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是先秦儒、道二家的理論先導。「易學」作為秦漢以後人文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化的主旋律是秦以後儒、道二家的依託和歸宿。所謂「不明《易》者,不得為相;不通《易》者,經商不利」。在現代科技充斥的今天,人們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易經》,投向了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身著短褂,看起來頗有些個道骨仙風的張其成教授沒有讓大家失望,立足於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張教授全面的透視了《易經》,提出了中華文化的主幹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的「易道」。而作為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更是透析宇宙周期變化的大規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 中原大地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和《易經》更是有著甚多的密切聯繫:始作八卦的伏羲,創出《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神農氏與軒轅氏以及被囚湯陰羑里城時演繹了六十四卦的周文王,無一不和河南有著極深的淵源。所以此次來鄭座客中原國學講壇,也讓張教授感到十分興奮,在講課中他提到,中國人的智慧就是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而國學的精粹更在於精神文化。授課結束時張教授更是激勵大家,要更好的弘揚中原文化,傳承經典國學,只有復興中華文化才是復興中華民族的關鍵。

 《易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從業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中國傳統文化相對於其他文化類型,具有獨特的內容,也有嚴密的體系,然而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中國傳統社會被打破,倡導從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習俗、語言文字等方面都效從西方,而丟失了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上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大任務,要完成這一重大任務一項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礎性的工作就是「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周易》所闡述的思想值得全民推廣,是自己祖國遺留下的文化瑰寶,卻總是被不良之人利用,糟蹋了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熊老師說,古往今來,最大的弊端是許多思想和文化都藏著掖著,所以精神文化最終緩緩流失要把中國的民族精神傳承下去,就要把文化思想傳給更多有正能量的人。

 我們從《周易》所包含的文化底蘊開始談起,熊老師告訴我們:《周易》乃百經之首,是一種古老的哲學,古老的矛盾論,在處世為人與行事方面都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它所講究的陰陽平和,在天、地、人之間統一關係。與同樣是講究陰陽八卦的道家來區別,道家的思想是"道"生萬物,萬物發展變化的道理而《周易》的思想為一物生一物,一物剋一物,沒有最強者,也沒有最弱者。

熊老師向我們講解《周易》的文化傳承與發展,在近代發展的歷史變化中《周易》有了細微的變化,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它所表現的主旨始終不變,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變化有規律可循,四季交替,花開花落,月落日出。《周易》的創新思想在當今的科技發展中也有跡可循,凡事要以大眾有利為前提才是最佳的,而事物發展要按照自然規律,不能違背大自然原有的定論。

中華民族五千年所沉澱下的文化精髓也與《周易》文化息息相關:

  道家思想

從道家的老子,到孔子,它所講究的思想與《周易》思想主旨接近:四季輪迴,陰陽和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皆源於自然,現如今的競爭導致宇宙間原有的生物形態和生存環境被破壞也是人類過多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遵從自然規律的後果。

  文字形成

中國的文字的形成來源於會意和象形,《周易》中的八卦也是如此,以物表象,以象盡意。

  儒家思想

古時儒家的思想講究相輔相成,凡事有度,所以誕生了制度與法律,依照規律來行事,《周易》中的八卦也講的是這個道理,最初的人們都有自我信仰,如佛家的六道輪迴,古時通常都以道德來規範自身行為。而現如今很多人都失去了信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與臣、父與子的關係似乎有所淡化,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的丟失,歐洲先進思想的入侵,轉基因食品的進入,打破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使得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底蘊漸漸被人遺忘。而《周易》的文化內涵,能更有效的規範行為模式,奠定道德基礎。

  處世哲理

《易經》中有很多教導處世為人的哲理,凡事皆要留有餘地,三思而後行,在工作模式中要不斷創新。錢卦中的亢龍有悔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禍,意為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後悔。

