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芳:女性應該爭取與生俱來的生育權

--- Tips:點擊上方藍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摘要ID:ipress

實際上關鍵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將生育決策徹底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讓國家之手伸進來。

大概從2010年開始,經濟學家看了人口普查數據之後,就開始全面轉向抨擊當時的「一胎制」計劃生育政策。背後計較的,當然都是功利主義視角下的利益,尤其是一胎制將會惡化人口結構,加劇老少比失衡的困境。主要的擔心就是勞動力供給跟不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撫養負擔重,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性別失衡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於到底多出生了多少男孩,有各種不同的估計,數目從1500萬到3000萬不等。狩獵和農耕時代以來的男孩偏好,依舊有很強的文化遺傳性,導致在已經不依賴性別比較優勢的工業和信息社會,性別選擇上的男孩偏好依舊強大。對女性造成的歧視累積起來,就很難更動。如果一胎制持續的話,這種性別失衡下對女性的歧視恐怕會更加嚴重。

所以經濟學家例如梁建章、黃文政、李建新、易富賢、何亞福等都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出要廢除一胎制,改革計劃生育政策。我自己的看法是必須要廢除一切形式的生育管制,理由之前也在騰訊·大家的文章中大體說過(這裡要真心感謝大家這個平台,刊發了我多篇關於廢除計劃生育的文章,具體參見:《為什麼必須廢除計劃生育》 《堅持生育自由、廢除計劃生育》,等等。不想老調重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閱讀。

這裡要談的有兩個新問題:一是全面放開生育後,人會不會反彈;二是為什麼女性也應該全力支持和爭取全面放開生育。

▍不可能扭轉生育率下滑的趨勢

從2013年到2015年,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內,生育政策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2013年底的「單獨二孩」轉到了現在的「全面二孩」,背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單獨二孩的實踐表明人口報復性反彈的擔憂是多餘的,純屬杞人憂天。

在單獨二孩政策出台前,政府的預測是每年大概會新增200萬新生兒,當時預計單獨二孩政策應該持續5年,多增長人口在1000萬左右。而實際情況則是,到2014年底,全國各地加起來申請生單獨二孩的還不足100萬。到2015年的10月份,累積起來也只有169萬,遠遠低於預期的規模,這也是政策修改的重要原因。

現在還是有人擔心全面二孩之後,人口會有所謂的報復性反彈。儘管具體的政策效果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看到,但目前而言,我覺得也大可不必危言聳聽。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這主要取決於女性地位的提升。一方面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提高,大量職業女性湧現,因此沒有時間考慮生育問題;另一方面女性工資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生育孩子的機會成本極大提升,這也會降低生育率。

所以你通觀世界上的發達經濟體,幾乎沒有例外,全部都是生育率往下降的。哪怕你想出各種奇怪的招數來鼓勵生育,也無法扭轉這個生育率下滑的趨勢。王爍在微博上分享過各國的奇招,例如澳大利亞提倡一對夫婦生三個孩子:一個為了父親,一個為了母親,還有一個為了國家。英國是給養育孩子的夫婦發債券,孩子成年的時候兌現。西班牙的家庭每生一個孩子,政府就發2500歐元獎金。連俄羅斯都給生育第二胎及更多的孩子發11000歐元獎金。

我自己觀察到丹麥還出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招」:丹麥針對老一輩想抱孫輩的,讓老年人出錢給子女輩的夫妻去度假,因為他們發現在陽光明媚的假期里能提高年輕夫婦做愛的幾率,也由此提高生育率。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儘管政府費盡心機,但結果都是「然並卵」。你看一下上面各國的總和生育率全部都低於2,也就是低於世代更替水平。所謂世代更替水平,是指如果女性生育一男一女,能保證世代自然的延續和更替下去。低於這個水平,意味著人口自然更替是不可持續的。也就是說,再這麼下去,遲早要出問題。

