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非穆對伊斯蘭的一點認識

以前對伊斯蘭只是一點模糊的認識,只是知道他們不好惹,一不小心就是不尊重他們,做生意總是能佔據比較好的位置,當官的對他們也是避讓三分。。。總之就是對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的,避而遠之,隨著最近各種新聞報道上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字眼越來越多,本人也自覺不自覺的留意了一下伊斯蘭,感覺國內媒體並不敢怎麼報道國內伊斯蘭,在網上查找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定義,感覺很難,似乎都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概念,只好自己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但越了解越覺得這是一個系統簡約,範圍寬泛而又是線條性緊密聯繫的網狀組織,絕非一言兩語能說得清,只能泛泛而談,大概講講自己對他們的主觀上的一些認識。希望各位穆斯林或者非穆朋友能夠多多交流,大家一起查缺補漏,互通有無,讓我們更完全的認識伊斯蘭和穆斯林,能讓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尊重伊斯蘭和穆斯林的同時,也維護非穆的權利和尊嚴不被侵犯。

伊斯蘭是怎麼產生的。對於了解這個問題,鄙人了解到的範圍有限,有些地方只能猜想。但是為什麼這個地方誕生了伊斯蘭,而別的地方沒有產生伊斯蘭呢?我按照我思索的線路,一點點扒拉著可能的資料。物質決定意識,有什麼樣的物質就有什麼樣的意識,那麼屬於意識領域的伊斯蘭教,一定和阿拉伯半島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繫。在這裡我感謝百度和各位熱心網友的各種資料,讓我一點點增加了對伊斯蘭的各種感悟。

伊斯蘭產生的地理條件。可以說這就是伊斯蘭產生的自然基礎:

北回歸線剛好通過麥地那的南面,將阿拉伯半島分割為幾乎相等的兩部分。夏季到處都是炎熱的酷暑,有的地方溫度高達54℃(129℉)。大部分內陸地區乾旱,但沿岸地區以及南方的某些高地和沙漠夏季非常潮濕。在潮濕地區有霧和露水,露水常常代替了下雨。在乾旱區整個夏季烈日炎炎;除了高海拔和北部地區外,春、秋季氣候宜人,冬季很少嚴寒和下雪。  在印度洋季風不能到達的所有地區很少下雨,平均年降雨量只有77~102公釐(3~4寸)。在沙漠偶爾下傾盆大雨,造成干河谷的洪水暴漲,大雨有時會變為下冰雹。乾旱持續數年之久已司空見慣。在西南和南方,季風至少可使降雨量增加3倍。在仲冬和初夏,波斯灣的季風像埃及的喀新風(khamsin)一樣,颳起漫天沙塵。這種風在阿拉伯半島稱為「北風」(shamal),但實際風向主要為西北偏北;同「北風」方向相反的是較少發生的「東南風」(qaws)。內志和魯卜哈利沙漠的風向比較複雜,特別是在春季,風向可從360°任何方向吹來,風力可從微風拂面到狂風大作。  半島地處北緯13°~20°,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屬熱帶荒漠氣候,氣候乾熱,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為世界最熱地區之一,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15~24℃之間。大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北部地區冬季因受地中海氣候影響,年降水可達200毫米左右,葉門高地和南部沿岸山前平原,夏季因受印度洋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年降水量可達500~1000毫米。因此半島中部沙漠廣布,熱帶乾草原分布於沙漠四周。只有在山前沿海平原和內陸地勢低洼及地下水位較高處,才分布有狹窄或零星的綠洲,灌溉農業和牧業相對發達,人口比較集中。較大綠洲有葉門高地沿岸狹窄平原,以胡富夫為中心的艾赫薩綠洲,以利雅得為中心的海爾季綠洲等。綠洲中盛產椰棗。南部沿海平原盛產熱帶作物,如咖啡、橡膠、芒果等。牧業以飼養駱駝為主。  阿拉伯半島地處熱帶,太陽輻射強烈,常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高原半島周圍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熱地區,很少受到  海洋濕潤氣團的影響,所以這裡的熱帶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烈的大陸性,酷熱乾燥少雨。  這裡是世界上最熱的地區之一。整個半島年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超過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也高於10℃,多在15~24℃之間。南部地區更加酷熱,如半島南端的亞丁,年平均氣溫為28.9℃,7月為32.5℃,1月為25.4℃,有四、五個月的月平均氣溫超過30℃。半島絕對最高氣溫常有50~55℃的高溫。半島氣溫年較差很大,一般在15℃以上,在一些地方可達20℃左右。  阿拉伯半島乾燥少雨。半島降水量極少,大部地區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如亞丁為41毫米,利雅得97毫米,麥納麥84毫米,吉達64毫米。少雨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這裡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盛吹乾燥的東北信風,夏季雖氣壓較低(東有印度低壓),但西南風來自乾旱的北非陸地,水氣耗盡,幾無降雨,如阿拉伯半島內陸利雅得、麥納麥等地6~9月基本沒有降水。冬春月份各月降水也只在20毫米以下,主要是受西來氣流影響所致。相對濕度很低,半島內部不少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在40%以下,如利雅得等地年平均相對濕度僅為32%,6~9月尚不足30%。半島北部因冬季可受到地中海氣旋的影響,降水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可達200毫米。海拔2700~3200米的葉門高地可受到印度洋氣流和地形雨的影響,降水較多,甚至可達1000毫米,被稱為「幸福的阿拉伯」。降水集中是阿拉伯半島氣候大陸性強烈的又一明顯標誌,如吉達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4毫米,但降水日數僅5天。在雨水稀少的半島,有時也可因驟然的暴雨而導致水災。

我們印象里阿拉伯人穿著大袍子,頂著大頭巾,在熱帶沙漠里把自己遮掩的嚴嚴實實的,實在讓人費解,為什麼這是他們的宗教服裝又是他們的民族服裝呢?但通過對上面阿拉伯地理自然環境的了解,我們以想像到為什麼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們會有如此特殊的穿著了,這完全是自然的選擇。阿拉伯半島高溫的時候如此炎熱乾燥,據說,若不是穿著一個大袍子,有可能被活活晒成一個木乃伊;沙漠上吹來的風沙教他們如何把頭部包裹起來,長期在阿拉伯半島的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生活,他們懂得了固定的保持身體各部位清潔的重要性,否則各種發炎和細菌會滋生。沙漠里的水資源如此的寶貴,讓他們不珍惜用水都不行,他們之所以到處都拿著一個水壺,那是因為水龍頭不是到處都有,以備不時之需。風調雨順的季節里他們會有一個好收成,這會被伊斯蘭認為是「主的饋贈」,然而半島的天氣實在是暴躁無常,不期而至的狂風驟雨,常常會摧毀他們農田裡的莊稼,驚跑他們的草原上的牲畜,而乾旱和風沙的肆虐,又毀壞他們賴以生存的農田和草原,時不時的他們會搶掠別人,然而他們自己也可能會別人時不時地搶掠,各種不幸的遭遇也會被伊斯蘭認為是「主的懲罰是迅速而嚴厲的」,然而不這樣又如何解釋呢?當時的人們在自然面前是軟弱無力的,他們不懂自然也不了解自然,無法想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悲觀到最後也是無奈,不給自己找到一個心理上能接受的借口又能怎麼樣呢?把這些生活經驗和心理活動總結起來,不是古蘭經也是阿拉伯經了。阿拉伯的地理環境是阿拉伯教各種教義產生的物質基礎。

伊斯蘭產生前的社會基礎和心理狀態。從事種植業的希望自己收成安穩一些,但無常的天氣和不期而至的搶掠讓他們很難安穩,而那些從事牧業的,從事商業的也是如此,收成好的年份無非是商業利益或者搶掠的成績好一點,但大家之間互搶,這讓大家都不安穩,所以說阿拉伯區域的居民們平時也不是沒有干過什麼讓自己內疚的事情。。在有些地方我們認為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一個人要想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那就需要交換,這是傳統世界裡貿易的由來。而在這個地方,可以搶。大家搶過路的商販或者互相搶掠,我看到了,我搶到了,這就是我的,這些活動都影響著他們是非對錯的世界觀。在世界各國歷史上,商人在有些地方往往就是賊,就是強盜,而游牧民族搶劫農耕民族的事情也是司空見慣的常事了。不過農耕民族像阿拉伯半島上這些農戶們這樣,一邊面臨著游牧民族的搶劫,一邊面臨著商隊的搶劫則是很少見的了。他們怎麼辦?要保證自己不被打劫,那就加入打劫的隊伍,我是流氓我怕誰?看到強者就加入或者順從,看到弱者能搶就搶,生意或者搶掠無所謂公平不公平,能做生意那是實力上的問題,實力達不到一種平衡,那就是搶與被搶的關係,然而無論如何,只要自己有收成,那就是成績。

這種生活狀態也影響著他們的心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的世界觀是什麼?人生價值觀是什麼?在事實上,那些搶劫他們的商隊也往往是他們那裡的鄉鄰,否則不熟悉情況誰會去打劫他們呢?正兒八經的商隊們可是千里迢迢的帶著大批貨物過來的,貨物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他們寧肯交保護費也不會去冒險打劫。其實這樣一來,這個國際商道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半島居民給壟斷了,他們打劫也打劫出經驗了,把這些經驗結和他們生活經驗歸納起來,那就是阿拉伯生活百科全書,把這些個經驗當作自己生活的規則進行生活的理念,那就是阿拉伯精神。以這樣精神為指導的人,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很可能是對強者假意的服從,對當權者勾結,他們善於利用宗教組織組團來對付各種目標對象,對各種政策他們陽奉陰違,待他們達到一定勢力了,會有組織的把這個區域控制起來,用自己的法則來作為主導法則。

從講故事開始。有時候我會想到一個故事,那就是一個人領著他的孩子們逛集市,他對兒子們說,這些人和東西都是先人的神創造的,是神賜給我們的,現在他們叛變了。既然是自己的東西,那就拿唄,不讓拿那就搶唄,搶的過的話就大奏凱歌,凱旋而歸,搶不過的話這就成了一個悲劇故事,他們回去會給家裡人說,集市上的人欺負我們,我們只想拿回我們自己的東西,他們不讓拿,還打人,我們要多生孩子,多找親戚朋友,一定要把我們的東西拿回來。於是,這些個故事傳頌了一代又一代,他們的人到集市上就會想到這些,臉色自然不好看。集市上的人看到他們這樣,心存憐憫,送給他們一些東西,希望他們會高興,誰知他們心裡想,這是我們的東西,給我們是理所應當的,你現在只給我一點,你還欠我們更多,我拿你們的,用你們的,搶你們的都是理所當然,我現在還沒有搶你們的是對你們的恩惠,你們這些人是骯髒卑鄙下流的,因為你們佔用著我們的東西還不給我們。

伊斯蘭里的一個主要精神和這個相似,穆斯林們認為這個世界是真主創造的,真主非常強大,強大到人無法想像的地步,所以穆斯林們順從真主,是真主的僕人,是真主在大地的代治者。在穆斯林看來,這個世界的萬物都是屬於真主的,那麼間接上來說都是屬於他們穆斯林的,穆斯林無論在那裡,都是生活在真主的土地上,他們的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和饋贈。在他們的定義里,既然世界萬物是真主創造的,那麼人也是真主創造的,順從真主的為穆斯林(意思為順從者或者被征服者),不順從真主的叫做非穆斯林,或者卡費勒,意思為叛逆者。穆斯林們認為萬物歸主,卡費勒和卡費勒的財產也是主的財產,所以穆斯林享受卡費勒的財產也是主的饋贈,因為卡費勒不順從主。然而卡費勒在他們看來是迷悟的,他們不承認自己是主的,佔據著主的財產,享受者主的饋贈,還不順從主,這是多麼骯髒卑鄙下流啊,所以在古蘭經里,伊斯蘭號召穆斯林用各種辦法去孤立,排擠,攻擊卡費勒。

