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傅明善:近百年來陸遊研究綜述

   陸遊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南宋四大家之一。時金人入侵,南宋王朝採取妥協苟 安的基本國策,而陸遊筆下眾多「寄意恢復」的詩篇充滿了愛國的激情,鼓舞了無數的愛國 志士,後人贊為「亘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見《飲冰室文集》卷四十五 下)。陸遊存詩不下萬首,為古代作詩最富的詩人之一,且其詩雄渾奔放,明快流暢,能博 采眾長,而又獨出機杼,在宋詩中為自樹一幟之大家。有《劍南詩稿》八十五卷,又《渭南 文集》五十卷(包括《天彭牡丹譜》及致語一卷,《入蜀記》六卷,詞二卷),《放翁逸稿》 二卷,《南唐書》十八卷,《老學庵筆記》十卷。其他尚有《家世舊聞》、《齋居記事》、 《放翁家訓》、《避暑漫抄》等。其著述之豐,涉獵之廣,在古代詩人中極為突出。

   自南宋時期始,就已經有人從事陸遊研究,此後更是代不乏人,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參 見孔凡禮、齊治平《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陸遊卷》(中華書局,1962年版)。就本世紀的陸 游研究而言,前半個世紀少有深入研究的成果,除一些散見的詩話式評點之外,主要的工作 便是翻印《陸放翁全集》,有中華書局版,世界書局版,商務印書館版。以上三種俱翻印毛 晉汲古閣本,商務所出四部叢刊本,則系影印明人華埕翻刻宋活字本。這一工作在使精校精 刊之古籍善本得以保存和傳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中華書局版無《老學庵筆記》、《家 世舊聞》、《齋居記事》等,逸稿亦不全。新中國成立之後,陸遊研究成績日著,湧現了一 大批優秀的學術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998年底,國內共出版有關陸遊的圖書近二十 種,其中以傳記和校注本數量最多。屬於傳記方面的,有齊治平《陸遊傳論》(上海古典文 學出版社1956年版),《陸遊》(中華書局1961年版),歐小牧《愛國詩人陸遊》(中華書局19 61年版),曹濟平《陸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郭光《陸遊傳》(中州書畫社1982年 ),喻朝剛《陸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屬於校注方面的,有錢仲聯《劍南詩 稿 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夏承燾、吳熊和《放翁詞編年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1年版),朱東潤《陸遊選集》(中華書局1962年版),游國恩、李易《陸遊詩選》(人民文 學出版社1982年版),疾風《陸放翁詩詞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以及江蘇人民出 版社《陸遊詩詞選析》(1980年版),陸應南《陸遊詩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另 有若干譜牒、研究類著作,如歐小牧《陸遊年譜》(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於北山《陸 游年譜》(中華書局1961年版)、朱東潤《陸遊研究》(中華書局1961年版)等。其中,夏承燾 、吳熊和二先生《放翁詞編年箋注》體例完備,考證賅洽,網羅宏富,價值尤高;於北山先 生的《陸遊年譜》用力精勤,亦堪稱賅博;而朱東潤先生則以《陸遊傳》、《陸遊選集》、 《陸遊研究》三書涵蓋其陸遊研究的主體成果,既各有側重,又互相連屬,深入探索,時出 卓見,且文采斐然,皆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關於陸遊研究的單篇學術論文,截止到1998 年底,已刊發二百餘篇,涉及作家、作品等各個方面,其中賞析文章約佔二分之一。縱觀二 十世紀陸遊研究史,雖然涉獵面甚廣,但仍體現出了相對集中的幾個研究熱點,諸如關於陸 游家世、生平、交遊的考索;關於陸遊的評價,尤其是陸遊晚節問題的討論;關於《釵頭鳳 》詞本事的爭鳴;關於陸遊詩詞藝術的研究等。下面擬循此線索作一綜述。

       一

   最早試圖就陸遊家世、生平、交遊及創作情況進行綜合研究的是歐小牧先生,他所編撰的 《陸遊年譜》草創於1942年,其後屢遭變故,數易其稿,終於在195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 版。《歐譜》近十九萬字,詳盡地考述了陸遊光輝的一生,尤詳於入蜀八年的事迹。然終因 資料未備,譜中尚余諸多問題未能解決,編譜體例亦欠完備。

   1961年於北山先生的《陸遊年譜》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可謂後出轉精之作,資料 搜羅幾近詳備,行年考論亦較確鑿。且簡約其譜文,而詳密其注文,綱目瞭然,互為條貫。 又在譜後附錄有關資料及各家評論,皆具有較高參考價值;唯在陸遊家世、交遊等方面仍不 乏疏漏之處。

