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上舞台:「粉絲定製劇」能走多遠

上一次熱門網路小說改編話劇的熱潮,還是在10多年前,《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與空姐同居的日子》將小劇場介紹給了觀眾,衍生出一大批白領情感劇。

但近兩年新卷回舞台的暢銷網路小說改編潮,與10年前大不一樣——導演們不再滿足於小劇場、小故事和小情感,而是各出手段走向大劇場;如今的話劇觀眾,亦非10年,他們不會對暢銷小說改編無條件買賬。於是有了《步步驚心》被拍死在看客的口水裡;有《1988》被作者本人嫌棄;當然也有不打廣告就沖千萬票房的《盜墓筆記》和北上放到了國家大劇院的《致青春》……

「我們開籌備會時,第一個討論的不是劇情發展,也不是製作,而是粉絲們的心理訴求。小說迷們想在舞台上看的什麼,我們就給什麼。」製作《盜墓筆記》的錦輝藝術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既然改編暢銷小說是為了召書迷進劇場, 「心理攻關」比「技術攻關」更重要。

獨特優勢·成本不高,票房卻好銷

如今話劇市場,有兩種戲特別好賣票:一是超級大牌演員加入的話劇,比方說陳道明的《喜劇的憂傷》,還有胡軍和徐帆的《原野》,不用招呼,觀眾就肯掏大筆錢買票,大腕們演什麼怎麼演都不重要,人站在台上,就夠了;第二種是從暢銷網路小說和當代著名小說改編而來的舞台劇,比如何念的《雙面膠》和孟京輝的《活著》,小說原著書迷眾多,書迷為了親眼看看自己想像過千百遍的人物和場景如何落實在三維空間,也願意掏錢買票。

拿上海去年春天悄悄上檔的《盜墓筆記》舉例,沒有明星出演,也沒有做大規模廣告宣傳,僅靠在小說貼吧里發幾個帖,微信微博互動,就在開戲之前賣掉了全部戲票。之後《盜墓筆記》輾轉上海各大劇場,連續加演近50場始終供不應求。「開始,我們為了省錢沒有找票務代理,誰知第一輪人民大舞台演出結束後,各個票務網站的工作人員就捧著現金找上門來買票,還有網站搶著要代理《盜墓》的全國巡演。」製作公司錦輝投入的300萬元不僅在一年內全數收回,還賺到了至少翻倍的利潤。

相比明星戲,暢銷小說改編劇的成本優勢大得多。哪怕是熱門小說如《盜墓筆記》,全套7本書的舞台改編權打包售價還不到20萬元。這點錢,壘到陳道明面前還不夠明叔一場戲的提成。

尷尬處境·改編錯,照抄也是錯

雖然暢銷小說改編話劇在票房上有先天的起跑優勢,但不少戲,輸在了中途,甚至倒在了終點。

改編韓寒「最得意小說」《1988》的話劇《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由北京頗有靈氣的先鋒派人物邵澤輝操刀。原以為邵澤輝的「先鋒感」《1988》夠匹配,和 誰知邵導「社會思考型」的改編風格得不到觀眾認可。甚至韓寒都在微博上吐槽:小說里的人物是你穿透世界的面具,「 而不是批判制度的道具,更不是承載段子的玩具。不能把大量時事評論和社會熱點放置其中,那是論壇微博要做的事。」暗示不滿意邵澤輝的改編,並決絕地發話,以後不再授權自己的小說任何影視和話劇改編權。今年,韓寒就賭氣地自己拉隊伍拍電影去了。

對原著改編過量失人心,原封不動照本抄,一樣不得人心。

去年,李伯男的話劇《步步驚心》將40集電視劇中煽情的橋段按次序搬到舞台上,報了一遍流水賬,寡淡無味,票房雖高,口碑卻砸了牌子。犯同樣錯誤的,還有郭小男改編的畢飛宇原著《推拿》,《推拿》拿到茅盾文學獎歸功於畢飛宇對盲人細膩心理的刻畫描繪,結果郭小男把全部內心戲變成了舞台上的詩朗誦,看得觀眾雞皮疙瘩掉一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視劇《致青春》?
趙薇導演的《致青春》這部影片到底怎麼樣?
《芳華》和《致青春》比,你更愛哪部?
看《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加精????品讀)致青春里那個特別的人

TAG:青春 | 舞台 | 定製 | 致青春 | 粉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