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閬中陳氏家族:一門二相兩狀元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歐陽修寫的《賣油翁》,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陳堯咨,是北宋著名的四川閬州(今閬中市)陳氏家族中「三陳」兄弟中的老三。 宋朝的四川,曾是全國學術界的領軍地,其中的閬州陳氏大家族更是大放異彩,在宋真宗、仁宗之際,陳氏家族「一門兩狀元,兩世三宰相」。當時天下皆以「陳公(省華)教子為法,以陳氏世家為榮」。元朝劇作家關漢卿根據史料,把陳氏家族有關教育方面的故事演繹成《狀元堂陳母教子》,展示陳氏家族科第之盛,皆因陳母教子有方。直到現在,從某種角度來說,仍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陳省華:教育史上最牛父親 對於陳省華的祖源,如今有多種說法。 很多義門陳氏宗譜中說,陳省華是義門陳的人。 有的說陳省華的鼻祖是陳朝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宜都王陳叔明(江州義門陳一世祖或發源祖),陳叔明的二兒子陳治能隋末避亂進入四川,定居在閬州西水縣(縣治在今南部縣西河鄉高峰村嚴家壩),陳治能的兒子陳有德的第14世孫就是陳省華。 有的說陳省華祖籍北方,「其先河朔人」,也就是今內蒙古河朔地區。有的說是陳叔寶弟弟南郡王陳叔澄的後裔。 目前最權威的說法是,陳省華先祖世居山東博州(今山東聊城市)。 陳省華的曾祖父陳翔,唐末時是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的書記官。後來跟隨王建入川,出任從事,頗受王建重視。 陳翔因為勸說王建不要稱帝,惹得王建不高興,被派往新井縣(縣治在今南部縣大橋鎮新井村)做縣令。後來,陳翔辭官定居在西水縣。他的兒子陳詡聽說後,帶著全家入川,與陳翔團聚後移居閬州。 陳省華,字善則,娶當地人馮氏為妻,生有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3個兒子。後周顯德6年(959),時年20歲的陳省華當上後蜀孟昶政權的西水縣縣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乾德3年(965),宋滅後蜀,後蜀官員歸順宋朝,陳省華出任隴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秦安縣隴城鎮)主簿,又升任櫟陽縣(縣治在今陝西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縣令。 在赴任隴城和櫟陽期間,馮氏和3個兒子仍留在閬州。太平興國元年(976),陳省華考中進士。5年後,陳省華出任濟源縣(今河南濟源市)縣令時,馮夫人和3個兒子才跟隨陳省華一起赴任,離開了閬州。 此後,陳省華歷任太子中允、殿中丞、京東轉運使、祠部員外郎、蘇州知府、鴻臚少卿、開封府知府、諫議大夫、光祿卿等。景德3年(1006),陳省華去世,享年68歲,被追贈為太子少師,封為秦國公(相當於宰相職級,所以把他也視為宰相)。 陳省華雖然生前位列九卿,死後被封公侯,但他最成功的地方,是培養了3個頂尖級人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成功的家長之一。 宋朝輕武略、重文治,對寒門士子來說,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展現抱負,是一條最佳的途徑。