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神話:我們為什麼認為需要補品

原作者:http://www.theatlantic.com/paul-offit/ 發表時間:2013-07-22萊納斯·鮑林以突出的才能取得了生物、化學等領域的突破,創建了多門學科,贏得兩次諾貝爾獎,倡導和平。然而,他後來迷上了維生素C,絲毫不顧眾多科學家對維生素導致患癌症等疾病風險增加的證據,一步步將維生素C推向神壇,造就了美國人迷信維生素的習慣,最終耗盡了前半生贏得的光輝,成為世界頭號庸醫。

營養專家認為,我們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通常都可以在日常飲食中獲得。行業代表拿著迷惑人的歷史說食物營養成分不充足,我們需要補品。值得慶幸的是,諸多出色的研究現已了結此案。

2011年10月10日,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補充複合維生素的女性要比沒有補充複合維生素的女性有更高的死亡率。兩天之後,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用維生素E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這一周讓維生素很難熬,」ABC新聞人卡莉·甘恩(Carrie Gann)說。

這些發現並非剛剛出現。之前有七項研究已經顯示維生素會增加罹患癌症、心臟病以及減少壽命的風險。然而,2012年超過一半的美國人都在食用某種形式的維生素補充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對維生素的痴迷可以追溯到一個人。這個人胸有真知灼見,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同時錯得相當離譜,堪稱世界頭號庸醫。

1931年,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在《美國化學協會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化學鍵特性》的文章。在這篇論文刊發之前,化學家們已經知道兩種化學鍵:一種是離子鍵,即原子把電子給另一個原子,另一種是共價鍵,即原子共享電子。鮑林認為化學鍵沒有這麼簡單,電子共享處於離子鍵和共價鍵之間的某個位置。鮑林的主張徹底改變了這一領域,將量子物理和化學聯繫起來。他的觀點具有很高的革命性,當時收到手稿的雜誌編輯都找不到合適的人進行審閱。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問到自己看對鮑林研究的看法時,他聳了聳肩說:「這對我來說太複雜了。」

單憑藉這篇論文,鮑林當選美國最傑出的青年化學家,獲得了朗米爾獎(Langmuir Prize),成為被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最年輕的人。他也被加州理工授予正教授,贏得諾貝爾化學獎。當時他年僅30歲。

1949年,鮑林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鐮狀細胞性貧血是一種分子病》。當時,科學家知道血紅蛋白()會在患有鐮狀細胞性貧血的病人的血管中結晶,引發關節痛、血栓甚至死亡,但是他們不知道原因何在。鮑林首次展示出鐮珠蛋白擁有稍微不同的電荷——這種性質劇烈改變血紅蛋白和氧的反應方式。他的發現催生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1951年,鮑林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論文《蛋白質結構》。科學家們知道蛋白質是喲一系列氨基酸構成,而鮑林提出蛋白質同樣有二級結構,這種結構由它們自身如何摺疊決定。他將一種結構稱之為阿爾法螺旋,也就是之後沃森和克里克解釋DNA結構採用的結構。

1961年,鮑林從聖迭戈動物園採集大猩猩、黑猩猩和猴子的血液,想知道血紅蛋白的突變是否可以用作一種進化鍾。鮑林表示,人類同大猩猩分化是在1100萬年前,比科學家推測的時間早很多。後來一位同事評論道:「他一下子把古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結合在一起了。」

鮑林的成就不局限於科學。從20世紀50年代起的四十年間,他都是世界公認的和平主義者。鮑林反對二戰期間對日裔美國人的拘留,拒絕羅伯特·奧本海默 (Robert Oppenheimer)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申請,拒絕參加效忠宣誓,抵制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他還反對核擴散,公開和核武器鷹派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辯論,迫使政府承認核爆炸會損害人類基因,勸服其它諾貝爾獲獎者反對越戰,並撰寫了暢銷書《不要再有戰爭》。鮑林的努力換回了《禁止核實驗條約》。1962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有史以來獨立獲得兩項諾貝爾將的第一人。

