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智商也會做蠢事?做完這幾道測試你就知道

人類大腦所遵循的準則是:能不用,則不用,該用腦時也不用。

——大衛·赫爾

文/基思·斯坦諾維奇

為什麼聰明人也做蠢事?

美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得主斯坦諾維奇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理性。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輛汽車,智商好比是汽車的行駛速度,而理性則決定了行駛的方向。速度與方向,孰重孰輕?在錯誤的方向上急速飛馳,最終只會距離目的地漸行漸遠。然而,深入人心的智力測驗全然沒有對理性進行評估,高智商並不等於高理性,所以「聰明人」做蠢事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聰明人」?先做做下面的幾個測試吧。

測試一

傑克正看著安妮,而安妮正看著喬治。傑克已婚,喬治未婚。請問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人士?

A.是B.不是C.無法確定

我們的研究發現,人們在這道題目上的錯誤率高達80%(超過80%的人給出的答案都是錯誤的)。絕大多數人選擇了C(無法確定),而正確答案其實應該是A(是)。

解析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完全析取推理(fully disjunctive reasoning),是指面臨諸多選項做出決策時,或是在推理任務中選出最佳問題解決方案時,對所有可能性及其結果進行分析、採擇的思維過程。對人腦而言,析取推理是一種系統性且速度較慢的信息處理方式。

如果想正確解答上述問題,就有必要對安妮所有可能的婚姻狀態進行考量。如果安妮已婚,那麼答案將是「A.是」,因為她正在看著喬治,而喬治是未婚的。如果安妮未婚,那麼答案依然是「A.是」,因為已婚的傑克正在看著未婚的她。對所有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完全析取推理策略)後可以得知,無論安妮婚否,我們都可得出「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人士」的結論。該問題的題干中未提及安妮的婚姻狀況,讓我們覺得這道題目因為信息不足而無法得出結論。這是人們最容易想到的答案,但是,不好意思,這卻是一個錯誤的答案。

換句話說,人們傾向於尋找顯而易見的表面信息,而不願意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推論,進而得出更全面準確的信息。這種認知加工特點是多數人對這個問題給出「無法確定」答案的主要原因。

測試二

球和球拍的總價是1.1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貴1美元。請問球的價格是多少?

我們的研究發現,許多人會脫口而出那個即刻進入腦海的答案:0.1美元,而不去仔細思考這個答案的正確與否。試想,如果球的價格是0.1美元的話,那麼球拍比球貴1美元,即1.1美元,球和球拍的總價則為1.2美元,而非題目中的1.1美元。只需稍作思考,即可知道0.1美元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解析

我們曾經以為,高智商群體在這一類問題上會表現得優秀很多,其實,在沒有明確告知需要考慮所有可能的情況下,高智商人群不假思索的可能性和普通人相差無幾。

在這道題的測試中,即使是就讀於世界頂尖大學的學生,也常常會給出錯誤的答案,並且不假思索地開始做後面的題目,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因為使用了膚淺的信息加工方式而犯了錯誤。這一測試進一步證明,大量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天之驕子,與研究中的其他普通人一樣,都是認知吝嗇鬼。

測試三

A組人猜2005年密歇根州的殺人犯數量,B組人猜2005年底特律(底特律屬於密歇根州)的殺人犯數量。

你判斷,哪組人給出的數字會比較高?

如果你猜密歇根組,那你就錯了。在測試中,底特律組的估值竟然是密歇根州的兩倍!

解析

科學家們為我們揭示了認知吝嗇鬼的慣用伎倆,即屬性替換。當人們需要評估屬性A時,卻發現評估屬性B更容易一些(A與B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於是就改為評估屬性B。簡單來說,屬性替換就是用簡單的問題取代難題。

作為一種認知策略來說,屬性替換在很多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使用兩種不同的策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何不省省力氣,選擇那個簡單一些的呢?即使替換後的屬性並不是最完美的答案,至少可以讓我們距離正確答案更近一些,總比找到答案卻費盡周折要好。可是,在真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過度概括的替代屬性策略常常會導致嚴重的誤差。

在上述測試中,猜一個地方的殺人犯數量,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人們很難通過對既有知識的檢索獲取答案。為了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被試需要回憶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包括該州的人口總數、聽說過的犯罪事件及其他相關線索),在對這些信息綜合考量的基礎上進行估計。

但事實上,人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並沒有想太多(認知吝嗇鬼)。他們根本沒有認真去思考並提取與這個問題有關的事實與信息,而是僅僅依據帶有情感偏向的印象,估出一個或高或低的數字。相對於「密歇根州」這個地名來說,「底特律」三個字會讓人們更多地聯想到兇殺案畫面,雖然從理性角度分析,底特律的兇殺案絕對不可能多於密歇根州,但人們仍然做出了底特律有更多兇殺案的估計。

