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秘密副作用

原文地址:秘密副作用作者:學醫證道

全球暢銷書《秘密》倡導的「吸引力法則」,被無數讀者奉為「心想事成」的必讀經典。

《秘密》的推薦者,著名作家李欣頻利用5年的時間,在心靈修行的路上探索不懈,當她實踐「吸引力法則」遇到各種障礙時,《秘密》書中隱藏的問題也一一浮現,於是李欣頻決定把親身領悟的心得整理成一本書,分享給更多「吸引力法則」的實踐者。

《秘密副作用》中不僅有李欣頻對「吸引力法則」的全新深度解讀;10篇旁徵博引,說理精闢的美文,更是對《秘密》書中易誤導讀者的10點做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敏銳的覺察和科學的講解能有效帶領讀者找到實踐「吸引力法則」時失敗的原因,進而幫助大家真正獲得顯化夢想之道。

目 錄

緣起

第1篇正面思考≠正面感覺。並非由「心像」或「思想」產生吸引力,而是感覺與情緒!

第2篇 人們不知自己真正要什麼,於是「心想事成」就成了災難!

第3篇 你想要的,你現在身上就有!

第4篇 你想要的,如果你現在身上沒有,就算「假裝」也吸引不過來!

第5篇 你的許願,會受限於你的想像力不足!

第6篇豐足吸引豐足法則:當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東西的時候,你原來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過來需要你!

第7篇 越努力只選擇「正面」, 對等的「負面」就直接進家門,躲都躲不掉

第8篇不判斷、不選擇、不慣性反應、正負全然接受;在兩極之上才是創造的源頭!

第9篇 「期待」就是把你帶離當下,本身就是錯誤的創造法則!

第10篇 生命藍圖高於創造法則之上

附錄

緣起:  2007 年3 月,我在台北學學文創開了人生創意課,當時就是以在網路上流傳的《秘密》影片作為教材,佐以量子物理學的觀點,跟學生講解「創造的法則」。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影片時,非常驚訝我過去所用的想像創造法,原來有這麼一個專有名詞—「吸引力法則」。巧合的是,我班上的學生謝明憲,早在我還沒介紹這部影片之前,就已把此片翻譯成中文配了字幕給他的好友看。後來方智出版社主編賴良珠問我《秘密》是否值得出版時,我非但大力推薦此書一定要出,而且預言一定大賣,並推薦謝明憲作為此書的翻譯者(從未翻譯過任何一本書的他,就是「心想事成」的最佳示範者)。後來這本書在2007 年7 月上市後銷售百萬冊,突破了台灣出版界的紀錄,在內地也賣得非常好!  我還記得當謝明憲成功取得翻譯此書的工作時,他問我:「老師,你沒有覺得這本《秘密》怪怪的嗎?有些道理似是而非,而且誤導人的地方還不少。」我說:「我知道啊,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悲觀的氛圍中,總得要有一本簡單易懂,而且還有影片講解的書,讓絕大多數的人能從負面的慣性中脫身,正負能量先取得階段性的平衡後,才能往上拉到更高的層次繼續探索。這本書在目前的情形下利多於弊,所以還是要先出版。」  五年過去了,自己也從《秘密》的推薦者,成為親身實驗「吸引力法則」的實踐者,而且有滿滿的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基本上,《秘密》算是一本鼓勵大家正面思考、相信自己創造力的好書,而它階段性的任務也做得非常好—讓很多人開始反轉悲觀的視點,努力往正面的方向去努力。我自己也是「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實踐者,讓我順利吸引到免費的迪拜帆船酒店之旅,順利進了北京大學博士班並同時教書,以及大大小小無可數計的驚喜、奇蹟與禮物,可謂是此生中影響我最深的十本書之一。  但正如同一開始我跟謝明憲所持的共同疑問,知道這本書有很多說不清楚、觀點互相矛盾的地方,主因是這本書的作者太多,每位作者分屬不同的領域與層次,這麼多觀念全合進一本書,難免會有前後立場不一、用字與觀點有差異的狀況發生,這些地方就是許多人在實踐「吸引力法則」時失敗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我看到一些《秘密》的副作用開始發生,於是決定把自己親身領悟的心得,整理成一本書跟大家分享。  這五年來我持續在心靈修行的路上探索不懈,《秘密》書中隱藏的許多問題也一一浮現出來。在我實際應用了五年的「吸引力法則」,直到我決定放掉這法則時,我才真正做到「心未想事已成」,並享受「活在當下」的大圓滿狀態!  現在,大家該知道《秘密》哪些地方易被誤導誤讀的時候到了。希望所有看過《秘密》的讀者,不再被該書的框架局限住廣大的創造力,從「正面思考」的緊箍咒中解脫出來,並繼續往更高的層次走,開始自由創造我們無法預期的人生!

正面思考≠正面感覺。並非由「心像」或「思想」產生吸引力,而是感覺與情緒!