   《於譜》出版後,拾遺補闕之作時有刊出,其中為力最勤者當數孔凡禮先生。繼1984年在 《文史》第21輯上刊出其力作《陸遊交遊錄》之後,近年又發表了《陸遊家世敘錄》(載《 文史》1989總31輯),作為上文的續篇。自陸遊高祖陸軫起,至陸遊兄弟輩止,共考得四十 六人的行實、仕歷,其中尤詳於陸游父陸宰的生平及仕宦經歷。全文內容均為《於譜》未曾 涉及者,其資料來源主要取自陸遊《家世舊聞》一書之景明本(上下卷共102則),並以此與 《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諸本互考而得。版本足信,資料翔實,可謂 陸遊家世研究之一大創穫。

   漢中八個月,在陸遊一生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而王炎是這一時期陸遊交遊中的關鍵人 物。有鑒於此,傅璇琮、孔凡禮二先生的《陸遊與王炎的漢中交遊》(載《杭州師範學院學 報》95年第五期)一文,考察了陸、王的漢中交遊史實,頗有助於我們對陸遊這一時期及以 後有關詩篇的了解。經過對王炎和虞允文之間門戶之爭的周密考論,文章論定,「與王炎有 關的兩篇札子是有意刪去,而《山南雜詩》說墜落水中,很可能即是託詞」。《詩稿》卷八 十二《初夏雜詠》其五有兩句詩:「北首心空壯,東歸憤不攄。」這裡拈出一個「憤」字, 強列地表現了對王炎自漢中罷歸的感慨。

       二

   陸遊作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愛國詩人,他那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已日益深入人心。然而, 對於陸遊晚年之復出修史及應韓侂胄之請為作《南園記》、《閱古泉記》之事,歷代多有 微詞,以為陸遊為求仕干祿而阿附權貴,晚節不終。此論肇始於朱熹、楊萬里的誤解,後代 史傳、筆記、敘跋中又每有推演,以至放翁負謗近千年而不止。當然,歷代文人學者亦不乏 為之申冤雪謗者,如戴表元、毛晉、吳景旭、趙翼、袁枚、林紓,直至柳亞子等都力圖為陸 游訟冤。建國以來的陸遊研究就此問題又發表了不少論著,先是在《歐譜》和《於譜》中就 「兩記」之作及其內容進行了考辯,但尚不夠深入。後又間有論文刊出,如《文學遺產增刊 》總第五輯刊出的盧蓀田《愛國詩人陸遊的所謂晚節問題》,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陸 游論集》所收孫恪權《試析陸遊與韓侂胄的合作》,《西南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四期 所載施光明《陸遊「不得全其晚節」說辯誣》,《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六期所載王菁、 湯梓順《陸遊撰「兩記」的歷史背景及事實真相》等,大略都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論辯: 一「偽學黨禁」之真相;二、開禧北伐之功過及當時宋金形勢之分析與人民之願望;三、陸 游撰「兩記」之事實真相與其初衷;四、陸遊矢志抗金復國之立場。諸文得出基本一致的結 論:陸遊一生光明磊落,晚年亦無瑕跡,所謂晚節問題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投降派的誣陷 。在統治階級忘卻家國之憂,沉溺於歌舞昇平之時,他力主抗金,用自己的筆大聲疾呼, 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壯歌。他雖和朱熹有私交,但無門戶之見,堅決支持韓侂胄北伐抗 金;他雖支持韓侂胄北伐,但並無任何阿附私求,無諛辭,無侈文,反映了陸遊不為私情 所動,唯以抗金為重的一貫品格。陸遊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其人格有如光風霽月。

       三

   陸遊《釵頭鳳》詞,宋人筆記均以為感懷前妻而作,主要有陳鵠《耆舊續聞》,劉克莊《 後村詩話續集》,周密《齊東野語》,三家說法雖各有出入,但言該詞本事則基本一致。建 國以來,出版了不少有關陸遊的選本和研究專著,學術刊物上也刊登了許多有關《釵頭鳳》 詞的爭鳴文章,迄今為止已有三十餘篇之多,討論的核心問題主要有三:

