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爵跡》其實是部動畫片
|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爵跡》可以說是萬眾矚目,有真心期待的粉絲,也有等著看笑話的旁觀者。
回顧郭敬明先前執導的作品《小時代》系列,豆瓣上平均每部有超過10萬人評分,樣本數據越龐大,可靠性越高,結果就是沒有一部高於5.0分。
低評分的背後,是「名牌就是一切」的幼稚感。電影里,各種名車、豪宅、名牌首飾、服飾、化妝品堆砌出一個金光燦燦的上海。可真正青春富貴的大家公子,不刷卡也不數鈔票。就像《紅樓夢》里,寶玉的心思,放在大觀園裡女孩子的命運身上;其他公子哥,也多顧著消遣逗樂,根本就不知道銀子是怎麼秤的。
東北師範大學老師肖熹和李洋的一篇文章《小時代:倒錯性幼稚病與奶嘴電影》,總結的非常好:
《小時代》不僅展現了一個由青少年群體構成的「低齡化世界」(全片只有一位父輩人物),更表現出建構這個世界的世界觀也是低齡的。比如影片把宮洺塑造為成功人物,但通過他,把商業成功人士的重要品質理解為總是有備用方案(PlanB),更像是少年對商業成功人士的想像。
《小時代》的核心人物是少女,她們只關心友誼、愛情和工作,其他現實問題一概被忽視。更有意思的是,電影把少女出類拔萃的氣質,塑造成各種類型的「個人化的浪漫主義」:女王范兒的富二代(顧里)、單純的乖乖女(林蕭)、文藝范兒極品美女(南湘)、凸槌的花痴女孩(唐宛如)……這種「逐類列舉」的創作特點,我們可稱之為「搜集癖式寫作」。
所以,以現階段郭敬明的能力,想要拍出非常優質的電影,除非有神跡發生。
但就像前面說的,《爵跡》是部萬眾矚目的電影,我還是激動的買了票,連夜看了首映場。看完第一感受是,《爵跡》居然是一部動畫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除了一滴水的鏡頭是實拍,其他全部由特效做成,包括范冰冰迎風飄揚的頭髮。有意思的是,傳統電影是怎麼完美就怎麼去做,但在《爵跡》里,每個人的膚色都不太一樣,甚至還能看到雀斑、毛孔、皺紋等小瑕疵。
電影技術方介紹說,「在CG特效里,要做到完美無瑕的皮膚反倒是比有瑕疵的更容易,因為只要替換一個基本的材質上去就好了,那為讓人物的質感更好,我們就對這演員素顏狀態下的照片進行研究,調整了面部膚色,增加了一些小瑕疵。」你可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找誰的臉上有雀斑、誰的臉上毛孔粗大。
更有意思的是,由於CG特效,電影里人物的面部表情與常人有一定的差距,這倒恰好適用了沒什麼演技的小鮮肉,尤其是吳亦凡,原生態表情和經過電腦處理過的表情幾乎未變,於是,他成了這部電影里表演最為自然的演員。
而這種全片CG人物特效的結果,就使《爵跡》變成了一部依託真人表演和動作捕捉技術的三維電腦動畫電影。
另外,像《馴龍高手》、《超能特戰隊》里經典的第一視角飛行鏡頭(這種鏡頭也是最炫耀製作技術的),在《爵跡》里也隨處可見。
看完片子回到家特意搜索了一下,今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的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中也顯示,《爵跡》歸類的是動畫片。
So,湊齊了國際影后范冰冰、吳亦凡、楊冪、郭采潔等一眾大明星就為了拍個真人動畫片,WTF?!以後誰再說國產動漫不上心,我第一個反對!