你們要麼順從於我們,要不就是我們攻擊的對象。試問,有這樣的思想作為指導,穆斯林如何能和非穆斯林和平相處?即使非穆斯林想和穆斯林和平相處,拿出自己的財產試圖去安撫穆斯林,也無濟於事,因為穆斯林想要的是他們的全部。可笑的是,既然真主那麼強大那麼萬能,為什麼真主沒有創造出順從的卡費勒呢?其實吧,人之初,性本善,讓一個人去搶掠別人,有時候是很難下手的,只有通過這種意識形態的控制,告訴他們去佔有和利用非穆的資源是天經地義的,是主的喜悅。這樣以來讓他們在精神上做好了去搶掠別人的準備。可以想像,為什麼現在社會穆斯林的世界觀與非穆有這麼大的差別?他們的清真寺從小在給他們灌輸什麼思想?由於清真寺的對外封閉性,我們很難了解。伊斯蘭的這種思想,其實就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對外侵略擴張的思想源泉,也是在現在社會穆斯林群體無法和非穆群體和睦相處的思想來源之一。這種思想,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一旦和種族主義和分裂思想結合,那就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有時候我們說一個人是那裡人,一是看他外貌是那裡人,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精神狀態是那裡人。一個印度人在美國,如果他已經融入美國,那麼那就是個美國人,但是如果他精神狀態里還是各印度人,那麼那就是一個在美國的印度人。現在很多阿拉伯教教徒們口必稱阿拉伯,以阿拉伯製品為榮,以阿拉伯語為自己心目中的語言,起阿拉伯名字,按照古蘭經里的生活方式進行生活,以古蘭經里的精神當作自己的精神指明燈,從這個角度來講與其說他是一個伊斯蘭教徒,不如說他是已經被改造成為一個精神上的阿拉伯人,這就是阿拉伯的世界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的,人和人之所以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他們之間的這三觀不同。我們之所以一直反對西方價值觀,其實就是防止我們的部分人因為西方的價值觀控制了他的頭腦,導致他和周圍世界發生衝突。可笑的是,我們國家全民學英語,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還沒有把西方價值觀學過來,害的人家美國之音對華廣播都停播了。然而我們在防西方價值觀的時候,卻忽視了其他價值觀的危害,於是乎幾乎在一夜之間,中東的價值觀就把我們一些地方一些群體給思想殖民了,有時候別說我們對伊斯蘭發表見解了,就是對沙特發表下什麼見解,也會惹他們不高興,各種狂言,各種辱罵,各種威脅,撲面而來,視各級公安以及各種安全機構如無物。

伊斯蘭產生前的歷史地理背景以及心理狀態。阿拉伯半島位於亞非拉三大洲交接處,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水陸交通必經之路,它東交印度,西接埃及,臨地中海,與希臘和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經過平坦的中亞高原與中華帝國向接,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東西水陸交通要道,處於世界各大文明古國環包之中。這些文明古國都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文明,作為這些國家的東西交流的橋樑也和要道,阿拉伯地區也從中收益匪淺,並對這些國家的文明和文化加以改造,變成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比如阿拉伯數字,這本來是印度那裡發明的,阿拉伯把他改造成了聞名世界的阿拉伯數字。宗教也是如此。在中東這塊土地上,產生過各種宗教流派,而世界各大宗教伴隨著各種活動也在這塊土地上得到傳播和交流,所以,對於宗教發展來講,這塊土地上有著不錯的群眾基礎。社會發展是伴隨著生產力發展而發展的,若生產力沒有得到長足的進步,社會發展水平很難得到相應的提高。相比與周圍幾大文明古國,伴隨著貿易,搶劫興旺起來的阿拉伯帝國本身並沒有在生產力上取得長足的進步,然而各大文明在他們這裡交匯,讓他們成為文明的轉手者。他們在各種交易中掙得盆滿缽溢的同時,各種商隊以及各種富裕群體也成為他們肆意搶掠的對象,世界各地的產品都經過阿拉伯地區,這可能會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狀態,那就是所有的活動都在把財富運過來讓他們搶掠,這是天意啊,這是主的恩賜。這反映在伊斯蘭上,那就體現在穆斯林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宗教,他們發展自己,從事各種社會活動,都是為了伊斯蘭勢力的發展壯大,就好比他們派出的各種小分隊那樣,出去不是去學雷鋒的,而是經商或者搶掠的然後運回阿拉伯的。能得到手的就想辦法得手,而那些不能體現伊斯蘭或者對伊斯蘭不利的,就會被他們通通破壞。

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阿拉伯半島四分五裂,奴隸主和奴隸的關係進一步分離,阿拉伯半島上流傳著各種宗教流派,處於這樣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下,奴隸主們利用多神教的主導權壓迫著中下階層人們,今天有事你求這個神,明天有事要求哪個神,神多了,貢品也多了,這都是錢啊!當然也無形中增加了奴隸們的負擔,增厚了奴隸主們的厚的利潤;另一方面,奴隸主們也不甘心就這樣失去對奴隸的控制,他們需要奴隸們的幫助來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他人搶掠,也需要一種方式將這些奴隸們控制起來,去搶掠別人或者過路的商隊。奴隸們呢,在這樣的一個亂世里,他們自然是希望自己能獲得可靠的收入,不希望成為被搶掠的對象,被搶掠後他們也希望能夠獲取一些額外的收入來彌補自己的各種不時損失,他們想擺脫奴隸主們各種控制和剝削,又想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聯繫來形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這個時候,針對這種狀況,在借鑒其基督教或者猶太教的基礎上,初期的伊斯蘭出現了,他針對多神教對人心靈造成的各種混亂影響,提出這世界只有一個神,無論你想做什麼,我這個神就管用,同時他通過這樣一個一神教把多神教的多種權利也統一起來,權利得到統一,力量自然增大,其他多神教自然在力量上就不是他的對手。這樣以來,阿拉伯半島上的各種事情只需要求一個神就可以,當然,也只需要向一個神交費就可以了,功能全面,簡單明了。在這個裡面,貴族們和被剝削階級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利益所在。用現代市場經濟的眼光來看,這個產品價格低廉而且功能全面,那他必然具有強勁市場競爭力!現在我們很多時候面對著各種部門的各種收費,各種辦事人員不在位置,各種領導去開會,各種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規則感覺會很頭疼,有時候是不是也在想,若是有一個相關單位只收一種費用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來辦理,我敢肯定很多人會選擇這個單位。市場就是需求,只要你把好市場的脈,你就能有收穫。

默罕默德的個人經歷和才幹。他一定對各種宗教有足夠的了解,拋開阿拉伯半島上濃厚的宗教氛圍不說,從默罕默德的家庭來看,他爺爺是主管祭祀的官員,他家的宗教氛圍可想而知;他一定從事過商旅活動,因為只有從事商旅活動的人才能有這樣的親身經歷,他們在交易活動中產生基本的交易概念,在商路上面對各種關卡他們會產生假如「只有一個多麼好」的想法,商旅過程中的容不得繁雜的宗教儀式,這決定了他們也會產生「只有一個神該多麼好」的概念,他們在經商過程中會接觸各種階層各色人等,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需要去巴結,什麼樣的人可以勾結在一起,什麼樣的人可以欺負,什麼樣的人可直接被無視,這一切的根本都是利益,脫離了利益這個出發點什麼都不是。他們打劫別人的時候也會被別人打劫,他們知道勢力和實力的重要性,他們在保護自己財產不受搶掠的過程中需要控制並安撫好自己的夥計,在搶掠別人的過程中也需要各種行業規則來統領自己的夥計們或者和別人一起去搶掠,他們四處經商,當他們在地中海沿岸接觸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時候,我想他們心裡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吧。其實這裡伊斯蘭教成立的歷史背景,同樣也可能是猶太教或者基督教成立的背景和因素。只有有著各種苦難和經歷的群體,才能編造出這樣充滿曲折的宗教來。

和基督教的關係。這一種可能不能被忽視,那就是默罕默德在這裡接受了基督教,並接受基督勢力的委託,前去阿拉伯國家潛伏並在那裡傳播基督教。這有點像中世紀的「阿拉伯之春」,而在實際上,利用思想意識滲透控制他國,是自古以來的一種老手段了。所以我這裡認為他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團隊。有可能是為了掩人耳目,他將基督教改變名字,並針對多神教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稱之為伊斯蘭教。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伊斯蘭能在中東阿拉伯地區有這樣的適應性,因為伊斯蘭本身就是在中東地區歷史地理人文基礎上針對著多神教的結合著基督教進行改進的,如果說多神教,佛教,基督教這些原始宗教是宗教的1.0版本,那麼針對著這些宗教進行改進的伊斯蘭教就是宗教的2.0或者2.50進化版,這樣的宗教先進性在於他打破了宗族關係,種族關係,血緣關係的圍牆,將一切力量都用宗教聚集起來。故而,力量分散的多神教社會的競爭性是無法和伊斯蘭相比的,在伊斯蘭教國家,或者伊斯蘭佔到一定比例的國家,國家政府的力量也無法和宗教相抗衡,只有基督教這樣一個在組織結構和他類似的宗教才會和他發生宗教戰爭。而佛教這樣的宗教社會裡,主張不殺生,會對伊斯蘭教徒的做法得過且過,能忍就忍,但伊斯蘭對他們的態度可就是一切看「主」的意欲了,一旦你不利於伊斯蘭,那麼伊斯蘭對異教徒的懲罰那可是迅速而殘忍的,因為在他們的教義里,異教徒還不如牲畜。所以,一個主動積極進攻,一個被動消極防守,自然而然消極的那一方就會吃虧。

然而也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猶太教或者基督教勢力利用默罕默德控制了阿拉伯區域,默罕默德也利用基督教勢力獲得巨大成功和權勢,然而隨著以默罕默德為代表的阿拉伯地方勢力的做大,基督教和默罕默德為代表的勢力之間也開始出現裂隙和矛盾,基督教不斷的要求加強控制,而默罕默德為代表的地方勢力不斷的要求更大的自治權。於是,穆罕默德開始了他對教義的更新和解釋,利用掌控教義來掌控這個區域宗教的話語權,進而掌控他們的組織和這片區域。為了最大程度的集中自己的力量,也為了保持自己這個群體思想的穩定性,也為了阻斷外部勢力對他們的不斷干涉,於是,他利用自己宗教上的話語權,封自己為最後一個使者。

為什麼是最後一個使者?關於默罕默德和基督教的關係,我們從後來他讓穆斯林去基督教國家躲避多神教的攻擊就可以看出來,這絕對不是一般關係。我們可以猜想,默罕默德到底勢力有多強,能結交國王?其次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能讓國王同意這麼多教徒一次性的進入他們國家避難?這不是一般的了解關係或者朋友關係,或者說這也很難是國王的慈悲心懷。中東阿拉伯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貿易環境,要說其他勢力不動心也很難。其實我們也可以更多想一些,那就是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那些多神教是什麼教呢?會不會是佛教呢?如果說多神教是從印度那邊傳來的佛教的話,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就應該算是阿拉伯地區的本地宗教了,那麼多神教盤踞的這些地盤由於他在地理位置上的優越性,必然也會受到本土宗教的覬覦。像基督教和猶太教這樣的本土宗教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的地中海沿岸鞏固勢力之後,就發起了向阿拉伯半島的進攻,他們應該也是在企圖一統阿拉伯地區,那麼這中情況就屬於是基督教和佛教勢力在爭奪阿拉伯半島上的地盤了。而基督教這個時候派默罕默德去傳教,但被默罕默德鑽了空子,說明他們在教義上還有需要進一步嚴謹的需要。有人可能會不理解,基督教和伊斯蘭以及猶太教既然這樣本是同根生,為什麼相互之間又互相容不得對方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啊,和你有切身利益關係的,往往是你的兄弟。曹植和曹丕爭奪的是王位,而基督教和伊斯蘭之間這種假設關係一旦成立,他們之間爭奪的同樣是江山!默罕默德在伊斯蘭是真主的使者,而且又已經取得如此的成功,那麼於他來說,他自然也不希望別人就這麼搶走他的勝利果實,於是乎,他成了「最後一個使者」,這麼一來,別人還有插手的可能性嗎?你基督教不能再派來使者了!

