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並非一無所有
作者:隆善居士
一、【祖師言】
信心和慈悲心是八萬四千法門的基礎,也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信心為諸功德母,慈悲無敵人,念念不忘上師三寶,才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念念不忘父母眾生,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有了信心和慈悲心,再選一個契機的法門,精進波羅蜜,就能開啟智慧。能放下一切眾生,叫智慧,不放棄一個眾生叫慈悲。慈悲和智慧是相輔相成的,是一體的。沒有智慧的慈悲是愚痴的,沒有慈悲的智慧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們要學佛菩薩相融的慈悲和智慧。
二、師父群內開示分享:
修行人開始修持的時候
不要急著說要利他。因為在初始尚不具足利他度眾的能力。所以應當使自己先修行具力之後,再來幫助他人,這樣才能夠有所成就。
三、隆善語錄:
早安吉祥,感恩諸位有緣有情眾的長久關注,感恩學生們的護持與日益增長的恭敬心與凝聚力。願天下無有敵人只有家人。
多聞老古言,多聽智者言,人生的終結總是在心持續的愚痴妄為中。不要去羨慕那些世間的光鮮,迷失真心的日子憑藉這些榮華富貴的造業這就是要人命的砒霜。誠如佛陀喻金子為毒蛇,沒有智慧的花錢是一種可悲,福報變惡報。
四、微博語錄:
珍惜身邊那些不與你爭辯者,要麼出於愛,要麼是他有一顆寬容無比的心。其實本來無一物,世事皆空幻,何必爭輸贏,和氣為貴,珍惜眼前人。
五、群內師兄分享、交流:
身已受苦,不能讓心再受苦,身苦當作還債,消業障。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心求極樂,心向上飛揚,不能因為身苦讓我們的心也受苦,反過來,我還有一句心靈之父阿彌陀佛可念,阿彌陀佛佛中之王,光中極尊,念時觀想阿彌陀佛的佛光普照身上病痛的部位,病痛部位的眾生坐在蓮花上隨著阿彌陀佛的佛光飛向西方凈土。
真心為無價之寶,賢聖之人懂得返樸歸真,追求心靈的安閑快樂,愚痴之人拚命追求物質的享受,一時的短暫享受永遠比不上聖賢心靈的時時安詳的快樂。所以不要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物慾上。俗話說:下士養身,中士養心,上士養靈,希望大家能從養身突破到養心,養靈的境界。大家吉祥
六、人間佛法:
一次次戀愛說是過去,其實都留在了臉上。人是怎麼老的?就是這麼老的!胭脂粉都是白搭,描畫的恰是滄桑,是風塵中的美,每一筆都是欲蓋彌彰。真相是一個人所有的經歷都刻在了心上,而相由心生,你的心快樂則純真年輕,你的心充滿傷痕則容顏蒼老。還是要記得,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感情的事只是緣生緣滅罷了。
在佛菩薩面前,我們習慣於求福,卻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若不斷除惡念惡行,再多祈求也無益。我們說信佛,其實是信因果。想要得福報,就要種福因;想要離苦禍,就得斷諸惡。一切苦樂福禍,都取決於你自己。所以說:求佛,不如學佛。學佛的大慈悲、大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福樂之因。
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於他最適宜的位置,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一個位置對於他是否最適宜,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感到快樂。哲學家或世界的覺醒者會去思索生命的真相,每一個人的位置取決於他前世的修為根基,能力大者承擔大任,每一個人只要做好自己本分,量力而為,不妄求不奢望,安分守己,則社會和諧。
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你就一定會有進步。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不眷顧,開導自己: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是成功者的謙詞。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
七、【隆善言】
身體的安康確實是立世之本,物質匱乏並不能令你身受絕境,然而身體若垮台,隨之四大的灰飛煙滅此生再多榮華亦與你無關。當你窮困潦倒眼前的困苦令你原地打轉毫無起色時,不妨抬頭看天空,黑暗中依然有月亮和星星作伴,人心的絕望耗盡的身亡才是生命的窮途末路。誠實的過日子,踏實的回返正途,覺醒的人不會諸多抱怨,惡語者必是鬼迷心竅。一個人永遠不要相信生活會毫無困阻,但也要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在困苦中厚積薄發者的人生遠比安逸懶惰者來的具有價值。
佛之智慧是大圓智境,圓通飽滿不存一絲偏執,它如天地般只是存在而非故意為之。無為無私慾,世事任由因果審判不擅自攪入他人的命運棋局。安住涅槃不外攀、對於這個世界若無私心就不會有所抱怨和索求。生活旅途的一道道關口無非即是人性業習成熟後的感召,生命即是了緣了業的主旋律。人算千算不如天算一計,人若德智兼備能平安立世,道為尊、德為貴。般若大智從道生,萬法空性為道之用。無論世知多繽紛、心內多詭計亦逃不掉天地大道之下的因果鐵律。
八、
花開花敗本然的自然之態與世無爭,是人類的有為造作令其不再順應道的軌跡。有為的心念才是世界充滿分別紛爭的緣起。同一件事物、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的心裡就生不同相。外在並無絕對過錯,世事並無不堪,是人心上五毒布滿螻蟻而使得由心幻化的世間相亦支離破碎。譬如人類的造詞,無論中性褒義貶義,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和此人心的不同的意欲就非絕對的屬性而是相對的轉換。世間百態,太平或鬥爭是心的鏡像而非天地本來的無為存在。楞嚴經雲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智者能做到不爭是因其覺悟自然真理,知種種根源在於內在自心,與其無端與空性之世爭,不如切入實際搗病症。修佛若不修心,觀相若不觀心終不能入佛門。
推薦閱讀:
※真正讓人嫌棄的,是你除了窮還一無所有
※女人一生其實「一無所有」
※楊振寧遺囑讓翁帆一無所有?這只是妒者自我安慰
※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只愛得起這三種女人!
※見證: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TAG:一無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