接受教授教誡,教你自己容易看的時候自己要看哪!買一本書不看,對不起書啊!你花的父母的錢,對不起父母。花的老和尚的錢,對不起老和尚。花了自己血汗錢抓來買一本書買了,你對不起(自己)。如果你丈夫給你錢,你對不起丈夫;如果你太太給你錢,你對不起太太。對不對?為什麼要這樣?說時間不夠看,你也是人,我也是人,我怎麼看那麼多啊?因為我很勤勞啊,我要求道啊!為求正法故,生命都要舍,哪裡沒有時間,哪裡沒有精神啊?!都是自欺欺人、原諒自己的話!你想想看對不對?現在我跳過去啊。看三九七中間這一欄,第一行:「依於意根,修律儀行,是名根律儀。」看到吧?什麼叫戒律?戒律的重點在意啊,在你思想。乃至你表面的行為一點都沒有犯戒,誰知道啊?你那個意識裡頭都在犯戒啊。說我過午不食,你下午整個想吃東西耶。你說我不吃葷,你做菜的時候正在想:哎,這個是素鴨子,這個素的紅燒魚耶……這就意根上犯了。所以,「依於意根修律儀行,是名根律儀。」這才修行有根。這是什麼根?第八阿賴耶識的根根轉了,才是真修行。表面修行,沒有用啊!要阿賴耶識實際的種子根轉了。「云何於食知量?」你看我們未來的佛彌勒菩薩教誡我們多清楚!上面提到一句話,他自己都再三給你解釋。怎麼叫修行人、出家人飲食要知量呢?我經常發現你們飲食不知量,亂吃。所以你們平常跟著我的時候吃飯知道,我平常一天吃一餐,晚上吃一碗紅薯稀飯,淺淺的。有時候夜裡他們告訴我,昨天誘惑我,我也是沒有修行:好啊好啊,多一點,吃一點。我就告訴他,你又哄我了,吃多了不好,修行不利啊。現在呢,我跟著他們陪他們吃飯,因為要我帶領他們吃飯,兩餐,還都每餐半碗稀飯。所以昨天晚上,他們因為禮拜天,這幾個小蘿蔔頭兜起來包餃子,我說我吃給你看,二十個餃子,我說我可以吃到四十個餃子。但是吃了我要一兩個鐘頭打坐,把它化得光光的,我說你害了我!我看你們啊,飲食不知量,就會多病。什麼叫飲食知量?很難哦!今天自己修持的功夫到什麼程度,譬如你們打坐腿容易發麻,腸胃不清,血液不幹凈,所以發麻,都從飲食來的,百病皆從……。你看百丈叢林清規掛在十一樓,都看到的:「諸病以減食為湯藥。」你們沒有減食啊,好吃拚命吃,吃得多多的。那一大碗一大碗裝下去,都給身上那些寄生蟲吃。飲食要知量,是修行第一步啊!「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盪,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於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名為於食知量。」學佛嗎?你們不是要學佛嗎?學佛就要跟著佛的告誡,沒有錯吧!佛告訴你什麼呢?吃飯要學問,你看吃飯的學問來了。什麼叫食知量?什麼年齡,該吃多少;什麼身體,該吃多少;乃至於說配合營養都是知量的道理。但是營養不要過分多哦。現在人我經常說,你看大家有許多老朋友給我講:奇怪啊,大陸上的共產黨這沒得吃的,……。我們父母都還在啊,像我的老太太都在,現在九十幾了,怎麼活得那麼長壽啊?我說因為沒得吃啊!文明社會是吃死了的,營養過分。這個我確確實實看到的。我在貴州西南邊區那邊當王的時候,那在山裡頭有什麼吃啊?山裡頭是一年辣椒蘸鹽巴是上好的菜,不過如此而已。辣椒蘸點鹽巴,哪裡看到肉!豆腐,很難得的,也是難得的上品了。活得很長壽啊,子孫滿堂啊。西藏西康吃那些糌粑,那個糌粑是等於我們吃飯,蕎麥還不是蕎麥,就泡點奶,吃得苦苦的,一個個身體都蠻好。我們現在文明人都是吃出病來的。講究營養,營養多了,病多。所以啊,這就是知量。怎麼樣知量呢?「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門,眼耳鼻舌身(身體),根,六根,不放逸。「以正思擇食」。吃東西也要有思想,要有頭腦。用正思維心來選擇飲食,選擇什麼飲食?不是說選擇營養好的,每個人身體不同,體能不同,病不同,各個眾生沒有成佛以前各個有病。我需要的是什麼?「食於所食」,這四個字怎麼講法?吃我應該吃的。食,是名詞,我要吃的。所食這個「食」是動詞,我應該吃的什麼東西。「不為倡盪,不為憍逸。」什麼叫倡盪啊?吃東西不是為了表現闊氣,「你看我吃東西多講究啊!