   首先是關於《釵頭鳳》詞之本事。現行各論著、年譜、選本多從宋人筆記之說,以為該詞 為陸遊與前妻邂逅於沈園時之題壁詞。此說有陸詩《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 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小園已三易主,刻小闋於石,讀之悵然》為證。其中關於該詞作年又 分二說,大多從《齊東野語》之說,認為作於紹興乙亥歲(1155年,陸遊三十歲),《於譜》 、《歐譜》,胡云翼《宋詞選》,游國恩、李易《陸遊詩選》、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 作品選》等均持此說;有人則以為陳鵠《耆舊續聞》之「辛未三月」說與作者自述更符,即 1152年,陸遊二十七歲時,疾風《陸放翁詩詞選》、程千帆主編《中國古代文學英華》均持 此說。此後,吳熊和先生又力主新說,認為《釵頭鳳》並非沈園題壁詞,以詞的情趣格調, 不像是寫給前妻的作品,而是蜀中偶興的冶遊之作,當作於乾道九年至淳熙五年(1173—117 8)陸遊寓居成都期間。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作為該詞本事之源的《續聞》、《野語》二 家之說多有牴牾處,殊不足信;而提供線索最為可信的劉克莊《詩話》,則僅錄《沈園》 絕句,隻字未提《釵頭鳳》詞。第二,《釵頭鳳》詞意及詞中時地與唐氏身份不合。詞開頭 三句「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以「手」、「酒」、「柳」為韻,暗合當時 流行的「鳳州三出:手、酒、柳」之俗諺。尤其是圍繞著「紅酥手」所組成的手酒柳情調氣 氛,也與唐氏身份難以調和。第三、《釵頭鳳》詞調流行於蜀中,陸遊是承蜀中新詞體《擷 芳詞》而另立的新名。(見吳熊和《陸遊〈釵頭鳳〉詞本事質疑》,載浙江人民出版社《文 學欣賞與評論》1982年版)此後,周本淳《陸遊〈釵頭鳳〉主題辨析》(載《江海學刊》1985 年第六期)一文,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而陳列《陸遊〈釵頭鳳〉本事辨》(載《廣西師範學 院學報》1989年第三期)一文則表示異議,以為詞中的以手、酒、柳為韻與鳳州三出的「手 酒柳」純屬巧合,且陸遊乾道八年(1172)春末才到南鄭,秋天到大散關,最早也要到夏天才 路過鳳州,與詞中所寫「滿城春色宮牆柳」的季節顯然不能榫合。

   其次是關於陸遊妻「於其母夫人為姑侄」說。陳鵠、劉克莊二家在記載陸遊與前妻這段悲 歡離合情事時,諱陸妻為「先室內」某氏,連唐姓也未曾提及。至周密才第一次明言陸妻姓 唐,「閎之女也」,「於其母夫人為姑侄」。由此,「姑侄說」一直延續了幾百年。八十年 代以來,學術刊物上先後刊登了許多文章,對周密「姑侄說」提出異議,嚴迪昌《陸遊沈園 詩本事考辨》(載《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三期),施光明《唐婉非陸遊表妹考》(載《杭 州師院學報》1982年第一期)、於北山《陸遊妻唐氏「於其母夫人為姑侄」說小議》(載《淮 陰師專學報》1982年第二期)、李漢超《陸遊〈釵頭鳳〉若干問題質疑》(載《遼寧大學學報 》1982年第六期)等文,均認為周密之說缺少依據。唐閎世居山陰,而陸母為唐介之女孫, 世居江陵,唐介孫男凡三人,其中並無唐閎其人,可見陸妻與陸母雖同姓而非同宗,更非姑 侄關係。而《於譜》最後的增定本則引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04《唐內翰諫院》一 則材料,認為「既雲通譜,自非親姑侄」,應作「族姑侄」解。

       四

   關於陸遊詩歌藝術的研究,基本上貫穿於近百年陸遊研究之始終,且隨著時代的演進而不 斷深入。在這方面朱東潤先生所著《陸遊研究》(中華書局1961年版)一書可謂篳路藍縷, 開啟山林之作。另有《陸遊詩的轉變》、《陸遊的創作道路》二文(見《中國文學論集》中 華書局1983年版),就陸遊的詩歌創作道路作出了詳盡論述。前文認為,在鍊字鍊句方面, 無疑地陸遊是從江西詩派學而有得的,但他那種充滿愛國主義的精神,發揚旺盛的鬥爭意志 ,認識現實、把握現實而又能充分反映現實的詩篇,則在入川以後才能完成他自己特有的風 格。後文則著重探討陸遊的師承關係,除了曾幾一路以外,作者特別提出梅堯臣對陸遊影 響 最大。尤其是當陸遊向曾幾學詩而「未有得」的方面,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從梅堯臣那些 感 觸時事,激昂奮發以及敘述疾苦,憂傷沉痛的詩作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

   於北山先生在不斷訂補《陸遊年譜》的同時,也對陸遊的創作道路作了深入探索,其《陸 游對前人作品的學習、繼承和發展》一文(載《陸遊論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認為, 陸遊的世界觀和學術思想的基礎在於儒家六經,旁參老、庄。詩歌藝術方面,則學習、繼承 了《詩經》現實主義傳統以及淳樸自然的詞句,美善刺惡的諷諭手法;學習《楚辭》現實主 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風格,以及忠奮怨悱的愛國精神;學習樂府民歌的率性抒情,誇 張想像,語言豐縟,意境清新;吸取陶謝、王孟、高岑、李杜、白居易、梅堯臣、蘇黃,直 至曾幾等歷代詩人之精華,終於成就了「能自樹立不因循」的一代大家。

