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癌生存」不是夢——訪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

「帶癌生存」不是夢——訪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家庭醫藥》2007年6月號□ 特約記者 楊昆二十多年前,作家柯岩在報道癌症患者自強不息的感人事迹時,提出「癌症≠死亡」的口號,這個響亮的口號曾鼓舞了無數與癌魔抗爭的患者。二十多年後,醫務工作者面對現代醫學治癌的「怪圈」痛定思痛,進一步揭示了「帶癌生存」的思想,發現了「帶癌生存」的科學,提出了「帶癌生存」的辦法,並在臨床實踐中將其不斷完善。本期人物專訪的主人公——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在腫瘤領域有特殊見解的抗癌專家。「對中晚期癌症患者來說,對各種創傷性療法的耐受性很差,與其殺癌不成,反受其害,甚至加速死亡,何不與癌『和平共處』、『帶癌生存』呢?」——何裕民癌症是人類至今未能完全攻克的疾病之一。在很多人看來,得了癌症,差不多等於接到了「死亡通知書」。平時我們也常常聽說,某某人得了癌症,很短的時間,人就不治了。癌症真是這樣可怕嗎?如何能夠做到「帶癌生存」呢?「帶癌生存」是一種務實的態度何裕民教授潛心腫瘤臨床治療與研究二十多年,積累了萬餘例病例,提出以「中醫+西醫+非醫學手段」的治癌理念。在他看來,爭取「帶癌生存」是臨床醫生及患者在整個抗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一種務實態度。「帶癌生存」指的是患者經過有效的抗腫瘤治療後,常見的癌性癥狀(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難等)消失,瘤體進一步縮小,癌細胞不再擴散,病情長期穩定並趨於好轉,一般狀況良好,可獨立工作和生活。換句話說,就是癌細胞長期處於「靜止」、「休眠」狀態,患者處於一種臨床治癒的健康狀態。何裕民教授說:「近年來,我們將治療重點從單純的抑殺癌腫轉移到消除癥狀、改善生存質量、提高機能狀態、延長壽命上,取得了明顯效果。在臨床上,通過『零毒化療』等中醫藥治療,延長生命的人越來越多。」何裕民教授介紹說,他們見過上百例肝癌、胃癌及胰腺癌等中晚期患者,雖然已經出現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轉移、肝轉移等情況,但只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抗腫瘤綜合治療,大部分患者帶癌生存已過5年。年齡最長的胰腺癌患者現已90歲,求治時才62歲,與癌共存了28年。因此,何裕民教授指出,「『帶癌生存』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得以長期存活的出路。」「帶癌生存」是一種新的希望目前,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已將提高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列入腫瘤療效評價標準。所以,「帶癌生存」這個鮮明的治癌新思路為患者帶來了希望,也讓人們逐漸認識到「帶癌生存」的優點。延長生存期  晚期癌症或手術、放化療結束後出現轉移、複發者,其生存期短者3個月,長者僅1年。若能及時服用中藥,其生存期均可得到延長,短者2年,長者6年甚至十餘年或更長。提高生存質量  晚期癌症,或癌症轉移、複發者只要堅持服用中藥,其種種不適,均可得到改善。大多數患者經中藥治療半年到一年後,體力恢復,飲食正常,生活不但能自理,並能進行戶外鍛煉。抑制或減緩腫塊的發展  雖然有些患者的腫塊無法切除,但只要堅持服中藥數年,就會發現他們的腫塊變化不大,或縮小、或稍有增大,而患者生存期卻明顯延長、生存質量顯著提高,這也是「帶癌生存」的最大特點。「帶癌生存」需要一定條件「不過,『帶癌生存』也是有條件的。」何教授進一步說。第一,把握帶癌生存的時機何教授說,只要經過規範治療,並被確診為「部分緩解」或「穩定」的患者,如果4周後仍確認是「部分緩解」或「穩定」,則應該考慮實施「帶癌生存」,給予中醫和生物治療,同時密切監視體內腫瘤的活動情況,一旦腫瘤進展,再及時進行治療,爭取再次緩解。第二,堅持服用中藥數年中醫中藥在殺滅癌細胞方面比較弱,而扶助正氣,糾正機體器官的病理性功能紊亂,即所謂扶正祛邪、平衡陰陽則是其長處與優勢。何教授說,從近年的研究看,腫瘤的中醫治療包括局部治療和整體治療。它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相結合,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輕痛苦、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期、預防腫瘤的複發和延緩腫瘤的發展為目的,對部分患者還有預想不到的縮小瘤塊、消滅癌細胞等效果。