我做的東西多講究啊!」「嘿,你看我做的菜,第一等!」——倡盪。這是飲食上的風流,也是犯戒,犯細戒。「不為憍逸」,不是說擺個架子給人家看。老實講,像我們現在的伙食,比有些廟上都好,可以跟那些廟子上憍逸一番、驕傲一番:「你看,我們大乘學舍十方叢林伙食怎麼樣?比你們好吧?」有此一念,憍逸,犯驕慢心,放逸,就不對。「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是說做菜有三個原則,色、香、味,「你看我的菜一擺上來顏色多好啊!」「你看我們家裡吃的菜怎麼樣?」飾好,出風頭。「不為端嚴。」也不是說吃飯吃了,為自己身體長得發光、臉上發紅、好看一點,不是為這個。「食於所食」,吃我們應該吃的,重複一下。「然食所食」,為什麼吃我們應該吃的?「為身安住,為暫支持。」這個身體四大本來假的,可是我們沒有修成功以前這個房子還要住啊。這個房子要補充它,慢一點死亡、慢一點倒下去,它不是靠……機器靠能源,我們的能源,肉體靠飲食,為了這個動念。所以戒律上告訴我們吃飲食要有一個觀念,作什麼觀?吃藥。吃什麼葯?治這個身體的,暫時活著,「為暫支持。」「為除饑渴」,吃飲食的時候,為了口乾了、餓了,不得不吃。還有一個,「為攝梵行」。吃飲食幹什麼?身體留它幹什麼?為了修行。不然留著它幹什麼!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斷過去一切煩惱,為斷**。所以今天我今天接受飲食,為了修梵行,煩惱更不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為什麼吃飯、飲食呢?我保養這一個有限的身體,使它無病,能夠得安隱、快樂。得安隱快樂幹什麼?不犯罪,不犯戒,「無罪、安隱而住。」起心動念都要無罪。「如是」,包括這許多意義,叫做於食知量。懂了沒有?要記得哦!要記得哦!看了佛經不記得犯罪過的哦!我的口水也花氣力的,我這個媽媽生的肚皮也是暫住在這裡哦!多給你們講一分鐘,我這個生命也多消耗一分鐘,你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我哦!要記住。那麼,又解釋,「云何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出家了以後,戒律規定,右脅而卧,睡的時候心中要觀太陽(日輪)。身使它睡,心沒有睡,這叫修覺寤瑜伽,這是戒律,聲聞乘的戒,隨時晝夜精進。初夜就是上半夜,後夜就是下半夜。你要曉得,真給你講修行,你看講兩個故事給你聽,你們有許多都聽過的。右脅而卧有時候打酣,睡著打酣,但是一切清凈。打酣是身體休息,心是覺寤瑜伽。覺寤,比丘、聲聞道必須如此;依據戒律,也是如此。但是,菩薩境界又不同。譬如我們都曉得有個三車法師,就是窺基法師,玄奘法師的弟子。他的前生不講了,就是剛才講種性地。他前生是釋迦牟尼佛以前,迦葉佛末法時代一個比丘,在西藏印度雪山打坐。末法時代沒有正法,也找不到善知識,他入定了。玄奘法師到印度求經,經過雪山,看看每個山上都有雪。有個山頂沒有雪,還有點黑黑的,他說這個是怎麼搞的呢?跑前一看有頭髮,唉唷,這裡還有人!慢慢從頭髮挖挖,挖出一個大頭,玄奘法師站在他肩膀上。玄奘法師唐朝人哦,比我們現在高大,可是還只到那個人的耳朵。他一看這個比丘入定,這個樣子一定是入定,玄奘法師在耳朵邊上叫他,也聽不見,趕快抓出引磬來,抓出引磬在他耳朵邊上「叮——叮——」一敲,出定了。他那個眼睛一眨,眼睛上皮那個雪塊掉下來,「轟」打雷一樣,那個眼睛多大!玄奘法師問他,你幹什麼啊,你怎麼老是……?他一看,哪裡有聲音啊?一看肩膀上,喲!站幾個小人!哪裡的?說我是東土來的,講了半天。他說你是幹什麼的?他說我是迦葉佛時代的末法比丘,我打坐在這裡等釋迦牟尼佛下生。玄奘法師說,老兄你這個不是辦法,釋迦牟尼佛又入涅槃了。他說哎呀這樣啊,那我再等吧,等彌勒佛吧!玄奘法師把他耳朵拉住,你不能啦老兄,你這樣搞,彌勒佛再出生,誰來通知你啊?他說,那怎麼辦?他說我是像法時代的比丘,我到印度求經,二十年一定回來;你趕快到東土投生,投生以後等我回來來度你。他說那好啊,哪裡投?他說你這裡向東走。