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超越與反觀.邱啟敬—當代玉雕暨跨媒介藝術展

超越與反觀?邱啟敬(2006-2011)--當代玉雕暨跨媒介藝術展2012年4月15日至4月25日,「超越與反觀:邱啟敬(2006-2011)」大型個展將在上海美術館隆重推出,這是繼去年北京大型個展之後青花和田玉首次以當代藝術形態在玉雕重鎮上海展出。此次展覽將以回顧性的展陳,傾力推出藝術家近年來跨門類跨題材雕塑、雕刻作品,其最新創作的青花和田玉系列,直溯中國古典人文傳統,在東方文人藝術中汲取營養,更因其材質名貴,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自2006年始,邱啟敬以他的大型地景裝置作品「大遷徙」,將壽山石從工藝美術傳統雕刻的領地中,帶入當代藝術關注社會人文的視野。數百年的工藝傳承,藉助青年藝術家顛覆性的想像力,以粗獷原始的面容,進入當代文化的現場。傳統的材料,傳統的刀法,在全新的文化語境中別開生面。在福建的雕塑界里壽山石始終在材質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數百年來的福建壽山石雕藝術至今還一直處於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的狀態之下。如今,從中央美院雕塑系回歸的邱啟敬以其「大遷徙」、「印章系列」等作品為壽山石藝術的革新吹響了號角。他的作品使壽山石工藝的傳統外衣在現代意識的衝擊下支離破碎。從笛卡兒到胡塞爾,哲學家們都傾向於認為,先有「純粹自我」的意識,然後才從此出發產生對外物的意識。世界、意識、自我意識,這並不是一個時間的先後結構,而是個人存在的兩極性。世界本身是被存在狀態決定的,意識連接了人與世界,把世界轉化為人的自由。然後,「意識」主體本身又被意識(反觀),即「自我意識」,它把判決權交給了「超越世界」,把自由還給了世界,而自己則被異化為被決定的客體。如同作者自述:「人類歷史的步伐究竟磨破了多少雙有老繭的雙腳才到達了今日的文明?慾望,是人類最可怕的敵人,又是人類文明的最頑強的潛動力,撩撥著人性最本質的野性與貪婪,同時它又似一塊巨大的磁鐵吸附著人類的所有高尚與罪惡。」邱啟敬通過自己的作品,以對人類文明的反思為出發點,以自身的感知為線索走進了一個批判現實的精神領域,迫使我們面對一個尖銳的問題——人的生存狀態。邱啟敬的藝術是在不斷的文化衝撞中生長起來的,他既不刻意追求當下主流創作的樣式,也不一成不變的接受傳統觀念,而是在自身特立獨行的藝術活動中隨著知識的反思和精神關照自然嬗變。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滲透性,其中表露著對傳統工藝中僵化的形式主義的蔑視和挑戰,這是一種人文精神和文明傳承在形式上的超越,以具有創造性的現代藝術語言來表達人的精神世界。青春無處安放,邱啟敬關涉權力反思的印章系列壽山石雕作品,嘔心瀝血,耗時五載,累計500多件,包羅萬象。生殖器、權力、戰爭、、世俗文明的偽善面具,通過對男權傳統和慾望紅塵的全面反思展開了對更深層人性的剖析與社會演化邏輯的無情揭剝。縱觀邱啟敬2011年最新推出的作品,已然鉛華退盡,可以看到藝術家在東西文化價值之間做出的艱難抉擇,他徹底拋棄了此前工作中大量使用的雕塑材料和語言,玻璃鋼與各種金屬物,精確的造型與塑造手法都被他像毒素一樣排出體外,此時的邱啟敬作品從東方美學的自然主義之中透出了他對形式的敏感以及對自身文明資源的感悟與皈依。多年的修鍊和技藝讓他在這類題材的創作中得心應手,秉性中流淌的傳統文化情懷沉鬱而氤氳,滋養著他的精神與氣質,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邱啟敬在自己的雕刻作品中傾注著對古典美學的景仰與重構,傳統山水、花鳥、人物,盡數被他分解成為自我的創作元素,其代表作《仿八大山人荷花翠鳥筆意》,在玉石雕刻中尋覓八大的筆墨趣味,也裹藏八大的孤傲與寂寥,這是八大的情懷,也是邱啟敬的情懷,從八大的殘山剩水,孤鳥怪魚,到邱啟敬的朽木衰草,敗荷寒江,非今非古,物我兩忘。另一件佳作《悲欣交集見觀經》,取自弘一法師臨終墨跡,最是那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青燈對孤影,映照著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金錢是錢,鑽石是價,而玉,是生命。玉是活的,有體溫有心跳,經過你手的玉,必定會留住你生命的信息。

享受也好、震撼也好,藝術來源於生活,化腐朽為神奇才不愧為當代大師!

我只想說:「沒有垃圾料,只有垃圾工!」


推薦閱讀:

尼古拉斯·卡爾《淺薄》
厲國剛:每天照鏡子,你看出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了嗎
1000萬媒介費用,如何更有效地媒體投放?
媒介即消息,體驗即故事
如何做一個互聯網媒介方案

TAG:藝術 | 超越 | 藝術展 | 媒介 | 玉雕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