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有用,卻非萬能——社科期刊的選稿標準

來源:計量經濟學服務中心

期刊選稿時究竟應看重思想觀點還是應看重數量模型?優秀的學術論文是否一定要有數量模型?回答這些問題是困難的,因為它們是缺少前提的不嚴謹命題,不能夠簡單地進行選擇性回答,或簡單地做出是或否的判斷。同時,這涉及學術論文的精神靈魂與價值評判,因而值得思辨和討論。

學術論文的精神靈魂:主題思想

任何一篇學術論文都必須有明確的主題。主題決定了文章的內容、主體,也決定了文章的邏輯結構。明確的論文主題,是任何一個成熟的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前都必須首先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問題,因為它本身就體現了論文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或學術價值。

按照論文主題的性質,學術論文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研究社會現實問題的論文,另一類是研究方法理論的論文。前者如研究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貨幣政策等;後者如研究企業所有制理論、市場經濟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基尼係數的演算法、經濟增長模型的設計、貧困測度方法、生態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等。論文的主題決定了文章的歸類,論文的歸類決定了文章的主體和內容。

顯然,第一類論文是以研究現實問題為目標,其中心是回答文章所提出的問題,闡發作者通過研究形成的觀點、思想,得出研究的結論,作者在文中可作純理論的定性分析,也可以運用數量模型做定量分析。這樣的論文中,數量方法或數量模型是因所研究問題的需要而選擇的,故而方法或模型要服從研究的目標,它不是文章的重點和核心,只是分析的工具或手段。第二類論文是以研究方法或模型為目標,文章可以提出一種全新的理論或修正某一種理論,提出一種全新的方法和模型或修正某一種方法和模型,這樣的論文中,模型的假設、模型的構建、模型的應用前提、模型的檢驗構成了文章的主體,文中的實證或案例分析是要說明方法或模型的科學性、優越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文中的實證分析也要為方法或模型服務。由是觀之,一篇學術論文究竟應該看重思想觀點,還是應該看重模型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它應取決於文章的主題或文章的研究對象,若文章的主題是研究現實問題,此時應該看重文章的思想觀點與精神本質;若文章的主題是研究模型方法,此時應該看重模型方法的科學有效與實用價值。

因此,學術論文的選題,即主題思想,是文章的靈魂,它決定了文章的內容和主體。主題思想是論文的本質,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展示。選題沒有意義,無論文章內容多麼豐富,結構多麼清晰,方法多麼新穎,也不能成為力作。沒有深厚的學術功底,沒有寬廣的知識領域,選題不可能新穎,也不可能有價值,所以,選題本身就直接反映了作者的學術水平。

學術論文的價值評判:貢獻意義

「有用」是期刊選用文章的第一標準。學術論文或者發現一個新問題,讓讀者耳目一新;或者就某個問題得出新結論,讓讀者如醍醐灌頂;或者讓讀者掌握一種新理論、一種新方法。總之,一篇刊發的論文應該讓讀者有收穫,對讀者有觸動,不僅是質疑甚至批判的衝動。這是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的原始目標,是一篇論文的學術貢獻和學術價值之所在,也是一篇學術論文的價值評判準則。

現今,數量模型大量出現於社會科學學術論文中,但它不構成學術論文的價值評判準則。論文中數量模型的價值是相對的,有前提的,其有無價值、價值的大小取決於文章的選題。在方法研究類論文中,數量模型自身被作為研究的對象,有關其構建理論、運行方法等構成論文的主體,其地位是重要的,應佔據文章的大部分篇幅;在現實問題研究類論文中,模型方法是學者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其處於從屬的地位,若通篇是關於模型方法的論述、檢驗、比較等,則會喧賓奪主,有時甚至會造成文不對題,邏輯混亂。

數量模型是描述被研究現象及與之相關現象之間關係的數學表達式,它由變數、單個或多個聯立方程式構成。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特別是經濟學研究的實踐中,數量模型發揮過重要作用,不少經濟學大師就因為數量模型的成功設計和應用作出過卓越貢獻,在學術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並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如勞倫斯·克萊因(Lawrence R.Klein,美國)依據現實經濟經驗性數據建立的經濟計量模型、羅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美國)建立的測度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索洛模型等。然而,社會經濟現實是極為複雜和不確定的,以若干個數學表達式來描述紛繁複雜而又多變的客觀世界十分困難,因而社會經濟研究的歷史上不乏眾多模型失敗應用的案例,如上世紀20年代由哈佛大學珀森斯(W.M.Persons)教授領導的「經濟調查委員會」研製的哈佛指數對1929年搖撼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所做的錯誤預測、西方一些國家經濟景氣測度模型的失敗應用等等。這些事件都令數量模型設計者難堪,也授模型排斥者以詬病之口實。

一個科學的數量模型是對社會經濟現實的抽象、歸納,是對複雜客觀事實的數學描述,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單化,因而,任何一個模型都有假定條件,都包含了深刻的哲學、邏輯學、數學、統計學思想,這就要求模型的設計者和應用者具備良好的哲學、邏輯學、經濟學等理論功底,能清楚地知曉模型的應用條件。如果根本不懂或主觀上刻意忽視模型的應用條件,機械地套用數量模型,那麼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會與現實大相徑庭,受到人們的質疑。數量模型之所以在現今的經濟學研究中受到學者的青睞,重要的一點是,它利用數據說話,通過聯立方程組的求解得出分析結論,增強了分析的可信度和結果的可靠度。但是,如果選擇或設計了錯誤的模型,或者錯誤地選擇和運用了模型,數據處理不當,參數求解不正確,模型沒能通過檢驗,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社會科學的研究就會出現訛謬之論,研究結果也就會失信於眾。

一篇文章可以用數量模型,也可以不使用數量模型,這取決於文章的主題,取決於研究的對象,也取決於作者的學術背景。作者可以用純定性方法進行社會問題的分析和研究,也可以用純定量方法,抑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但無論作者採用何種方式進行學術研究,都不能完全代表一篇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真正反映一篇論文學術水平或優劣的是文章的重大理論意義、重大實踐意義和重要學術貢獻,是文章邏輯的嚴謹性、論證的科學性、論據的充分性、結論的可靠性。

一言以蔽之,模型有用,但非萬能。社會科學學術論文中,用不用模型取決於文章的主題,取決於作者的學術背景和偏好。模型用得好,用得科學,可為研究增色添彩,模型的價值也就得以彰顯;用得不妥、不科學,則可能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模型也就毫無價值可言。評價一篇學術論文的優劣,在於文章的主題,在於文章的重大意義和重要貢獻,在於它的「有用性」,這就是一篇學術論文的價值評判準則。

推薦閱讀:

抱枕百搭萬能,給我來一打
萬能的白襯衫,怎麼穿才能比別人時髦?
春夏穿什麼鞋?今年最流行萬能的小黑靴
萬能作文開頭30篇
錢是萬能的!沒錢才是萬萬不行的!

TAG:期刊 | 標準 | 模型 | 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