養生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並蓄,豐富多彩,在漫長歷史中,中華民族不斷嚮往和追求保養生命以達長壽的願望,總結積累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養生文化。  《易經》廣大精微,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中很多觀念、思維方式都對中華養生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分別闡述如下:  1、觀念  1.1 陰陽觀、五行觀  《易經》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最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中國古代先賢對宇宙現象及其運動的抽象表述。世間萬物及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陰陽交互作用的結果。  《易經》儘管沒有完整明確五行觀念,但是《周易》經傳卻提出以五為貴觀念、南火北水觀念、天地之數各有五的觀念等。漢代起易學家開始以五行觀念解釋易經,使五行觀念成為易學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觀念。  這些觀念深深影響著中華養生觀念―「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如五行對應五臟、五行對應五味、五行對應五情;傳統養生觀講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這都是陰陽觀、五行觀的體現。  1.2 動靜結合觀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剛柔者,立之本也。」都旨在闡述動靜相反相成的屬性,卻二者缺一不可,動靜結合才是根本。  生命在於運動,這樣的養生觀念我們耳熟能詳,《呂氏春秋?盡數》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的記載,側重於強調運動的重要性。  然而,古聖先賢中也不乏坐禪打坐、閉關修鍊以求長生的例子。其本質在於追求恬淡虛無的境界,傳統養生觀念稱之為「守神」,認為智慧是寧靜到極點自行透出來的。這就側重於強調了靜止的重要性。  究竟生命在於靜止還是生命在於運動呢?《易經》早已給出了答案。  1.3 預測與防範觀  眾所周知,《易經》是一本富含占卜與預測知識的書籍,《小過卦九三卦辭》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的記載,意在在沒有產生失誤前要加以防範,放縱會傷害他,那就兇險了。《離卦初五卦辭》:「履錯然,敬之,無咎。」說錯誤一開始,就要認真對待,便沒有災禍。都反映了吉凶的可預測性及防患於未然的思想。《易經》於隱處、微處著眼,啟發著後世人,能對身體未卜先知,防患未然,並有意識的清除體內毒素、調節體內機能、補充均衡營養。為未病先防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  1.4審美觀  《易經》的濃縮化、韻律感的語言表述對中華養生文化的影響也是頗為深廣的。《易經》語句意義上具有整體性,結構上具有凝固性。奠定了後人對文字的審美標準,後世的中醫養生論著大多延續了這一特點,多以四字為一句,表述多頗為上口。  2、思維方式  2.1 象術思維  《易經》是以符號和數的概念來認識、推斷、預測事物的變化和發展規律象術思維是《易經》特有的思維方式,它在藉助形象思維的時候總是伴隨著數的形成,兩者是合一的,是數中有象,象中含數,由數推象,由象得數,互為生成。  中華養生對臟腑功能描述就充分運用了取象比類的方法,藉助「象」的形象性來認識和表述臟腑功能。稱之為「藏象」。並以易卦為綱,將臟腑、經絡九竅、體部的屬性作一初步分析,進一步加深對人體臟腑經絡功能的認識[2]。並有人進一步闡釋了人體五臟系列和四時、四方的關係,以其在河圖、洛書上的定位規定了臟腑的生理特徵。並且十二經絡中手足六經與六爻數量相同,陰陽結構相似,功能相同。[3]另外更有醫家發現十天干,十二地支星在人體各有對應[4]。  2.2 整體思維中西文化差異在思維,中國傳統思維最顯著特點是整體,《易經》有云:「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潛龍勿用,陽氣潛藏。」「無妄之疾,勿葯有喜。」強調自然天地與人相互聯繫、依存而同為一體,反映出古人認識到順應自然之道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易經》也提出「由頤,厲吉。」意識是遵循了養生的正道,就會由危害轉為吉利。  中華養生觀念深受其影響,強調天人合一,根據四季自然界陽氣升降浮沉情況,描述人體陽氣升降浮沉的規律。做到起居有常,順應天地四時養生的理念,以求陰陽動態平衡,相生相長,以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功。  2.3 變異思維  《易經》易經是變化的經典,是講變化之道的。《易經》有雲「唯變所適。」「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根據情況變化而變化,要學會「變通」,做到與時俱進。體現在養生觀念上,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變換養生法則,不墨守陳規,曲線形前進亦能收穫健康的體魄。  3、心理疏導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提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具有周期性,人的生活遭遇可以轉化,人事的吉凶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行為與智慧[5]。又如,《遁》九三:「系遁,有疾,厲;畜臣妾吉」強調了情志與機體健康狀況的關係。  而中華養生觀念也強調性命兼修,講求機體與精神的形神統一,在養護身體生理功能的同時,講求心理上的平衡,保持精神上的樂觀、修養道德,不僅是以德養身,更可以是一種提升。  古人云,易具醫之理,醫得易為用。追根溯源,中華養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易經》的多種元素,易經揭示生命的起源、闡析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解釋生理病理現象、分析病理變化與證候及指導養生。《易經》之於中華養生文化的指導意義,以及它在中華養生傳統理論中的學術地位、作用、價值是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替代的,值得我們繼續挖掘和發揚,掌握《易經》精髓有助於指引我們走上科學合理的養生道路。

《易經》養生的奧秘 

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易經告訴我們是說人與天地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天人合一的精髓。人與天地的關係就像魚和水的關係,水變了,魚就要變,所以人的養生要順應天地四時,這就是人與天地相應,於是才有了《黃帝內經》強調的四季養生

人與天地相應絕不是天人感應,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前者的實質蛤要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不唯物的和科學的;後者把天神靈化,認為天會感應於人,這唯心的,迷信的。《易經》的原意則是科學的。中醫講的是醫學的天人合一,也是科學的天人合一,實質就是「尊重自然,順其自然」八個字,這在中醫養生學上有重大指導意義。

身心合一就是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統一,是心理健康加生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在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中,心理效應遠遠大於生理效應。《黃帝內經》有句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楊教授說來看,宇宙物質之間,既人與地球之間,是互相作用、相互關連著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易經》的名言「山澤通氣」,說明了萬物是相感相通的地的