▍計劃生育在控制人口上的作用

上面這個圖,還有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到1970年代中後期,計劃生育「一胎制」政策推開落實的時候,中國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3以下了。計劃生育政策當然起了進一步降低出生率的作用,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在所有上述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限制人口出生的國家裡,生育率也是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理由還是上面說過的,經濟發展才是最好的避孕劑。這個經濟學觀點經由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的闡釋,被廣泛接受。2015年11月3日,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中國女性受教育和就業機會迅速增加,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女性的地位有了極大提升,並且有了越來越多的權利。當然重男輕女的思想長期以來根深蒂固,中國的很多制度依舊歧視女性,與女性已經取得的成就完全不符。

這幾年也有一個很大的爭論是計劃生育到底減少了多少人,各種測算的差別非常大。有些人認為計劃生育一胎制政策減少了3億人,有些人認為減少了1億到2億。不過根據南加州大學的王非2014年在《財經》雜誌的文章,計劃生育政策在減少人口方面的作用可能並沒有那麼大,因為在1970年代末期,人口出生率就已經下降了。所以如果沒有計劃生育,人口自然發展的趨勢也是進一步下降。王非傾向於認為這個政策大概只減少了8000萬人。

所以回過頭來,從控制看放開,也一樣,尤其考慮到人口出生率已經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之下的時候,放開二胎的效果也不會很大,不用擔心報復性反彈的問題。正如單獨二胎短短的實踐已經表明的那樣。

但是計劃生育政策加上重男輕女,的確造成了性別比嚴重失調的問題。根據阿瑪蒂亞·森的研究,中國的出生人口的性別比率為每100名男嬰對85名女嬰,在個別省份,新生兒性別比已經達到了120比100,這在長期當然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而在那些沒有選擇性干預女嬰出生的國家,男女新生兒的性別比率為100比95。因為由於自然的原因,新生兒中女嬰的抵抗能力更差,比男嬰更容易夭亡。所以男性會略微多出女性。但像中國這樣的性別比率失調,還是非常駭人聽聞的。

從這個方面來看,計劃生育政策明顯加劇了這種性別失調。理由是男孩偏好導致女孩被流產掉,因為「她們」根本就沒有被生下來。如果我們假定多出來的3000萬男孩的數字是真實的,並且整體上男女出生的比率在100比95,那麼「失蹤的女孩」的數量將高達2850萬之多。

要知道整個二戰時,中國因戰爭和戰爭相關的原因直接死亡的人數是1800萬,算上因其後傷病累積死亡為3500萬。這意味著無聲無息之中,中國又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但這一次死亡的都是女嬰。

▍女性應該首先爭取與生俱來的生育權

是以,對我的很多女性主義的朋友來說,計劃生育的一胎制惡政,是絕對需要廢除的,否則怎麼對得起那麼多「消失的女孩」。進一步放開二胎,不管是單獨二孩,還是全面二孩,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數量管制的思路,可以說是一種計劃經濟的後遺症,也是應該廢除的。

但最近卻有一種奇怪的論調,即放開二胎之後,女性的「權利」會受到損害,所以經常看到微信朋友圈轉「姐妹們,且慢高興,知道放開二胎意味著什麼嗎?」之類的帖子。根據這一類言論,這种放開二胎反而會惡化女性的處境,例如在家庭中被惡婆婆或者丈夫逼著生二孩,尤其是頭一胎是女孩的,更加會被逼著生。又比如女性生育會惡化她們在工作中的處境,例如在升職和加薪方面,會陷於不利地位。

這類論調的另一個問題是「我有一個朋友怎麼樣了」,而缺乏一個更細緻的統計。因為「我同樣可以有另一個朋友」幸福地生育了二胎,甚至更多孩子,擁有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幸福生活。當然,每一個個體都重要,但關鍵是要用同一套論述來處理看起來矛盾的議題:不能一方面要生育權,一方面為了性別平等反對生育權。

我個人覺得上述論調之所以看起來顯得混亂,是因為混淆了兩個層面的權利:第一層級的與生俱來的生育權,與第二層級的性別平等權。如果要為了第二層級的權利要反對或者取消第一層級的權利,那就是因咽廢食了。極端一點來說,難道因為女性生出來有可能會被強姦,所以女性就不應該被生出來么?