信主獨一。在伊斯蘭里,他們認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創造了這世界的一切,這世界的一切都屬於真主。所以他們萬贊歸主,信主獨一。然而證據呢?這個時候穆斯林們會告訴你,太陽東方升起,西方落下,晚上會有月亮,為什麼這世界有山還有平原,因為山是為了鎮住大地的。。。等等這些東西,中世紀無法解釋這些東西,古蘭經里的一些東西已經被現代科學技術證明為荒謬的。即使這些東西是真的,那麼這麼繁重的工作,為什麼不是好幾個主共同完成的呢?為什麼非是一個主呢?既然主這麼萬能這麼偉大,為什麼主在中世界不給穆斯林以先進科學技術呢?為什麼現在穆斯林們還在用著非穆創造的電腦呢?其實信主獨一是當時社會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沒有二主,如果有兩個,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權利被別人分享,特別是在封建社會意識已經萌生的中世紀,中央集權是大勢所趨,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只有中央集權,才能最大程度的集中力量來對付其他勢力。而在現實伊斯蘭世界裡,他們也只有加強中央集權,加緊通過宗教對世界各地穆斯林的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伊斯蘭世界的緊密團結來保證他們現實的利益。這從側面上證明了意識世界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

伊斯蘭的誕生和巨大影響。於是,當基督教佛教兩大教勢力在阿拉伯半島激烈爭鬥的時候,汲取了阿拉伯精神營養的伊斯蘭教逢時而生了,他們的神看起來比基督教的神更神通,他們的神又沒有佛教的神那麼繁雜,沒有那麼多的收費,在與神之間的關係上來看,無論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有中間人,有區域割據,而伊斯蘭的中間人更簡捷,大家都是神的信徒,都是平等的向神祈禱,直接性的中央集權。更重要的是,伊斯蘭也無意中觸及了人心靈的最深處的意識,那就是人是群居動物,他們一個人的時候會害怕,然而當他們一群人的時候,他們會忘記孤單。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人也會累,不願意思考,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那麼順其自然,而伊斯蘭在各種宣揚里則會讓他們感覺到這一切確實就是這麼順其自然,是「主」的意欲;在伊斯蘭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信徒與集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互動關係,他們希望自己的願望在宗教里能得到滿足,比如底層的人希望得到保護,希望得到一些額外的收入,貴族們希望統領人手去打劫,這樣能讓這個信徒在心靈上得到安慰和滿足並轉化為一種自信,讓他產生群的感覺。因此,從信仰的角度來講,有些人有信仰是因為孤單,有些人有信仰是因為有利益,一群人能在一些經驗總結的教條下有組織的聚集起來,那他們一定是有一定的利益共同體。伊斯蘭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有這個方面的社會功能,他有時候是黨委會,有時候是地方政府,有時候是法院,是檢察院,有時候是檢察院,有時候提供的是心靈雞湯,有時候提供的是你可以利用的勢力。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伊斯蘭應該也是一種政府或者國家的發展形式。故而伊斯蘭對其他宗教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在某些區域來說無往不利也很正常。

由此來看,默罕默德創立伊斯蘭其實是有機遇,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更是世界歷史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產物。伊斯蘭作為幾大文明國之間的發展窪地,一旦有適當的歷史發展機遇,就會適時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發展起來。在中世紀時期,世界各主要文明國家已經發展到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時期,各種文明果實通過海路和陸路傳播到阿拉伯地區,並以阿拉伯地區為中轉地四處傳播,這給這個地方帶來利潤的,增強他們經濟實力的同時,也開拓了他們的眼界,開啟了他們的心智,各種成功經驗的增加讓他們的野心膨脹,不斷增加他們的信心,無形中這讓他們在物質,思想上已經做好各種準備,於是,即使默罕默德他是受基督教或者猶太教委派到阿拉伯進行傳教,但是這個地區已經在各種交往中融合起來,形成了共同的生活和社會需求,默罕默德這樣一個在商海里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能沒有這麼一點政治的敏銳性嗎?顯然他是具備的,即使他不具備,很快也會有其他的默罕默德具備。他在後來的表現不是在接受委託的時候看來那樣聽話的一個人。進化改良版的基督教-伊斯蘭在這個地區逐漸傳播,迅速受到各階層的歡迎,默罕默德的成功是這個地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水到渠成歷史結果。

伊斯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你一旦控制了這個社會裡的人,你也就控制了這個社會,宗教就是政治,宗教教義就是政治主張,宗教理想就是政治理想,總體來說都是只不過是披著一張神的皮而已。文明社會有人民代表大會,而神權社會有神的旨意。看看伊斯蘭的巨大影響吧,伊朗,阿富汗這些國家70年代的時候還是比較世俗的現代社會,而現在已經成為宗教色彩濃厚的純宗教國家了,為什麼呢?他們信仰的宗教變了。控制著他們人們頭腦的宗教發生了變革,自然而然他們國家也會跟著發生變革,國家政府在這中間能起到什麼作用?只能跟著宗教化而宗教化,否則他們會失去自己的政權。這樣的國家應該被稱作神權國家。這樣的國家只要不發生生產力的根本性變革,就會持續穩定,保持「和平」。當然,這樣的國家也不會發生生產力的根本性變革,因為他們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視野,他們群眾接觸的知識是有限制的,都是伊斯蘭宗教知識,他們所遵從的生活生產規則也都是按照伊斯蘭規定好的,事無巨細,一切的一切都是安排的如此完美,容不得你再去思考,否則你就是邪端。

伊斯蘭和伊斯蘭內部的各種關係。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近似於「征服」,「道,規則」這些個詞的意思,而穆斯林則近似於「被征服者,被奴役者,順從者」的意思,在伊斯蘭的概念里,真主創造這世界,穆斯林是真主的財產,奴僕,牲畜,存在就要為真主喜悅而奮鬥,為宗教勢力增加而努力,鄙人認為,主的喜悅是他們判斷一切活動對錯與否的根本原則。他們被宗教里認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所有的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真主的考驗。真主喜悅會饋贈他們,若是讓真主惱怒的話,懲罰是迅速而嚴厲的。有些人說伊斯蘭是「和平」的意思,穆斯林是伊斯蘭的順從者和追隨者,他們追求的是和平,這種說法某種程度上可以引導世俗的人們把伊斯蘭往好的方向去想,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對的,是符合「真主意欲」的。如果如果這個區域的人們都被伊斯蘭征服了,按照伊斯蘭規則行事,從概念上講這個地區在表面上肯定是「和平」了。而在實際上,即使這個地方伊斯蘭化,我們也能看到這個地方很難「和平」,因為他們自己也會因為「真主」更喜悅誰相互爭鬥,甚至會打的你死我活。在他們推行伊斯蘭化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麼容易被「征服」的,相比他們優美的姿勢和語言,圓月彎刀,血腥而冷酷的殺戮,對異教徒各種無情的歧視,在這中間充當著更多的作用。

穆斯林和真主之間的關係。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穆斯林是順從者,被征服者,被奴役者,是真主的財產,奴僕和牲畜。真主和穆斯林之間既有這種人身上的隸屬關係,又有在財產性質上的從屬關係。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穆斯林是真主的順從者了,因為他是被征服者,被奴役者,這個時候穆斯林還不順從還能怎麼樣呢?反抗嗎?不能,因為真主的懲罰是迅速,無情且嚴厲,持久的。穆斯林是順從者,那麼這就決定了穆斯林在自己的各種活動中,必須主動依從伊斯蘭的各種規則,主動為真主的意欲進行服務。所以他們必須依從伊斯蘭教法,在各種活動上體現出來自己是一個穆斯林,是宗教在這個世界上的行為載體。通過伊斯蘭的各種法則,穆斯林不再是簡單的順從者和僕人了,而是已經屬於與真主和伊斯蘭合而為一體的活動群體。真主和伊斯蘭的東西在這世界通過什麼存在和發展?那就是通過穆斯林的活動展現出來並通過穆斯林的各種活動得到發展。

宗教是人為了控制人而創造的一個理論體系,他的理論就像在地上畫好的迷宮,而當你走在裡面的時候,你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只能一步步按照設計者設計好的步驟來,你走到那一步,都有那一步的宗教意義,就好像算數一樣,他們規定的規則就是1+1=3,所以你按照這種規則來算,無論如何都是1+1=3,

然而當你跳出這個規則的時候,再看這個迷宮,你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也會發現他們的迷宮不過是一些條條框框。所以,要想「不畏浮雲遮望眼」,還需更上一層樓,或者以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才對,這樣對自己好,也對他人,對社會有積極意義。

在以唯物主義世界觀看來,宗教有其產生的歷史環境,有他成長的土壤。那麼在我們看來,伊斯蘭宗教產生和發展的目的是什麼?在中實際,我們認為他是通過伊斯蘭這種組織,最大程度的集中了阿拉伯半島上的力量,從而有利於他們統一阿拉伯半島,並對外進行侵略擴張。而在伊斯蘭最大程度的集中力量的同時,我們看到他的經文內容里很多都是阿拉伯的生活習慣以及在這種習慣上產生的思想和精神的總結,這說明了伊斯蘭一方面利用組織來集中力量,另一方面他們更善於通過思想和精神的滲透來控制基層群體,從而通過組織來更好的將他們以麥加為中心集中起來,讓他們無論在世界什麼地方,都能保持這樣一種力的互動,從而不斷以發展阿拉伯民族精神和伊斯蘭組織為手段,進行另一種形式的勢力擴張。

穆斯林和機器人。在現在當網路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叫做「自干五」,什麼意思呢?最初起源是一些人拿錢發帖,發一個帖子五毛錢,所以被稱作「五毛黨」。而隨著網路的發展,在國內有一些人自發在網路上發帖來維護國家利益,他們純自願,沒有其他勢力資助,被戲稱為「自帶乾糧的五毛黨」,簡稱為「自干五」。而在伊斯蘭里,穆斯林們自發地通過各種方式發展伊斯蘭勢力,這和「自干五」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不過「自干五」們不為了真主的喜悅,而是為了世俗社會的權益,穆斯林們的出發點和目的則是為了真主的喜悅,為發展宗教。他們是真主也是伊斯蘭的載體,他們自己的發展就是伊斯蘭的發展。現在在國內不少地方,隨著產業升級,不少工廠都考慮著引進機器人,讓其自動的為工廠工作,然而機器人畢竟是機器人,再自動的機器人在現在也無法自主自動的進行工作,人才是最好的機器人。伊斯蘭在中世紀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通過宗教滲透並控制了人的意識,進而化宗教意識為人的主動意識,驅使著人自願自發的為真主喜悅而奮鬥。使者已經歸真一千多年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與穆斯林的頭腦里,他的靈魂如果存在的話按照世俗觀念是無法見到陽光的,可是被他思想籠罩的穆斯林們可以在陽光下自由行走,可以利用自身在世俗世界裡作為「人」的權利為宗教而奮鬥。

塔基亞原則。在世俗生活中,有很多穆斯林生活的很世俗,他們在常人看來除了有些生活習慣的不同以外,和常人沒有什麼異同,我們會認為他們很和善,很寬容,因為他們和世俗很少有衝突。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的穆斯林還是穆斯林嗎?答案是肯定的,他們還是穆斯林,在伊斯蘭規則里他們並沒有任何不妥。因為真主的財富就是真主的財富,你既然已經被征服了,成為真主的財產和牲畜了,那麼你即使吃了別人幾口莊稼,吃了世俗幾口飯,你依然是真主的,並且這種行為也是主的喜悅,因為他們是在利用世俗世界的資源為伊斯蘭發展力量,待到時機成熟和宗教氛圍足夠的時候,伊斯蘭便會通過他們向世俗世界展示他們的力量。所以,有些人說穆斯林不能違法教法,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妥當的,穆斯林即使在有些時候違法教法了,他依然是穆斯林,而且只要這是主的喜悅,他們這樣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妥。伊斯蘭是非常靈活的。否則大家可以想像,當穆斯林去一個新的地方的時候,那裡並沒有什麼清真食品,穆斯林如何在那裡生活呢?正如大家所描述那樣,他們初到一個地方表現是很溫順的,遵紀守法,除了自己生活習慣有些異常之外,並沒有什麼看起來與他人不同的地方。他們在這個地方經營各種伊斯蘭食品或者其他生意,逐漸站穩腳跟之後,他們會招來其他同樣信仰的人一起過來,這樣以來隨著他們人數的不斷增多,他們開始有自己固定的禮拜點,會在某些區域占多數,這個時候他們會開始要求別人尊重他們,並以「信仰」的名義開建清真寺。這個時候,走在他們占多數的街道上,會有調皮的孩子向行人扔石塊,如果認為沒有受到尊重,他們會開始利用宗教聚集起來,或武力或抗議,迫使他人或者區域社會屈服。他們對內實行伊斯蘭教法,對外不斷的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擴張,逐漸的一個伊斯蘭區域形成了。我們可以看到「塔基亞」原則是他們初始原則,是他們伊斯蘭重要原則之一。

為什麼穆斯林的孩子還是穆斯林?這是鄙人之前的疑問,為什麼呢?有人給我列出過教法根據,但是鄙人認為真主和穆斯林的財產從屬關係是根本。在伊斯蘭里,穆斯林是真主的財產,那麼財產的財產是不是財產?奴隸的奴隸是不是還是奴隸?牲畜下的牲畜是不是還是牲畜?所以,伊斯蘭鼓勵生育,特別是利用世俗世界的資源多養育孩子,因為這樣會讓真主的財產得到增加。所以很多穆斯林的孩子生出來之後,他們並沒有信仰,但他們已經是穆斯林了。在國內,很多清真寺千方百計的對穆斯林的孩子進行各種伊斯蘭教育,其實就是在訓導孩子們熟悉伊斯蘭規則,讓他們儘早更好的成為伊斯蘭合格的子民,更好的為伊斯蘭教進行服務。

從這個點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在穆斯林的婚姻上,他們規定穆斯林只能和穆斯林結婚,不能和異教徒進行結婚,這是因為真主的牲畜只能和真主的牲畜結合,如果和其他人結合的話,那麼在財產關係上很難說清,真主和伊斯蘭是不願意受到財產損失的。所以一個人若和穆斯林結婚的話,在伊斯蘭教法里規定他必須先成為穆斯林,這樣以來,真主的財產沒有損失,只有增加。同樣,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在伊斯蘭國家,非穆和穆斯林女性發生性關係會是犯罪,因為你這樣的行為等同於在真主的土地上播種你的莊稼,會造成真主財富的損失。其實從這些個角度出發,我們若和穆斯林結婚,其實並不必須先變成穆斯林。既然穆斯林是真主的財富,那麼只要我們向真主繳納一定的財富,將這個穆斯林贖出,既可以把他變為正常人,給他自由。這種情況下真主沒有財富損失,應該是可以通行的。在實際執行中,鄙人認為,若非穆要娶一個穆斯林女性,只要在婚禮中產生了聘禮,即在形式上履行了買賣關係,產生產權轉移,這個時候就不必要依照教法了。當然,女性非穆和男性穆斯林結婚,也可以採取此種形式將他贖出來。伊斯蘭教法在現代社會可以這樣解釋,但在現實中卻很少看到,為什麼呢?這種行為雖能給人以自由,但必定不能獲得真主喜悅。