真正啟動「弦能量線」的,並非你在想什麼,而是你在感覺什麼

這本《秘密》一開始,就提到作家鮑勃·普羅克特(BobProctor)的一句話:「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它們是被你心中所抱持的心像吸引而來,它們就是你所想的,不論你心中想什麼,你都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

「秘密的揭露」這篇也提到:「吸引力法則說同類會吸引同類,因此當你腦中出現一個思想,也會吸引其他同類的思想過來。」

而據我所體悟的是,「心像」或是「思想」並非啟動「吸引力法則」的關鍵,「感覺」與「情緒」才是。

在進一步闡述以上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認識現在最熱門的量子物理學。

長期以來,宏觀的牛頓力學與微觀的量子物理學對立,形成了「用牛頓力學解釋廣宇宙」與「用量子物理學解釋微宇宙」分道揚鑣的情形,於是「弦理論」的興起,消弭了這兩個理論之間的縫隙。

量子物理學的進化版弦理論,依據日本物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kaku)所述,是在 1968年由物理學家韋內齊亞諾(Gabriele Veneziano)發現的,他本來是要尋找能夠描述原子核內強作用力的數學函數,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里,他找到了有 200年之久的 函數( Euler Beta Function),這函數能夠描述他所要求解答的強作用力,但不久之後,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倫納德·薩斯坎德(LeonardSusskind)發現,這函數可理解為:一小段類似橡皮筋那樣,可扭曲抖動的、有彈性的「能量弦線」,而各種粒子彼此之間的差異,只是這弦線抖動的方式和形狀的不同而已,這在日後則發展成「弦理論」。

弦是世界上所有物質的最基本結構,大到星際、銀河,小到電子、質子以及夸克這一類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能量線」所組成的。我們可以把整個宇宙看成一首氣勢恢宏的弦樂交響曲。

弦理論的發現,等於是「能量形成物質」非常有力的科學證明:各種能量弦匯聚成不同的實體物質(粒子)。

真正創造萬事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深究到底就是一個正在振動的弦,這「弦」就是我們常講的「振動頻率」,即是我們講的「感覺」、「情緒」、「能量」、「磁場」,而非「心像」、「思想」。

我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很想要一部跑車,如《秘密》影片所示範的:他憧憬自己正在駕駛一部跑車,但如果他內心底層的感覺是懷疑的,就算他假裝很愉快地開著虛擬的車子,這「心像」或「思想」還是無法產生對應的「振動頻率」,否則一堆正在在線遊戲駕駛跑車的玩家,豈不一一都變成了跑車車主?

《秘密》書中,喬 ·維泰利博士(Dr. Joe Vitale)在「強效的方法」這篇提到:「此時,這全像式的體驗是如此的真實,甚至你連真的車子也不需要,因為你感覺自己已經擁有了它。」這部分是很多人難搞懂的,什麼叫做「體驗如此真實,甚至你連真的車子也不需要」?

以前我的理解是,只要你虛擬自己在一部跑車上,用細微的感官想像力去感覺車速、風、眼前道路興奮愉快到即使沒有這車子也一樣過癮,這種「逼真的想像力」才是吸引一部跑車之源。

但後來我實驗了非常多類似的例子,發現很難精準地吸引某一件特定物品(書中幾個「成功吸引特定人事物」的個案可說是特例,雖然我自己也實驗成功了:免費入住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被邀去雲南香格里拉等等),但可以很輕易地吸引一連串類似的感覺,包括我去豪華別墅體驗徹底放鬆,事實上並沒有為我吸引來這棟相同的別墅,而是創造出一連串演講或是廣告代言的出差機會,住宿之地大多是可以享受頂級 SPA的度假飯店。

也就是說,真正啟動「弦能量線」的,並非你在想什麼,而是你在感覺什麼;重點不在「心像」與「思想」為何,因為同一個「心像」或是「思想」會有上千萬種不同的感覺、情緒,關鍵點在於「感覺」、「情緒」為何,因為「感覺」、「情緒」才是振動頻率。

這就是為何《秘密》書中的約翰·阿薩拉夫(JohnAssaraf)說:「思想有它的頻率。」這句話要佐證作家邁克·杜利(Mike Dooley)所說 「藉由吸引力法則,你的思想變成生活中的實物」時出現了問題,這也是許多人努力心想卻事不成的原因,因為許多讀者以為只要「想」自己要的人事物就行了,卻忘了「情緒」、「感覺」比你所想的事物重要得多,甚至你不需要想特定的人事物,你只要將「振動頻率」調成一致,與此振動頻率相對應的人事物自然會過來。因此要隨時保持覺察力。

《秘密》書中有一篇「秘密的運用」提到:「把自己帶到想要事物的頻率,當到達那個頻率,你想要的就會出現。 」

「你的秘密」這篇提到:「你的力量就在你的思想里。」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不是把自己帶到想要「事物」的頻率,而是想要「感覺」的頻率,因為你的力量就在你的「感覺」里。

一直到《秘密》這本書的中間,傑克·坎菲爾德(JackCanfield)才指出:「其實是感覺在創造吸引的力量,而不是心中的景象或思想而已,如果你正面思考仍然沒有感受到豐足、愛、喜悅,那就無法產生吸引的力量。 」可是《秘密》全書幾乎前大半都是以「心像」或是「思想」。

作為「吸引力法則」的啟動力量,如果讀者沒注意到原來還有這樣的區別,那麼前面這些以「思想」或「心像」啟動「吸引力法則」的文字,就非常容易造成誤讀,這樣的錯誤還包括「你現在所想的,就在創造你的未來。 」以及在「秘密的揭露」這一篇中提到的「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道和頻率。」

現在終於恍然大悟了,不是你所「想」在創造未來,而是你所「感覺」的才能創造未來,因為改變思想並不能等同於改變頻道與頻率,只有改變你的情緒感覺才是創造的關鍵。

舉個例子:很多人想要去旅行,這是很多人的思想,卻為何沒成真?