當然,《爵跡》依然很郭敬明。
電影內核照舊淺顯空洞,這種完全虛設世界觀的玄幻史詩電影,內核一定富有人性(或更高的神性)的悲劇感,比如《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但《爵跡》就是個空想故事,談不上什麼經得起咀嚼的內涵,還是停留在少男少女最愛的忠誠與背叛、愛與犧牲這種命題上。
另外,主角流淚一定要特寫,台詞一定要矯飾的高雅(整個《爵跡》的故事,從主角名字到世界觀設定,都充滿這種feel),人物一定要尊貴,場景要中世紀歐洲(巴洛克和哥特風格混搭),也許這樣顯得很高級吧,也一定會有他的粉絲觀眾喜歡。可以相信,郭導演一定特別喜歡精靈族,高大尊貴又俊美,李佩斯要給郭導用,一定會在《爵跡》大放異彩。
而且,每個角色都是身高三米、腿長一米八的形象,不知道為什麼郭敬明要這麼處理,可能這接近於他心目中對神聖貴族的某種幻想設定,嚴重失真的人物形象在動作處理上自然也更加困難,開頭陳學冬在鬧市中奔跑的段落,那銷魂的奔跑動作讓人好生尷尬。
說到奔跑,《爵跡》簡直太愛奔跑了,每個角色都在狂奔,一米八大長腿跑起來風生水起,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那雷霆萬鈞的架勢真是讓觀眾五味雜陳。都是法力無邊的公爵使徒,為什麼老是要奔跑呢?本來是動畫片的拍法兒,明明可以更自由些。
《爵跡》隱隱約約給人一種訊息,這種訊息來自郭敬明導演:他確實非常介意自己的導演水準,尤其是技術層面上的,這種介意在《爵跡》里就變成鏡頭花樣非常多,上天入地,旋轉跳躍,有些著實炫酷,有些就不明所以。
不過,相比《小時代》系列來說,這部電影還是邁入了一個新階段:郭敬明的重心從紙醉金迷空洞膚淺的故事,轉移到追求視覺震撼的電影技術。
電影中,海島段落出現的無數「魂獸」倒是製作精良,形象非常豐富,重點出現的魂獸形象多達幾十個,這些怪獸形象結合了許多好萊塢怪獸大片的元素,質感很好,細節也很良心。
同樣不錯的還有場景方面,亞斯蘭帝國整體設計上雖然談不上新意,卻也非常宏大,各方公爵使徒大混戰的海島段落,特效方面稱得上驚艷,海水、岩石、公爵技能、魂器、魂獸等等,都給人印象深刻。
恍惚間,電影有些好萊塢大片的感覺,憑良心說,國產片中能有這種感覺,還真是鳳毛麟角。
不過電影里依然有些細節經不起琢磨,特效水準參差不齊,看這部電影經常會出現跳躍式的觀感:有時候是「哇哦,這場景真不錯!」;有時候又想說「怎麼這樣,這特效能走點心嗎?!」預告片剛出來時大家吐槽的網遊人物質感,在電影中沒有得到太多改觀。
遺憾的是,就這部電影某些場景達到的水準來看,這種粗糙感不是技術所限,製作團隊絕對有能力把它拉高到統一的水準,但沒有。原因很簡單:花的時間不夠。
在電影宣傳期間就有傳言,郭敬明要求《爵跡》的製作團隊在幾個月內做完全部特效渲染和細節處理。
先科普一下,一個一幀的渲染要八個鐘頭,而一秒就有24幀,所以一秒的渲染就一百多個小時。因此,整部電影大概體量的工作在好萊塢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
但郭敬明等不了,即便他等得了,那些出品方的老闆也等不了。都想衝擊國慶檔,都想在今年疲軟萎靡的電影市場掀起巨浪,怎麼可以容忍你慢慢去做特效?!而且內幕消息說,《爵跡》先期數據在南京一場雷暴雨中損毀嚴重,時間上也來不及深度渲染,導致有些特效不太完美,這也是郭敬明最遺憾的地方。
國內電影人向來對電影技術(電影的視覺效果)不慎重視,重視的人也不思上進,從好萊塢和韓國找來些草台班子就開玩。從這個角度來說,《爵跡》算是郭敬明最好的作品——「三觀」這個老掉牙的問題前面就已經說過了——至少在技術上是真的做出了一些成績。
推薦閱讀:
※四月霸拳!
※小豬佩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為何國產動畫片只剩下喜羊羊這樣的?
※葫蘆娃是誰畫的?
※母親節最佳應景Flash及感恩音樂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