對於穆斯林屬性的一些分析。從伊斯蘭的體系來看,穆斯林不僅僅是真主的順從者,他們更是真主奴僕,財產和牲畜,他們在人身上從屬於真主,在財產上屬於真主。在現代社會裡,我們以世俗社會的眼光去評價一個人之所以是人,他必定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的人,他有可以自己獨立而不受干擾地發展,做出判斷,進行各種主體活動。從這些世俗的角度分析,穆斯林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人,因為他們自己對自己都沒有所有權,他們的一切屬於真主,他們所做的一切為了真主,他們的各種行為只能局限在伊斯蘭的範圍內,他們是宗教的載體。。。從這個角度出發,每個穆斯林應該是宗教的一部分,他們是宗教的一個個神經元或者細胞,但他們養料來源不依賴於宗教,而是每個神經元或者細胞都有生根發芽的能力,不斷的從這個世界獲取養分,把世界的各種資源變成伊斯蘭的資源。當有外來物體觸及到某各神經元的時候,其實就是觸及到伊斯蘭這個整體,那麼也就是觸及到這個整體的所有神經元,他們能在伊斯蘭系統的調動下以一個整體來對付這個外部物體。這就是這個系統的可怕之處。試想,他既然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渙散的非穆能是他的對手嗎?在現代社會裡,各種非穆組織已經被解除,大家都把信任和依賴投給了政府,而政府這個時候往往把穆斯林當作普通的社會一員來對待,他們在面對以伊斯蘭為紐帶組成的龐大社會成員集體的時候,往往會退卻,而結果,是以尊重宗教權益為代價屈服。

非穆在面對穆斯林的時候,我們不是面對的一個普通的人,而是一個組織的一部分;我們在和穆斯林打交道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和真主,在和伊斯蘭打交道。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到穆斯林的雙重身份,那就是他們社會成員屬性和宗教屬性;我們也必須小心他們的這種特性,那就是他們利用宗教組織性集中社會成員力量形成一個集體時形成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讓人數眾多但組織渙散的非穆在和他對比的時候力量根本不成比例,這種力量可以影響政府,而當廣大力量渙散的非穆為這種組織所吞噬的時候,這種力量可以左右甚至決定政府。所以,穆斯林在我們國家是少數,但為什麼會有「穆斯林恐懼症」呢?那就是普通群眾不是他們對手,基層政府的力量也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可以迅速跨地域調集力量,也可以利用上層關係進行政界活動,也可以利用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關係進行要挾,這也許是前端時間某學校食堂里學生在寫信給學校的時候稱「可能會變成國際事件」的信心來源吧。

非穆如何保護自己?既然非穆在這個社會沒有自己像伊斯蘭這樣的組織,又不甘心屈服,那麼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呢?鄙人認為只能盡量少接觸穆斯林,盡量促使政府執行自己的責任。既然廣大非穆相信黨相信政府,那麼黨和政府必須履行自己的責任,他們不能任由這樣一個力量不成對比的組織在這個社會存在,因為無論他們如何宣稱自己是「和平」的,他們這種形式的存在都是對他人構成一種威脅,是對世俗生活原則的一種侵犯。在處理穆斯林犯罪量刑的時候,司法機關應該充分注意到他們作為社會和宗教的雙重身份,對他們進行雙重量刑,比如個體犯罪的時候必須考慮宗教因素,而群體犯罪的時候須個體乘以群體數量進行量刑,而對於那些願意以自己生命為宗教做出犧牲,從而打算後世上天堂者,須對其進行以雙重量刑的同時,對其宗教思想來源處進行量刑。因為從概念上講,穆斯林是真主的財富和奴僕,然而在現實中,穆斯林是國家的國民和財富,伊斯蘭把一個國家的國民通過宗教思想滲透變成他們虔誠的教民,實際上就是對這個國家財富的掠奪,是對這個國家國民權益的侵犯,對這個國家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破壞。

穆斯林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那麼一個阿訇可能就是這個地方的萬能長官,人們的婚喪嫁娶,甚至小孩子取名字都要經過他,他就是這個地方名義上的董事長,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地方政府總長官,宣傳委員會委員長,這必定能維持當地的「和平」。他們的世界裡,一切都需要按照神的旨意,當世俗世界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有時候其實不是和他們的人打交道,而是和他們的「神」打交道,因為他們的人,並沒有世俗世界的「人權」,他們自己都對自己沒有所有權,如何又能獨立做出決定呢?在這樣的地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世俗的政府是給宗教打工的。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國家的政府建築很像清真寺,而在我們國家一些宗教氛圍濃厚的地方,國家政府要執行政策,需要當地宗教人士幫助,地方基層政府的話不如當地宗教人士的話好用。。。這些現象表現的實質就是這個地方政府已經失控,政府的公共權力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失效。有時候有些東西你不能對他過分尊重,因為尊重往往伴隨著權力的流失和思想陣地的失守,當我們一步步退卻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想借用下陣地人家還借給,還配合,然而當人家完全佔據這個陣地的時候,那你再想借陣地就不那麼容易了。有時候有些陣地是我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但是並不見得別人就不會兵不血刃的把他佔據,你若再想得到,還是需要流血犧牲的。

伊斯蘭的思想滲透。侵略戰爭不僅僅依靠堅船利炮,有時候也會是這裡的侵略靜悄悄。他們通過各種意識形態的傳播,逐漸控制了你國群眾的思想意識形態,並利用控制的這些意識形態發動各種各樣的運動,有時候通過民主選舉會和平奪取政權,而更多的時候是通過意識形態的爭鬥導致一個國家內部各種群體之間的爭鬥,進而破壞這個國家社會的穩定,導致這個國家社會的分裂。現代社會的一場戰爭,可能會花費百億美金之巨,而發起這樣一個意識形態的戰爭,成本就低的可以被忽略不說,發起國同時也會得到不菲的政治利益。有時候這種意識形態侵略發起人不見得是超級大國,他們有可能是我們看來不起眼的小國。人家就能通過自己的優勢對他國群體進行意識形態發起攻勢,而這種攻勢也是能引起國際社會的共鳴,和超級大國的喜悅。比如阿拉伯國家利用伊斯蘭對我們進行各種宗教滲透,土耳其明裡暗裡搞泛突厥伊斯蘭運動,等等。人家就看準了你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超級大國正在進行對你圍追堵截,而人家伊斯蘭國家通過伊斯蘭教天然的聯絡體系,十幾個國家也是一個政治體。那麼人家現在不趁機打劫我們什麼似乎後打劫我們呢?人家又不是沒有打劫的優良傳統。在當今的世界上,美,俄是兩極,而在實際上,考慮到伊斯蘭的超級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說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第三極也不為過。

當然,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既然外部勢力能在我們這裡發現有機可乘,那麼說明我們這裡有縫隙。我們不能怪蒼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提醒了我們在這個位置上的缺陷。在我們意識中,在一段時間內我們一直提倡經濟發展高於一切,認為我們的一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發展去解決。這是對的,只有我們實力增加里,才能更好的去解決這些問題。然而對於一些宗教氛圍濃厚的地區,我們不佔領思想的高地,仍然盲目的給政策給援助給他們發展經濟,甚至對他們的一些違法犯罪做原則上的讓步來讓他們增強實力,其實這都是沒有原則的做法,無異於在向敵方陣地空投物資。有些宗教勢力,他們沒有經濟實力能有力量搞串聯嗎?都窮的吃不上飯,那裡來的能力去搞宗教極端?經濟發展應該和社會進步和社會穩定同步進行。

「這裡有道縫,蒼蠅你別叮」。在一些宗教勢力猖獗的地方,他們控制的群眾不和非穆官員接觸,不讓非穆官員登門,只能宗教人士能指揮他們。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宗教勢力宣傳的結果,也有一些組織變相宣傳國家政府民族宗教政策的原因。有些地方在解決所謂的宗教民族問題的時候,處於政策的壓力或者方方面面的意見,政府往往不能知難而進,只好變相妥協或者退步,一些政府人士往往啟用政府裡面有民族或者宗教背景的人來做官,不是因為這些人符合職位要求,而是因為這些人有民族或者宗教背景。而這些人一旦掌握到權力,他們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不,他們會利用到手的權力發展和維護宗教勢力。有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有些政府組織不尊重國家制度和法律,顧忌民族或者宗教感情,讓有民族或者有信仰背景的官員出面,或者讓他們去宗教場所和宗教領袖商量,達成一個讓有信仰的群眾滿意的方案。

這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成為一種慣例,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和「宗教」這兩個大帽子有時候甚至能把人壓的喘不過氣來。有時候地方宗教協會和政府相關部門的一個溝通,政府相關部門一個紅頭文件,問題就在表面上解決了,這不失為一時間取得穩定的有效措施。然而,群眾心中的問題解決了嗎?他們可能一時屈服於壓力,然而政府和群眾的關係,有信仰群體和群眾的關係已經產生了溝壑。有信仰的這個群體以後再有什麼問題他們依然會通過利用他們的組織以及他們在政府內的勢力來採取同樣的辦法來解決,他們在政府內部的勢力利用他們背後的群體儼然成為一股有相當實力的勢力。這樣以來你若想解決此類問題你必然要用到他們。然而相對於無信仰的群眾來說,只能一次次的無奈被妥協。這其中的背後表現出來的也是在有信仰的群眾這個區域,已經不是可以控制的群體。如果我們一些政府組織只能用那些他能控制的群眾利益去滿足有信仰的群眾的,從而達到維穩的目的話,這都是權益之策,這一次你這麼做是穩住了,下一次,下一次的下一次你還這麼做,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負責任。

再次回顧什麼是「伊斯蘭」。鄙人認為伊斯蘭就是默罕默德和他的夥伴們在猶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的基礎上,針對阿拉伯半島的多神教以及當時人們的願望,結合著阿拉伯當地的一些宗教流派進行歸納,並加入阿拉伯半島世代流傳下來的各種生活生產常識,對中世紀阿拉伯進行一定程度上總結的百科全書,這個百科全書就應該是他們的古蘭經。他用這種方式來證明神對世界的安排一切都是對的。他們利用神的名義進行傳播來增加他們的權威,而默罕默德和他的夥伴們就是「神」和信徒之間的中間人,「狐假虎威」。這樣的形式在各色農民起義以及各種經商中也是經常見的,箇中原因無非是這個人認為自己資歷不夠,或者需要更大的後台才能震懾人心,「扯虎皮拉大旗」而已,但這個方法確實有效,因為這個傳說里的神是他們不能抗拒的,另外古蘭經的一些說法在他們看來都是對的,比如保持衛生,比如群體性攻擊他人,吃什麼食品,如何進行烹飪,貧窮人們和富裕的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增加聯繫,這些都有一定的時效性。人們想到神的不可抗拒性,轉眼又看到有這麼多的實用性,這都是神的慈悲和饋贈,心理上就有一種由淺入深的接受,神或者不神的他們管不了那麼多,先按照這些可以接受的生活規則作為自己的生活原則。這樣一來當這些生活原則融入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再想起來這個神,於是乎就在心底對這個神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這種敬意和感激之心結合起來,就能被描述成為一種簡單的信仰。伊斯蘭在熱帶以及沙漠,荒漠區域和第三世界傳播很廣,這是因為伊斯蘭總結的各種熱帶生活常識在熱帶區域很有適應性。阿拉伯處於熱帶,夾雜著熱帶草原,荒漠,綠洲,那裡的人從事著農業,漁業,牧業,商業,他們地處東西水陸交通要道,來到或者經過這裡的各國商旅也會留下他們的痕迹,把這些經驗以神的名義歸納總結起來,我相信總會有一條適合你,那麼這一條就會被他們當作神的饋贈,神的偉大的標誌!

然而,僅僅是神的饋贈和偉大,並不能夠讓人屈服成為穆斯林。正常的人誰會原因出賣自己呢?但是有不正常的人,比如根據一個數據顯示,中東阿拉伯地區平均智商為80,非洲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平均智商也不高。這些人有了現成的指導就懶得思考了,加入伊斯蘭對他們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搶劫別人,可以組團搶劫別人。那些還是不從的怎麼辦?默罕默德說了,你們對於不信道者,要像牲畜一樣。。。不信道者,享受不了穆斯林的權利,這個時候你信不信?信真主有朋友有好政策,不信真主的話會被人當作牲畜來對待,各種苛捐雜稅。。。若是還有人不信怎麼辦?伊斯蘭的圓月彎刀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就是被殺掠和搶劫的對象,這是最簡單有效的!古蘭經里就直接說了,在真主看來,不信道者是最劣等的動物。。從當時的阿拉伯民族特性和當時的商旅特性來看,若是有夥計願意跟他們干,那就最好了,另外,若是有人願意加盟,那也可以選擇,若是有人不順從我們,那就是我們搶劫的對象,應該就是這個邏輯吧!