   「中原未定,夢寐思建功業」,這正是陸遊之所以成為著名愛國詩人的歷史前提與心理基 礎,而數量眾多的紀夢詩則是陸遊英雄主義詩歌的主體。鄭新華《夢幻文學的一朵奇葩》( 載《文史知識》1989年第一期)一文認為,表現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是陸遊紀夢詩 的主要內容。紀夢詩的第二個內容,則是對求仙訪道、結交奇士等不平凡生活的描寫與思慕 ,從而曲折地表現詩人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文章還指出,豐富而瑰麗奇特的想像,構成了陸 游紀夢詩最顯著的特點。而氣勢雄渾,場面宏偉壯觀,則是其第二個藝術特點。總之,陸遊 的紀夢詩作為近萬首陸詩的縮影,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基本主題,憂國憂民,積極用世 為感情基調的陸詩特點;另一方面,它成功地同時繼承了屈原、李白以及唐代邊塞詩派的藝 術風格,熔多種表現手法於一爐又能自成體系。喻朝剛《論陸遊的愛國詩篇》(見陸遊論集 》),胡蓉蓉《試論陸遊的蜀中詩》(載《社會科學研究》1994年第四期),楊吉榮《陸遊 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作》(載《漢中師院學報》1997年第三期)等文章也就這一方面作了有 益的探討。

   然而,也有學者就陸遊英雄主義詩歌中反應的現實與當時歷史真實作了比較,認為陸遊此 類詩作是以誇張的、隨其主觀意念而不是以生活本來面目的方式反應現實的。英雄主義詩歌 在他具有代替現實,並滿足其功名慾望的補償作用。陸遊對其詩作的幻想性質又有著清醒的 自覺,從其作品中可以發現他生前便自覺地用其詩作表白或塑造誇大了的自身形象,以贏得 後世讀者的崇敬。文章還指出,陸遊是有意或無意地將詩歌創作混同於製造夢幻泡影,他采 用的材料不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東西,而是經過他隨心所欲地意念化了的與真實相左 的現實。作者為了更完美地用藝術手段刻劃自身形象,一再犧牲了生活真實。(許文軍《論 陸遊英雄主義詩歌的幻想性質》,載《陝西師大學報》1994年第一期)

   關於陸遊詞的風格及創作成就,夏承燾《陸遊的詞》、劉遺賢《談陸放翁和他的詞》(均載 於《詞學研究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二文已作了全面論述,近年又有不少新 的成果面世,其中鄧喬彬《驛騎蘇秦間——陸遊詞風格及成因淺探》(載《杭州大學學報》1 998年第三期)一文,就《四庫全書提要》論陸遊詞「雄快處似東坡」的「近雅」之處作了深 入探討與闡發。文章認為,形成陸遊詞近雅風格的原因,在於陸遊繼承了蘇軾「以詩為詞」 的傳統。但陸遊詞的風格在「詩人之言,終為近雅」的同時,又可見「纖麗處似淮海」的「 詞人之冶盪」的另一面。在詞的「詩化」以「意志」的同時,陸遊詞又順從了「緣情」的潛 勢力,遂造成了半蘇半秦,驛騎兩家之間的面目。

   另外,從近些年所刊登的有關陸遊研究論文來看,已呈現出由外在的社會歷史狀況之考索 走向詩歌內部藝術規律之探尋,由詩人客觀行跡之考論走向詩人主觀創作心態之揭示的基本 趨向。如蕭瑞峰《論陸遊詩的意象》(載《文學遺產》1988年第一期)一文,從文學本體研究 的立場出發,就陸遊詩歌的意象組合方式作出了深入考察,歸納為比照法、擬喻法、逆反法 等多種組合方式,並進而去探求詩人的創作手法與思維特色,以及他的詩歌藝術風格之形成 與發展。曾明《陸遊山水詩是中國古代山水詩走向心靈的美學歸宿》(載《西南民族學院學 報》1993年第一期)一文,則對中國古代山水詩的發展作了重點考察,文章認為,從劉宋時 期的謝靈運自發鍾情山水起,發展為唐代的王維自覺熱愛山水,到宋代的陸遊則完全是自由 親近山水,與山水精神獨往來,在自然山水之形中,發現了山水之靈。因此,山水詩發展到 了宋代,思想、藝術更加成熟,風格、體裁也更加多樣,基本上找到了歸宿,完成了中國古 代山水詩走向心靈的美學歷程,其代表人物就是南宋的陸遊。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臨,古典文學研究新方法的探索與運用,我們有理由相信,陸遊研究 也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紀元,創造出更令世人矚目的輝煌。

  

  


推薦閱讀:

李耀波對「納甲」的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縣級城市綜合體發展研究(2)
八字研究精論(十七)
新世紀國外鄧小平研究特點分析
預備中止可罰性研究

TAG:陸遊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