因為很多人「想旅行」的思想伴隨著「想旅行?等退休以後有錢有閑再說吧」「唉!真嫉妒羨慕別人可以去旅行!」 這樣的感覺。

所以「想要去旅行」的思想,並不能讓他真的可以很快去旅行,而是得看他怎麼在第一時間反應出他對「旅行」這兩字的真正感覺。

當一個人對「旅行」的感覺是:新鮮、自由、愉快,這樣的「振動弦能量」就會創造出與這感覺相應的一連串機會;如果這個人對「旅行」的感覺是:「匆忙」、「緊張」,那有可能會呈現出「匆忙」、「緊張」的場景在他面前也就是說,「想旅行的思想」不一定會真的幫你吸引到「旅行」這件事成真,而是你對「旅行」的感覺反應,吸引了相對應的狀態到你面前。

真正啟動「弦能量線」的,並非你在想什麼,而是你在感覺什麼。不是你所「想」在創造未來,而是你所「感覺」的才能創造未來。

把「夢想的感覺範圍拉大,越大越好」

《秘密》書中鮑勃·道爾(Bob Doyle)提到:「去試開那輛車、去為那房子購買家當、進去那房子里參觀、盡你所能去產生現在就已經擁有它的感覺會幫你真的吸引它來到。」

你得弄清楚:你真正要的不一定是那部車子,而可能要的是速度與自由;你真正想要的不是那棟房子,而是要自己獨處的空間。

你得先搞清楚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情緒與感覺,讓這感覺自行創造出「對等頻率」的人物場景。

換句話說,如果你啟用「吸引力法則」去吸引某一樣特定的人事物,可能會因為沒有成功而感覺失落,這失落反而造成反效果。

我的建議是,要把「夢想的感覺範圍拉大,越大越好」。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要某一棟有景觀的大宅,你仔細探究其實喜歡的不是這一棟房子,而是「廣大有視野的居住空間」,所以你可以每天儘可能地去享受「廣大有視野」的感覺與情緒(而不是把自己鎖在「有景大宅」的憧憬中)。

例如:每天找個幾分鐘,到臨近的公園、山林、草地、河邊、海邊,或是聽一些大自然森林鳥鳴、海浪風聲等冥想音樂或是影片,讓「廣大有視野」成為你每天的真實如何精準地預言自己的未來?不動聲色地親手創造出來就是了!

再舉另一個例子。如果你很想要一部跑車,仔細探究真正喜歡的其實只是那種「瞬間加速、馳騁無限、自由自主」的感覺,跑車只是體驗這感覺的眾多媒介之一。

於是你就針對這感覺,盡你最大的想像力思考一下,有哪些事物可以帶給你同樣的感覺。

例如:到空地或是人少的地方去騎自行車、直排輪滑、滑板,到海上去衝浪,或是雲霄飛車、高空彈跳、滑翔翼,或是有朋友或公司有跑車來接送你

當你所聯想到的可能性越多,你能創造出「瞬間加速、馳騁無限、自由自主」感覺的機會也越多。也就是說,你並非吸引到你要的事物,而是你要的感覺!

同樣一天 24小時,你可以竭盡超凡的想像力,在眼前的現實環境中,儘可能以最多時間「創造」並「享受」你喜歡的感覺,這樣比你「一直憧憬著一部跑車」來得有意義。

因為就算你真的有了那部跑車,但因害怕開出去會被擦損撞壞所以停在車庫裡,結果還是沒有達到你想要的「瞬間加速、馳騁無限、自由自主」的感覺,反而換來一堆得失心,甚至當又有新的車款出來時,你又產生新的慾望,如此無窮無盡,結果活在「不自由」、「不無限」的狀態里。

把夢想的感覺範圍拉大,越大越好。

如何精準地預言自己的未來?不動聲色地親手創造出來就是了!

留意每天來到你面前的人事物,這就是你現在的振動頻率!

除了上一段提到如何以你的想像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創造」出「你喜歡的感覺」,現在我還要提到如何「被動」地觀察出:自己現正處在怎樣的振動頻率中。

之前在《10堂量子創意課》中提到:今天吸引了什麼?這就是我所選定的版本!

如果我在某一天老遇到塞車或是迷路,表示自己正處在能量堵塞與心靈迷失的狀態;如果遇到的人都是工作狂,表示我自己正處在不放鬆的狀態;如果家人生病,表示我自己也不健康(《零極限》的概念);如果有人入侵我的私人領域,表示我防衛心太重,對人不夠信任,這防衛引起了別人想入侵的動機,就像電影《盜夢空間》( Inception)里心靈傭兵的概念;如果今天老是聽到施工噪音,隱喻著我的心也很躁亂(否則心情應該不會受到影響,就像是「究竟是幡動還是心動」的故事隱喻);如果浴室的水道塞住,隱喻著我此時的input太多、output太少,得調整一下流速;如果飛機誤點,表示我想完成目標的時間表與現實有了落差今天一整天出現在我面前的人事物、所有外在環境的呈現,都是顯而易見的徵兆,也是我當天心境如實的寫照,既說明我在《盜夢空間》電梯里的哪一層,亦清楚標示了我此時此刻的振動頻率為何。

事實上,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讓我們心情好或不好,而是我們心情創造出外在相對應的人事物的狀態。

你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創造頻率,這頻率會像漣漪般擴散,與這頻率相對應的人事物,會自動進到這頻率波中,加大這頻率波的顯化力量與速度!