現在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中世紀的興起的伊斯蘭的社會基礎應該不存在才對,那麼為什麼在現代社會裡伊斯蘭教教眾反而越來越多呢?這確實看起來是個奇怪的問題,而實際上卻是個正常的現象。首先是因為世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後的實質世界生產力的區域性發展的不均衡,從而產生了世界各地不同群體社會發展的不均衡,這種不均衡狀態投射在社會和人的群體心理上就會讓特定的群體產生心理的波動,他們即對他們高度發達的文明和富裕的社會生活嚮往,又想通過自己努力達到這種水平,而現實是殘酷的,有些東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種心理的落差體現在人的心理上就有點像我們所說的「羨慕嫉妒恨」,在中世紀他們可以搶,然而在現代文明社會,赤裸裸的搶的話可能不是那麼行得通了。伊斯蘭彌補了他們這種心理需求,撫慰了他們這種落寂的心態,他讓他們充滿希望,又讓他們充滿自信,甚至有時候像醉了那樣瘋言瘋語「多生孩子多移民,到時候一人一票靠選舉這裡就是我們的了」。

生產力發展不均衡體現在另一個方面,那就是國際分工和國際交往,在強勢文明面前一些群體產生了一種自保性的心理,他們不甘心被「同化」,而所謂的「同化」其實就是現代化,然而他們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他們需要一種組織保持自己群體的緊密性。。其實這樣的群體往往具有中東或者阿拉伯血統,他們一方面利用伊斯蘭保持自己群體上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利用伊斯蘭和中東保持必要的心理聯繫,維持他們現實中一些的既定利益,保持著阿拉伯文明跨洲際跨國界的存在。他們這種文明往往和各種分離勢力,分裂勢力結合在一起,宗教民族化,民族宗教化,相互掩護,實現一定的群體,區域一定形式上的分離狀態。這種思想,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一旦和種族主義和分裂思想結合,那就會割裂社會群體整體性,對社會穩定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在世界各分裂和衝突的地方往往能看到伊斯蘭和穆斯林的身影。

所謂的伊斯蘭在某種程度上說只是被神化了的中世紀阿拉伯生活方式總結指導全書,它是一面鏡子反映了當時的阿拉伯人的生活狀態,即防止被搶劫以及準備搶劫別人的準則,它也是一部歷史,記載了阿拉伯人從分散走向統一併對外擴張的歷程,它是一個戰爭,這個戰爭矛盾激化的時候是刀槍火海的血腥戰爭場面,等但更多的是冷冰冰的人情世故,他們只認同自己,只與自己交流,他們的意識形態里要不是我們,要不就是卡費勒,他們這種戰爭里更多的不是硝煙,而是冰冷的眼神,是在陌生小巷或者街頭行走的時候冷不丁扔來的石塊,穆斯林少年的譏笑和辱罵,莫名其妙的要求被尊重,以及他們血脈噴張的抗議。。。。他們是一種侵略,你不知道他們如何入侵的,這是一種古老的方式但出乎意料的有效。各主要國家耗費萬億美金打造的現代化國防系統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作用,因為這像病毒一樣傳播過來,控制了你們國家國民的腦袋,化你國國民為他的支配工具,一個國家對伊斯蘭的反映情況會因為穆斯林信徒的逐漸增多而發生變化,但最後當伊斯蘭信達到多數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國家伊斯蘭化的情況,伊斯蘭控制了這個國家的各種關鍵部門,取得這個國家的政權,並利用政權對不同政見者進行打壓或者發布各種宗教律例,伊斯蘭是政治。

伊斯蘭為什麼有這樣的效果呢?其實不僅伊斯蘭,各種宗教,封建禮教都會有如此的效果,但這些宗教中,伊斯蘭卻是最特殊的哪一個,因為他涇渭分明的區分出「你」和「我」,要不加入我們,要不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是集體的,你是單個的,是被我們排擠,消滅的對象。這就像我們平時的約架,要不單挑,你一個人單挑我們一群,要麼群毆,我們一群人群毆你一個人。這種行為雖然在平時不多見,但在人的心理上形成的震懾力是有效的。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即使在世俗世界裡,不少穆斯林也在生活中耀武揚威,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組織保障,非穆不敢招惹他們,否則會被「群毆」。在穆斯林群體比較多的地方,非穆的生活就很容易想像了,他們不能有違逆伊斯蘭原則的事情,還要時時被歧視,接受穆斯林的檢查,比如「沙甸禁酒」。所以非穆一般不敢招惹穆斯林,忍氣吞聲,而在穆斯林較多的地方,非穆要麼低聲下氣的存在,要麼選擇默默退出。這是一個簡單的感情問題嗎?不,當一個區域的非穆都退出後,這個區域的伊斯蘭自治就開始了。

伊斯蘭主張積极參与世俗生活,並以此作為目的,以此為手段來侵犯進攻世俗社會。有時候我很容易想到一個這樣的場景,那就是一群人唱著宗教歌曲,揮舞著長刀或者各種工具,他們不與周圍人交流,只是集體歌唱著前進,這就是伊斯蘭的道路。我們再看一下它的定義,伊斯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征服,降服,道路」,而伊斯蘭的信徒則被成為「順從者,被征服者,被奴役者」,他們是真主的奴僕,財富,和牲畜,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宗教而存在。那麼什麼樣的人能達到穆斯林的效果呢?理所當然那就應該是那些順從穆罕默德道義,以及被默罕默德和其順從者征服並奴役的人,這些人是他的人,要走在他的大道上,依據他的規則行事,不斷的跟隨著他以神的名義去征服,搶掠,奴役他人,反抗者那就是卡費勒,那就要依據神的規則被處理。所以,當他們揮舞著長刀,歌唱著他們的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激情澎湃地高唱著他們神對他們的教導,這種精神狀態也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在他們的道上前進,周圍的人,要麼加入他們歌唱,要麼享受他們的長刀。

當一個人皈依這個宗教的時候,哪是宣告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這個宗教的時候。一般來說我們對宗教的了解都是信仰的關係,我認為你合理就信,認為你不合理就不信,不伴隨著人身關係的變化和財產的轉移,但一個人信仰伊斯蘭的過程,那是伴隨著人身關係的變化和財產轉移的過程。一個人宣稱信仰伊斯蘭的過程往往首先是捐贈,然後才被要求一步步的走上伊斯蘭的道。伊斯蘭之所以有這樣特點,我想這與阿拉伯民族的的特點以及默罕默德的商旅過程有關,作為經商的人,他深刻了解在交易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意義,既然你都答應給我了,那就是我的了,我說怎麼辦那就應該怎麼辦,因為我現在有所有權。作為消費者你已經無權申訴,因為產權關係已經發生轉移,連你自己都變成我的財產了,你還怎麼申訴?你已經沒有申訴的資格了,因為你自己對自己已經沒有所有權。阿拉伯民族長期在經商,搶劫中形成的這種狡詐已經滲透到他的骨髓里,也滲入到伊斯蘭的精神里,塑造了他們特有的精神內涵和我們平常人看來是非常奇怪的世界觀。很多人說伊斯蘭不講道理,這其實是錯誤的,伊斯蘭講道理,但是他們的道理是依照伊斯蘭的規則衍生而出的道理,他們只按照他們的道理行事,他不會尊重這個世界的世俗規則,因為穆斯林是在伊斯蘭道上的,他們是要按照伊斯蘭規則行事的,如何能按照世俗規則呢?故而在世界各地,穆斯林們走到那裡就把伊斯蘭帶到那裡,用伊斯蘭的精神和當地世俗進行英勇的搏鬥。下面是一些非穆總結的伊斯蘭發展狀態:

當穆斯林來到新的國家勢單力孤的時候,他們偽裝成順從的樣子,表示願意服從所在國家的法律和制度;而實際上,他們陽奉陰違,繼續戴他們的面紗,娶他們的四個老婆,按照他們中世紀的法則行事。

等他們立穩腳跟,就立即召喚他們的七大姑子八大姨來到新的國家,形成一個個社區。

接著,他們又以驚人的繁殖速度擴張人口(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幾乎每兩個出生嬰兒里就有一個是「他們」,以致於很多當地原住居民不得不遷居他處以躲避騷擾),通過搶劫、盜竊和人身恫嚇等犯罪行為排擠當地居民,漸漸地成為當地的主流人群,所作所為就如同那種叫「紫莖澤蘭」的植物一樣。

這時,他們就開始公開背棄自己遵守所在國法律的承諾,開始強調自己「必須享有某些特權」,使他們聚居的社區變成一個絲毫不遵守所在國法律的「盲區」。

等到他們漸漸居於人口多數,他們就開始鳩占鳳巢、反客為主,以暴力來奪取政權,建立他們中世紀的野蠻統治。

「當×××運動足夠強大時,它必須奪取政權並創建一個伊斯蘭共和國」(伊澤特貝戈維奇:《×××宣言》)。他們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1971年,波黑的塞爾維亞族人占人口的41%,穆斯林佔34%,塞爾維亞人是主體民族;到了1991年,情況剛好顛倒,塞爾維亞人只佔了31%,穆斯林佔了44%,穆斯林反客為主。於是,一場異常殘酷且曠日持久的戰爭爆發了。在黎巴嫩,1943年時基督徒占人口的53%,這個國家和平發展了30年,成為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之外最繁榮的國家。到1975年,基督徒的數量下降到少數地位,於是一場歷時15年的內戰拉開了序幕,把號稱「東方巴黎」的貝魯特化為一片廢墟。而現在,「他們」已經開始談論:30年之後,一個「法蘭西伊斯蘭共和國」將如何「引領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了。

當MSL人口在一個國家少於2%時,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被認為是愛好和平的少數民族,不對其它公民構成威脅,這種情況的國家為:

美國--0.6%

澳大利亞--1.5%

加拿大--1.9%

義大利--1.5%

挪威--1.8%

在2%至5%,

他們開始向其它少數民族和心存叛意的群體傳教,往往從監獄中和街頭幫派大規模的吸收新成員。

這是發生在:

丹麥-2%

德國-3.7%

英國-2.7%

西班牙-4%

泰國-4.6%

到了5%,

他們會行使突破人口比例平衡的過度影響。例如,它們將推動對清真(回教標準清潔)食品引進,從而確保清真食品的從業人員由MSL擔任。它們會對連鎖超市施加壓力,在他們的貨架上標註清真特性-並伴隨著威脅不願遵守的對象(大家注意中國各主要穆斯林居住區的清真檢查以及中國的清真食品政策)。

這是發生在:

法國-8%

菲律賓-5%

瑞典-5%

瑞士-4.3%

荷蘭-5.5%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5.8%

到了這一步,他們將努力爭取政府的授權,使他們能夠在MSL聚居區根據自己的教法行使伊斯蘭法。伊斯蘭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在整個世界建立伊斯蘭教法。

當MSL接近人口的10%,

他們試圖增加法律條款,把「表達對MSL不滿」定為非法。在巴黎,我們常看到汽車燒毀。任何非MSL的行為被認為冒犯了伊斯蘭教,結果就是暴/亂和恐怖。如在阿姆斯特丹,由反穆罕默德的漫畫和電影導致的結果。每天看到這種緊張狀態,尤其是在MSL區域,

在:

蓋亞那-10%

印度-13.4%

以色列-16%

肯亞-10%

俄羅斯-15%

在它們達到20%,

可以預知此國家處於騷亂一觸即發的狀態,聖戰武裝的零星屠/殺,和焚燒基督教堂和猶太教堂,如在:衣索比亞-32.8%在40%,各國會經歷大***,持續不斷的恐怖襲擊,正在進行的武裝內戰:

波斯尼亞-40%

查德-53.1%

黎巴嫩-59.7%

從60%起,

國家將不受制約地迫害所有其它異教徒(包括不順從的MSL)和零星的種族清洗(種族滅絕)。以伊斯蘭教法作為武器對異教徒實行加稅等岐視,如這樣的:

阿爾巴尼亞-70%

馬來西亞-60.4%

卡達-77.5%

蘇丹-70%

到了80%以後,

預計每天都在恐嚇、暴/力、聖戰,一些種族清洗,甚至一些大屠/殺(大家注意中國某些穆斯林集中地區)。因為這些國家驅逐異教徒,把100%作為目標,如已在某些方面經驗豐富,現正進行的:

孟加拉國-83%埃及-90%加沙-98.7%印尼-86.1%

伊朗-98%伊拉克-97%約旦-92%摩洛哥-98.7%巴基斯坦-97%巴勒斯坦-99%敘利亞-90%塔吉克-90%土耳其-99.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6%

