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唐詩和宋詞的夾擊,它依然光彩照人,春雷綻放

文/王群

今天聊聊宋詩。

毫無疑問,跟唐詩宋詞的絕代風華相比,宋詩的地位一直很尷尬。說它尷尬,是因為它很優秀,但是在唐詩和宋詞的夾擊之下,它顯得有些黯然。

比如我,從小就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里徜徉,深深感受到到李白的豪邁、杜甫的滄桑、王維的脫俗、李商隱的傷感。在接觸宋詞之後,又立刻被長短句那種千姿百態的神韻所征服,僅僅一句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已經讓我如醉如痴。

應該說,宋詩的地位趕不上它之前的唐詩和它同時代的宋詞。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優秀,事實上,如果當我們走進宋詩的天地,你會感受到另一種震撼,跟唐詩的瑰麗雄奇相比,宋詩更多了一種富於創新、飽經憂患的意味。

不可否認,詩歌絕對是一個朝代政治、經濟、民生的綜合反映,所以有宋一朝,偃武修文,富而不強,使得宋朝的詩人沉鬱悲憤的居多,他們的筆下不光是水墨丹青、花團錦簇,還有糾結、吶喊、呼喚和絕望。

弱水三千,暫取幾瓢,《全宋詩》傳世幾十萬首,我們僅摘幾朵,便可聞香知趣。

首先出場的是林逋。

這位號稱「梅妻鶴子」的林和靖為我們獻上了一首《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不用再過多解釋這首詩寫的多好,你知道一點就行了,在中國古代所有寫梅花的詩歌當中,它最牛逼。

尤其是第二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是千古名句,後來的歐陽修、司馬光、明代的王世貞、李東陽包括清朝的紀曉嵐,都對這句激賞有加,讚不絕口。

但是我個人卻更加喜歡第一句,當眾芳搖落的時候,唯有梅花能佔盡風情,每當讀此,便有一種情懷,一種境界油然升騰,梅花的形象以及詩歌的位置也在我的心中瞬間定格。

林逋是北宋初年詩人,他的詩或多或少承襲了晚唐派的特點,這也是由於他所處時代的原因。在他之後的詩壇,便是王安石等人的天下了。

其次出場的就是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同志,由他倡導組織的「王安石變法」是北宋歷史上最為有名的改革事件,不過我們今天不談改革,只談詩歌。

他給我們帶來的作品是《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膾炙人口,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綠」字,選詞之精巧入神,令人嘆為觀止。

這裡還有個小故事。相傳王安石在船上將這首詩一揮而就的時候,最初寫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後來覺得「到」字不妥,又改為「過」,又覺不好,再改為「入」,仍嫌不足,後改為「滿」,改來改去,總是覺得不滿意。

他走到船頭,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碧綠,生機勃勃,景色如畫。詩人靈光一閃,一個「綠」字躍然紙上,成為了全詩的詩眼,後來許多談遣詞造句的文章,都會以這個故事為例。

我不是學中文專業的,但是我多少懂一點,詩人原來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這就是中文語法中有名的「形容詞動用」,雖是一字之差,整個詩都活了。

隨後要說的這位哥們,叫蘇軾,也叫蘇東坡。以後我要寫幾篇專門寫他的文字,因為他太狠了。

普通人要是有一項過人的本領就了不得了,他有五絕。書、畫、詩、詞、文都是行業內翹楚。就他的綜合實力要是穿越到盛唐,估計李白都得掂量掂量。別問我為什麼,神的世界我也不懂。

他的各種作品太多了,也都太經典了,在此只能選一個。來吧,《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才叫詩,一看就明白,一點也不晦澀,正是印證了那句話:凡是經典,必是通俗。

雖然通俗易懂,但是你會發現,越讀越想,意境越深,到後來,你就能猛然意識到,這哪是寫廬山風景啊?這完全就是哲學思維,閃爍著偉大的理性光輝。

在這首詩里,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一個真理性的認識:那就是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才能一睹廬山真面目。

語淺意深,因物寓理,淡泊中包藏神奇。《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談宋詩,無論如何也離不開它。

剛才三位都是北宋的詩人,接下來說說南宋的。

這個詩人不太有名,叫林升,生平不詳。不是學文史專業的可能不會知道他,但是他寫的一首詩,全中國都聽過,那就是《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只把杭州做汴州。

這是南宋時代的代表性名作,它早已超越了詩歌的形式和技巧,而成為了有志之士精神上的一面旗幟,甚至是一首哀歌。

讀者們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但是他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用反問的語句調侃,雖已憤慨已極,卻不作一絲謾罵之語。確實是一首經得起千年推敲的諷喻傑作。

我們現在只知道,這是林升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原來並沒有題目,《題臨安邸》為後人所加。

我們可以斷定,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卻懷有一顆可貴的士子之心,他雖然一生中只留下這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是仍然值得為我們所懷念。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是優秀的作品,詩中有家國,心中有你我,必能口口相傳,不能湮滅。

所以,當你現在漫步在西湖湖畔,會赫然看見一座歷史老店,上書三個大字:樓外樓。

下面出場的是楊萬里。我很喜歡的一個南宋詩人。

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傳下來,被譽為一代詩宗。我之所以對他情有獨鍾,是因為他有一首詩我特別喜歡,小時候經常朗朗上口的大聲背誦。

對了,就是那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詩很有名,但的確算不上宋詩之中最上乘的代表作,因為立意的原因,它只是一首送行詩,描寫荷花。並未有哲理、憂患、滄桑之類的人文東西。但我之所以把它列出來,完全是因為我個人的喜好問題。

記得小學升初中的語文考試,有一道造句題,讓用「畢竟」一詞造個句子。12歲的我抓耳撓腮,滿頭大汗想了半天,先在草紙寫了一句:我現在也沒餓,因為我早上畢竟吃了4個煮雞蛋。

我目光發直,覺得不好,這叫什麼話,父親一再告訴我:遣詞造句不但要通順,而且一定要精彩。

突然靈光一閃,我沒有絲毫猶豫,揮起小鋼筆,在卷子上龍飛鳳舞寫下了這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然後,呈上捲紙,咽下口水,揚長而去。

滿分。

最後出場的這位,叫陸遊。

如果給他身上加一個關鍵詞的話,那肯定是:愛國詩人。

因為提到陸遊,誰也忘不了他臨死之前那首《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舊國的信念。

詩的題目是《示兒》,相當於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當一個人在臨死之前還能有此憂國憂民之心,這不能不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有了他們的前仆後繼,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不光是宋詩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這些作品在宋詩中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掛一漏萬,不可能將宋詩的精彩、風格、韻味以及影響全都表現出來,那需要太多的文字。

我只想說,在文學世界徜徉,應該有一個閱讀原則,那就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唐詩我所欲也,宋詞我所欲也,宋詩,亦我所欲也!

就我個人而言,唐詩讓我熱愛生活,宋詞讓我享受生活,而宋詩,則讓我感動生活。

讀詩讓你感動,多好。(完)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請您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激揚文字):jiyangwenzi0706,那裡有我的更多原創文章,您的關注將是我進行原創的不竭動力,謝謝你們。

推薦閱讀:

不自量力的日本女天皇帶兵與唐軍對抗,唐朝老將面對數萬日軍竟說:「這是給我送王侯富貴來的嗎?」
心要法門講記 四、敞開胸懷面對現實
滿清建立之後,開國漢臣們是怎麼面對世人的?漢臣的結局又如何?
「重磅」全揮杆正側面對比分析,專業精細的講解!果斷收藏!
25歲的我面對路的不知所云

TAG:唐詩 | 宋詞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