我再舉個切身的例子:我在北京半年期間,每天得請小區物業幫忙叫計程車,有時非常順利,五分鐘就到了,有時等了半小時卻等不到車,就算髮脾氣也沒有用,於是我開始以放鬆愉悅的心態等車,不看錶,享受在等車的過程,彷彿時間停止了通常在這種狀態,即使是高峰期,車子仍會在五分鐘內抵達(以前在高峰期經常等上半小時,甚至還有車叫到卻半途被別人攔走了)。

所以我會隨時看出現在我面前的外在環境狀態,來檢視自己目前究竟是在哪個振動頻率帶上,因為只有相同振動頻率的人事物,才會被吸引在一起。

也就是說,如果平時對你非常好的朋友,今天突然莫名其妙地對你亂髮一頓脾氣,但他當天對別人卻還是非常好,那你就要檢討自己究竟是在怎樣的心靈狀態,而不是就地跟他在「同一層」里開始吵起來。

簡單地說,今天你所遇到的這些人事物,引發你有著怎樣的情緒,就清楚地標明你在哪一層,清楚地顯現你此刻的振動頻率;如果你還有舊情緒,表示還在舊樓層上繼續著你的舊模式。

正因為情緒是即時性的、不自覺的,所以就像照妖鏡般地騙不了人、更騙不了自己,當你看到自己還沒有擺脫舊情緒,不要急著躲開,要像是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的真正狀態,並立即清掃自己,因為情緒就是最準確的指標,如果第一時間躲開了,就像是把鏡子收起來,於事無補。

這就是《情緒的驚人力量》所提到的:「情緒會告訴你當下的想法與頻率,是否與自己的本源(Source Self)頻率相符合,當兩者頻率不一致的時候,你的感覺就會變差當你感覺到愛或喜悅,或者任何正向的情緒,你就是與生命要你成為的擴展版本合二為一了,當你感覺到恐懼、憤怒或沮喪,或者任何負面的情緒,這個時候,就表示你的注意力已轉向別的地方,沒有讓自己成為擴展版本,你沒有讓自己跟上自我發展的新腳步。」

你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創造頻率,這頻率會像漣漪般擴散,與這頻率相對應的人事物,會自動進到這頻率波中,加大這頻率波的顯化力量與速度!

《10堂量子創意課》亦進一步指出:如果你正在你的夢想之途,現在就會有徵兆告訴你夢想不是未來的某個定點,而是現在就有沿途閃燈的徵兆,如果你所設的夢想,在今天現狀里沒有任何對應的徵兆,表示這條路的燈都還沒打開,要不就是你又岔錯路了,將來也不會發生。

所以當你把自己置放在你想要的狀態中,你會發現不適合你新狀態的朋友會自動離開,符合你新版本生命的新朋友、新機會開始一一出現。

我在《10堂量子創意課》提到這個例子:當你準備要去英國留學,而且你現在就已經活在那狀態里,你會自然而然開始留心所有關於英國的事,包括天氣、新聞、旅遊介紹等等。

如果你想要檢驗你的夢想是否已歸進你的路線頻道?很簡單,就是看你今天是否在不刻意安排的情況下,有意外看到、接觸到關於英國的訊息檢視每天生命中與夢想相應的徵兆與巧合點,這些點就是你所埋下夢想種子的新萌枝芽。

我再舉個自己的例子:五年前當我想要到北京大學讀博士,我把報名、應考、入學時間寫進我的記事本計劃之中,其他時間我就過我正常的生活,但我會在睡前回顧並記錄今天是否有出現任何關於北京或是北大的任何訊息,我才能「被動」檢驗自己是否還在那個夢想頻率振動帶上。

誰說「不好的感覺」和「好的思想」不可能同時存在?

在《秘密》書中反覆提到這樣的概念:「 不好的感覺和好的思想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因為感覺正是思想所引發的,如果你感覺不好,那是因為你擁有了會造成感覺不好的思想,思想決定頻率。」如果看完前面細緻的分析,你一眼就能看出這段話的問題在哪兒。誰說「不好的感覺」與「好的思想」不可能同時存在?

隨便舉個例子,「健康」是好的思想吧,但你去問一些久病的人,當他們看到「健康」兩個字,卻有著「不好的感覺」。

例如:「健康?那是年輕人的專利!」「健康?那是廠商拿來騙錢的工具!」「健康?不生病就偷笑了,還奢望什麼健康!」又如「熱心助人,善有善報」也是好的正面思考吧,但目前不少人聽到這幾個字,心中跑出來的第一個感覺反應是:「少管閑事以免惹禍上身。」

也就是說,「好的思想」和「不好的感覺」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而且還經常同時存在,這也就是很多人努力「正面思考」但情況卻沒有改善的原因,因為很多「正面思考」的概念,都被有毒的感覺與情緒污染了,所以就算非常努力「正面思考」卻伴隨著「負面情緒感覺」,結果更糟。

這幾年我親眼看到身邊好友或是讀者來信告訴我「正面思考」怎麼無效,當我再細問,把他們所羅列的「正面思考箴言」冷不防地拿來問他們第一直覺,結果就破功漏底餡了。

同理可證,《秘密》書中提到的「感覺美好,卻又同時擁有負面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以及《秘密》續集《力量》(The Power)提到的「當你想著你想要、你喜歡的事物時,你的思想就是正面的;而當你想著你不想要、不喜歡的事物時,那就是負面思想。」

我舉個反例就能推翻上述的論點:對於癮君子而言,吸煙是他喜歡的事,讓他感覺美好,但想吸煙、喜歡吸煙是負面的思想,所以很輕易就能推翻「想著你喜歡的事物時思想就是正面的;感覺美好,卻又同時擁有負面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之說法。