100%

將迎來和平"達累斯薩拉姆"-伊斯蘭和平之家。這裡有應該是和平的,因為大家都是MSL,Madrasses是唯一的學校,可蘭經至高無上經典,

如:阿富汗-100%沙烏地阿拉伯-100%索馬利亞-100%葉門-100%

不幸的是,和平是永遠不會實現。因為在這些100%純國家裡最激進的那部分MSL相互脅迫著發泄仇恨,為滿足嗜血的慾望屠,殺,那些相對不太激進的MSL,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自相殘殺。

真主要把恐怖投在不信道者的心中(古蘭經3:151;8:12;59:2)(典型的法西斯言論,宣揚暴,力)

穆斯林當斬不信道者的首級,斷他們的指頭(古蘭經8:12)(宣揚暴力)

穆斯林在哪裡發現以物配主者,就在那裡殺戮他們,俘虜他們,圍攻他們(古蘭經9:5)(對於人類思想和信仰自由權利的公然蔑視和暴力威脅)

穆罕默德說真主命令他與人戰鬥,直到他們說只有真主配得被敬拜(布哈里聖訓1:25,392,393;4:52:196)(用暴,力,威脅思想自由)

最好的穆斯林是那些用鎖鏈扣著人的頸項直到他們接受伊斯蘭的穆斯林(布哈里聖訓6:60:80)(宣揚暴力和壓迫,否定思想自由)

穆罕默德說真主使他藉著恐怖而得勝(布哈里聖訓1:335,438;4:52:220)(暴,力,威脅,)

伊斯蘭是如何控制穆斯林的呢?伊斯蘭告訴我們,真主大能,他慷慨慈悲,對於他喜悅的人,有豐厚的饋贈,對於他不喜悅的人,他的懲罰是迅速而又殘忍的,他們把人生分為前世和後世,把前世當作考驗,真主通過前世的考驗來決定在後世給予他們懲罰還是獎賞。他們把自然界的風調雨順,以及莊稼的豐收,生意的興隆說成真主在前世的饋贈,把各種不幸的災難講成真主迅速而又嚴厲的懲罰,並且真主的懲罰是雙重的,那就是在前世有,在後世也有。這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對於中下階層勞動者們的心靈衝擊力是巨大的,誰也不想自己有什麼閃失,更不想把現在的苦難再重複一遍。伊斯蘭充分利用了人們對災難的恐懼對未知世界的畏懼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用恐嚇加誘導的方式讓他們接受伊斯蘭。這是在理論上伊斯蘭征服穆斯林的方法,在實際過程中,有各種靈活的變招,充滿著商人的狡詐和世故,劫匪的無情,殘忍和喜怒無常。這確告訴了世人如何征服穆斯林,在世界各地若想治理好穆斯林,也許按照真主的辦法才行,口頭上給予一點饋贈,然後各種變化無常的殘酷無情,然後告訴他們這是主的考驗。

清真的目的。在平時的宣傳里,清真被宣傳成為一個「乾淨,衛生」的形象,的確,在他們概念里有「乾淨,衛生」的成分存在,因為他們教義里已經總結並規定了這些個宰殺和生產流程,執行宰殺工作的人員也因為經常宰殺這些雞鴨牛羊而富有工作經驗。這也成為他們認為自己清潔,乾淨,成為他們攻擊非穆的一個籍口。然而,清真真的乾淨嗎?看看那些路邊小店,和非穆相比有優勢嗎?然而這些只是表面的一個現象,其背後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教義的規定,他們宰殺的時候要念一種經文,而且不經這種宰殺的肉食是不清真的,甚至他們認為不按照他們伊斯蘭規定的產品都不是清真的。那麼按照他們伊斯蘭規定,生產者必須是穆斯林,必須按照伊斯蘭規定的規則,必須有宗教概念參與,穆斯林們要消費就要消費清真產品。這在經濟活動中就給清真產品固定了一個穩定的消費群體,也給穆斯林們安排了固定的工作,然而他們為什麼不固定清真產品的消費市場呢,比如清真產品不銷售給非穆???不會的,非穆的金錢不存在清真不清真的概念,這樣必定不能獲得真主的喜悅。其實從這方面來看,清真產品的真實目的,那就是通過這種衣食住行的規定,讓穆斯林群體與非穆群體隔離開來,一方利用清真的壟斷保持自己的經濟循環,另一方面利用清真產品為手段突入非穆的區域,從而一方面利用清真產品利用非穆的資源發展自己,利用清真產品這個支點做堡壘,在當地進行擴大化經營,招徠更多穆斯林,或者養育更多孩子,當人數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建立清真寺;另一方面,他們利用清真產品這個鏈條作為聯繫的節點,保持他們群體聯繫的緊密性,與清真寺這個聯繫節點在經濟戰線上向呼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清真產品其實是一種宗教工具,既是他們傳教工具,又是他們向非穆世界的進攻工具。所謂的清真概念,在本質上就是破壞社會群體整體性,歧視並攻擊非穆的概念。

清真的背後清真是一個簡單的食品問題嗎?並非如此,伊斯蘭教如此安排,自有他的良苦用心。首先,吃穿住行這些東西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元素,而伊斯蘭對這些元素的教法規定其實就是在爭奪社會生活的主導權。大家平時覺得吃飯有這個標誌無所謂,非穆用清真元素的產品實際上是在行為上屈從伊斯蘭教法的領導。各種企業產品要想進入伊斯蘭市場,必須到伊斯蘭協會申請清真標誌,繳納一定的費用的同時,其實這就是對他們伊斯蘭教法權力和勢力範圍的認同。其次,清真概念加到食品上並不會改變食品的品質和味道,然而把清真和食品概念攙和起來,這是一種變相的宗教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宗教氛圍。再次,清真規定清真產品的從業者為穆斯林,必須由阿訇念經,穆斯林必須消費清真產品,其實這就形成了一個壟斷的產業圈。利用這種壟斷的產業圈,伊斯蘭可以利用非穆世界的資源發展伊斯蘭,而非穆則無法進入伊斯蘭的產業圈。比如,在目前不少穆斯林聚集區,因為他們的過多生育造成了人與社會資源的不平衡,而他們通過到其他地方經營清真產品,則可以擴大他們的生活區域範圍,利用非穆世界的資源來擴張伊斯蘭勢力。同時,在當地他們可以以清真產品店為據點在當地進行擴張,建清真寺,形成穆斯林生活圈,或者以這種產品進行鏈條式聯繫,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張伊斯蘭網路,和清真寺網路相呼應。還有就是,伊斯蘭通過清真這種規定,一方面在概念上羞辱貶低非穆,認為非穆的食品是骯髒的,要想乾淨就要服從他們的規定;在另一個方面,他們用清真這種方式,讓穆斯林群體同其他群體有一種迥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同其他社會群體隔絕開來。再擴大一點,那就是他們可以說某些人生活是不清真的,拒絕與他們接觸,某些領導生活是不清真的,拒絕接受他們領導,某些產品是不清真的,拒絕消費此類產品,從而逐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宗教勢力範圍或者自治區。通過如上我們可以看到,清真概念不是簡單的一個食品概念,而是伊斯蘭退可守,進可攻的基本手段。一方面來作為自己的軍紀約束自己的隊伍,另一方面作為對世俗社會的進攻手段。這種概念容易被人忽略,而在事實上卻絕非是一碗拉麵的問題,而是對非穆世界的羞辱和侵犯。

在我國,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地政府就會對伊斯蘭群體發放一種「牛羊肉補助」,什麼道理呢?據說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你們非穆斯林過年或者節日,消耗大量的牛羊肉,這樣的話拉高了我們的生活費用,所以政府要給我們補貼,不然我們怎麼過?類似的問題還會有你學校里或者你單位里沒有清真飯,這讓我們怎麼過?你歧視我們信仰。。。等等。你選擇這樣的信仰是你們個人的問題,和他人無關啊,你不能讓他人,讓社會為你的信仰做貢獻啊,因為他們不欠你的,相反,伊斯蘭作為一種外來群體和外來宗教,這塊土地容納了你們,你們沒有感激之心不說,怎麼還能額外要求特殊待遇呢?你們困難是你們信仰選擇給你們帶來的,你們不能因此給別人帶來苦難。像牛羊肉補助那樣,既然你們穆斯林不吃不清真的肉,那麼非穆的消費如何能帶動你們的物價上漲呢?你們限制清真產品只賣給穆斯林這樣不就避免了嗎?哦,非穆可以消費清真食品,請問,既然你們既要以清真的名義向非穆銷售產品來賺取利潤,為什麼還要抱怨非穆消費拉高價格呢?請不要雙重獲利好不好?你們生活在世俗世界裡,你們不來適應環境,卻讓環境來適應你們,世界有這個必要嗎?

伊斯蘭是原則堅定,方式非常靈活的宗教。他們宣傳的伊斯蘭是一個偏離他們本質概念的含義「和平」,呵呵,真是可笑,不過這卻合情合理。穆斯林要做的任務就是第一,體現伊斯蘭的意志,第二就是傳教,擴大宗教勢力範圍。那也就是說,他們做事情對與錯的標準是真主的喜悅,只要真主喜悅,哪怕違背教義也是可以的。從這裡看,伊斯蘭是非常靈活的。對於穆斯林,起初他們往往要求並不是那麼嚴,只要你認為你是穆斯林就可以了。只要你承認了你是真主的財產,牲畜,和奴僕,那麼你遵守不遵守教義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大家也可以這樣想想啊,如果你的羊在外邊吃草,吃了人家的莊稼,吃了人家的莊稼,那依然還是你的羊,其實有時候這樣更好,用別人的資源來餵養你的財產。只要你是穆斯林,有了一定宗教氛圍,那就是羊該歸圈的時候了,那些隨意的穆斯林就開始和其他穆斯林一起進行宗教活動。別小看這些活動,意義可大了。我們所了解的部隊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戰鬥力的,但是當你參了軍,部隊就會讓你去訓練,演習,會有指導員和政委給你上思想工作,這樣一步步的你才會變成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其實宗教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把一個穆斯林比較多的地方看作根據地,把清真寺看作軍營,把阿訇看作政委,把管寺和社頭看做各種營長或者排長,其實這就很好理解了。一個穆斯林經過阿訇,社頭,管寺,以及穆斯林群體生活形成的革命戰友感情培養之後,就會變成一個信主獨一,對宗教虔誠,按照宗教規則指導生活,白帽帶在頭上,安拉放在心上的穆斯林,並開始了他為主奮鬥的歷程。

所以那些說伊斯蘭一成不變的人,其實你們是沒有真正理解伊斯蘭的。伊斯蘭一直在變革,他們誕生就是以變革其他宗教而產生的,他們的發展也是以各種靈活方式的變革,從古蘭經誕生,到幾大哈里法,到某哈里發歸納總結古蘭經,到各種經訓,他們非常注意各種形式的變革,並歸納總結,不斷完善。伊斯蘭之所以有這麼完善的體系,也是一帶帶伊斯蘭人不斷發展補充完善形成。萬哈比主義,其實就是他們伊斯蘭的一個改革,表面上看是回歸經訓,實際上來說,這還是伊斯蘭世界「中央」與「地方」關係的一個寫照,是「中央」抓緊對「地方」控制的一個手段。一些阿訇們通過另立教門,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地方教務割據,把這些宗教的教眾變相的變成了他自己或者他們這個群體的宗教信徒,從而通過割據謀取壟斷性質的利益,這種做法損害了伊斯蘭世界的統一性,於是乎,打著回歸經訓牌子的革新派過來了,他們通過減輕信徒在宗教上的經濟負擔和信仰形式上的沙特化的方式來化解這些「地方割據」,把權利重新集中向「中央」的沙特。這種方式對一個地方伊斯蘭地區的損害處在於,他們把宗教權利集中向沙特的同時,也收緊了對宗教信眾的精神控制,形成了群體性的心理上的沙特化,無形中割裂了社會群體的集體統一性,他容易為打著宗教旗號的外部勢力利用,這種思想狀態一旦和民族主義,分裂主義向結合,就會造成地區的動蕩和不安。在現代伊斯蘭社會裡,沙特主導著伊斯蘭,伊斯蘭主導者穆斯林,而誰又在主導沙特呢?哪一隻看不見的手是誰呢?誰在主導著通過伊斯蘭進行阿拉伯民族意識形態輸出呢?伊斯蘭的中東老家各國看起來那麼孱弱,沒有現代工業,只是花錢買來的各種西方武器,但他們就敢對世界各國進行意識形態輸出,不要說各種中小國家,就是世界現代化大國也沒有誰膽敢輕易觸犯伊斯蘭,無不是對他們好生招待,甚至任其傳播,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伊斯蘭威脅論。伊斯蘭和穆斯林這個群體組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軍隊這個組織是純消費型的群體,他們基本不創造財富,不能自給自足,而伊斯蘭這樣的組織群體則能保證自己的給養的同時,保持自己的戰鬥力。在民國時期的馬家軍就是這樣,他們基本上沒有軍餉,每個士兵負責自己的戰馬和武器,打仗的時候就集結,不打仗的時候就進行農牧業生產,這樣以來他們的穆斯林人口數量幾乎就是他們的純戰鬥人口數量,一個地方駐紮著這麼多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不是威懾力也是威懾力了。在他們這個區域裡面實行伊斯蘭教法統治,其實這就是伊斯蘭國的雛形,從某種方面來講,伊斯蘭是一個軍國一體化組織。

