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持孫中山長眠中山陵東側的譚延闓

全力支持孫中山長眠中山陵東側的譚延闓 譚延闓(1880年-1930年)字組庵,號畏三,清末長沙府茶陵人。近代君主立憲派領導人。清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907年組織「湖南憲政公會」,積極推行立憲。1909年舉為湖南咨議局議長,成為湖南立憲派首腦人物。辛亥革命時附和革命,長沙光復後,被舉為湖南軍政長和參議院議長。後三任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國民黨,任湖南支部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他先是變賣家產將孫中山迎往上海,隨後又組織了湘軍一萬多人,討伐陳炯明。1924年,他被孫中山任命為北伐軍總司令,以後又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等職。死後以國葬之儀長眠於中山陵側的靈谷寺,蔣介石親往送葬。翰林將軍 為人大度 譚延闓的父親譚鍾麟為進士,曾任陝西巡撫和陝甘、閩浙、兩廣總督等職。譚延闓幼年就聰穎好學,5歲入私塾。其父規定三天要寫一篇文章,五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小楷毛筆字。11歲學制義文學,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1893年,譚延闓到長沙參加童子試,考中秀才,譚父當時年事已高,譚延闓在陪同父親安渡晚年的同時,繼續跟從各地名師學習時文等。1904年,譚延闓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試第一名貢士,即會元,4月參加殿試,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從此具備邁入政壇的資本。同時,這也填補了湖南在清代200餘年無會元的空白,與陳三立、譚嗣同並稱當時「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編修。 譚延闓文武兼備,而其實質卻是書生本色,擔任湖南都督後,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管轄的五個師長對他不屑一顧。一日,譚延闓邀請各師將官賽馬。身材矮胖的譚都督親自參賽,在衛兵的攙扶下爬上馬背。一聲令下,幾十匹馬向前奔騰,賽程規定為50圈,至10圈時,不少軍官氣喘吁吁陸續退下陣來,而譚延闓的馬昂首飛馳,後來居上。到50圈時,只剩下一匹大白馬仍在賓士,大家仔細一瞧,正是新任都督譚延闓。 廣西藩司王芝祥率領湘桂聯軍赴鄂支援,過長沙時,湘軍將領特邀他在小吳門外校場進行打靶表演。王芝祥拔出手槍一連放了10槍,只有兩槍未中。王對譚說:「請譚都督也放幾槍,」譚接過槍,也連放了10槍,卻槍槍命中靶心。王芝祥及在場的將士無不瞠目結舌。自此湘軍將士不敢怠慢這位書生意氣的譚都督。 譚延闓身居高位,為人大度。書法家王運長小有名氣,譚延闓出於對書法藝術的重視和關愛,聘其為顧問,以備探討。王運長當眾撕毀聘書,投入痰盂中,並解衣溺之。受此污辱,譚延闓也不追究,只是說:「人各有志,毋庸勉強。」 譚延闓50歲生日時,有湖南人張冥飛,作《茶陵譚先生五十壽序》,當眾宣揚。中有:「堂亦鈐山,寫幾筆嚴嵩之字;老宜長樂,做一世馮道之官。」把譚延闓比作奸相嚴嵩和歷四朝五姓、遭人非議的馮道。譚延闓讀後,不僅不生氣反稱「奇才」。並即日發帖邀張冥飛赴晚宴,由魯滌平等人作陪。席間,譚延闓尊為上客,又寫信給孫科,為張冥飛謀得鐵道部專員一職。 一天,有一位湘籍國民黨將領來到大元帥府,要求與孫中山單獨密談,譚延闓拉胡漢民入內室。來人向孫中山告狀,說譚延闓兩面三刀,滾來滾去,無信仰、不可靠。足足談了一個小時,孫中山不置可否。譚、胡二人在內室聽得很清楚。胡漢民搖頭伸舌,而譚延闓始終鎮定自若,面不改色。事後和平常一樣,未做任何解釋,胡漢民大為佩服,逢人便稱譚延闓「休休有容」。每遇大事心有靜氣。全力支持孫中山 國民黨內備受尊重 民國初期,袁世凱專制面目日趨張顯。譚延闓雖前清翰林出身,卻推崇孫中山的人格,並信奉其學說,因而與袁世凱漸行漸遠。 1913年春,孫中山、黃興等在上海號召南方各省力量聯合反袁,即為「二次革命」。譚延闓奮起響應,宣布獨立,並遣軍北伐。失敗後,袁世凱命譚延闓入京聽候處置,陸軍部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後經黎元洪疏通,袁世凱宣布對其予以特赦,但奪去陸軍上將軍銜。