除了進入美國國家科學院、兩項諾貝爾獎、國家科學獎和功績勳章(由美國總統授予)外,鮑林接受了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和巴黎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1961年他登上《時代》雜誌年度人物的期刊封面,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後來,所有讓鮑林成為傳奇人物的那些嚴謹艱苦的工作和深刻的思想消失無蹤了。借用同事的話說,他的「倒下堪比任何經典悲劇。」

1966年三月,他的人生轉折點到來。當時鮑林65歲,剛剛得到紐伯格獎。鮑林回憶道:「在紐約城的談話期間,我說我多麼高興能讀到科學家們在各種有關世界性質的調查中的發現,希望自己能再活25年,把這份快樂繼續下去。在回到加利福尼亞的歸程期間,我收到一封歐文·斯通(Irwin Stone)寄來的信件,他也參加了那次談話。他在信中說如果我遵循他的建議吃3000毫克維生素C的話,我就不止能過活25年,還有可能或更長。」這個人自稱斯通博士,在大學花了兩年研究化學,後來接受了洛杉磯脊骨神經學院(the Los Angeles College of Chiropractic)的榮譽學位以及道斯巴赫大學(Donsbach Uni維生素Ersity,是南加利福尼亞的未經授權函授學校)的「博士學位」。

鮑林採納了斯通的建議。他說:「我開始感到更有活力,更健康。尤其是我一生中每年都要患上幾次的重傷風不再出現了。幾年之後,我把維生素C的攝入量增加到十倍,然後二十倍,然後增加到每日推薦攝入量的三百倍,現在我每天吃18000毫克。」

從那天開始,人們對於萊納斯·鮑林只記得一件事:維生素C。

1970年,鮑林發表文章《維生素C與感冒》,極力勸大眾每天吃3000毫克維生素C(大約是推薦日攝入量的50倍)。鮑林認為感冒會很快消失,成為歷史腳註。他寫道:「徹底消滅感冒要經過幾十年才行,但是我相信在一些年內,美國和其它一些國家的感冒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我期盼著見證這邁向美好世界的一步。」鮑林的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平裝版在1971年和1973年印刷,三年後發行的增補版改名為《維生素C,感冒,流感》,宣稱可以防治可預測的豬流感流行病。人們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兩倍,三倍,甚至四倍地增加。藥店的貨供不應求,截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5000萬美國人聽從了鮑林的建議,維生素生產商將之稱為「萊納斯·鮑林效應」。

科學家沒有如此狂熱。1942年12月14號,即鮑林出版第一本書前30年,明尼蘇達大學的唐納德·考恩(Donald Cowan), 哈羅德·迪爾(Harold Diehl)和 亞伯·貝克(Abe Baker)在《美國國醫學協會期刊》發表題為《使用維生素預防感冒》的論文。這三位作者的結論稱,「在這次受約束的研究條件下,980例感冒得以治癒……沒有跡象表明只使用維生素C,只使用抗組胺劑,或者兩者共用在上呼吸道感染的嚴重性和持續時間有顯著效果。」

其它研究紛至沓來。鮑林發出聲明之後,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讓十一名志願者在三周內每天吃3000毫克維生素C,另外十名志願者則吃糖片(安慰劑)。然後,他們讓志願者感染上感冒病毒,並且所有人都出現了持續時間相似的感冒癥狀。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給3500名志願者維生素C或者安慰劑。再一次,維生素C沒有預防感冒,即便是那些每天吃2000毫克的人感冒也沒好。2002年,荷蘭研究人員讓六百多名志願者吃維生素C或者安慰劑,結果還是沒有什麼不同。目前至少有15項研究證實維生素C無法治療感冒。結果,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美國醫學協會,美國飲食協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人類營養中心,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這些部門均不建議以補充維生素C為治療感冒的手段。