所以「思想正負面」與「感覺正負面」是兩件事,如果沒有一開始就弄清楚,如果你誤以為正面思考就能引來正面人事物,卻忽略了裡面可能藏有負面情緒,「吸引力法則」反而會創造一些無法預期的、你不想要的後果。

正面思考也有可能引來負面結果

電影《盜夢空間》中,男主角的工作就是幫客戶在他競爭對手的腦里植入想法,他說只要把一個念頭放在對方的大腦里,它自己就會像種子般地開始茁壯,開始蔓延感染;而且他說:你想要植入進對方腦中的想法,一定要藏在「正面」的訊息里。

例如,他把「自立自強」的訊息放進大企業接班人的腦中,這樣他就可以解散父親的企業王國,自己獨立創業可見「正面思考」不一定會帶來正面結果,這讓我們必須更覺知地分辨何謂「正面」?後果為何?

我在《10堂量子創意課》提到自己的例子:自小我母親就教我凡事都不要麻煩別人,好處就是我一向親力親為、獨立完成我所能做的事,壞處就是我總是一個人就把事情做盡了,沒有給別人一起參與的機會,我不但失去非常多與人共事的寶貴經驗,自己也會經常累得半死。

等到我發現了這個價值觀(被植入的種子)後遺症後,就開始學會與人一起共同創造、共同完成;我可以做發起者,做開路先鋒,但不一定要堅持走完全程不可,就像大型的計劃不一定要自己從頭做到尾,即使事情到最後不是我完成的,但我一樣可以享受事情被完成的成就感,長程的馬拉松接力賽,也是得眾人分階段才能合力完成。

所以我現在開始回想並一一記錄「父母親、過去老師們的名言錄」,然後把每一句話對我的「好的影響」、「壞的影響」都列出來,當我看到了這些壞的影響時,我就可以有意識地清除它,不讓它再繼續蔓長擋住我的未來。

建議大家可以檢視自己的大腦,檢查我們自小至今,被放進了哪些「種子」,這些「種子」之後茁壯成長為哪些藤蔓捆住我們?

你可以從自己家庭所灌輸給你的「自我」、「感情」、「工作」、「金錢」等價值觀,檢查這些種子至今造成了什麼好的影響、壞的影響?或是列出你最喜歡的事物、歌詞、座右銘、電影、某位名人的故事

現在你要像清理自家花園一般,看看是哪些不良的雜草開始消耗你的土地(讓你自我滋潤度與信心開始不足的是哪些想法),哪些是好的種子已經開花結果(持續讓你有生命活力、樂於付出與感恩的信念是哪些想法),哪些種子已經長成了藤蔓圍籬擋住了你與人、你與資源間的聯繫,甚至擋住了你勇敢向未來冒險的無限可能?

我從眾多讀者的提問中知道,太多人都被綁在父母、學校、社會的價值觀里動彈不得,包括:「興趣和工作是兩件事,你得先有穩定的工作,以後才能想你的興趣,像是作家、攝影家、藝術家、音樂家都是會餓死的,除非要很有才華,但一定不會是你。」「旅行是奢侈的,有工作、有家的人怎麼可能常常去旅行?」「我想從事心靈公益的事業,但我得先去賺錢。」「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些看起來沒什麼錯誤,甚至看起來還挺正面勵志的普世價值觀,卻恰好成了很多人的緊箍咒。

那些認為工作與興趣是兩碼事的人,如果他們去深究以興趣發展出成功事業者的例證,就不會再給自己找借口。

所以我回答這些讀者問題的方式就是:請他們把看似矛盾的兩個選項加在一起,看有沒有範例、有沒有新的出路。所以我們要隨時注意,不要被別人所誤導,做別人價值觀的奴隸而不自知。

我們可以很客觀地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不正面也不負面,只是一個中性的信念,就視你在看這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時,你的感覺情緒與第一個浮出來的直覺念頭是什麼,這才是啟動一連串「吸引力法則」的真正力量來源,因為量子物理學提到:觀察者決定觀察結果。

格雷格·布雷登(Gregg Braden)說:「目前的狀態,是我們從量子世界的可能性中所作的選擇,若想要改變任何事物,必須先以新的方式看待它們,也就是在一堆可能性中挑選新的狀態,如此一來,在我們的世界裡,諸多量子潛能中,只有一個可能性會成為我們經歷的真實狀態。諸多可能性中哪一段會成真,似乎取決於觀察者的意識與行動,換句話說,注意力的目標會變成世界的真實狀態。」

所以當我們檢視《秘密》的續集《力量》中的話:「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感覺良好,一定會在工作中遇到正面的情境和經驗 」時,你一眼就能看出這段話的問題,事實應該是:因為你用正面的眼光與態度,面對眼前的人事物,你自然會看到好的那一面,於是眼前的人事物都變成正面,反之亦然。

也就是說,沒有所謂「正面」的人事物,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中性的、未被標籤化的,你心情不同解讀也會不同,而且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會有不同的定義。

當有人認為正面,一定也有別人認為是負面,所以與「吸引力法則」無關,只說明了你用什麼心態、眼光看待世界。

如果舉一個生活上貼切的實證就是:「這世界上沒有好人或是壞人之別,只有你看待他的方式與你對待他的態度,決定了他要在你面前自然而然地成為好人還是壞人。」

所以當你用舊情緒經驗去應對同一個人的時候,除非對方改變對你的看法,否則兩人只會一直重蹈覆轍下去!

