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4點,給足孩子安全感
文 | 姜郁桐
過年的時候,去親戚家串門,還沒落座就發現,家裡多了名「外來物種」。
據親戚介紹,原來是他表哥的孩子,父母在外做小生意,為了能多賺點錢,過年都沒回家, 也沒有接走孩子。
小孩有點怕生,不太合群。大人們吃飯的時候,他一個人坐在客廳吃飯,不喊不鬧,特別惹人心疼。
家裡面也有其他同齡的孩子,但跟他們比起來,似乎顯得不那麼活潑,有點拘謹和約束。
其他的孩子敢在客人面前肆意吵鬧,敢拉扯著大人索要東西,而他永遠都是一副安靜不鬧的樣子,看不到他的心裡波動變化。
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件好事,孩童就該天真爛漫,肆意玩樂。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內心會不會隱隱作痛,會不會後悔沒有把孩子留在身邊,沒能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其快樂成長。
很多時候,父母認為不重要的,恰恰是孩子所看重和依賴的。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不需要那麼多情感呵護,只要有吃穿玩樂就行,可他們卻無比期盼一個愛的擁抱。
其實,在中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孩童跟父母分隔兩地,他們大多由家中老人看帶,或者寄養在親戚家,短則三五個月,長達一年半載,跟親生父母見不上一面。
有的只是電話裡頭傳來熟悉又陌生的聲音,他們內心的困惑無法解決,情感訴求也得不到滿足,他們的成長父母都一路缺席。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其性格是有缺陷的,伴隨缺陷而來的傷害,是終身且不可彌補。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示,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他們大多敏感,不喜歡麻煩別人,喜歡獨來獨往,也容易依賴一個人,特別害怕失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稍微有人對她好一點,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
當紅流量小花鄭爽,她的小時候,不像同齡的孩子,有一個鬆散愉快的童年。
父母對她進行軍事化管理,小小年紀就要往返各類興趣愛好班,要強的她表現優異,學有所成,四歲開始登台表演,十二歲獨自一人前往成都學藝,十六歲成為07級北影表演系本科班年齡最小的學生。
看似一切順風順水、風光無限,但這背後有看不見的心酸。
她在外求藝的時候,受了委屈也不敢告訴父母,生怕父母擔心,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死扛,從小看似獨立自強,實則內心無比脆弱。
這也跟她從小的成長經歷有關,父母只看重成績,而忽略心內心的情感困惑,小的時候錯失掉的安全感,想要再彌補,也於事無補。
倘若當初,她的父母沒有這麼冒進,花點時間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給足孩子安全感,或許會少點遺憾。
說起安全感,是個比較抽象的東西,很多父母明白其重要性,但卻苦於不知如何給,往往以錯誤的方式,督促孩子成長,其結果也只能是南轅北轍,達不到目標。
其實,做法很簡單,關鍵在於實施和領悟。
沒有陪伴就沒有安全感
前不久,因出任中戲藝考考官的「萬人迷」陳好,再次回歸大眾視野,在事業鼎盛時期,急流勇退,選擇淡出娛樂圈,相夫教子。
在育兒方面,她始終奉行,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安全感。為了能更多時間陪伴孩子,陳好給自己定的要求是,一年只接一部戲,而且只接北京地區的,從未離家超過3天。
我們在感嘆萬人迷鮮有熒屏作品時,而她卻低調地擁抱幸福。
在事業與家庭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在中戲任教,還能照顧家庭,見證孩子的一路成長,幸福不過如此。
現實中,很多的父母下班後忙於自己的事情,把小孩丟給手機或者平板,等到睡覺時間,開始催促、嘶吼,要求立馬調到休息狀態。
不可否認,現在的父母生活壓力大,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更別說一起玩耍,用心傾聽孩子的困惑。
但有所得就有所失,你把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人情世故上面,自然也不會有好的親子關係,也怨不得孩子跟你疏遠,甚至朝著與你相反的方向發展。
沒有穩定的情緒,就沒有安全感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活得像個鞭炮,一點就著。
如果不看《旋風孝子》,怎麼也想不到,外表開朗活潑的偶像劇女王陳喬恩,居然從小被媽媽打到大。
頻繁且恐怖的挨打經歷,在她心裡留下陰影,甚至恐懼到在節目錄製現場,講出這些話,也會突然驚心回頭,看母親是否不在。
其實,這已不是陳喬恩第一次在鏡頭面前,透露自己童年被打的經歷,曾在《非常靜距離》中,自曝被媽媽用枯樹枝捆成一把,打到流血的經歷。
因為長期被打罵,缺乏安全感,這要導致成年後的喬恩,很長一段時間不自信,甚至被人說「你這樣像是抑鬱症」。
我想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是故意去傷害孩子,只是缺乏情緒的自控能力。
父母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把壞心情帶回家,以一個好心情擁抱孩子。
這樣不但能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升溫,更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同時也會讓自己變得平和,不被情緒所控制。
沒及時、積極回應孩子,就沒有安全感
我們都有過微信聊天的經歷,最厭煩那種,明明在線,寧願在朋友圈發說說,也不回你的消息,秒回成了許多人檢驗感情重要與否的一條標準,奉為最暖心的技能。
對於孩子,父母也要及時、積極地回應,無論當時你在做何種重要的事情,都要用心回應,不要試圖敷衍了事,這樣會給孩子一種錯覺,覺得父母不夠愛他們,自己還不如一盤菜重要。
曾經看到過一個採訪視頻,是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的陳美齡談育兒,家長絕對不能做的10件事。
其中有一條,我印象尤為深刻,她說:孩子發問,永遠不要讓孩子等一等。
哪怕在炒菜,也要關了火,回答孩子的問題,不會讓孩子等一等,也正是她及時、積極回應孩子,她的三個兒子都很成功,先後都考入斯坦福大學。
沒有夫妻和睦,就沒有安全感
要說夫妻之間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是聰明的父母,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爆發,至少是個合格的演技派,不會讓孩子察覺出端倪。
與其偶爾在演,倒不如不演。生活中用關愛填滿,把憤怒驅趕。
不知你們發現沒有,那些出身於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的孩子,大多都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錢鍾書的一家三口,就是最好的說明。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過:無論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幸福的人,內心都富足,安全感更是不由分說,但這前提是要給孩子愛的滋養。
作者:姜郁桐,多平台棲息作者,理性與感性的綜合體,在沉悶的體制內,用寫作調心,堅信文字是有溫度的,能溫暖人心。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談安全感--真愛意味著給一個人傷害你的能力
※左手是幸福,右手是安全感
※?﹏4招給你的女朋友增加安全感!
※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覺得沒有安全感,應該怎麼做?
※「喜歡講大道理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句話對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