在國內一些論壇上,有穆斯林認為明朝是穆斯林建立的,一些大將是穆斯林,在傳說中也是朱元璋利用明教組織建國,然而傳說歸傳說,事實上還是按史實來,當時的穆斯林是蒙古人的二鬼子,協助蒙古人進行統治,可以想像他們不會是朱元璋的幫手的,反而應該是朱元璋的敵人。然而穆斯林們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的。穆斯林可以由清真寺組織起來,各個社區又可以由伊斯蘭組織組織起來,各個國家的穆斯林又可以通過伊斯蘭組織聯繫起來相互支援,在國內,他們分布遍及全國,而在國外,他們遍及世界。在不少地方不就是這樣嗎,當穆斯林和非穆發生矛盾的時候,穆斯林通過清真寺集中力量對付一個非穆,當這個地方的穆斯林出現問題的時候,周圍其他穆斯林就會支援,遠的甚至會出現包飛機去支援的情況。而那些沒有組織的非穆,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個地方的非穆有問題,周圍的非穆很難幫助他們,更遠一些的非穆只會把他們的事情當作新聞來看,這樣以來,非穆就容易被穆斯林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在中國,幾乎各地的穆斯林群體在當地都可以講是「稱霸一方」,「無人敢惹」的勢力,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地方能有一兩萬人,再利用一些手段,就足可以應付鬆散而且沒有組織的非穆群體。在冷兵器時代,這樣遍布全國的組織是極其危險的,只要政府統治力稍有減弱,政府和群眾稍有脫離,便會給他們可乘之機。在中穆網上有人提出過伊斯蘭威脅論,穆斯林威脅論,其實這並非空穴來風,試問,伊斯蘭和穆斯林在世界各地形成這樣的組織,如果對他人來說不是威脅,那是什麼呢?

在國內,很少有媒體敢報道伊斯蘭的負面新聞,除非這個新聞已經成為國際新聞熱點。在國內各種會議上,伊斯蘭背景的群體出席數量超過了他們的人口比例數量。某些政府部門為了追求特定的少數民族比例,就讓一些有宗教信仰出身的人充任,或者找他們來當作代表。這些人搖身一變,成為某些群體,甚至少數民族群體的代言人。他們把宗教和民族捆綁,以民族的名義來發展宗教,或者擴大各種民族異同,把宗教的東西變成民族的東西,在國內創造各種群體間隙,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將一些群體發展為他們的勢力範圍。在國內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大家都提好好好,各種問題被盲目的誇讚和表揚壓了下去,成了他們進一步向世俗世界追討權力的墊腳石。

穆斯林每到一個地方,形成一個禮拜群體的時候,其系統組織基本上就形成了。他們通過定時定期禮拜保持對組織的忠誠,保持彼此的聯絡,並通過內部通婚,清真寺,伊斯蘭協會進行保持各地互動和聯繫,達到一種真正的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局面,比如在和其他群體發生衝突的時候,穆斯林往往會非常自信的去鬧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一旦不行,他們可以到清真寺里拉人,一個村不行,他們可以通過伊斯蘭網路從附近區域拉人,在伊斯蘭概念里,穆斯林和穆斯林是平等的,每個穆斯林都是伊斯蘭的一分子,所以一個穆斯林有義務去幫助另一個穆斯林,因為他們都是穆斯林,都從屬於真主。所以在各種衝突面前,其他群體基本上無法和他們進行對抗,即使是基層的政府組織,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在冷兵器時代,這種串聯組合讓穆斯林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各種形式的國中之國,一國兩制,統治者奈何不了他們,只好向他們妥協,有什麼事情只好與他們宗教首領進行磋商。他們每天五拜,然後阿訇和宗教群眾進行各種交流,穆斯林的各種生活基本上都是和阿訇,和清真寺聯繫在一起的,這種嚴密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幹群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即使是無產階級政黨也很難做到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宗教地區的工作難做的原因,群眾和宗教他們之間的民族性和宗教性是連在一起的,群眾的思想是被宗教控制的,你的工作怎麼做?上層領導可能只看到結果,看不到過程,而且伊斯蘭在各個階層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他們能直接影響到最高決策層的領導,基層官員做不到這一點,所有,有時候他們只好犧牲底層的非穆利益來做交換,壓制不滿的聲音,保持面上一時的穩定。

首先我們來看看世界範圍內的官方如何看待他們,以西方世界為代表的國家在國內「多元化」發展的文化方針指導下,各種文藝小清新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穆斯林會和他們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多元化的發展國家,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穆斯林們利用他們的多元化帶來了伊斯蘭,然後在他們的聚居區實行伊斯蘭法,時不時的到他們主要街道上進行遊行,要求「被尊重」,他們是失業,犯罪的代名詞,讓現在西方各國頭疼不已,但他們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不顧底層民眾的強烈反對,依然持續執行當初的錯誤政策,以至於穆穆得意地說:「我們多生孩子,多少年之後這裡就是我們的了」。西歐的綠化是對西方政府最大的打臉啊,但也讓我們看到了即使在發達國家,政府組織對自己的的政策即使錯了也不願意改正,不願意承認錯誤,最終受的損失的還是這個國家,受到折磨的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

在第三世界國家,一部分國家已經綠化,比如非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在地理環境上和沙特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這些國家的人口素質和生活習慣也與沙特相似,他們不願意進取,不願意思考,伊斯蘭在生活中的一些經驗總結讓他們覺得很符合他們的特點,也許由於太熱的緣故,這些國家的人們在生活中願意被真主「前定」,每天躺在香蕉樹下等著被香蕉砸,然後就睡過去等待真主給他們安排的後世到來。他們容易恐懼,所以喜歡伊斯蘭一天幾次的聚眾集體禮拜,順便讓阿訇用優美的語言安慰一下他們受驚的心靈。。。阿拉伯人也不會去他們那裡,他們羨慕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帶來的富裕,但阿拉伯人似乎也不歡迎他們去阿拉伯。於是,東南亞國家的穆穆們主要呆在自己國家,偶爾去新加坡逛逛對他們來說是個很光宗耀祖的事情,非洲的穆穆們則喜歡去歐洲,那裡有等待著他們的文藝小清新。

在中國,由於中國政府之前對他們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各種對待他們的政策現在看來在民眾的感覺里還是有失偏頗的,比如廣受非議的「兩少一寬」政策,還有就是把宗教和民族籠統看待的各種做法,各種無原則無立場的尊重,以安撫求穩定,以給方針給政策給援助的方式求穩定的方法等等,也許政府有政府的難處,我們作為一介平民無法理解,按照有些人的說法就是「這也不是我們這個階層該關心的事情」,然而作為這個國家一個普通公民,中華民族的普通一員,只能在這裡說說自己對他們的看法。穆斯林是伊斯蘭的財產和僕人,是伊斯蘭意志的集中體現,他們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宗教擴大勢力而存在的,他們的所有權屬於伊斯蘭,那麼我們和穆斯林打交道實際上就是和伊斯蘭打交道。

對於我們國家的穆斯林來說,由於他們生活在我們這個世俗的社會,那麼他們身上就有世俗性和宗教性雙重屬性,世俗性是他們「塔基亞」原則的體現,而宗教性是他們根本性的體現,當他們在這個世界覺得有必要屈服於世俗社會的時候,他們就需要潛伏,在世俗社會裡汲取各種資源為自己需要服務,然而當世俗社會的觸及到他們的底線的時候,他們的宗教性就會出來反抗,或者當他們在世俗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力量得到一定發展的時候,他們的世俗性就會逐漸減退,宗教性色彩逐漸濃厚,不停的利用自己的宗教性來對抗或者攻擊周圍的世俗世界,以達到他們把世俗世界轉變為宗教性世界的目的。然而當世俗世界反抗的時候,這就會發生矛盾。那麼他們的犯罪就應該是他們穆斯林的人性和控制他們的伊斯蘭神性的雙重犯罪,量罪的時候應該雙重量罪才行,而我們的「兩少一寬」政策卻恰恰相反,這實際上就是在他們宗教性向世俗性進攻的過程中幫他們一把,以人為的力量讓世俗世界向宗教世界低頭,從而達到他們暫時性的滿足,維持一時的社會穩定。

在上文中,我想會有人會問的,為什麼世俗世界會觸及到他們宗教性的底線?為什麼世俗世界不尊重他們呢?我想應該是這樣的,他們生活在世俗世界中,世俗世界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樣子的,更不知道他們禁忌是什麼,世俗世界只是按照世俗世界自己的規則行事。他們生活在世俗世界裡,像世俗世界的世俗人群一樣進行生活,依照世俗世界的規則辦事,怎麼還會有衝突和矛盾呢?曾經有人跟我說,在我們國家現在非穆還是多數,所以我們要讓著他們,然而各種無原則的妥協退讓和尊重,實際上就是這這個世界的規則讓給他們,逐漸的非穆們不是按照世俗世界的規則在行事,而是依照伊斯蘭世界的規則在行事,當他們掌握了這個世界的規則制定權的時候,那麼在我們西北一些地方「漢餐」這個名字出現就不稀奇了。

要求被尊重也是一種進攻的武器想當年,清朝末年,列強們不斷要求清政府遵守他們的各種在華權益,由尊重他們的通商權,到尊重他們的經營權,再到尊重他們的駐兵權,尊重他們的不尊重中國法律權。。。。各種被尊重的背後,實質上是自己各種權益的流失。否則大家都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大家相互尊重的有且只有的那就是國家的主權,離開主權談尊重哪就是侵犯。在中國,就應該遵守中國的主權,按照中國的法律規章辦事。同樣,在伊斯蘭國家也是這樣,非穆不能要求伊斯蘭國家尊重他們吃豬肉的權利,不能在沙特專門給非穆在各地設立豬肉館或者飲酒館,因為沙特的法律禁止吃豬肉或者飲酒,非穆去沙特也要遵守沙特的風俗,這就是尊重。而以同樣的標準看伊斯蘭,則很難看到伊斯蘭對世俗世界有什麼尊重可言。他們認為世界是他們的神創立的,這就給他們各種不尊重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就好比在集市上,有老農民對他兒子說,這些商品都是我們家的,他兒子想要的時候當然盡情去拿,別人不同意的話,他兒子肯定就和別人吵起來,他兒子打得人家就把商品拿走了,打不過的話回家長大娶妻後就多生孩子,然後帶著眾子前來搶劫,而且還美名其曰」拿回老祖宗的東西「。這是伊斯蘭的道理和規則,如果要大家尊重這樣的規則的話,那麼就是要世俗社會尊重他們不尊重別人的權利。尊重也是一種進攻武器。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今天你說你要尊重我這個權利,那麼你就相應的失去了你在這個權利里的自由。在東方社會裡你尊重別人是一種禮貌,別人也會以禮相待,有來有回,然而在外來文化里,你尊重別人的一種權利哪就是意味著自己某種權利的失去,別人客氣的話頂多對你說聲謝謝。所以今天你尊重他不吃豬肉的權利,明天他就可以要求你不能在他面前吃豬肉,以此類推,後天他會要求你或者你們不能在這個街上吃豬肉或者銷售豬肉,若有爭議,他的拳頭就會伸在你面前,然後質問你,你已經答應尊重我了,為什麼還反悔?而在事實上,實際是他們生活在東方的國家卻不禮尚往來錯在先,然而人家不入鄉隨俗,人家的規則就是認為你答應了他就無需還禮,你不按照他們想法做他們就要拳腳嚮往,打得過就是理,打不過再說打不過的事情。伊斯蘭在自己的教義里詛咒非穆的世界是骯髒的,非穆的下場是悲慘的,他們想過尊重他人嗎?穆斯林生活在非穆的世界裡,要求非穆在這樣或者那樣滿足他們,難道你們不知道信仰是個人的事情嗎?有些人甚至動不動搬出民族,宗教,社會穩定,團結的問題來要挾別人。。。現在已經不是滿清政府時期的中國了,我記得彭大元帥也曾經說過「帝國主們只要在東方海岸架起幾座大炮就能威嚇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然而現在他們只要不高興,要求「受尊重」就可以干涉執法進行「伊法治國」,這真實豈有此理啊。在現在社會裡,大家當然也都希望以團結穩定為重,但是若是某些群體或者某個人非要惹是生非的話,那麼迎接他或者他們的應該是國家相關部門的依法處理。你們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希望你們以及你們的宗教遵守社會主義中國的法律和規則,你有信仰的自由但你不要因你的信仰影響別人,你們無須別人的尊重,你需要的只是自重。

