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入門第1課-認識佛教

佛教≠信仰

有些人認為:佛教是一種信仰。信仰即信心,信心當然是佛教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但若因此而界定佛教就是信仰的話,則又不免失之於過分簡單了。

佛教≠哲學

哲學有西洋哲學、東方哲學等不同的類別。雖說其中的某些思想與佛教相似,但任何哲理剖析出來的深度,都無法迄及佛法的層次。所以,佛教也不等同於哲學。

佛教≠科學

佛教是科學嗎?雖然佛教中的某些觀點與科學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將兩者畫上等號。

佛教≠唯心主義

很多人認為:宗教是唯心主義,但這是針對西方宗教而言的。多數西方哲學家都是唯心主義者,故而他們也將西方的宗教歸入唯心主義的範疇。然而,佛教的思想與唯心主義是全然不同的,所以佛教也不是唯心主義。

佛教≠宗教

『宗教』這個詞是從西方傳來的,如果從宗教的英文字religion本身的涵義來解釋的話,則佛教也不能算是宗教。因為religion的字義中含有承認上帝存在的意思,西方有些人不認為佛教是宗教,正因為佛教不承認造物主的存在。過去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佛教不是宗教。

佛教究竟是什麼

佛教=佛學

佛教的真實含義就是佛學。因為,佛教實際上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學科。或者可以說,佛法是讓凡夫通過修學以達到佛的境界的一種方法。因此,佛教就是佛學。

佛教=教法+證法

按照無垢光尊者的觀點,教法分為因法與果法,因法是指十二部經典,果法是指密宗的一切續部,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等。證法是指凡夫相續中的信心、恭敬心、大悲心、空性正見,乃至凡夫以上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

燒香、磕頭、念經、放生雖然也是佛教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內容。佛法的根本是教法和證法,教證這兩個字代表了整個佛法。

佛教=智+悲

所有的佛教,包括大乘、小乘,顯宗、密宗的內容,都可歸納於智悲當中。智悲雙運,是整個佛教的精華所在。修行就是要修智悲雙運,所謂學佛也就是學習佛的智慧與大悲心。

正確認識佛教

頂級科學家、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表示:「佛教完全不是迷信。很多影視作品裡面的角色,一旦看不開就出家當和尚、做尼姑,讓人們以為佛教是避世的、消極的宗教。看見很多婆婆拜觀音菩薩求福及借庫,就認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其實那些只是附會於佛教的民間習俗,並不代表佛法,甚至應該說和佛法無關的。通過多年來的學佛,我深刻體會到,佛教不是一種單純的信仰,而是一門真正的科學。佛是覺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萬物的神,他是眾生最優秀的導師。」

2017年6月11日至13日,以「佛學、科學與未來」為主題的木魚論壇在上海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自然科學家朱清時,明確指出:佛教不是迷信!

● 科學認識真理的方法——科學要求存在客觀實體,不論誰去觀察,用什麼方法去觀察,結果都應該相同。如果如果你做了個結論,但是別人不能重複,那你的結論就不會被認可。

● 佛學認識真理的方法——佛學的方法不做實驗,不作推理。佛學通過提高人的認知能力來認識更深刻的真理。

什麼叫提高認知能力?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兒對世界的理解,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很幼稚。這個小孩兒要提高認知能力,要等他長大。長大以後,他的大腦已經達到更高的水平了,他就會發現他小時候不能理解的許多道理豁然開朗。這就是提高認知能力來認知真理,就是人靠自然成長,從小孩兒變成大人。

人們往往不知道佛學與科學的差別,就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佛學,結果發現佛學的東西是不可重複的,然後就否定了佛學。

但實際上,不可重複對佛學而言太自然了,一個高僧大德所認識到的真理,跟一個凡夫俗子所認識到的真理,必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佛學,只能把「微妙精深」的佛法庸俗化,既不能為佛日增輝,也不能給科學添彩。


推薦閱讀:

中國佛學與經營之道
文化自信之否卦人生
佛學知識:農曆七月不是鬼月,而是「報恩月」
佛教為什麼不吃肉?
靈魂經歷過的東西只有這兩個結果

TAG:佛教 | 佛學 | 認識 | 佛學入門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