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形體演變、部首、用字現象

漢字形體演變、部首、用字現象


一、漢字的形體演變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國古文→小篆——→隸書—→楷、草、行書(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2.由小篆演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這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後的隸書、楷書、行書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徵性。二、利用楷書形旁推求字的本義範疇1.部首(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該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樹等,其部首是「木」。(2)以義定部與以形定部①《說文解字》等工具書以義類來確定部首,叫以義定部。如,甥、舅均為「男」部,施、旗「※」部。②《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為方便檢字,不再考慮字的意義,純粹從字形出發確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為方部;到(從至,刀聲)刀部。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義(1)根據字形與詞義之間的關係的不同,可以把字(詞)義分為本義、引申義、假借義。字形與詞義之間有直接聯繫的是本義,由本義引申出的意義叫引申義,字形與詞義之間沒有聯繫的叫假借義。如:戎:本義指兵器,引申為士兵、軍隊、戰爭、征伐,假借義指你(們)。(2)造字法四書在探求字的本義中的地位和作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的表意性由強到弱遞減。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會意字間接表意,形聲字要把意符、聲符、口語讀音聯繫起來才表意。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義類:亻兒:人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力:力量、用力匚:盛物的器皿口:嘴、口囗:圍牆、包圍土:土、土地女:婦女子:子女宀:宮室、房屋山:山嶽巾:布帛廣(yǎn):宮室弓:弓箭彡:修飾彳:行走忄(心):心情、心理活動扌(手):手、手的動作斤:斧子日:太陽、季節、時辰月:月亮木:樹木、木材欠:張口、出氣殳:打擊毛:毛髮氵(水):水灬(火):火牛:牛、牲畜犭(犬):狗、野獸王(玉):玉石瓦:陶器田:田地疒:疾病皿:盆類器皿目:眼睛、看石:石頭礻(示):鬼神祭祀禾:禾類植物穴:洞穴立:戰立(竹):竹子糹(糸):絲麻繩索缶:陶器罒(網):羅網羽:羽毛、翅膀耂:老人耒:農事、農具耳:耳朵、聽月(肉);肉、肉體舟:舟船艹(艸):植物、草木蟲:蛇行:道路衣:衣服見:看角:獸角訁(言):言語豕:豬貝:錢財走:行走、奔跑足:腳、行走車:車輛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罈門:門戶阝左(阜):山陵、台階隹:鳥類雨:雨類革:皮革頁(xié):人頭飠飠(食):食物馬:馬骨:骨骼髟:毛髮鬲:釜鍋鬼:鬼魂魚:魚類鳥:鳥類4.注意以下問題(1)古文字隸變楷化後,原來的象形字不象形了。如:題:從頁,是聲。本意指人頭。雜:雜,從衣,集聲。五彩相會也。(2)現代字典辭書上的所謂部首,指的是檢字法部首,要仔細分辨才能確定其形旁及本義。三、漢字用字現象古今字:同一個詞,先後所用的不同的字,時代在先的叫古字,時代在後的叫今字。古字一字多義,今字表其中某義。異體字:意義、讀音相同,完全可通用。音、義完全同,形不同繁簡字:繁體字與簡全字合稱。多數繁簡字屬於異體字,只是其中一體較為簡化。假借字: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義不同的詞。本無其字本義消失,形義間無聯繫通假字:本有其字。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義。合音字:兩個字合為一個音節。如:獅、飆、虎一字字音析為兩個音節:例:狻猊、扶搖、於菟避諱字:因避君尊長之諱而改易的字。(一)古今字1.從詞的角度看,同一個詞,先後用不同的字表示,這兩個字之間是古今字的關係。先有的叫古字,後造的叫今字,也叫後起字、區別字。從字的角度看,一個字形原來表示多個義項,為了避免產生歧義,就另造一字分擔這個字的某一義項,這兩個字在這個義項上是古今字的關係。2.古今字不是異體字。因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個義項,不能完全替代所有義項。如,「說」——「悅」,「悅」不能表示「說話」的義項,僅表示「說」所表示的「高興、喜悅」之意。3.一般說來,今字出現後,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義項減少了。4.今字產生的方式(1)以古字作聲符,另增形符。如:文——紋;景——影(2)改換古字形符:如:赴——訃;沒——歿(3)完全改換,形體上看不出聯繫。如:身——娠;亦——腋5.古字的多個義項可以通過另造新字的方法來分工,也可以通過改變字音來分工,於是就有了多音字。如:衣:名詞,衣服,讀yī;動詞,穿,讀yì.食:名詞,食物,讀shí;動詞,吃,讀sì。詞由單音節逐步向多音節過渡,也是出於區別其意義的需要。如:危,有「高、危、難「幾個義項,後來,後面兩個引申義分別演變成了危險、危難,(均是同義連文),使其意義更加明確。(二)異體字1.為何有異體字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時、一地造出來的。由於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構字部件的相對位置不同,就有了異體字。(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異體字,如:淚(形聲)—淚(會意)岳(會意)—嶽(形聲)考(形聲)—老(會意)(2)造字材料的不同,選用了不同的聲符、意符。