陳省華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為自己的功業不懈奮鬥的同時,加大了對子女的培養力度。 陳省華家規非常嚴,有賓客到陳家來拜訪陳省華,當時已經十分顯貴的兒子們都只能站在一邊,弄得客人很是為難。馮氏更是以節儉為本,不許奢侈浪費。 陳省華要求馮氏每天帶著貴為誥命夫人的兒媳們下廚房做飯。當時已身列相位的陳堯叟,妻子馬氏是當朝尚書馬亮的女兒,忍受不了天天下廚房做飯,叫陳堯叟給陳省華說說,讓她不要做飯了。陳堯叟搖著頭說,父親要求嚴格,不敢去說。 馬氏憋了一肚子,回娘家哭訴。一天,馬亮碰到陳省華,就說,女兒從小嬌生慣養,沒做過飯,您老人家就別讓她做飯啦。 陳省華聽了很不高興,誰說讓她一個人做飯了?她只不過是去給我那笨拙的老妻在廚房打打下手而已,她如果連個下手都不會打,難道讓老妻一個人做飯? 馬亮頓時肅然起敬,很受感動,請陳省華多多管教女兒。陳堯叟:狀元出身官至樞相 陳堯叟,字唐夫,號文忠,陳省華的大兒子,北宋名臣。 端拱2年(989),陳堯叟考中狀元,受到宋太宗召見。陳堯叟「偉姿貌」,相貌堂堂,器宇軒昂,舉止大方得體,回答宋太宗問題時口齒清晰,辭意暢達,宋太宗很是滿意。 第二年四月,宋太宗在同一天提升陳省華、陳堯叟出任秘書丞(掌管文籍等事務),賜給兩人緋袍(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穿緋色官服)以示恩寵。父子同日升任同樣官職,受同樣賞賜,成為千古佳話。 咸平初年(998),時任工部員外郎的陳堯叟,出任廣南西路轉運使(廣西行政長官,又稱漕使)。當時廣西比較閉塞落後,最關鍵的是,廣西人還不會打井,很多地方的飲用水都是下雨時的積水或到河溝去取水,導致疾病頻發。 陳堯叟到任後,大力倡導植樹,教當地人打井。為減輕老百姓勞作、行走之苦,陳堯叟還叫人在大路邊每隔二三十里就修建一座涼亭,讓行路人避雨、休息。夏天,涼亭里設有盛茶水的缸和飲用的碗勺,茶水由附近村民輪流供給。 此外,陳堯叟還在廣西打擊巫醫,提倡推廣醫藥,培養醫學人才,挽救了不少老百姓的生命。他又在廣西推廣種植苧麻,使得本來產在北方的苧麻,開始在南方推廣開來。 景德元年(1004),遼軍南下,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陽市),朝野震恐。陳堯叟主張避其鋒芒遷都求和,受到主戰派寇準的指斥。在這個事情上,後世以戲劇的誇張化演繹,使得陳堯叟大多以負面形象出現。 當時戰事頻繁,急需軍馬。宋真宗任命陳堯叟兼任群牧制置使。在中國職官史上,陳堯叟是最先出任制置使職務的。陳堯叟任職期間,擬訂條例,著有《監牧議》,首次建立了宋朝的馬政。 大中祥符元年(1008),陳堯叟升任工部尚書。4年後,升任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號為「樞相」,位極人臣。陳堯叟腳上患病,行走困難,請求辭去樞密使職務,但宋真宗沒同意。 陳堯叟只得告假在家養病,宋真宗親臨他家探視。後來陳堯叟再次請辭,宋真宗才勉強同意,讓他到河陽做通判(相當於副知府,賦有監察職責)。陳堯叟出京向宋真宗辭行,宋真宗特許他的小轎一直抬到便殿,讓他坐著談話。 天禧元年(1017),陳堯叟病危,宋真宗叫他回京。不久,陳堯叟去世,享年57歲。宋真宗為他停朝兩天以示哀悼,追贈為侍中,謚號「文忠」。 陳堯叟有人才、文才、幹才,政績上有多方面成就,著有20卷《請盟錄》,《全宋詩》收錄有他的9首詩。 宋真宗為表達對陳堯叟的恩寵,賜他的大兒子陳師古為進士出身,陳師古官至都官員外郎;他的兩個孫子陳知言、陳知章為將作監主簿。 陳堯叟另一個兒子陳希古,官至太子中舍,後因犯事被除籍。