儘管一項項研究證明他錯了,鮑林還是拒絕相信這個事實,繼續在演講、熱門文章和書籍中大肆提倡維生素C。即便偶爾帶著感冒癥狀出現在媒體面前,他說自己過敏了。

後來鮑林對維生素C的推崇再次升級,聲稱它不僅預防感冒,還可以治療癌症。

尤恩·卡梅倫(Ewan Cameron)是格拉斯哥外面一家小醫院的蘇格蘭外科醫生。1971年,卡梅倫給鮑林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每天使用用10克維生素C進行治療的癌症病人病情要比不吃維生素的病人好一些。讀過信件後鮑林欣喜若狂,決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卡梅倫的發現。鮑林認為自己是科學院的成員,只要自己願意,任何時候都可以在院刊上發表文章。但是,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只有三篇由學院成員提交的文章被退回,而鮑林的論文一直被拒,進一步削弱了他在科學家圈子裡的威望。後來,他的論文發表在了為腫瘤專家開設的《腫瘤學》雜誌上。當研究人員評估數據時,鮑林論文的缺陷變得十分明顯:卡梅倫用維生素進行治療的病人在治療一開始就更加健康,所以他們的治療結果也就更好。這件事情之後,科學家們再也不把鮑林的維生素主張當回事了。

但是林納斯·鮑林依舊對媒體有著重大影響。1971年,他宣布維生素C可以減少10%的癌症死亡。1977年,他又向前邁出一步。他寫道,「我目前的估計是單獨使用維生素C就可以減少75%的死亡率,結合其它營養補充劑可以進一步減少。」儘管癌症就在眼前,鮑林預測說美國人會活得更長,更健康,「壽命預期將會從100歲增加到110歲。隨著時間推移,最大壽命有可能達到150歲。」

癌症患者可以有所期冀。人們想參與進鮑林的奇蹟之中,催促醫生給他們開大劑量的維生素C。「在大約七八年時間裡,我們不斷收到家庭大量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的請求。我們抵制這種行為,但是他們會說:『醫生,你得過諾貝爾獎嗎?』」約翰·瑪麗斯(John Maris)說。她是費城兒童醫院兒童癌症研究中心的主任和首席腫瘤學專家。

思緒受阻的癌症研究人員決定檢驗鮑林的理論。來自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查爾斯·莫爾泰爾(Charles Moertel)評估150名癌症患者,其中有一半每天攝入10克維生素C,另一半患者不攝入維生素C。使用維生素C的一組沒有在癥狀和死亡率有任何不同。莫爾泰爾推斷:「我們不能表示高劑量維生素C有療效。」鮑林十分憤怒,怒氣沖沖地給發表莫爾泰爾成果的《新英格蘭期刊》寫信,批評莫爾泰爾不得要領。當然維生素C沒有治療效果,莫爾泰爾的治療對象都已經接受過化療了。鮑林說,維生素C只有在癌症病人沒有接受化療的前提下才有效果。

受形勢所迫,莫爾泰爾開展了第二次研究,結果同第一次完全一樣。莫爾泰爾說:「在患有可預測疾病的人中,沒有人有客觀改善,因此可以下結論說無論病人之前是否接受過化療,高劑量維生素C對晚期噁心疾病沒有效果。」對多數醫生而言,事情就到此為止了,但鮑林怎會善罷甘休。他就是不能被說服。卡梅倫觀察到,「我從沒有見過他如此沮喪不安,把整件事看作是對他正直品行的個人攻擊。」鮑林認為莫爾泰爾的研究「是欺詐,是在費盡心機歪曲事實。」他諮詢律師起訴莫爾泰爾的事宜,但律師勸他不要這樣做。

