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青:孝子袁世凱

摘要 讀過袁世凱的親筆家書和記載的歷史資料,讓人感受到他懷揣軍國大事,心中不忘親情。 孝,中華民族特有文化的產物,經過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和沉澱,潛移默化著每個中華兒女,深深地嵌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底處。從羊有跪乳之恩到李密《陳情表》侍親至孝;從鴉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為先」,在眾多歷史著名的孝者中,袁世凱當屬之一。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出生於河南項城,因叔父無子,6歲那年過繼給叔父袁保慶成為嗣子,這樣一來他就有兩個娘要孝敬,一個是自己的親娘劉氏,一個是嗣母牛氏。在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袁世凱全集》中共收錄了袁世凱青少年時代給家人的70多封書信,從這些家書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對兩個母親的濃濃大孝之情。凡是書信開頭先問及母親身體狀況和生活概況,行文結束仍不忘請安問好,其細緻入微實屬難能可貴。 光緒元年七月二十六日(1875年8月26日),致二姊函:「前號敬帶呈寸稟並諸衣物,計已入覽。近數日母親大人精神如何?飲食能加進否?念念。」⑴光緒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877年11月1日),致二姊函:「九未有便,故鴻麟數月未達。弟不知近者母親大人精神飲食如何?高麗參仍常服否?腫症口痊癒否?夜間能安眠否?有便務詳告知。」⑵光緒四年四月(1878年5月),致二姊函:「頃袁心鏡詢母親大人及友躬均稱平,不知刻下能如故否?龜膠諒必常服,張先生又來看乎?念甚,念甚。」⑶光緒四年四月(1878年6月),致二姊函:「近者,母親大人精神飲食如何?夜眠如何?腿腰犯疼否?刻下仍服何葯?念甚。」⑷光緒八年二月初九(1882年3月),致二姊函:「敬祝母親大人精神飲食有加,痰擁、頭疼、腿疼、濕熱、作渴等症能否未犯?入春以來,不可輕脫衣服,不可多飲茶,多食勍火物。」⑸並且,袁世凱的每封家書最後都不會忘記給家裡長輩們請安!祝好。 袁世凱與兄長們的書信也都是先問候母親大人近況。光緒十年正月十一日(1884年2月7日)《致三哥袁世廉函》「弟之不孝,為名所繁,至虧大道,時自罪責、悚惶。媽親大人起居飲食如何?濕熱等症能否未犯?」⑹他與兄世勛書信中,「憶自家庭分手已近數月。臨行時慈親適患泄瀉,未識近日可占勿葯否?思念之至。」⑺還有他與於夫人的書信中,「奉姑宜親任其勞,飲食從豐,擇其喜食者親手烹調而進之,親新常悅矣。……再者嗣母今屆五十九歲,理當為之奉觴上壽,誕辰在即,宜商承大伯,早為布置,一切費用由余一人獨任。茲特匯歸規銀三百兩,可向省城朝鮮銀行兌取。屆期若嫌不敷,由爾暫行墊付,向余清算取償。余深沐嗣母之恩,涓埃未報,唯有敬祝遐齡。至余功名成就後,板輿迎養,方克盡事親之職。區區之敬,聊表不忘慈恩之意耳。」⑻ 從袁世凱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的內心世界滿是光鮮和善良,他以「慈悲為懷,百善孝為先」作為理家的信念。在回復於夫人的書信中,「知付款已如數收到,並悉嗣母因嗣父孝服初終,不願稱觴受賀。並謂河南遭遇水災,哀鴻遍野,不如移緩就急,將其三百兩祝壽筵資盡數捐充賑濟,問余願否。夫慈親既以慈善為懷,為子者以順親為孝,豈有拂逆親心,只願充祝壽筵資,不願移作賑災善款之理?謹遵慈命,悉數充賑。此舉深愜余心。原來設宴訓壽,只求取悅親心,賑濟災黎,實為慈親積福延壽。……茲再匯二百兩,收到後,亦捐人水災賑濟,為生慈積福延壽者也。」⑼光緒十年四月初六(1884年4月)《致母親函》「頃奉二月二十二日手諭,跪聆一切。慈躬仍股肱作痛,濕熱作渴,現服何葯?飲食如何?均甚念。……入夏來雖不時作渴,而茶不宜多飲,或時喝薏米茶如何?肅此,敬請萬福金安。」⑽等等這些字裡行間,看到了袁世凱對母親的細心關懷,滲透出他對母親最真的情感,最大的孝道。 光緒十三年(1887年),朝鮮形勢異常複雜,日本、俄國欲染指朝鮮,朝鮮也欲擺脫滿清,離經叛道。全權總理朝鮮事務的袁世凱斡旋、震懾,穩定了朝鮮局勢,朝廷頒獎袁世凱「血性忠誠,才智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並升二品銜。就是在這樣危難的時刻,袁世凱在給二姊的信中仍不忘對母親的關懷:「正月二十日,由煙台帶上土稟,未知何時得登友鍳。敬想母親大人近來精神如何?春來天氣和煖,咳嗽受涼當可漸免,未知夜能睡否?腿疼、膀子疼又犯否?近來服何薬?春煖可請閆先生來看。鹿茸有效否?春天太昊陵有會,可去閒看,可消食活氣血,亦須小心,毋脫衣受涼,或天氣不好,不可常往,多帯衣服爲要。」⑾ 袁世凱,在他科舉坎坷、軍旅發跡、政壇騰達的生涯中,歷經了清末民初所有的重大歷史事變。