陳堯佐:出身進士成就最大 陳堯佐,字希元,號知餘子,陳省華的二兒子,水利專家、書法家、詩人。 據說,著名的道家學者陳摶曾對陳省華說:「您的3個兒子都當為將相,惟有二兒子顯貴而且年壽高。」陳堯佐的仕途比陳堯叟曲折得多,但成就在三兄弟中最大。 端拱元年(988),陳堯佐與大哥陳堯叟一起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出任河北魏縣、河南中牟縣縣尉,後來以試秘書省校書郎身份出任朝邑縣(縣治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知縣。 當時恰逢陳堯叟揭發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就誣陷陳堯佐,陳堯佐被降職為朝邑縣主簿。 咸平2年(999),陳堯佐升任開封府推官(相當於法院院長)。他上書指責時弊,說他人所不敢言,因此觸怒宋真宗,被貶為廣東潮州通判。陳堯佐在潮州新修孔廟,建韓愈祠,大力發展潮州教育事業。 在潮州期間,陳堯佐做了一件震動當地的大事。咸平3年(1000),當地百姓張氏的兒子在江中洗澡時被鱷魚吃掉。 陳堯佐聽說後,很是傷心,叫人劃著小船拿著網捉住鱷魚。陳堯佐為此撰寫了《戮鱷魚文》,把鱷魚當街示眾,並殺掉煮熟,讓大家吃肉。 幾經起落後,天聖 2 年(1024),陳堯佐晉陞為樞密直學士、河南府知府。3年後,陳堯佐出任開封府同知(副知府),累遷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 天聖7年(1029),陳堯佐出任樞密副使,後以給事中的職務任參知政事(副相)。宋仁宗親政後,被罷相,外放出任永興軍知府。 景祐4年(1037),陳堯佐被授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再次拜相。第二年,因國內出現數次災異,再次被罷相。康定元年(1040),陳堯佐以太子太師職級退休。 慶曆4年(1044),陳堯佐去世,享年82歲,被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謚號「文惠」。 陳堯佐一生政績卓然,在陳家可以說是業績最大的,尤其是在水利建設方面。 在任兩浙轉運副使時,為防備錢塘江潮水帶來的災害,以前都是用竹籠裝石築堤,但堤在第二年就毀壞,陳堯佐採用下薪實土法,也就是放進柴薪裝滿泥土,有效地阻擋了潮水的衝擊。 陳堯佐在任并州(今山西太原市)知府時,境內汾水此前常常漲水,堤防千瘡百孔,經常鬧災。陳堯佐把治理汾水作為最大政務,他接受當地有治水經驗者的建議,在汾水兩岸築堤植柳,使得汾水堤防轉危為安。 天禧3年(1019),黃河決口,宋真宗緊急把陳堯佐調任河北轉運使兼滑州(今河南滑縣)知府,督理河務。 陳堯佐到任後,把工作重心放在「治黃」上。他巡視堤防,查勘水情,慰問百姓,研究制定治水辦法。 此時的堤岸因黃河水位過高,已被浸泡得像一堆泥土,根本不可能直接夯實加固。所以,首先要減輕洪水的衝擊,才能築堤。 經反覆試驗,陳堯佐親手繪圖,「造木龍(形狀像木梳的一種防汛攔水工具)以殺水勢。」 用木龍減消水勢後,用埽(用柳枝、秫秸、草紮成並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填充土石的固堤方法,修築河堤。這樣節節推進,縣縣相連,築成了一條長堤。 這條大堤從滑州起,經東昌(今山東聊城市)、臨清、夏津、恩縣(今山東平原縣恩城鎮)、德州等州縣,綿延上千里,人稱陳公堤。 陳堯佐為官清正,敢作敢為,生活儉樸。家裡的器物衣服壞了,他都叫不要扔掉,縫補後繼續用。 陳堯佐的詩文是父兄中最好的,著有文集30卷。