養生包括靜養生、慢養生和低溫養生這三大法寶。節能養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陽氣和陰氣,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互相結合,互相配合,對維護人體的陰精和陽氣的平衡,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把這些生命的陰陽平衡好,那麼我們就能夠健康一生。

藏風納氣去偽存真

楊力教授認為:「風水,其實就是各種物質場的綜合作用,各種場包括氣場、磁場、電場……構成了環境的綜合影響,而氣場又是其中最主要的。任何一個環境空間都存在著良性場和非良性場。」傳統風水學的形勢派把看風水的方法形象地總結為:覓龍、察砂、點穴、觀風、看水。

楊力教授提示到:中國的建築札術源遠流長,裡邊蘊含著許多深奧的哲理,《易經》哲理早已被融入建築藝術中,成為了古代東方建築之魂,其獨特的結構原理不失為現代建築的借鑒。

把風水的知識告訴大家,是為了讓大家識別風水,我們對風水學的態度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汲取風水的合理內核,去其封建迷信部分。

養生妙法

《易經》告訴我們狀態。否則無法達到養生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在楊力教授的講授中,《易經》養生並不深奧

巽卦(木、風)人多陽少陰,巽屬風,風氣通於肝,易患外風引動內風的癥狀以及過敏方面的病,也容易得神經方面的病症,如神經官能症、癔症這一類的病症。巽卦人要注意少食發物,如芽類食物,比如豆芽、香椿、蒜苗等等;同時也不要吃腐乳、豬頭肉、老公雞肉、羊肉和海鮮等,以保持調補體內的陰陽平和。巽卦人尤其要注意大風天前後的養生,不能生氣。

離卦(火)人屬陽火、陽熱,易得口瘡這類火氣重的疾病。火易攻心,因急性好動,火性上涌,甚至會造成氣上到腦,導致腦出血。離卦人陽氣很旺,但過熱就會陽過強,容易傷陰,導致陰虛。離卦人要注意低溫養生,在冬天進行養生的時候,就要注意減少熱量,不要讓自己消耗過快。要注意靜養生,要少生氣、多安靜,少吃上火的東西,少喝酒,少吃過於辛燥的食物,以此來維持體內水火陰陽的平衡。

坤卦(地、土)人容易患脾方面、濕氣方面的病,因為坤屬土,土是濕氣,濕氣則通於脾。因此,坤卦人在養生時就要注意用燥,用溫燥的食物來克制體內的濕氣,可以多吃一些辣椒、生薑之類的食物。另外,長夏季節天氣潮濕,坤卦人還應少吃瓜果,多吃一些綠豆、赤小豆、薏苡仁、茯苓等健脾益氣的食物,以利水祛濕。在夏天,還一定要多開窗以便讓濕氣從房間散出。

乾卦(天、金)人就要防止過於乾燥,要注意涼潤養生,多進行潤燥,防止患肺方面的病,如哮喘病等。肺又和大腸相表裡,因此也容易得腸燥、便秘等,在養生時就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涼潤肺、潤腸以防止便秘的食品,比如銀耳、藕、百合、杏仁、木瓜等。乾卦人還要少抽煙、少喝酒,這對解決他們身體中的燥熱有很大好處。尤其要注意秋天的養生,因為秋天比較燥,外燥引動內燥,如果再抽煙喝酒,不吃涼潤的東西就容易得病。

坎卦(水)人在養生時要注意防寒濕,多吃一些溫補的、溫陽散寒的東西,少吃一些寒涼之物,如應適當多吃韭菜、辣椒、生薑等熱性食物,少吃寒涼的瓜果,冬天可適當吃羊肉。由於水氣通於腎,水性偏陰偏寒,腎主水,坎卦之人容易患與腎相關的疾病,因些要注意多吃核桃、山藥等養腎的食物。坎卦人陰多陽少,還要注意多進行運動,如散步、爬山、慢跑等,並多曬太陽。

其實,以上這些養生的方法就是把《易經》的陰陽八卦五行與人體的不同體質及大自然的風寒暑濕燥火相結合,通過《易經》的象數和義理抽取出來的。

潤養身心

楊力講授《易經》養生的奧秘,《易經》養生智慧之秘。這些養生智慧包括了天人合一、風水養生、臟腑養生等等,涵蓋了中華養生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楊力教授還現場傳授許多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易經》養生小竅門、小功法,如二十四節氣的導引養生、按壓特效穴位的養生、五禽戲及十禽戲、胎息功、吞津功等

芭東小鎮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以及蘊含的養生文化理念,帶領嚮往智慧、平衡生活的人群一起,進行一場場跨越時空的生命哲學的思考。東西方思想家的哲學智慧、儒釋道關於生命藝術的深刻思考將在芭東小鎮的一場哲學雨中,帶給您的心靈以全新的滋養、頓悟。

推薦閱讀:

道統純正性和「佛道雙修」
論儒家道統及宋代理學的道統之爭
發現東亞(三二)︱重建道統:清學的邏輯

TAG:道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