如:輝—暉—煇暖—煖 雞—鷄歌—謌褲—絝—絝(3)構字部件的相對位置不同,如:峰—峯略—畧案—桉鞍—鞌所謂異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一定時間性的。如:喻、諭,都是讓人知曉、懂得的意思,從字形上看,它們原來應該是異體字。但後來「諭」專指上對下的詔諭,「喻」專指譬喻,就不再是異體字了。考、老,原來均指老年人,是一對異體字。後來,「考」指考試、考察,「老」指年紀大,就不再是異體字了。(三)繁簡字1.有的詞有筆畫繁簡不一的兩個字形,這兩個字就是繁簡字。繁簡字從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說是一對異體字。2.繁簡字現象歷來就有,正是繁簡的矛盾促進了字形的演變。3.簡化字的來源(1)歷代的簡體字或俗字:如「亂、體、對」(2)新造的簡化字:如「雞、隊、鄧、進」(3)用筆畫較少的同音字。如:雲(說),雲(雲彩)——雲後(君主、皇后),後(前後、後代)——後谷(山谷),穀(五穀)——谷(4)利用草書楷化的辦法:如「書、為、偉、樂」4.注意繁簡字之間的對應關係(1)絕大多數繁簡字是一對一的關係遷—遷處—處體—體舉—舉(2)一對多的里(長度單位、鄉里),裏(里外)——里余(我),餘(剩餘)——余複(夾衣、繁雜),復(往而復來))——復發(出發),髪(頭髮)——發乾(干戈),幹(才幹),榦(樹榦),乾(乾濕)——干升(容量單位,量器),昇(升起),陞(提升)——升遇到一對多的情況,要認真辨析在具體語境中的詞義,從而確定其原字。(四)假借字1.借用已有的文字來表示語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義不同的詞,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1)本無其字的假借有些詞,本來就沒有給它造字,一開始就是借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叫本無其字的假借。現代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這種情況。其字形與基本義之間無聯繫,書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識別。一般地,表意比較抽象的方位名詞、代詞、形容詞、助詞、連詞都是假借而來的。如:舊:本義指一種鳥,借表新舊之舊。之:本義是動詞,往,借表第三人稱代詞。汝:本義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稱代詞。(2)本有其字的假借寫作時,本來該用某字,卻用了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這種假借中本該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讀的時候,讀本字的音。這類假借類似於今天的寫別字,但性質上又完全不同。別字是不被認可的誤用字,屬於個人行為。而通假字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有一定的社會性,在一定的時期大家都可以這樣用。2.所謂音同、音近是從古音的角度講的,不能以現代讀音為標準。判斷是否是通假現象,應當有文獻資料作證明,不能憑主觀臆斷。3.通假字與古今字的關係古今字是歷時關係,即是先後出現的一組字。通假字是共時關係,即是同時存在的一組字。今字產生後,與古字共時存在,此時,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就是通假字的關係了。(五)合音字兩字字音合為一個音節或一字析為兩個音節,叫合音字。反映在用字上,就是一個字可以析為兩個字,兩個字也可以合為一個字。1.兩字合為一字的(1)投諸(之於)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2)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之乎)?」(《論語?述而》)(3)大耳兒(劉備)最叵(不可)信。(《後漢書?呂布傳》)(4)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zhān之焉)。(《左傳》)(5)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nuó奈何)。(《左傳》))2.一字析為兩字(1)狻猊(suānní獅),日走五百里。(《穆天子傳》)(2)摶扶搖(飆biāo)而上者九萬里。(《逍遙遊》)(3)寄入視穴,得九女髑髏(dùlóu頭)。(《搜神記?李寄斬蛇》)(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wēnhuò污)乎?《史記?屈原列傳》(5)君看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wūtú虎)(六)避諱字1.因避君王、尊長之諱而改易的字叫避諱字。2.避諱的主要方式是(1)口頭上說的時候要改變字音;(2)書寫的時候要改變字形。3.書寫時避諱改字的方式有:(1)換用近義字:如:正月——端月(《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諱,口語中「正月」也讀為zhēnɡyuè。邦——國「萬國為治。」(《史記?夏本紀》)避劉邦之諱。民——人「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治——理「理亂不知,黜陟不聞。」(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諱。(2)避名稱字《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對劉邦及其父親都沒有稱名。(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虎——武,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唐代蘇州「虎丘」改稱「武丘」。(4)書寫時有意缺筆:將實在無法替換的字少寫一筆,表示避諱。
推薦閱讀:

中醫基礎理論 第8講 形體官竅
崔清國談:姿勢異常和形體訓練--鍛煉矯正O型腿
巒頭五星形體
舞蹈塑造你的形體氣質美、讓你完美
漢字的形體演變和字義變化:丙

TAG:漢字 | 現象 | 形體 | 演變 | 部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