第三,充分調動癌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得了癌症,患者的精神狀態極其重要。開始,患者有悲觀消極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迅速脫離出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信念,與癌症做抗爭,才能減輕與扭轉種種病理狀態,減少病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近年來,何教授一直帶領他的團隊從中醫辨證的角度,研究治療中晚期癌症患者。他說:「對於失去根治性治療機會的患者,治療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調動患者本身的積極因素,抑制腫瘤的發展,減輕腫瘤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上,並在此基礎上促其康復。」而「帶癌生存」的腫瘤治療思路,揭示了中晚期惡性腫瘤治療的真諦:可以與腫瘤共同存在,做到「與癌共舞」。「帶癌生存」是一場持久戰當然,何教授也強調,「帶癌生存」是現代醫學治癌觀念的一種根本轉變,提高臨床獲益率是其根本目的。作為患者,應從以下9個方面入手,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為主,打好抗癌持久戰——信心第一  堅強的意志是最終戰勝癌症的根本。治療前後都不要悲觀失望,應放鬆情緒,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種檢查和治療。避免和減少參加各種可造成不良情緒的活動或緊張的工作。生活規律  癌症患者除了定時接受治療外,應充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起居、飲食、體能鍛煉、娛樂活動、社會交往等,並使之規律化。寬鬆而充滿樂趣的生活,可增強身體對癌症的抵抗力。科學飲食  良好的營養維持,能夠提高和鞏固療效。患者可根據不同的病情、年齡、體質、嗜好等綜合調配,忌口不宜過多。應掌握新鮮、營養、清淡、對味、少食、多餐的原則。合理鍛煉  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合理鍛煉不僅可恢復體力,改善殘疾,更重要的是使精神上有所寄託,消除抑制悲觀情緒。鍛煉的方法很多,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體質、環境,選擇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房事有度  只要不影響身體健康,癌症患者過性生活是允許和提倡的,但不能放縱,應有度。一般視年齡、體質、習慣而異,1~2個月 1次為宜。女性患者最好不要生育、哺乳。長服中藥  癌症患者應長期服用中藥調理。在醫生指導下辨證施治,以補氣血、調陰陽為主,佐以祛邪消積的中藥。定期複查  首次綜合治療後,大部分癌症患者可獲得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但並不等於體內的癌細胞全部已被殺死或清除,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在出現複發或轉移灶。為了早期發現複發和轉移,患者在治療後應按照出院時的醫囑定期到醫院複查。輔助治療  癌症患者經各種治療後可能產生一些併發症或後遺症,應在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運用中西醫方法綜合治療。特別是要防治營養不良,適當地補充各種維生素、白蛋白、脂肪乳劑等。消除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癥狀,對疼痛的處理,應以綜合方法為主,輔以藥物鎮痛。給葯的最佳時間是在疼痛發生時,並掌握疼痛規律定時定量為好(可參閱本刊2005年第10期「人物專訪」文章——《聆聽癌痛治療的權威聲音》)。此外,醫院、家庭、社會都應該在醫療、精神、生活、工作、經濟上給予癌症患者熱心關懷、積極支持,一個溫馨、美好的環境可以讓患者堅定同癌症作鬥爭的信心,有利於康復。專家簡介:何裕民 教授,全國知名抗癌專家,獲全國傑出青年中醫、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青年教師等殊榮,在國際心身醫學、腫瘤臨床及中醫基礎理論等領域享有盛譽。潛心腫瘤臨床治療與研究二十多年,積累了萬餘例病例,提出以「中醫+西醫+非醫學手段」 「三駕馬車」治癌新理念。
推薦閱讀:

悟王鳳岐教授講經方「四逆散」
北大教授柯瑞康講座 健康與養生(摘要)
盧國龍教授講《道德經》第五章
美國教授諷中國遊客缺乏公德:兒時即養陋習
論文大燜鍋 | 年終特輯:教授們的書桌(四)

TAG:大學 | 上海 | 醫藥 | 中醫 | 生存 | 教授 | 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