玄奘法師意思叫他變成太子,他說你看那個城市很大很大,畫個圖給他,那個房子最大最大的,你向那裡投生。好,他去了,玄奘法師把他埋掉了。二十年回來跟唐太宗倆見面,第一件事情問唐太宗,趕快查。因為皇帝妃子懷孕都登記了的,一查,這一年這一月,沒有這個人啊,沒有生這麼一個太子啊!玄奘法師說不會不會,一定有,再查。查來查去,宮廷沒有。唐太宗心裡頭有點不相信了,你這個事情玄得很!但是唐太宗這個精神,非求不可,求證,有沒有。一查,尉遲恭(尉遲敬德)生了一個侄子,一查時間都對,把他找來。看到玄奘法師好像似曾相識。那麼唐太宗跟尉遲恭講:代表我出家!給玄奘法師做弟子。代表皇帝出家的,窺基法師。他認不得皇宮,認為王侯府第已經很大了,他就鑽進去投胎了。但是你看,羅漢都有隔陰之迷。他說我不出家;要出家,皇帝下命令,代表他。他說那有三個條件,什麼三個條件?我不吃素,出門要帶酒肉;我不能廢世間的書,要讀書,出門要帶書;還要美女宮女服侍我。唐太宗說,我一概答應;問玄奘法師,玄奘法師說好,也答應。所以叫三車法師,一出門三個大車,一車酒肉,一車書,一車宮女美女服侍他。道宣律師,了不起的,守戒律,說非要把他弄來教訓不可。道宣律師在終南山住茅蓬,中午一到,天人送食,天女下來送飲食來;吃了飯,就沒了。非要給他擺顏色給他看。**,三車法師來。窺基就去了,窺基心裡想,好嘛,就看看你這個和尚玩些什麼花樣!這位法師就跑去了。終南山啊,三車車上不去,他只好爬上去了。爬上去,道宣說,我請你受天人供養。他說好啊,我天飯倒沒有吃過,到這裡來等著吃吃看。過了午時也沒有送來,到晚上也沒有送來。窺基法師說,你瞎扯,害得我酒也沒有喝,肉也沒有吃!下山嘛,天晚了,他說好嘛,在你茅棚里住一晚吧。在茅棚里住了。住了,道宣律師戒律,不倒單,初夜、中夜、後夜,跏趺端身而坐,在打坐。窺基法師在那裡蜷蜷腿,打呼。你想他多胖啊,你們到故宮博物院看看他那個像,很胖的,同他師父玄奘法師那個身體差不多。「唉呀老兄啊……犯戒比丘!」早晨醒了,天亮了,他說,你啊,既然出家了,雖然代表皇帝,總要有威儀。他說我哪裡沒有威儀啊?你看你這個樣子,平常帶三車,因為你代表皇帝嘛,佛教界沒有話講了;但是你睡覺,出家人睡覺心中要觀日輪,你打呼打得那麼厲害。你這種把我打坐給打攪了,****,打攪了我一夜。道宣律師說,你不要瞎扯,我一夜都沒有睡好,被你打攪了!道宣律師說,你這個人你看,還打妄語。打什麼妄語啊?你坐到了半夜,有個虱子在你腰裡頭咬你,你拿手輕輕去把它抓出來,想要把他咬了;咬了犯殺戒,你趕快在地上一丟;那個虱子丟在地上,一個腿就跌斷了,那個虱子就叫了一夜,「唉喲!唉喲!」害得我沒有睡好。道宣一聽,真有這個事!嚇住了!這一下把他嚇住了,他還在打乎呢!所以真入定的時候,聞蟻斗如雷鳴,螞蟻打架,聽到打雷一樣。道宣法師傻了,只好送他「犯戒比丘」,菩薩你下山吧!下山以後,第二天中午,天人又來送食了,道宣律師問:你們昨天怎麼給我丟人呢?他說昨天我們進不來啊,找你這個茅棚找不到了。怎麼樣?喔!四大金剛哦,天龍八部大菩薩在這裡護法;我們是欲界天的中間的小天人,進不來啊!沒有拿到入境證進不來啦!我實在是進不來啦!一定是大菩薩在這裡,誰在這裡啊?道宣律師一聽,傻了。這個故事不要好聽哦,為什麼?所以,晝夜睡眠時,要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那麼,你要夜裡能夠修習覺寤瑜伽,要怎麼?就要飲食有關了,為什麼叫過午不食呢?說過午不食,不容易昏沉。轉載自:【實修驛站】 原文: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yqsdn/5130.html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高級命理講座【第二講】
※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講座》02集
※中華風水講座:第01——08講
※唐一傑講座:肩頸疾病的瑜伽和中醫控制治療
※無量壽經講座34(發大誓願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