沒有所謂「正面」的人事物,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中性的、未被標籤化的,你心情不同解讀也會不同,而且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會有不同的定義。

假裝相信是沒有用的

在《秘密》書中「秘密的運用」這篇提到:「你要如何把自己帶到相信的點上?開始假裝吧!」我們現在知道,是「感覺與情緒」才能引發相對應的振動創造力,而不是靠頭腦「假裝相信」就能做到,因為「假裝相信」也有其「情緒振動」頻率。

「因為懷疑,所以逼自己相信」,這是一種「懷疑」的振動頻率,自然會引來許多相應的人事物。

據我觀察,身邊的人用「假裝相信」來使用「吸引力法則」多半是不成功的,那是因為假裝是騙不了心的,心才是真正發出頻率的發射站,心的感覺才是如實的振動頻率(可以用O環測試:讓不會說謊的身體告訴你心的實情),除非你真能做到戲假情真,否則這就是許多人心想事不成的主因,心不誠則不靈,那還不如不要「假裝」。

舉個例子來說 ,有人希望吸引到能與他結婚的女友,如果當他看到好友結婚時,他第一個跑出來的念頭是「憑什麼他條件比我差卻比我先結婚?應該很快就會離婚吧」,那麼,就算他再怎麼努力想像新娘的長相、結婚典禮的細節,再怎麼假裝開心,想得再怎麼逼真都沒用,因為這一個突如其來、擋都擋不住的閃念才是他心裡對「結婚」的真正情緒,這才是根本創造的「原力」(the Force),這情緒是用再多「假裝相信」都掩蓋不了潛意識的真實。

所以可以用「突發事件」來突擊檢查自己對這夢想真正的感覺情緒是什麼,因為產生「創造」的心弦是完全呼應你內在所有的情緒,當然包括你自己沒覺察到的,你或許可以騙得了自己,但你的心騙不了宇宙創造的法則。

人們不知自己真正要什麼,於是「心想事成」就成了災難!

當人看不清、狀態不佳時,許願若成真,就是一連串的災難!

因為我們在二元對立的地球上,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極就有負極,所以《秘密》這本書當然也不例外,會帶來正面影響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正面的影響是:讓很多人從負面悲觀的泥沼中起身,走向正面積極的人生;負面的影響是:太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總是看了別人有了什麼、廣告宣傳什麼讓自己動心的事物,於是依據這個總體社會價值觀來許願,例如:名、利、珠寶、跑車、有錢的伴侶、豪宅(特別是《秘密》影片所舉例的)結果造成了一些「心想事成」後發現那原來不是自己要的人生災難。

我身邊就有一個深受「吸引力法則」之害的好友,諷刺的是,他自己本身就是推廣「正面思考」、「吸引力法則」的教育訓練師,他以這個法則成功地進入了名校、名企業,吸引了美麗而且有錢的伴侶,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住進妻子家族企業里的豪宅,享有四個傭人兩位司機,每年出國度假好幾次但突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女孩,他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之前努力吸引來的「幸福」與「財富」,像是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那樣瞬間瓦解,他很想拋妻棄子、上億財產也不要了,他一心只想跟這個女孩在一起,但這女孩的家境清苦,負債好幾千萬,身體也不好,需要巨額的醫藥費他瞬間陷入了很悲慘的精神狀態與生活處境,他經常問自己,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自己在吸引什麼?自己在創造什麼?

《名望、財富與野心》中(Fame, Fortune, and Ambi-tion)講得非常好:「除非你意識全然清醒,否則如果你的祈禱實現了,那會是一種懲罰。那些在寺廟、教堂、清真寺、猶太會堂祈禱的人應該多想一下,如果他們的願望成真了,結果會是如何?他們一定會要求收回他們的祈禱,因為所有那些慾望都來自於深層的無意識,他們不知道那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與後果。」

之前聽朋友講了一個親身經歷:她想要 400萬開金店來完成夢想,於是她仿效《秘密》影片中的示範,把自己想要的金額寫在一張支票上,當她一寫好,腦中突然浮出:啊!爸媽正在飛機上,旅遊意外險剛好是兩千萬,所以她當下撕掉了支票,不再許願了。

我的另一位同事仿效《秘密》作者的母親,以「吸引力法則」吸引到自己要的房子,但一搬進去卻發現房屋漏水、隔壁鄰居噪音擾人後來導致夫妻不睦吵著要離婚,但遇到房價下跌,房子賣都賣不掉,他只好搬回他剛入社會時住的小房子當人看不清、狀態不佳的時候,許的願如果成真,就會是一連串的災難。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是不可思議。我有個自美國回來的好友,兩人難得見面聊得非常愉快,但兩人大約再過一個小時後都各自有會議,我一邊送他到樓下,一邊感嘆:怎麼彼此都這麼忙,如果能再多聊幾個小時該有多好,結果一出大門,冷不防地被一輛不知從哪裡衝出來的摩托車撞上我的腿,於是好友只好馬上取消會議送我去急診室檢查有無大礙,就這樣兩人多相處了快三個小時,並對摩托車是從哪兒冒出來的還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當時我們一人看馬路右邊,一人看左邊,照理說應該沒有視覺死角)。

經過這件事後我學乖了,就是要活在當下,現狀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亂許願。

《秘密》書中「秘密的法則」這篇提到:「你要相信並且知道,你的生命經驗就掌握在你手上,只有好的事物會進到你的生命。」

問題就在於:很多人沒有足夠的智慧能判斷何謂「好」的事物,況且何謂好?何謂不好?是在哪個生命階段說了算?以塞翁失馬為例,一開始認為的悲劇,也得到後來才知道是禍是福。

當人們一開始遇到突來的人事物,往往會用過去的經驗判斷是好是壞,若過去經驗不佳,就會以過去的成見,把現在要來幫助他圓夢的人事物推開,因為「吸引力法則」告訴他:要專註在自己喜歡的,避開自己不喜歡的。於是資源流不進他。

當他沒有足夠長遠的眼光,看不到眼前這些人事物與他夢想的關係,就算《秘密》書中提到要「接受」,但若他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這就創造出「不愉快、不甘願、沮喪失落」的振動頻率,這也是心想事不成的原因之一。

許錯願望了,難怪心想事不成!

