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福報唯識論(2)
第一章
一切法界,諸緣所遺
境風心浪,聚緣內搖
動身發語,引滿業牽。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首尾圓照,萬法齊觀。
覺所覺空,空所空滅。
境風心浪,聚緣內搖……社會發展的太快了,科技一日千里的進步,昨天公布的科學成果,沒幾天就推翻了,就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要被推翻了,光速也要被量子的速度超越了,總之一切都在變,人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著急的爬來爬去,比爾蓋茨再富有都沒關係,周圍的同學甚至親朋好友突然富有了,外表是羨慕內心是嫉妒,嘴裡倔強的說沒有嫉妒,但是眼睛卻沒有善意的喜悅,境風吹心浪,境風有很多種,外在的環境隨時在變,人的內心也時刻在牽動。
有個典故:有一天,東坡居士突然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的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 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 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 「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鬍子都氣得翹了起來:「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論」! 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 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 東坡一見佛印禪師,怒氣沖沖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 「什麼?」禪師若無其事的問道:「我罵你什麼」?東坡一聽,臉都脹得通紅,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典故先說到這裡,所謂「八風」,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境風包含著八風,我們回到主題說福報,福報有三世福報,大部分現世福報的人並沒有認為這是福報,就像一個企業家,發了大財,每天在媒體上露臉, 傳播自己的成功理念,是否懷疑過?我為什麼發了財?我長這麼丑,難道我是外星人派來的,我有超能力?殊不知這一切都是阿賴耶識的帶質鏡,這個我們後面說,先說境風就這麼厲害,他可以讓你變成大富豪,也能讓你變成小市民,甚至變成階下囚,大境風吹動的時候,你站對了地方,你不上天都由不得你,但是可以控制的是心浪,內心有個暗中存在的真我,不會隨著境風而動,有些人,得意並不忘形,高高在上,謙謙君子,時刻保持謙卑的姿態,還保持著喜舍的美德,就像及時雨,但是如果失意了,心智立即坍塌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讓人看著覺得奇怪,這個人怎麼變成了這樣,這麼沒出息,就像有些黑老大,在外的時候何等的威風,兇狠,狂暴,是何等的瀟洒,但是到了審判台上卻哭的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覺得還是那個黑老大嗎?這就是隨著境風的不同,人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小的境風,聽到別人罵你,或者事情沒有隨著自己的心意走,隨時隨地的發生衝突,境風吹心浪,人的格局不同,被吹的心浪結果也不同,楚霸王與劉邦見到秦始皇的車隊過去,劉邦說:大丈夫當是如此也。楚霸王說:彼可以取代之。一個是隨喜的心態,一個是嫉妒的心態,從吹動的心浪格局,其實就覺察到了未來的結局。所以福報好不好,完全是自己能否認知自己的心浪,並且用智慧的方法改造。訓練控制住自己的任性與我執,福報將不可思議。
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科技的變化太快了,VR,人工智慧,等…信息隨時隨地的獲得,如果此刻你想看道德經,立即就能看到,任何信息看似隨時隨地的獲得,但是忘了自己的承載力,身心的承載力,有限的身心,承載著無限的時代變化,實際上大腦並沒有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所謂創新就是不斷地讓人做物質的奴隸,變著花樣騙你,從最初的失眠,焦慮,抑鬱,膨脹,自我,直到有一天搞不動了,稀里糊塗的來,稀里糊塗的走。
人的一生都在結緣與攀緣,各種緣,善緣,惡緣,逆緣,順緣等,從歷史記載來看,上到總統皇帝也覺得人才不夠用,敏銳的結緣,當然從上至下是結緣,從下往上是攀緣,攀緣很辛苦的,社會階級,財富資本,權利地位等不在一個層次上,攀緣就像小丑一樣跳來跳去,搖尾乞憐,受盡屈辱,讓人唏噓,如果沒有完善的人格,這種人一旦翻身得勢,一定凶驕奢逸,會變本加厲的折磨社會新人,在輪轉中生生不息,聚緣內搖,不能安住祥和下來。六祖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但是太難了,大腦里的思想與過去的業力如瀑布一樣川流不止,話說到這裡,實修的功夫才管用啊, 任何知識此刻都失去了作用,有些人自以為是的說,我什麼都沒有想啊,我內心是空的,殊不知,只有死人和傻子內心才是空的,此刻說此話的人難到沒有動念而說嗎?孟子曰:人之大患好為人師,人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永遠自己都是對的,這是性鏡的非量,人的福報就是從認識自己而來,有智慧的人會惜福,享福,造福,糊塗的人,享福完了就造報應,為什麼要遭報應,這個我們下一節再說。
作者:緣布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攝大乘論所知依分第二(4)
※緣起性空與唯識無境
※成唯識論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一、明伏斷
※《成唯識論》第二卷
※唯識與中觀(十二)
TAG: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