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學養,就要讀書
2010-09-17 21:12:38|分類: 默認分類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開朗豁達、做事有條理、為人和藹、謙和溫雅、有號召力有親各力的人,就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人格魅力的基礎在於一個人的性格特徵。第一,在對待現實的態度或處理社會關係上,對他人和對集體的真誠熱情、友善、富於同情心,樂於助人和交往,關心和積极參加集體活動;對待自己嚴格要求,有進取精神,自勵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對待學習、工作和事業,表現得勤奮認真。第二,在理智上,感知敏銳,具有豐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維上有較強的邏輯性,尤其是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第三,在情緒上,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振奮豁達的心境,情緒穩定而平衡,與人相處時能給人帶來歡樂的笑聲,令人精神舒暢。第四,在意志上,目標明確,行為自覺,善於自製,勇敢果斷,堅韌不拔,積極主動等一系列積極品質。可見,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於後天的學習和修養,來源於多年積澱下來的深厚的學養。第三、勤奮好學,嚴格自律,自強不息是一個人成才的基本素養。
從字面上看,學養就是作為一個學習的人應該具有的素養。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地自覺自愿的學習,通過內在的自省與反思,來提升日常生活經驗的層次,最終積澱自己的學養,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生的狂喜。勤奮好學是一個人成才的基本素養。因為人的一生中都面臨著生物的發展、認知的發展、情感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因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有著不同的發展任務,所以人從出生就開始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此外,個性、潛能、情感在人的一生中也總是在發展、變化,人又生活在動態的社會環境中,社會和人都在變化,所以人要適應社會變化,要促進社會發展,要與社會在動態中達到平衡,學習必然會貫穿於人一生的全過程。一個渴望提升學養的人會主動學習終生學習不斷獲取真知:他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路,通過博覽群書、博採眾長,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他能夠自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嚴格自律是一個人成才的另一要素。紀律和規則是人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果一個人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那麼他是很難進步的。唐朝的吳叔達說:「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所以一個崇尚自由渴望提升學養的人會變被動為主動,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覺地用日常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自己的學習自己的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自強不息是一個人的成長也至關重要。自強不息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支持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一個人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信心和毅力。正如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所說的:「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所以,一個渴望提升學養的人,面對生活上的種種磨難與非議時會選擇自強;面對著青燈黃卷的費解與寂寞時會選擇自強;面對著未知的世界和嚴酷的現實時請你要自強。他們會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以積極奮發的人生態度,以精神激昂的人生開拓,以整個生命中蘊含的能量去進行人生的創造。
第四、學習、自省與踐行是提高一個人學養的主要途徑。
首先,一個有學養的人必會與書為友,走向詩意美麗的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迹成為我們每個人一生唯一的軌跡,這條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一盞明燈,可以讓我們看的更遠更清晰。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知道誰與我同行,又有誰看到了怎樣的風景,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的追求與調整。在和他人所見的比較中,選擇自己的路,也不錯過他人遇到的、我們就不局限於視野無法領略的畫面,所以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長,為我所用」的讀書情懷。
「腹中有書氣自華」。要有學養,就要讀書。讀書,學問才會潛移默化,融匯在血液靈性之中,成為你的素養和學養。讀書,那麼,浩瀚書海,生卻有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吸收書中的精華呢?這需要我們用心選擇!包括《論語》、《老子》、《莊子》、《墨子》、《中庸》、《大學》等等,這些經過大浪淘沙,穿越時空仍能給人很大啟迪的經典書籍是我們的首選。我們可以在經典的誦讀中收穫精彩的人生。當然國外的一些經典作品,像《莎士比亞全集》、《泰戈爾詩選》、《復活》等等國外大師的經典作品也是我們應該涉有的精品。在用心品味的閱讀中我們的語言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很美;在堅持不斷的讀書中我們的心胸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開闊;在日積月累的積澱中我們文化底蘊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深厚,我們的人生也會多了一種生成的詩意精彩!其次,一個有學養的人必會不斷自省,走向智慧與快樂的人生。何謂自省?自省實質上是一種自責後的驚醒,是一種內省後的明白,是一種思考後的覺悟。人生為什麼必須自省?因為人們常常被利慾所誘惑,在錯誤中不能自拔。自省能夠使人辨明得失,在思悟中權衡利害,在酌悟中知道進退。一個不善於反省的人,已經過去的,他不明曲直,不知正誤;正在經歷的,他患得患失,處險而不察。如此人生,豈能不平庸?豈能不困頓?因此,人生中最需要補習的功課,就是學習自省;最容易引導你成功的智慧,就是時時進行自我反省。在自我反省中,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得失之省、利害之省與進退之省。得失之省——得與失是生命追求過程中的兩種形式和兩種結果,反省人生中的得與失,可以讓我們感悟出人生的辯證法:福禍相依,得失互變。人生在世,不必過於為得所喜,也不必過於為失所憂。捨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大聰明。利害之省——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然而,誘惑常讓人們視害為利,貪慾常讓人們唯利是圖。反省人生中的利與害,可以讓我們省悟出人生的義利觀,不會為貪利而陷入人生泥潭,不會為逐利而害人害己。生命之舟,承載不了過多的私慾和貪心,力戒貪心,與人共享,才能獲得生命的大自在。進退之省。自古以來,人們往往喜進厭退,以退為恥。然而在智者看來,退進自如者方能穩操勝券。反省人生中的進與退,可以讓我們參悟出運籌人生的生存之道和必勝之法,無退則無進,莫把一味的「進」當作勇敢有為,靈活的「退」決不是屈服與懦弱。知進知退,才稱得上人生的大智慧。總之,人類歷史和成長經驗告訴我們:思想的火花常常在自省中迸現;人生的智慧常常在自省中悟出。一個學養深厚的人,無論正在經歷著或將要迎來怎樣的人生,都會以自思、自省的態度理智面對。一個有了這樣的人生智慧,他就會生活風光無限,生命精彩出色。最後,一個有學養的人必會不斷踐行,走向圓滿而高尚的人生。縱觀歷史,一個學養深厚的人,無論是儒釋道各家的先賢大德,還是當今時代德藝雙馨的宗師大家,同樣以其博學崇高的人格魅力吸引著民眾,以其積德行善的真行感召著民眾。從「靜以修身,廉以養德」的諸葛亮,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恩來總理,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到「精通12國語言,筆耕不輟」的季慕林老先生,這些中華道德先賢的風範教育者鼓舞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他們的偉大精神足以讓後人肅然起敬,萬流景仰。一個有學養的人,知道做一名高尚道德的踐行者其關鍵在於「踐行」兩字!他因為明白珍愛生命崇尚自由的道理,從內心深處認同儉樸廉潔等道德要求,所以不會被聲色名利這些外物所牽累,能夠在實踐中做到去奢去貪,崇儉節慾,將其化為自身的品德。他們會注重培養自己高雅的興趣,講學習講正氣講修養,立足崗位從身邊小事做起,做高尚道德的實踐者。他們會以不懈的刻苦鑽研、進取努力來精進業績,提高自身的技藝水平,以使自己達到出類拔萃的高度。而最終,他們的信譽和聲望,會得到社會得到民眾的認可和讚許。
推薦閱讀:
※讀書文摘《男人篇》女人讀懂男人(2)
※讀書十年 不如讀懂這百句話
※古今佳聯話讀書
※【教育讀書】看書與讀書不是一碼事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