《秘密》提到心想事成的三步驟:1.要求;2.相信;

3.接受。很多人心想事不成的原因在於:一開始就給錯要求了,或是他/她所提的要求,並不是他/她真正想要的。

我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中舉一個好友的實例:她一直有不孕的困擾,經檢查後夫妻兩人都沒有問題,因為丈夫是獨子,有傳宗接代的壓力,她很努力試了各種中西醫的方法,也試了「活在自己已經懷孕」的喜悅狀態,但每個月都讓她失望。

後來我問她一個問題:「你從小到大,覺得什麼是最重要的?」她完全不假思索地說:「自由!能夠不被羈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自由!」

當她冒出這段話,不用我再多說什麼,她自己完全明白,她真正想要的「自由」,與她所許的「懷孕」願望是有違背的,所以當她心底真正想要的是自由時,就會形成自由的振動頻率,如果口頭上的願望不符,就很難成真。

這時候就有人要問了:「我打從心底就熱愛自由,也不打算要有小孩,可是怎麼還是懷孕了?」這就牽涉到你的人生藍圖,究竟打算此生來體驗什麼,這將在第 10篇會詳述。

無窮無盡的慾望,讓「心想事成」變成了一連串的詛咒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或是身邊人總是「圓一個願又許另一個願」,沉浸在無窮無盡的渴望之苦:自己希望早點兒結婚,等到有了孩子,繼續希望孩子早點兒結婚;自己考上名校進大企業,繼續希望孩子也能進名校與大企業;自己希望擁有千萬身價,繼續希望伴侶與孩子擁有億萬身價

如果這個願望滿足了,你還想要有下個更大的願望,這就表示前一個願望有問題,否則一個願望就足夠了。

更明白地說,這不是「願望」而是「慾望野心」,因為慾望野心是無窮無盡的無底洞,是越吃越上癮的毒藥,而且經常導致自我毀滅,這樣的例子可以從許多樂透頭彩得主看到範例:美國作家阿比吉爾·亞當斯曾追蹤多名樂透得主,發現他們都在中獎幾年後即散盡千金,吸毒、酗酒、離婚、被綁架殺害比沒中獎前的生活還慘,這些人寧可自己當初沒中獎,於是阿比吉爾·亞當斯把這些悲慘範例寫成「十大恐怖樂透」故事,這就是慾望成真的恐怖後果。

一位印度靈修老師舉了一個很經典的彌達斯(Midas)國王的童話故事:這位國王祈禱自己所碰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成為黃金,當他願望成真,他碰到的食物、水、家人全都變成了黃金他以為自己將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但事實上他卻成了連飯都吃不了、所有人都遠離他的可憐之人。

當人不知道自己許願後的結果是什麼時,夢想成真就變成了災難,這就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

《內在的探索》(One: Elements of the Real in Man)提到:「當你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時,你的內心會有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你會感到匱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價值來填滿這個洞,你會利用別人對你的肯定和讚賞來達到這個目的,你會以虛假的價值來填補這個洞。我們帶著一身的坑洞四處奔忙,卻往往無法察覺到它們。我們通常只能意識到自己的慾望:我想要讚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這個人的愛、我想要這種或那種經驗。慾望與需求一出現,便暗示著坑洞已經冒出來了當你和某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時,你就會用那個人來填補你的洞,一旦那個人死亡或是關係結束了,你不會感覺失去了那個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補坑洞的東西不見了,感覺喪失了自己的一部分,因為以前被他填滿的洞現在又暴露出來了,這就是你會那麼痛苦的原因。」

建議在設下夢想之前,先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還有「因空虛而產生的慾望之洞」,請先讓自己充實填滿,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軸,找到自己生命的本體,如此未來才不至於因無止盡地追逐慾望而失速偏向。

很多人忘了自己最終到底要什麼

剛才提到,太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總是看了別人有了什麼、廣告宣傳什麼讓自己動心的事物,於是依據這個總體社會價值觀來許願,例如:名、利、珠寶、跑車、有錢的伴侶、豪宅、窈窕的身材其實這些並非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但大家都把努力的焦點、時間、精力全都放在這裡,目光視野變得狹隘了,於是產生了競爭之心,偏離了自己獨特的生命道路,把原本屬於個人展現非凡的創造法則,用在競逐相同的目標,真的非常可惜。

《名望,財富與野心》中說得很好:「當你開始尋找時,你變得全神貫注,變得封閉狹隘;當你不尋找、不追求的時候,你向四面八方、所有維度,對整個存在都是敞開的。」

舉個例子,我有位一起去印度修行的好友,她希望自己能有個一起修行的伴侶,於是她傾全力專註在「吸引」這樣的真愛伴侶到她面前,甚至將「尋找真愛」列為自己修行或是心想事成的祈禱目標,但她忘了自己最終極目的地是「修行到達覺醒的彼岸」而非伴侶。當她在等一位真愛的靈魂伴侶一起渡河,就像是死守在港邊等一艘名為「靈魂伴侶號」或是「雙生靈魂號」的船把自己運到彼岸,但卻沒看到其實弔橋就在視覺死角處,就在旁邊幾步路,自己走過去也能到彼岸。

死心眼兒地等船,沒去試試水其實不深,只要自己游過去也可以到彼岸,於是一堆傻子就乖乖地等在港邊排隊候船,邊祈禱邊練習真愛「吸引力法則」,等船等到忘了自己其實最終只是要渡河!