遭此悶棍,譚延闓只得離京避居青島。其間研讀孫中山之「三民主義」學說與《建國方略》,大為欽服,他認為強國大業之所系,非孫中山莫屬。11月15日,在滬環龍路4號孫中山住宅,由周震鱗介紹,譚延闓加入國民黨,站到三民主義旗幟之下。 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譚延闓先是變賣家產,將窮途末路的孫中山迎往上海,隨後他又聚湘軍萬餘人,討伐陳炯明。孫中山返回廣東,需巨額資金,他賣掉在上海唐山路的住宅,並發電長沙,請親友代籌,湊足大洋五萬,悉數捐作軍餉。1923年3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任命譚延闓為內務部長,5月調建設部兼大本營秘書長。此後,他的政治地位日漸提高,連任國民黨第一、二屆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7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所部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兼任軍長。1926年4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1927年3月在武漢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國民政府常務委員等職。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寧漢分裂,譚延闓代理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暗中派人與蔣介石聯絡。7月15日後,國民黨寧、漢、滬三派在上海成立特別委員會,由譚延闓擔任會議主席,決定聯合反共,逼蔣下台。1928年1月,蔣介石再上台,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掌握實權。譚延闓表示擁蔣,一度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後改任行政院長。後新軍閥混戰,譚延闓支持蔣介石,直至逝世。 譚延闓死後,極盡哀榮。蔣介石挽之曰:「故國仗同心,搘拄艱危,大難將夷公竟逝;匡時賚偉略,綢繆建設,群倫失望我逾悲。」。國民政府下令國葬,墓址建於中山陵東面數里處。墓園佔地300餘畝,1932年12月正式建成。其設計一改通常陵墓講求對稱、程式化之布局常規,充分利用泉石著勝、林壑深秀的自然條件,墓道倚山構築,曲折幽深,經巧妙布置,具有明顯的園林風格,因而在陵園建築史上很有特色。墓碑立於靈谷寺東側,白玉石質。碑額上鐫刻國民黨黨徽,徽下刻「榮典之璽」紅方印和「國葬之碑」四篆字;碑身正面刻蔣介石題書的碑文:「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闓之墓民國二十年九月四日蔣中正敬獻」;下為龜趺碑座,四周設石欄。碑前有4.35米見方的龍池,碑石為南湖石制牌坊一座,其後是墓道。譚延闓與蔣介石 蔣介石和宋美齡能夠結婚,譚延闓是主要功臣。譚延闓的母親是丫環納妾,每當吃飯時都是侍立桌旁,為全家人添菜添飯,而不能同桌。譚母死時,譚延闓已有功名,又是長子,但靈柩仍不能出正門,只能從旁門抬出,譚延闓以長子身份,伏在靈柩上,才從正門出葬。由於母親的遭遇,譚對封建習俗頗不滿,誓不納妾。譚妻生了一子三女,很早便去世了,臨終前囑咐譚延闓,望他不再婚娶,將幾個子女帶好,譚對夫人的遺囑頗能信守。   譚延闓在孫中山落難之際全力扶救,孫中山大為感激,孫譚關係,也更加密切。此時宋美齡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有意將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並讓譚延闓認宋的母親為乾媽。譚以「我不能背了亡妻,討第二個夫人」為由拒絕了。   孫中山去世後,譚延闓和蔣介石的關係日漸密切,1927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譚延闓為介紹人。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重新上台後,蔣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任行政院長,兩人在工作上和私下裡經常有交往,他的小女兒譚祥有時便隨譚延闓會蔣家。譚祥字曼怡,上海女子學校畢業,是宋美齡在美國留學時的同學,當過南京陸軍子弟學校教員。譚品貌端莊、聰穎出眾,又輩份小嘴甜,所以甚得蔣介石夫婦喜愛,譚延闓「經常到蔣官邸漫談,每來必須攜曼怡同行」。 