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股票市場上,人們都知道應該遵循「低買高賣」的交易原則,但情感導致的屬性替換時常會阻撓這一原則的貫徹執行。當股指高開時,股市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這種積極的情緒氛圍鼓勵非專業的投資者(以及許多專業操盤手!)受到積極情緒的影響而做出買入的決定。當股指下滑時,情況則完全相反。投資者已經開始虧損,而擔心進一步加深虧損的恐懼情緒控制了決策氛圍。股票市場觸發了負性情感反應,導致人們通常不會做出低價買入的行為,而是會選擇賣出。因此,情感性評估使得投資者高價買入、低價賣出,與「低買高賣」的投資原則南轅北轍。在金融投資領域,作為一個認知吝嗇鬼所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

測試四

假如A駕車20英里送B到機場坐飛機,B的飛行距離是750英里。當離別時,會是A祝B「一路平安」,還是B跟A說「一路平安」?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當然A祝B「一路平安」呀!

但事實上,A返程駕車20公里在路上死於車禍的概率,其實是B飛行750公里死於空難概率的三倍!

解析

認知吝嗇鬼對信息的生動性和鮮活性異常敏感。非理性行為和信念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發生,主要原因在於人們無法抗拒那些活靈活現卻不具代表性的數據的影響。

相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活動,駕駛機動車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在我們頭腦中,汽車事故的畫面並不像飛機失事現場畫面那麼鮮活、真實。這種信息的鮮活性影響了個體的理性判斷,因此,身處死亡高風險的A反而去祝福較為安全的B一路平安。

在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之後,由於人們害怕飛機失事,導致選擇飛機作為出行工具的人數驟減。然而,人們並不會因為恐怖襲擊而宅在家裡,放棄出行計劃,只不過選擇了其他交通工具。汽車是多數人排除飛機之後的首選項。然而,汽車出行比航空出行要危險得多,因此,從統計學上可以得出肯定的結論:出行工具更改為汽車,會導致更多的人死亡。實際上,研究者通過調查發現,僅在2001年的最後一個月,由於放棄飛機選擇駕車而增加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300人。一個研究小組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駕駛汽車的危險性。他們通過計算得出,如果使航空飛行和駕車的危險程度相同,那將意味著「9·11」事件每個月都發生一次!

測試五

兩種不同的疾病,第一種是每萬人死亡1286名;第二種是24.14%的致死率。哪種更危險?

如果你的回答是第一種,那麼你就犯了和大部分測試者同樣的錯誤。

解析

這是來自科學家公彥山岸(Kimihiko Yamagishi)的一項研究。

認知吝嗇鬼喜歡加工那些與眾不同的信息,這種傾向常常會導致我們誤入歧途。

「與眾不同」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具體死亡人數引發的反應可能會大過百分比;一張圖片或照片的鮮活生動性要遠遠高於統計數字,等等。當人們讀到「1286人死亡」時,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肯定要比一個抽象的百分比數字更為生動鮮活,這種畫面所引發的情感反應導致了不準確的判斷。

「貨幣錯覺」,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典型例子。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僅僅關注貨幣的表面價值,而不綜合考慮影響實際購買力的其他因素,比如通貨膨脹、時間和貨幣兌換匯率等。

一項有趣的研究證實了貨幣錯覺現象的存在。在這個研究中,當人們使用數額是本國貨幣數額若干倍的外幣購買東西時,人們的花費會更少(例如,1美元=4馬來西亞令吉);當使用數額較小的外幣時,人們會花費更多(例如,1美元=0.4巴林第納爾)。這種現象表明了貨幣表面價值帶來的影響:當一件商品用數倍於本國貨幣的數值標價時,它看起來更加昂貴(因此人們會減少花費);當商品用較小的金額標註時,它看起來很便宜(會刺激人們花更多的錢)。上述現象說明,即使人們清晰地知道,在將貨幣數額轉換成本國貨幣之前,數額本身並沒有太大價值,但是,依然很難抑制住對貨幣表面價值做出反應。

推薦閱讀:

總抱怨眉毛畫不好,這些步驟你知道嗎?
男人的那點事,女孩你一定要知道!
古今文人都在拜文昌祖庭,你不知道?
乾貨|知道這八大法寶,驚呼:再也不用擔心中藥難記了
女人不再愛你了就會經常說這三句話,男人別傻傻不知道!

TAG:測試 | 智商 | 高智商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