據說,袁世凱從小「智慧過人,智力遠超出他的年齡」,父親為他辦了家塾,可他卻不喜歡讀死書,死讀書,老師也就沒有扭曲他的天性,倒是經常滿足他的愛好,帶他游大明湖,參觀鐵公祠,當他聽了鐵公的事迹,不由滿眼淚水。他幼小的心靈載不動大明統治者的殘忍——朱棣奪了侄兒朱允文的大位,兵部尚書鐵弦表示反對,朱棣就把他的肉割了,燒烤一下,塞其嘴裡,問他:「甘否」?鐵鉉回答曰:「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除此之外,袁世凱專門愛看戲,對戲中的忠臣孝子樂看不倦,這也是他長大之後大孝的根基。袁世凱年輕時在京城(現在的北京)求學,由於生父與嗣父過世早,家裡兩個娘要他孝順,他經常往家裡寫信問候母親身體狀況,關心母親生活飲食,不厭其煩。之後赴朝鮮任事,1885年他請假探家,由於嗣母牛氏居住在陳寨,娘親劉氏住在項城袁寨,他就兩邊來回跑,哄兩位娘親開心,用他的實際言行,孝順倆位母親,感恩於母親的養育之辛苦。1891年接到嗣母牛氏病重電報,他立即從朝鮮趕回,之後嗣母病逝,袁世凱哀慟非常。當即電請開缺,要在家守制。可李鴻章認為朝鮮離不開袁世凱,只給他奏請賞假百日,處理完喪事立即回朝。估計是深感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袁世凱在1892年回任時,他便帶著娘親劉氏到了朝鮮,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前才派人把親娘劉氏送回老家安居。 據歷史記載,袁世凱從朝鮮回國後,在天津小站練兵期間,他覺得嗣母患病到去世,未能陪在身邊盡孝,留有終生遺憾!所以,他即給於夫人寫信,信中說:「夫忠孝不能兩全,國而忘家,原屬無可奈何之事,所以余擬建屋津門,迎生母及家眷來津同居。可向堂上請示,願意來津居住者,當遣板輿相迎。」⑿袁世凱是想在母親有生之年,他能多些陪伴母親,讓老人家在其身邊安度晚年,也好多盡他的一片孝心。1901年6月辛丑條約談判正急之時,生母劉氏去世。按常規,袁世凱申請離職准許他回老家守喪一年。但當時朝廷正自身難保中,當然不會批准,於是,朝廷下了奪情之諭,曰:令其在署穿孝百日,仍照常視事。俟大局穩定再行賞假。袁世凱這樣的孝子,當然老大的不樂意,但是不管是在京談判的李鴻章、奕劻,還是山東的士紳,紛紛請袁世凱體念時艱聽從朝命。袁世凱無奈,只能移孝作忠了。袁世凱在寫給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家書中,表述了喪母痛極之感:「人生之痛,莫過喪母。字諭大兒。六月二十午正二刻,吾於練兵處慘聞吾母大故,余德不修,無真才而徒有虛名,自知將有禍變,不謂天不隕滅我身,反禍及我母。嗣母之喪未終,繼之生母之變,嗚呼痛哉!搶地呼天,百身莫贖。……自離鄉並僅十年有半,而今欲歸來,吾母音容不得再見,此恨綿綿未有盡期,痛極痛極。」⒀ 由此可見,袁世凱對待母親的厚重情感和大孝之情。1902年6月,政府實授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面還有成堆的中央級職銜。9月,太后賞袁世凱生母劉氏一品封典,並賞銀3000兩,給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袁世凱立馬回到老家,在袁寨東北15里處選擇了洪家窪新墓地,佔有耕地120畝:墳園40畝,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數間,由看墳人常年看守;主墳40畝;塋門前佔地40畝,豎牌坊、立14塊石碑,石人石馬排列兩廂。袁世凱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敞敞亮亮安葬母親的場景被人們傳述至今,他這樣做既是表示自己對母親的深深敬愛,也是想了卻未能守在母親身邊盡孝的遺憾。 讀過袁世凱的親筆家書和記載的歷史資料,讓人感受到他懷揣軍國大事,心中不忘親情。在他的筆痕墨香中,看到他與親人的相互關懷,尤其是對長輩的孝敬,更加讓人敬佩這位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歷史重要人物,不但是「國事」能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孝之子」。 注釋: ⑴《袁世凱全集》第一卷,1頁。 ⑵《袁世凱全集》第一卷,2頁。 ⑶《袁世凱全集》第一卷,5頁。 ⑷《袁世凱全集》第一卷,6頁。 ⑸《袁世凱全集》第一卷,9頁。 ⑹《袁世凱全集》第一卷,27頁。 ⑺《尺素江湖》袁世凱家書,第20頁。 ⑻《尺素江湖》袁世凱家書,第49頁。 ⑼《尺素江湖》袁世凱家書,第53頁。 ⑽《袁世凱全集》第一卷,28頁。 ⑾《袁世凱全集》第一卷,281頁。 ⑿《尺素江湖》袁世凱家書,第112頁。 ⒀《尺素江湖》袁世凱家書,第116頁。 作者:周青,共識網
推薦閱讀:

袁世凱葬母的艱難與榮耀
揭秘袁世凱的三位朝鮮姨太太--20131220
不一般的宮斗:載灃斗不鬥得過袁世凱?
馬勇 | 南北和談中的袁世凱
被載灃逼下台的袁世凱做了哪些事最終得以復出

TAG: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