1930年9月,譚延闓患腦溢血,病中囑託蔣氏夫婦在青年軍官中為譚祥擇夫,並囑蔣在他死後替他照看第二軍將士。溫和豪氣 深諳為官之道 譚延闓通權達變,善測政治風向,從三次任湖南總督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到最後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構成了他整個民國時期名位鼎隆的煊赫篇章,從而成為動蕩時局中為數稀少的「政壇不倒翁」。譚延闓深知官場險惡,退居行政院長後,對蔣介石的獨裁,抱著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的態度。每次開會,閉目養神,對討論問題從來不置可否。唐生智被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頗有牢騷,譚勸說:「古人稱『允執厥中』,『中』字是人生第一妙訣。此外還有一個『混』字,是人生第二妙訣。」 其實譚延闓心裡非常明白為官之道。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這年春節,湘中人向譚延闓主席賀歲,席間有人引用陳摶稱頌趙匡胤的話說:「天下從此大定了。」譚延闓長嘆:「你們看,可有一點開國氣象,有幾個像開國的人物?」這個位居「宰相」高位的譚延闓竟說出這番話來,說明他對時局看之甚透。 譚延闓做官,從不仗勢壓人,有王者風範。民國初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因伙食不好,每天進餐時經常大吵大鬧,弄得杯盤狼藉,秩序紊亂。學校當局無法制止,只得請時任湖南都督的譚延闓蒞校訓話。譚延闓並未批評學生,而是作一長聯貼於食堂:君試觀世界何如乎,橫流滄海,頻起大風潮,江山帶礪屬誰家,願諸生嘗膽卧薪,每飯不忘天下事;士多為境遇所累耳,咬得菜根,方是奇男子,王侯將相原無種,想古人斷齏劃粥,立身端在秀才時。」學生閱讀後,深為感動,嗣後進餐則井然有序,寂寂無聲。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然而,譚延闓有一股仁人志士的豪氣。1904年秋,譚延闓點翰林後回湘,應邀到私立明德學堂參觀,當即捐款1000元,又答應每年資助英語教員薪金1000元。這些錢是變賣夫人方氏首飾交納的,出手之慷慨大方,贏得社會輿論普遍讚揚。書法家 美食家 譚延闓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顏真卿楷書自從被米南宮批判之後,一直不很被重視,宋、元、明三代不出一個善寫顏體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書法的天下。直到清中葉劉石庵以及後來錢灃、何紹基、翁同龢等出,顏書才始得到復興。但清代書家多數還是寫行草書,篆隸也頗有好手,只是規規矩矩的楷書尚不多見。錢灃是一時名家了,學顏字得其神趣,氣象渾穆。但橫平豎直處時顯板硬,不若魯公之靈妙。即使如此,同時代及後世,楷書領域內,錢灃也是罕有其匹的。楷書是能顯示真功夫的,一點一畫,稍有偏差,一望便知。  從民國至今,寫顏體的人沒有出譚延闓右者。他尤以顏體楷書譽滿天下。譚延闓一生基本都在攻顏書。譚延闓善詩聯,擘窠榜書、蠅頭小楷均精妙。書法作品兼有藝術和文物雙重價值,國內民間所藏多集中於湖南。 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內巨幅石碑上「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兩行巨大金字,即為譚延闓手書。 譚延闓因頗「好吃」,也精擅食法,其享有盛名的「譚家菜」為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則軼聞:民國政府前行政院院長譚延闓氏好食魚翅,每餐必進,非魚翅不飽,幾至成癖。有一次赴某君招宴,席間主人大談魚翅之不足食,喻為味同嚼蠟,譚氏唯唯。酒至半酣,魚翅未見上席,而主人遍請賓客隨意點菜,詢及譚氏時,譚莞爾以答曰:「如蒙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推薦閱讀:

政協會議通過政治決議:支持特首依法施政
中聯辦:選舉公開公平公正 將全力支持特首依法施政
昆汀·塔倫蒂諾、克里斯托弗·諾蘭等一眾知名導演逼片方買膠片拍攝電影,馬丁·斯科塞斯發聲明支持
ECFA/苗栗以北有5成3支持 雲嘉南、高屏澎4成3不支持

TAG:孫中山 | 支持 | 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