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向太陽系外衝刺

「旅行者1號」向太陽系外衝刺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張暘本報特約記者溫燕在飛行35年,跨越177億公里的旅途之後,美國「旅行者1號」目前已抵達太陽系邊緣。在這顆遠離家鄉的探測器最近拍攝的照片中,地球變成一個微小的點,出現在一條彩色射線帶中。如果飛出太陽系,它將成為人類向星際空間派出的首個使者。衝出太陽系需滿足三大指標曾參與旅行者系列太空探測器項目相關任務的科學家、美國行星協會聯合創始人路易斯·費得曼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確信『旅行者1號』將是運行在太陽系外的第一顆航天器。」他說,太陽系邊緣不存在一刀切界面,而是延伸式的和不規則的。原因是太陽粒子和太陽系外的宇宙粒子是互相影響的。決定其是在太陽系之內還是太陽系之外,主要是看佔主導地位的粒子源自哪裡。「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後,會被無線電信號穿過激波層而監測到。它飛出太陽系後的主要任務是測量宇宙光束粒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表示,「旅行者1號」經歷了太陽系邊緣三個「重要變化」中的兩個,說明它正在離開太陽系。一個變化是過去3年中,「旅行者1號」上攜帶的兩個高能望遠鏡接收到越來越多的來自太陽系外的宇宙射線。今年7月,「旅行者1號」傳回的數據顯示,宇宙射線數量急劇增加。同時,探測器感測到的源自太陽的高能粒子數量有所下降。另一個變化是,在過去幾年裡,「旅行者1號」探測到其已到達宇宙中的無風帶———太陽風在那裡大幅減速,而現在它已經探測到了第一縷「星際風」的行蹤。能說明「旅行者1號」正在離開太陽系的第三個指標是磁場的方向,目前NASA正在對其進行研究。一旦所有的指標都能通過,就可以確定其到達太陽系的最邊緣。2025年前後將與地球失去聯繫按照負責旅行者系列太空探測器項目的科學家埃德·斯通的說法,「數天、數月或數年」後,「旅行者1號」將成為第一個從地球發射並最終離開太陽系的飛行器。當「旅行者1號」最終穿越太陽系範圍時,科學家期望觀測到一系列標誌性跡象,包括磁場方向和「風」類型的變化。相比太陽風,星際風應該更慢、更冷並且更為密集。「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外還將做些什麼呢?英國《每日郵報》稱,除了依然圍繞太陽軌道運行的遠程彗星外,那裡接近絕對真空。「旅行者1號」還將擔負尋找太陽系外文明的使命。它攜帶的唱片中錄製了55種人類語言和來自地球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當它在星際空間中遇到高級生命時,唱片就有機會向外星人播放這些問候語了。也有專家表示,往太陽系外面飛就是任務本身。雖然還是很難定義「旅行者1號」離開太陽系的準確時間,不過一旦進入星際空間,它將需要4萬年才能抵達下一個行星系。科學家說,探測器上攜帶的兩枚核電池,能保證它飛行至2025年前後。一旦電池耗盡,「旅行者1號」將繼續向銀河系中心前進,但無法再向地球傳回數據。比「最老」航天器年輕16天「旅行者1號」是否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長壽」的航天器?其實不是。「旅行者1號」的發射時間是1977年9月5日,而它的姐妹航天器———「旅行者2號」在同年8月20日發射升空,比「旅行者1號」年長16天。目前「旅行者2號」仍然與地面保持聯繫,因此,「旅行者2號」才是人類發射航天器中的「壽星老」。但為何創出飛行距離紀錄的卻是「旅行者1號」呢?這是因為它被發射到較快的軌道中,相對速度比「旅行者2號」快。另外,兩艘航天器的使命不同。「旅行者1號」的任務最初僅是探訪木星和土星,它於1979年和1980年拜訪了木星和土星,在木衛一上發現了火山活動,探測了土星環的複雜結構。1980年拜訪土星後,它的最初使命就結束,開始執行向太陽系外衝刺的附加任務。「旅行者2號」的任務是探訪更多太陽系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1989年拜訪海王星後才開始向太陽系外奔跑。也就是說,「旅行者1號」雖然晚了16天上天,但開始向太陽系外飛行卻早了近9年,自然飛得更遠。雖然兩艘飛船上的核電池工作壽命極長。但為節約電力,「旅行者1號」已於1989年關閉了相機,2020年還將關閉更多機載設備,只留下少數科學儀器繼續工作,直到電池耗盡。屆時兩位「旅行者」誰更長壽,就看誰的核電池耐熬了。▲
推薦閱讀:

太陽系第10大行星,Nibiru行星對地球的影響
傳說中,集齊9枚太陽系行星證件照可以召喚……
原來地球的形狀是「鴨梨型」
爸爸有話說:「爸比,我想要個迷你高仿太陽系」(多圖)  
出身苦寒的「大雪球」何以變得熾熱?| 天問專欄

TAG:旅行 | 太陽系 | 太陽 | 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