權利其實是有層級的,第一層級的權利是指那些與生俱來的權利,有時候是不言自明的。例如《獨立宣言》里就認為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不言自明的。而稍後對生存權的解釋自然而然包括繁衍生命延續生存的權利。

自然狀態下,未經人工干預的生命延續,就得依靠男女結合產生受精卵,孕育新生命。從基因延續的角度來看,父母親對孩子來說,雖然有不同的作用,但都是一樣重要的。所以生物意義上並不存在生育只是女性的權利這種說法。

當然現代社會發展使得生育有了不同的模式,例如單親媽媽,也許會使人認為只有女性有權生孩子。但新技術同樣會顛覆這種說法,比如說一個男同性戀組成的家庭採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獲得下一代,就不必然確保女性的生育權了。

但是不管形態如何變遷,重點並不在於爭論到底誰擁有生育權,而是確保「生育權」不被國家和政府所剝奪。在此之下,獨立女性可以決定生育與否,生育多少;核式家庭、同性戀家庭等,都可以做出類似的決策。這是基於與生俱來的生育權的考慮。

當然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就不爭取女性反歧視的權益,相反主張放開生育自由與爭取女性平權實在不應該是處在矛盾中的。不管層級的權利都一樣要爭取,所要反對的是為了爭取某一個層級的權利而忘記了捍衛最基本的權利。

如果僅僅以放開二胎或者更甚放開全面生育後,部分女性在男權為主的家庭和工作場所里可能遭受更大的歧視,就反對放開生育這一基本權利,在我看來就是出於相當功利主義的雞賊考慮,既缺乏對權利的基本理解,也對女性權利毫無尊重可言。

因為按照這種邏輯,生孩子(尤其是更多孩子)被當成了負擔,而不是資產或者寶貝。以如此涼薄的心態對待孩子,難怪會生出奇怪的主張,要讓國家繼續計劃生育限制人口了。因為本質上,持這種看法的人對權利的理解是有問題的。他們只計算利益,根本上不考慮權利。

這種雞賊認識其實很普遍。只考慮有沒有好處、絕不問是非,難道不是很常見么?這個社會當然做不到讓所有人仰望心空,用道德律約束其自身行為。但也應該像美國1980年代的風氣那樣,至少有部分人是在蘇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好處的情況下,認為「蘇共」本身就是錯的。他們反共並不是因為蘇聯共產黨沒有帶來經濟好處,而是因為蘇共本身就是錯的。

在反對計劃生育這件事情上,也不能只問好壞,不計是非。否則有些人就可以來捍衛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非意圖的好處:例如由於生育孩子數量減少,普遍而言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女童的教育水平提高。

還例如獨生子女儘管之前被認為缺乏獨立,是所謂的「小皇帝」,但後續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成年後這種非獨立性消失,而且相比於非獨生子女,其獨立性反而更強。莫納什大學的Cameron等人幾年前在《科學(Science)》雜誌的文章《小皇帝:獨生子女政策的行為影響Little Emperors: Behavioral Impacts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就用經濟學實驗,得出作為小皇帝的獨生子女對他人信任度低,競爭性低,也不樂於助人。但同濟大學的趙旭東等回信給《科學》指出,長大後獨生子女的行為問題消失,且獨立性明顯更強。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認為要固守計劃生育一胎制,同樣的,我們甚至也不能因為計劃生育會對經濟造成長期損害才去反對它。我還是那句話,從功利主義視角去論證計劃生育政策要不要被廢除,是不夠有效的。有效的做法是應直擊根本,那就是計劃生育從基本權利的視角去看,是徹頭徹尾錯誤的。我們反對它,因為它是錯的,就是這麼簡單。