他還擅長書法,喜歡寫一丈見方的古隸字,筆力端正遒勁,點畫肥重,人稱堆墨書。陳堯咨:本是狀元身為武將 陳堯咨,字嘉謨,陳省華的第三個兒子,北宋大臣、書法家。 咸平3年(1000),陳堯咨考中狀元。景德3年(1006),陳堯咨擔任殿試考官時,因受請託幫人作弊而獲罪,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 後回到京城,在任上因破格提拔寒門士子,受到宋真宗嘉獎,升任為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以龍圖閣學士、尚書工部郎中出任永興軍知府。在永興,他引龍首渠水入城,惠利於民。 陳堯咨性情與陳堯叟、陳堯佐大為不同,剛戾急躁,做事不循法度,用刑慘酷,下手較狠,經常致人死命,所以他的仕途受到影響,起落較大,任職繁多。 後來代理開封府知府、武伶軍節度使,陳堯咨心中很不爽快,上疏要求辭職。皇太后專門單獨召見他,教導他。 但他仍然不改習氣,經常讓軍士拿著大木棍站在一邊,官員、百姓說話稍微不中意,就叫軍士掄起大木棍狠打。 最後,他徙任天雄軍知府。景祐元年(1034),陳堯咨在任上去世,享年64歲,被追贈為太尉,謚號「康肅」。這也是歐陽修在《賣油翁》中第一句話「陳康肅公堯咨」的由來。 作為一名文狀元,陳堯咨卻走上了武將的路,最後被追贈為武將中的最高職級太尉,可謂是個奇蹟。 陳堯咨的武功算是很不錯的,練得一手好箭法,自稱小由基(春秋時楚國有個神箭手叫養由基)。據說,他曾用小銅錢為箭靶,一箭穿孔,歐陽修說他的射技「當世無雙」。 陳堯咨「以此自矜」,他從荊南知府任上回京,母親馮氏問他:「你掌管那個地方,有什麼新政?」 陳堯咨很是得意地說:「荊南那地方啊,地處要衝,沒什麼事情做。官員們往來密切,白天我宴請他們時,每次都用射箭來取樂,大家都很敬佩我。」 馮氏一下拉長了臉:「你的父親教你要以忠孝報效國家,你不施行仁化之政卻專註於個人的射箭技藝,這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意嗎?」 說著,馮氏抓起棒子朝陳堯咨打去,陳堯咨身上代表職級的金魚配飾都被打碎了。 陳堯咨擅長寫隸書,是個書法家。他的兒子陳述古,官至太子賓客;陳博古,篤學能文,官至館閣校勘,可惜早逝。身後事:陳家後人留在河南 陳省華一家出川後,住在今河南新鄭市郭店鎮宰相陳村。陳省華父子去世後,朝廷把他們賜葬在一起。 他們的後裔為了守墓,就近靠著墓地定居下來。後來金兵南下,北宋滅亡,部分陳姓人逃亡到河北,一部分人南下,一部分人堅持留下,繼續守墓。 現在,宰相陳村,有陳省華後裔上千人。 在陳省華的故里南部縣大橋鎮,留有不少「三陳」的遺迹。 大橋鎮東北的讀書岩,是陳家三兄弟幼年時讀書的地方,當地俗稱狀元洞,又叫台星岩、將相堂。 大橋鎮後的金魚山上,有三陳祠,大廳里有陳家三兄弟的塑像。閬中市還有「三陳」故居所在的三陳街。 有種說法認為,陳省華及「三陳」死後,陳堯叟的二兒子陳禮古、陳堯佐的二兒子陳求古、陳堯咨的二兒子陳宗古遷回閬中居住。 但閬中至今沒有任何記載和文物支持這一說法。 如今,閬中、南部一帶有很多陳姓人說是陳省華的後裔。有學者考證後表示,陳省華全家離開閬中後,陳省華的曾祖父陳翔在閬中、南部的後人,只有陳省華的叔父陳玿文和陳省華的弟弟陳省恭的後裔。 當然,不排除在後世中,有陳省華的後裔從外省遷徙入川。黃勇
推薦閱讀:
※面相:眉毛看一個人的家族關係及婚姻子女
※司馬懿家族如何顛覆奪取曹操江山政權作者:歷孽僧
※毛氏家族千年遷徙史話:毛澤東祖居地在浙江江山
※陳卓林家族積極推動體育活動,倡導全民運動
※淚心【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