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怡心之窗】滇人善聯,莫不識滇氣先賢!~中華四大名聯都是滇人所撰!

趣真不涉俗,心靜自得天。怡心閣里無煩事,心注刊號得延年!

一、「滇人善聯」出自成化皇帝之口

明代中期,雲南安寧出了一位奇童叫楊一清(1454~1530),他八歲就以奇童蜚聲四鄉,10歲被湖南破格保送到京都翰林院深造。

入學的第一天,他的導師、湖南籍狀元黎淳想考考他是否有真才實學,當即出對曰:「楊花亂落,眼花錯認雪花飛。」楊一清順口答道:「竹影徐搖,心影誤疑雲影過。」驚得老師撫掌稱讚、叫好不迭。

成化八年(1472),入京覲見時,成化皇帝朱見深聽說楊一清以「神童」馳譽鄉里,有意試其才華,親自出題命其做詩賦五篇,楊一清不假思索,揮毫而就。皇帝讚譽一番,又即興口出一聯,要楊一清對句。皇帝吟道:「一間茅屋兩先生,聚六七童子,教《百家》《千字》。」皇上話音剛落,楊一清脫口而出:「九重金鑾一天子,會十八學士,讀《四書》《五經》。」皇帝一聽,欣喜讚歎之餘,一錘定音:「滇人善聯!」

  這就是「滇人善聯」的出處。

楊一清初任中書舍人,繼任山西按察僉事、陝西提學副使、太常寺少卿、南京太常寺卿等。歷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兩次任首輔(宰相),出將入相,位列三公,足跡遍留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湖南,文德武功,無人能及。

楊慎對他的評價是「四朝元老,三邊總戎,出將入相,文德武功」。從他為官總制三邊、內閣首輔、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卒贈太保來看,尤其後三個加銜均為正一品,同時得之者甚罕,稱其為有明一代最大的官,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二、中華四大名聯都是滇人所撰

楊一清爭得了「滇人善聯」的榮譽,敢為人先的雲南人又豈能不爭氣!從圓明園很多楹聯、字畫均出自當朝大師錢南園、尹壯圖的老師周於禮(雲南峨山彝族)之手,到與李清照、辛棄疾齊名的中國女詩詞三傑李含章,再到周霖(麗江納西族)被人們重金收購的《周霖畫集》,再到孫髯翁(昆明人)撰、趙潘(劍川白族)書丹那膾炙人口的大觀樓長聯,還不必說繆嘉蕙(昆明人)曾作為慈禧的宮廷畫家而被後人備受推崇,更不必說周鍾岳(劍川白族)題寫的南京「總統府」三字而獲3000大洋的傳奇故事……雲南這塊神奇的土地,從來就不缺文人騷客,難怪紀曉嵐曾感慨:「滇人善書,中土賢士大夫無以過也」。

在中國楹聯界,有四副對聯被譽為「中華四大名聯」,即:雲南大觀樓長聯,四川成都武侯祠「攻心」聯,湖南嶽陽樓「一樓何奇」聯,湖北武漢黃鶴樓「一支筆挺起江漢間」聯。這四聯繫何人所撰所書?回答是:

大觀樓聯為雲南名士孫髯翁撰、雲南大理劍川趙藩書

趙藩的大觀樓長聯書法寫就於光緒十三年(1887)冬。那時,趙藩正在雲貴總督岑毓英府上任幕僚。岑毓英決定重刻重立大觀樓長聯,趙藩把當時有把握約請的書法名家一一做了介紹,岑毓英卻不假思索地說:「就勞煩先生書寫了,不必另請高明。」

為了突出總督岑毓英,趙藩在這副由他書寫刊刻的長聯上,他沒有落自己的名字。

四川成都武侯祠「攻心」聯乃趙藩撰和書

湖南嶽陽樓「一樓何奇」聯出自雲南羅平竇垿之手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此聯一出,即與杜詩、范記、孟詩、竇聯、何書。合稱"五絕"。