後續的研究一直表明維生素C不能治療癌症。

鮑林還未放棄。接著,他宣布攝取維生素C大劑量VA(2.5萬國際單位)、維生素E(400到1600國際單位)或者硒(一種基本元素)和貝塔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前身)不僅能夠預防感冒治療癌症,還可以治療幾乎所有人類已知疾病。鮑林宣稱維生素和補充劑可以治癒心臟病、精神疾病、肺炎、肝炎、小兒麻痹、肺結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腦膜炎、帶狀皰疹、熱病性皰疹,皰疹、口腔潰瘍、疣、老化、過敏、哮喘、關節炎、糖尿病、視網膜脫離、中風、潰瘍、休克、傷寒、破傷風、痢疾、百日咳、麻風病、花粉熱、燒傷、骨折、創傷、熱、虛脫、高原反應、輻射中毒、青光眼、腎衰竭、流感、膀胱疾病、壓力、狂犬病、毒蛇咬傷。當艾滋病病毒侵入美國時,鮑林還說維生素可以治癒艾滋病。

1992年4月6日,《時代周刊》封面的邊緣上全是五顏六色的藥片和膠囊,標題寫道:「維生素的真實力量:新研究表明它們有助於抵抗癌症、心臟病和衰老。」阿納斯塔西亞·陶費瑟斯(Anastasia Toufexis)寫的這篇文章重複鮑林缺乏依據的、被證不實的大量攝取維生素奇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懷疑傳統醫學對維生素的觀點局限性很大,」陶費瑟斯寫道,「維生素——常常是補充量遠高於比通常推薦劑量——可能保護很多疾病,不管是出生缺陷和白內障,還是心臟病和癌症。更令人興奮的是維生素有可能延緩衰老。」製藥巨頭霍夫曼羅氏公司(Hoffman La Roche)十分青睞貝塔胡蘿蔔素,計劃第二年在德克薩斯的弗里波特設立工廠,每年生產350噸營養素,或足以為幾乎全部美國成人每天提供6毫克膠囊。陶費瑟斯對此相當興奮。

美國國家營養食品協會(NNFA)是一家為維生素製造商服務的遊說組織,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氣,把《時代周刊》的文章稱為「維生素行業的轉折事件」。為了讓FDA取消限制,NNFA想每位國會成員發放了許多《時代》雜誌複印本。在NNFA展銷會上發言時,陶費瑟斯說:「十五年間,我在《時代周刊》上喜多很多健康報道,但是從沒有見到過想維生素報道引起的這種反應。它使得貨架不斷供貨,索要複本的要求淹沒了我們。我們在沒有複本了,《維生素》是今年目前最暢銷的一期。」

儘管各項研究都沒有支持他,鮑林依舊認為維生素和補充劑有一種性質讓它們成為萬靈藥,一種可以繼續兜售在從番茄醬到石榴汁等所有東西上的性質,並且同「天然」和「有機」等辭彙競爭銷售影響。這種性質就是抗氧化性。抗氧化和氧化就像善惡一樣存在競爭。這場戰鬥發生在名為線粒體的細胞其中,線粒體是身體將食物轉化成能量的地方,轉化過程中需要氧氣,因此被稱作氧化。氧化的一個結果就是形成電子清除劑——自由基(邪惡),自由基會損傷DNA、細胞膜和動脈血管內壁,由此他們和衰老、癌症和心臟病聯繫在一起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抵消自由基,身體製造自己的抗氧化劑(善良)。抗氧化劑可以在水果蔬菜中找到,它們還尤其含有硒、貝塔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的人患癌症和心臟病的概率較低,壽命較長。其中的邏輯很清楚:如果水果蔬菜含有抗氧化劑,多吃蔬菜水果的人更健康,那麼補充抗氧化劑的人應該更健康。

實際上他們更加不健康,

199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芬蘭國家公共健康研究所合作,研究了2.99萬芬蘭人,這些長期吸煙的煙民都年過五十。之所以選擇這個人群是因為他們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實驗對象被給予維生素E,貝塔胡蘿蔔素,兩者都有或者兩者都沒有。結果很明確,和不食用任何營養劑的人相比,食用維生素和補充劑的人更可能死於癌症或者心臟病。這與研究人員的預期截然相反。