▍生育過程中的利益權衡

我基本上同意如下看法:中國女性儘管在改革開放後,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她們依舊不僅在家庭而且在工作中遭受各種各樣的歧視。而且我也同意有一部分歧視是與女性生育孩子聯繫在一起的。

那麼如何解決女性在生育決策上可能遭受的壓力呢?壓力既有可能來自家庭,也有可能來自工作。讓我先從家庭部分說起。假定一個女性第一胎生育女性,而後隨著放開二胎生育,以及放開全面生育,被夫家要求更多生育,直到男孩,這個時候女性應該怎麼做呢?

目前的做法,如果男方家庭有不當行為,當然是求助社區街道委員會和婦聯之類的組織。如果有暴力行為,那麼就應該訴諸法律。但可惜的是,不管是社區、婦聯還是法院在處理家庭問題上,都不是很給力。儘管如此,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主張離婚。順便說一句,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和收入提高,是比較有效的解決歧視之道。離婚也是女性權利的一個有效主張。

但不太明智的做法是,由於男方家庭的壓力,所以要求政府繼續「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明智一來是因為第二層級的權利而放棄第一層級的權利。

二來是因為這也根本不會改善這部分女性在此類家庭中的處境。強迫婦女違反自身意願進行生育的家庭,根本就不值得留戀。所以好的出路應該是離婚,而不是回頭去要求繼續固守計劃生育。

三來是因為會繼續讓女孩消失,胎兒性別鑒定因為技術發展已經非常容易。而且現在為了防止基因上的遺傳缺陷,孕婦會被要求做相關的檢測,這個時候保守胎兒性別的秘密全靠對醫生的約束。但這種約束嚴格來說並不是倫理性的考慮,而是為了配合計劃生育一胎制的錯誤,防止流產女性所設。而且醫生可以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情況下,提示胎兒性別,例如讓家屬可以準備藍色衣服(意為男孩)或粉色衣服(意為女孩)等非直接的提醒,揭示胎兒性別,因而難以防止「女孩的消失」。如果有部分女性因此要求不放開生育,我想再多苦口婆心也無益。

同樣的,對於工作中對孕期女性的歧視也廣泛存在。但板子不能打在生育權身上。如果說法院在家庭歧視上作為不大,但在工作歧視問題上卻可以大有作為。珠三角地區最近幾年有不少案例,歧視孕期女性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也就是說,工作中受歧視的女性(其實不管是不是孕期),都應該更積極主動地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也絕不是蛻化墮落到以自己的生育權去交換所謂工作中獲得的利益。

當然,不管在家庭中還是在工作中,如果有女性用自己的基本權利去交換利益,我想這種情況或許也很難短時間內得到根本改變。從長期看,也許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能極大增進性別平等。這不僅僅是說女性的教育水平要上去,男性的教育水平同樣要上。只不過,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同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樂觀預計廢除計劃生育、全面放開生育將會很快實現,我所擔心的是在生育權問題上,會有深受計劃生育政策所害的人轉頭去向政府要好處來生育。比如說要求政府補貼,等等,這樣一來,害處是國家,好處還是國家,不能在生育決策中撇開國家。

實際上關鍵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將生育決策徹底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讓國家之手伸進來。只是,夫妻在家看黃片也有人查的社會裡,又談何容易呢?而要徹底改變這個局面,又怎會僅僅是一個生育權問題呢?

作者:李華芳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書評人。

【作者文章推薦】

公知應佔據道德制高點嗎

富人不再把錢捐給慈善機構

誰挽救了美國工人的生命

更多作者文章,請在對話界面輸入「@作者名」調取。

◆◆◆◆◆◆◆◆◆◆◆◆◆◆◆◆◆◆◆◆


推薦閱讀:

今明兩年有生育喜事的人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
瑪法里奧和泰蘭德為什麼沒孩子?
關於生孩子的理性思考
生育困局

TAG:女性 | 生育 | 生育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