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要旨(霜降)
一眨眼,今天已是霜降。
【霜降節氣淺釋】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二十四節氣解》云:「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霜,是乾燥空氣中稀少的水汽因寒冷而凝結成的細微冰針,或六角形霜花。
霜降節氣到來說明兩點,較之寒露節氣,天氣更為寒冷,空氣更為乾燥。
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天氣特點】
據中醫著作《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記載:「寒露霜降二節。過了秋分,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壓力,壓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來。白露時的露,但覺得涼,此時的露,便覺得寒。再過半日,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東南方亦感覺秋後屋內有熱氣。此時地面上覺得涼,地面下便已溫了。人身亦下部增溫也。」
此說明,霜降以後就是立冬,所以霜降節氣以後,預示著天氣進一步變冷,即將進入寒冬季節,尤其是早晚氣溫變化增大。而人體亦會順應天地陰陽二氣的變化,陽氣逐漸收斂潛藏,以順應秋收之性,為冬天的潛藏做好準備。如果調攝不當,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會複發。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養生仍然要順應秋季的陰陽變化規律,自然界的陽氣進一步收斂、閉藏,此時地面上的陽熱已降至土中,將沉入水中,以適應冬季的封藏。所以飲食起居也要順應自然氣候的變化而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霜降節氣,隨著天地間的陽氣收斂入於地中,陽氣入地則可固護陰精;陰精得陽,則生髮有根,以應萬物復始之用。諺語「十月無霜,碓頭無糠」,意思是霜降時節如無霜,必然天地陽氣不收,到春時無陽可升,穀物不長,收成必差。故同理,此時養生,需助陽氣之斂藏,同時適當溫潤補益身體,可借金氣肅降之大勢,將陽熱一併潛入體內,則可固護腎精,溫煦腎水,待來年春木的生髮。
1、防寒保暖,預防舊病複發
霜降過後是立冬,秋燥已去,天氣漸冷。氣候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虛邪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尤其老年人,體質弱、基礎疾病多的病人,如慢阻肺、冠心病、慢性心衰、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這也是秋冬季節呼吸系統疾病多發的原因。
2、健運脾胃,培土生金,以助陽氣潛藏
經典中醫理論認為「兩陽合明謂之陽明」,「兩陽合明降於土」,意思是說陽氣的潛藏需要依靠脾胃的正常運轉。中醫理論認為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軸,就好比車輪子的中軸,中軸旋轉,方可實現左升右降的氣機周流;同樣,肺金肅降,將人體氣機從右側潛降,就像是車輪的輪圈,輪圈轉動,完成氣機肅降,所以在霜降節氣加強健運脾胃,可以幫助陽氣的潛藏。
從五行而論,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健運脾胃,可增強肺氣,亦有助於肺氣的肅降,同時肺氣增強了,肺主皮毛,則抵禦外邪的能力亦可增強,由此可見,健運脾胃非常重要。
3、進補需防溫燥太過,注意秋冬養陰
雖然燥是秋季的主氣,燥令傷肺,但自霜降以後,秋燥漸去,冬寒漸至,此時飲食養生可根據個人體質的寒熱不同,適當進食溫熱之品以防寒,但亦不可過早過多的進補溫燥之品,需要溫燥與涼潤相結合。因為中醫強調「秋冬養陰」,秋冬季節的天地陽氣以收斂、潛藏為主,養生要順應斂藏之性。如果過於溫燥,溫燥升散則會影響人體陽氣的潛藏,甚者會導致「冬不藏精,春必溫病」。
總之,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防寒,飲食調養方面,宜平補,特別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以順應秋冬季收斂、潛藏的規律。
*****************************
專家簡介
【顏芳】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醫院首批「青年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師承山西省名中醫李可(已故)。全國扶陽流派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養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13年率先開設了科室「經典中醫守護健康」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中醫養生科普資訊,目前關注量高達近30000人;2015年開設「經典有愛」系列微信群,受到患者的熱捧,僅一年時間已發展到「經典有愛—快樂學中醫」9個子群,所有群瞬間滿員,目前共有經粉4500人。微信群交流活躍,分享積極,正能量滿溢,培養了大批熱愛中醫的「經粉」;在此基礎上開設的「經典有愛守護健康」養生健康大講堂,每月進行一次健康講座,也受到患者的熱捧,參與人數每次都近200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