1996年,來自西雅圖佛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研究了1.8萬人。這些人因為長期接觸石棉,都有很高的風險患上肺癌。再一次地,實驗對象歸為四組,即食用維生素A,貝塔胡羅卜素,兩者都有或者兩者都無。研究員突然終止研究,因為他們發現那些攝取維生素和補充劑的人死於癌症或心臟疾病的概率要比什麼都不攝取的人分別高出28%和17%。

2004年,哥本哈根大學評估了十四項涉及17萬人的隨機試驗,這些人食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或貝塔胡蘿蔔素,目的是檢測抗氧化劑是否預防腸癌。抗氧化劑再一次辜負了宣傳中的神效。這幾位作者推斷,「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證明抗氧化劑補品預防胃腸癌的證據。相反,它們似乎推高了整體死亡率。」當同一批研究人員評估七項最優秀的研究後,他們發現補充維生素的人死亡率高出6%。

200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十九項涉及13.6萬人的研究進行評估,發現增長的死亡風險和維生素E的補充有關。該醫學院人類營養中心主任本傑明·卡瓦列羅博士(Benjamin Caballero)說:「這再一次肯定了其他人所述的話。需要補充任何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的證據並不存在。人們認為(維生素)不會有傷害的思想或許沒那麼簡單。」同一年,《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估計有9000多人通過攝入高劑量維生素E來預防癌症,但和不補充維生素E的人相比,補充維生素E的人更有可能出現心力衰竭。

2007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檢查了1.1萬名使用或者不使用維生素的男性。其中吃維生素的男性死於晚期前列腺癌的幾率是另一組的兩倍。2008年,有人針對現有的研究進行回顧,總共涉及23萬食用補充或不補充抗氧化劑的人,結果發現維生素增加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2011年10月10日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39萬名年長婦女評估,發現補充複合維生素、鎂、鋅、銅、鐵的人死亡率高於不增補的人。他們推斷:「基於現有經驗,我們沒有發現能為通常和廣泛使用膳食補充劑辯護的理由。」

兩天後,也就是10月12日,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公布研究結果,這個研究有36000男性參加,有的攝入維生素E,有的攝入硒,有的兩樣都攝入。他們發現那些吃維生素E的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要高17%。在回應這項研究時,該中心心臟病學主席史蒂夫·尼森(Ste維生素En Nissen)說:「複合維生素觀念是營養食品行業為賺取利潤而兜售給美國人的,沒有任何科學數據支撐它們的使用。」10月25日,華爾街日報的大標題問道:「這是維生素熱的終結嗎?」科學研究並沒有造成銷售下滑。2010年,維生素產業收入達28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4.4%。

事情這麼會是這個樣子?自由基的確損傷細胞,飲食中富含抵消自由基物質的人也更加健康,那麼補充氧化劑的研究為什麼顯示它們有害呢?最可能的解釋是,自由基不像廣告中那樣有害。儘管自由基傷害DNA,破壞細胞膜,但它不總是件壞事。人們需要自由基殺死細菌,消除新出現的癌細胞。可是,人們如果大量攝入抗氧化劑,自由基的產生和破壞間的平衡就被破壞,有可能導致向某一方向過度發展,造成一種不自然的狀態,從而免疫系統殺死有害入侵者的能力下降。研究人員把這種情況稱為「抗氧化劑悖論」。無論原因是什麼,數據清晰表明,高劑量維生素和補充劑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鑒於此,沒有一家對大眾健康負責的國家或者國際機構推薦這些補品。

1980年5月,鮑林在俄勒岡州立大學接受採訪,期間有人問鮑林:「長期使用成克的維生素C有沒有副作用?」鮑林的回答迅速果斷:「不會有副作用。」

七個月之後,他的妻子死於胃癌。1994年,萊納斯·鮑林死於前列腺癌。


推薦閱讀:

維生素A隨筆
防骨質疏鬆,鈣和維生素D都要補。
功能性抗氧化劑:維生素E
吃10種食品讓皮膚年輕10歲|皮膚| 維生素
維生素與飲食

TAG:維生素 | 神話 | 補品 | 認為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