還有人一上了船就不下船,隨船來來回回,忘了自己究竟本來想去哪裡,還強佔船不讓這船繼續載別人,以為佔住了船就佔住了彼岸這些等到上岸了,就全部一目了然。

在愛的關係中修行,許多人總是期盼一次就來一個「對」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兩人可以一起相愛到老,但我們都知道,要等「直達車」通常要等比較久,但區間車很多,所以可以借著多搭幾趟區間車,借著每一段關係,一段一段地往自己要去的彼岸跨進,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人,都是要帶你往前再穿越一個障礙。

雖然《秘密》書中提到「接受」,但如果一般人沒有那樣的視野與想像力,也很難理解並打從心底接受眼前這位不符合標準的對象。

所以我建議別坐在車站裡,等著不知何時到站的直達車,勇敢面對每一段感情,不要用「完美高速直達」的標準等待一個「完美的 Mr. Right或 Miss. Right」,事實上也沒有所謂的「完美愛人」,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人身上,一定都有你會喜歡的特質,去接受並享受這些特質,因為每一段關係都是非常寶貴、獨一無二的旅程!

到底為何需要「減重」?美麗不能被典型化!

《秘密》書中「秘密的運用」這篇提到:「如果你專註在減重上,你就會吸引必須減更多體重的想法來如果某人體重過重,那是起因於他想著肥胖的思想,不論那人自己有沒有察覺到,一個人不可能想著瘦的思想而同時又是胖的,那完全抵觸吸引力法則。」

我相信許多人看過也實驗過這個方法,排除基因的因素不談,其實許多人會暴食或是過食的原因是出自於「對生存的擔憂與恐懼,沒安全感」或是「對於自我價值的低落」,這些都是靈魂非常底層的「能量弦」,如果不是從這幾個非常基本的方面去解決,就算頭腦努力想像自己「已經有完美的體重」,大部分還是失敗的多。

但更重要的是「減重」動機。

《兜售夢想的先知》(O Vendedor de Sonhos)有一段話真是醍醐灌頂:「什麼是典型的美麗?時裝界為了引起人們注意並且增加銷量,把身材完全不同於一般正常體型的年輕人,塑造成美麗的標準。能有多少人有一張瘦削的臉、細腰、挺直的鼻子和細長的脖子?或許一萬個年輕人當中只會有一個。然後時間一久,這些人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家嚮往的典型之美少數天生條件優秀的人所具備的美麗要素,現在是想追求美麗的人必備的要件,孩子們喜歡玩身材比例被扭曲的芭比娃娃,青少年把模特兒當做是理想美的標準,有上億名女性誤解了典型之美,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這是集體潛意識下多驚人的結果?女人應該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獨特且專屬的美麗,美麗不能被典型化!」

你究竟是為了健康而減重?還是為了別人的眼光、為了抓住伴侶的心而減重?

如果你是為了他人的目游標准而減,那麼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會有個比你更輕盈的人,刺激你再繼續減個幾斤,或是會有個更清瘦的情敵出現,讓你永遠對自己都不滿意,越減重,心情精神與健康狀態就越不佳。

當你用別人的標準套在自己身上,就像削足適履,怎麼走都怪。要知道你擁有獨一無二之美,就像我們無法把百合花與玫瑰拿來一起選美,究竟是要比三圍還是比胖瘦?大自然里沒有所謂的「名模鳥」或是「名模花」,當你把自己跟名模的身材比,你永遠都挫敗,因為你把鮮活的身體當成工廠模塊,隨時都會有比你更符合標準的人出來替代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發揮你獨有之美,只要身心健康、自信自愛,你就是最有魅力的人。

我很喜歡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你只能做你自己,因為其他角色都有人了!」

在《秘密》中有一篇「你的秘密」中提到:「 競爭就是分離感的一個例子,首先,你的競爭思想是起源於一個匱乏的心理狀態,認為供應是有限的,你認為東西不夠分給每個人的,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競爭、奮戰來獲得東西。 」

其實「競爭」不只是起源於「匱乏」,而是走錯方向,剛才舉了大自然的例子,照理說人人頭上一片天,腳下一片地,應該是每人自有獨一無二的途徑,但大家都擠到同一個地方搶有限的東西,就忽略了原本在你腳下的那塊地。地下一定有你專屬的資源、能源、水源,當你想要競爭,就表示你走錯路了,我們無法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這就是當你想用「吸引力法則」去打敗別人、贏得競爭時,你會經常感到挫折的原因。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發揮你獨有之美,只要身心健康、自信自愛,你就是最有魅力的人。


推薦閱讀:

山爺收藏:楊貴妃墓有什麼讓人想入非非的秘密?【圖】
宮主星的秘密
面相:女人耳朵的秘密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聖者念誦秘密法 第1201部
男人「隱藏」最深的18個小秘密

TAG:副作用 | 轉載 | 作用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