竇垿(1804-1865),字子玷,號蘭泉,雲南羅平縣淑基村人(後劃為師宗縣)。竇垿為人正直,耀升江西道監察御史時,欽差辦理雲南團課,每與時任雲南總督的吳振械意見相左,吳上疏奏彈劾竇垿:「專虐種民,賊殺不辜,座起鬥鬨,奉職無狀」,旋即竇垿罷官,此後幾經沉浮。四十七歲時,大學士穆彰擅權專政,與協辦大學士琦善結黨營私,排斥林則徐等,向外屈辱求和;同時,鴉片戰爭前後的社會矛盾日愈激化,農民起義風暴席捲半個中國,竇垿深感「內憂」無窮,「外患」重重,自覺無力補綴天地,雖有旋轉乾坤之力,去無著力處,遂憤然辭官,回歸故里,途徑岳陽,終有名聯傳世。

黃鶴樓「一支筆挺起江漢間」聯撰和書都歸於雲南通海陳寶裕

一枝筆挺起江漢間,到最上層,放開肚皮,直吞將八百里洞庭,九百里雲夢;

千年事幻在滄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那管他早去了黃鶴,來遲了青蓮。

上聯出語驚人,構思別具一格,以筆喻樓,已極度誇張的大手筆寫出黃鶴樓的雄偉壯觀,更拉雲夢及洞庭為幅,大有太白銀漢飛流的氣勢。下聯直接筆鋒一轉,千年事幻在滄桑里,直接概括似的筆法為下文作出鋪墊,但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此聯則足以傳世也。

陳寶裕,字兆慶,清末雲南玉溪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科進士,曾任安微知縣署池州府。據有關史料記載,這聯創作時間大約在1877年前,據傳是陳兆慶趕考途出經過武昌,登樓所擬。

除此之外,還有懸掛於昆明金馬碧雞坊上的金馬、碧雞兩坊匾額均系其堪稱絕妙的手筆,麗江楊慶遠撰書的四川三蘇祠主殿楹聯等,閱之無不讓人深感這些楹聯內容之博大,語言之鏗鏘,匠心之獨運,堪稱絕筆。

三、 「天下楹聯十斗,滇人佔去八斗」

「天下楹聯十斗,滇人佔去八斗」的美譽也就當之無愧地戴在了滇人的頭上。號稱明、清「三大才子」的紀曉嵐、楊慎、阮元這三人都與雲南有著不解之緣,使雲南的文化發展得以錦上添花。

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是康熙恩科舉人,歷官戶部四川山東二司員外郎,刑部江蘇司郎中,曾到雲南姚安任知府,且著述頗豐,著有<唐韻考>、<玉台新詠考異>,俱錄入<四庫全書>,又著有<杜律疏>八卷,載入<四庫全書目錄>。紀曉嵐自小在雲南住了8年,又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化積澱頗為雄厚的家庭之中,用紀連海的話說就是「紀曉嵐的聰明都是在雲南這8年學的。」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賜進士及第,是明代著名的「楊狀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諫議「大禮儀」事件遭廷杖消籍,遠戍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流放終生,直至老死戍所。楊慎在雲南生活了三十多年,多次往返於滇蜀之間。祖國西南的奇美風光和邊疆風物,被他一一攝入筆下,譜寫成詩詞文章。楊慎貶戍雲南,對他的仕途、家庭、生活、感情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悲劇;但對於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來說,卻堪稱幸事,成就了文化史上的一代大家!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雲台、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先後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

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傅,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元在督滇期間,對雲南的文化繁榮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主張訓適政用,經史為學。但因改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而引起眾犯,被譏之為「軟煙袋」(阮雲台諧音)。民間還編了打油詩譏諷他:「軟煙袋不通,蘿蔔韭菜蔥。擅改前人對,笑煞孫髯翁!」

從上述可知,滇人先賢們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悠悠歲月中作出了閃著熠熠光芒的重大貢獻!作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滇人應該了解滇歷史、了解滇文化,將榮譽視為激勵和鞭策,變為起點和動力,腳踏實地,更上一層樓,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撰寫時參閱了相關網路上的文章、資料,錯誤之處敬請專家批評指正!)

撰稿、編輯/怡心 個人微信號 qingquyixin512



推薦閱讀:

拜年專用長文:為啥說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我先去自豪一會兒
中華道藏19_1
中華文化的源頭在哪裡?
《金瓶梅》中的無邊風月:春梅的放縱而亡(圖)--文化頻道-中華網
中華道家修鍊學

TAG: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