非穆們只想穩定,然而,以安撫求穩定,以妥協求穩定,以給方針給政策給援助的方式求穩定方法能得到穩定嗎?我想這個是否定的。穆斯林這個名字決定了他們自己對自己無法做出決定,他們存在的任務就是要不停的採取各種形式發展自己,早婚,無節制生育,壯大自己的力量,然後進行伊斯蘭擴張,建立一個個伊斯蘭國或者伊斯蘭割據。世俗社會以安撫的方式對待他們恰恰給了他們妥協和讓步,給了他們和平發展自己的機會,當他們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簡單的安撫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了,他們就會開始另一輪的伊斯蘭擴張運動,這個時候世俗社會給方針給優惠政策,讓他們利用世俗世界的資源發展自己,然而等他們力量再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和各地穆斯林聯繫的進一步增加,和國外勢力開始勾搭上,這個時候他們就要開始新的一輪伊斯蘭擴張了,他們要求他們居住區里沒有非穆元素存在,否則他們不舒服,他們要求他們出門不能看到附近大街上有賣肉夾饃的,否則他們不舒服,對他們管理的幹部不能是非穆,他們只在乎自己宗教人士或者有宗教背景人士的話,在自己居住的區域,他們進行各種驅趕非穆的運動,小孩子們會在街上朝你扔石塊,年輕人在你附近放肆的說著各種不堪入耳的話,他們會禁止你賣酒,在半夜裡敲響你的門,然後檢查你鍋里有沒有豬肉。。。當這個群體的思想意識陣地被別人佔領的時候,你就別想在這裡取得主動,各種經濟援助或者讓他們發展經濟的措施只是在向敵人陣地空投補給而已。

也談宗教與民族。伊斯蘭教是對阿拉伯民族生活,風俗,精神狀態的總結,伊斯蘭的核心精神可以說就是阿拉伯精神,伊斯蘭的意識形態可以說就是阿拉伯意識形態。穆斯林是伊斯蘭的財產,那麼既然你這個人都是我們的財產,你的行為是宗教意志的體現了,那麼你就要按照他們的規則進行行事,各種思想,衣食住行都要按著伊斯蘭來才行,這樣以來,宗教徒身上原來的民族特徵就會被洗刷的一乾二淨,他這個人就變成了伊斯蘭在這世間自由行動的載體。一個人伊斯蘭化的過程,是這個人從個體化到伊斯蘭載體化的過程,一個群體伊斯蘭化的過程,那就是這個群體民族特徵宗教化的過程,有時候有些人把宗教特徵說成他們的民族特徵,把他們民族特徵說成宗教特徵,那都是不對的,宗教是宗教,他們民族是民族,只是他們宗教化之後,他們的民族特徵已經成為他們信仰的犧牲品,他們的民族特徵除了他們的外表以外,在他們意識形態里已經蕩然無存了。

相對於西方思想對一個民族的影響,伊斯蘭化的影響更大,伊斯蘭主張每個人在真主面前都是平等的,這種規則直接衝擊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係,民族關係,因為大家都是宗教的財產和奴僕,故而他們宗教徒之間,即使是一個東南亞穆斯林也能和一個非洲穆斯林因為宗教相互認同,彼此親密,但兄弟之間能因為不同的觀念打的頭破血流。這種好處在於伊斯蘭能統一號召各種來路的穆斯林,超出種族和國家的界限,危險性就在於,一旦這個國家被伊斯蘭控制,那麼就在理論上成為伊斯蘭控制的衛星國。若伊斯蘭控制了全世界,那麼阿拉伯就立馬發達了,他們達到了當年戰爭狂人希特勒的偉大夢想,而這種佔領是他們沒有花費一槍一彈佔領的。假如一個民族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另一部分人不信仰伊斯蘭,那麼宗教意識形態主導的衝突就有可能讓他們兩種群體發生分裂,這讓我們不得不意識到,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宗教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維持我們的統一的意識形態,保護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徵不被宗教破壞,對於宗教的各種潛在危害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盡量讓宗教對社會的破壞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我們先看看伊斯蘭如何「尊重」世俗世界的吧。

對於非穆,他們是以「卡費勒」稱之,如何對待卡費勒?這在古蘭經裡面可是有成系統的理論。有些讓人看著就寒心:

171.你們號召不信道者,就像召喚只會聽呼喚的牲畜一樣。。。

118.信道的人們啊!你們呢不要以不同教的人為心腹,他們不遺餘力謀害你們。。。。

55.在真主看來,最劣等的動物確是不信道的人。。。

5.當禁月逝去的時候,你們在那裡發現以物配主者,你在那裡殺戮他們。。。

還有很多,太惡劣了,無法直視。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他們的理論基礎。在伊斯蘭和穆斯林的眼裡,非穆是低等的,骯髒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能感觸到,他們可以利用我們的資源,但是他們歧視非穆,排斥非穆,看不起非穆,他們不吃非穆的東西,不喝非穆的水,他們消費的東西要冠以「清真」的名義,只能他們自己經營。其實這也是對非穆世界的一種歧視和侮辱,他們這種「合法」的概念,等於公開講非穆的食品是非法的,只要是他們自己做的,那就是乾淨的,合法的,那麼若是非穆做的,那就骯髒的。非穆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講,除了人民幣,都是骯髒下流可恥的。朋友們可以偶爾去領略下他們那種冷漠而又鄙視的眼神來體驗一下這種感覺。

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真主創造的,而他們是真主在這個世界上的代治者,也就是說他們要代表真主治理這個世界。一些都是真主的饋贈,一切都是真主的前定,所以他們能理所當然的利用非穆世界的資源,接受非穆世界的援助,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本來就是屬於他們的,而非穆佔有是不對的。在伊斯蘭的概念里,非穆的生活方式和非穆的食物真「骯髒」,非穆的不但時不時的要受到非穆的攻擊,排擠,而且非穆的結局真悲慘,非穆要受到他們「火獄」的懲罰。他們的古蘭經和教義其實就是一部分在控制自己信徒,一部分對自己信徒進行演習,一部分就是對非穆的排擠和攻擊,而這三部分是相互結合的,以便於在讓穆斯林形成「我們」這個群體概念的同時,也形成對「他們」這個群體的鄙視,排擠和攻擊。這麼看來,「不尊重非穆」是伊斯蘭和穆斯林的信念基礎,只有不尊重才會心安理得的利用非穆的資源,只有不尊重才會造成衝突,只有不尊重才能利用衝突讓他們尊重我們這種「不尊重」他們的權利,這是多麼畸形的世界觀啊,穆穆的世界我們不懂。

這就是他們的道理,伊斯蘭有伊斯蘭的道理,非穆世界有非穆世界的道理。我們認為,入鄉隨俗,wheninroma,doasroma,但是這只是我們的道理。穆斯林只能按照伊斯蘭的規則,他們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他們無論到那裡都按照伊斯蘭的規則行事,他們是伊斯蘭的財產,奴僕,和牲畜,是伊斯蘭意志的集中表現,他們到那裡,伊斯蘭就到那裡,他們的概念里沒有入鄉隨俗的概念,只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都屬於我們,你們只是暫時佔有而已」的意識。故而伊斯蘭到中國這麼多年,他們沒有中國化,他們還是伊斯蘭還是穆斯林。他們口中高喊「愛國愛教」,然而他們自己都不敢回答「到底愛國大還是愛教大」「國和教衝突了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實則上,這還是他們宗教性和世俗性的問題,世俗性是他們呈現出來給外界的一種表象,他們,屬於他們「塔基亞」原則的一種,而宗教性才是他們的根本。在他們理論里,世俗社會是他們發展的資源來源對象,他們不表現的世俗性一些,無法獲取資源,無法獲得發展,這個時候他們的這個「愛國」是愛的這片國土,這些資源,利用這片國土,利用這些資源;但是如果說他們發展的目的是什麼?那他們的發展目的就是化世俗社會為宗教社會,實現伊斯蘭區域,伊斯蘭國的目的,這個時候他們的「愛國愛教」可就是真的了,因為這是他們愛的伊斯蘭國。

所以當涉及到宗教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就不喊「愛國愛教」了,只會要求尊重宗教,尊重他們的教義。比如在伊斯蘭的教義里,他們規定穆斯林不能和非穆斯林結婚,除非非穆斯林洗胃,加入伊斯蘭。在這一點上,如果他們真的「愛國愛教」,怎麼能縱容自己教義侵犯國家的婚姻自由呢?再比如,伊斯蘭教義規定穆斯林不能吃豬肉,必須吃清真製品,這麼以來,給自己宗教群體製造麻煩不好說,也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各種負擔。穆斯林真的不能吃嗎?那麼多穆斯林都違反了怎麼不把他們開除出教呢?其實穆斯林只要為主喜悅,發展宗教勢力,違反這些原則在伊斯蘭里也不算什麼,但是這不利於穆斯林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區分開來,不利於保持他們群體的獨立性。。。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其實他們即使教義無法更改,也可以進行各種積極合理解釋,讓宗教適應社會並服務社會,不讓自己成為族群融合,族群團結的絆腳石。否則那就是陽奉陰違,不尊重世俗社會權益。

所以有些時候他們雖然表現的世俗,但他們突破不了自己「宗教性」的這個界限。比如他們有些人痛恨並抨擊ISIS(伊拉克伊斯蘭國),其實他們痛恨ISIS的根本原因就是認為ISIS們穆斯林殺穆斯林,造成了伊斯蘭力量的損失,而且ISIS的各種行徑暴露了伊斯蘭的實質和目的,不利於世界各地穆斯林們的塔基亞。有些穆斯林羨慕世俗社會世俗化發展,他們想讓伊斯蘭更加世俗一些,來更好的利用世俗世界來發展自己,可惜的是有時候他們這樣的想法並不是伊斯蘭這個龐大組織能跟得上的。他們有時候思考的界限超過伊斯蘭,反而會惹伊斯蘭對他們產生不滿。然而,穆斯林的根本屬性決定了他們思考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宗教,伊斯蘭是他們思考的出發點也是他們思考的落腳點。

一些群體為什麼信仰伊斯蘭。現在雖然已經不是中世紀,但是伊斯蘭存在的各種客觀背景依然存在。首先就是一些群體處於血緣關係的需要或者對自己族群歷史性嚮往,依然信仰伊斯蘭,並利用伊斯蘭保持自己族群的獨立性和組織性;另一種原因鄙人認為那就是伊斯蘭對思想的禁錮性,穆斯林群體的思考範圍只能局限在伊斯蘭的範圍內,出圈那就是出格,這樣以來讓這個群體內部存在一定的思想穩定性,從而保證了他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認知水平的穩定性。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抗拒時代發展和進步,人為的讓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水平與伊斯蘭要求的水平保持一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群體對自己這個群體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認同性,通過伊斯蘭的一些因素來排擠他人,攻擊他人,進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人類認知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人在社會各種差距面前萌生了自我保護意識和各種懶惰思想,這也是一些群體為什麼信仰伊斯蘭的一些原因。

誰是伊斯蘭的受益者。穆斯林嗎?顯然不是,因為他們是順從者和僕人,在伊斯蘭概念里,他們還是財產,他們的自由選擇權必須順從宗教的各種規定,因此他們的發展受到宗教的桎梏和制約,所以他們應該是宗教的受害者。穆斯林在伊斯蘭里是真主的順從者,而在現實中,他們順從誰呢?他們是真主的僕人,只能說真主或者宗教才是伊斯蘭的受益者。在現實世界裡,誰是真主的代理人呢?伊斯蘭教法規定沒有誰能代理真主,真主至知。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真主至知,念個經為什麼還學習阿拉伯語?難道真主只能聽懂阿拉伯語嗎?莫非這暗示著真主是阿拉伯人?在伊斯蘭里,各種教義被認為是真主的語言,真主的語言通過誰傳達給穆斯林呢?是默罕默德和各種宗教人員,在現代社會裡,沙特掌握著宗教的話語權,卻又被美國駐軍,而然伊斯蘭勢力在各國的擴張,在各國製造各種問題和衝突,侵犯當地世俗權利和人權,世界各國竟然又只能敢怒不敢言。到底是誰在控制這股勢力呢?誰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還是這個群體內大家都是「利益均沾」呢?

大家都在試圖「感動」穆斯林的時候,誰「敢動」過穆斯林呢?一般來說,伊斯蘭在態勢上屬於「動」的態勢為主動狀態,而非穆狀態為「靜」的態勢為被動狀態,一般人都是樂於安寧,不願意招惹是非。所以寧願「破財消災」,「忍一時風平浪靜」。然而根據我們的知識,自伊斯蘭得勢以來,敢動穆斯林的首推西歐人,十字軍東征嘛,其次便是歷史上的蒙古人,這一股在看起來無知無懼的勢力確實是伊斯蘭的剋星,他們騎著他們的蒙古馬,揮舞著蒙古刀,在中東的沙漠上神出鬼沒,動不動就屠城搶掠財物,不問青紅皂白就砍下人的腦袋的行為,和真主的懲罰比起來有點相似,來的都是那麼突然也都是那麼的殘酷無情,這也許是後來他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的原因吧。不過他們應該是用伊斯蘭來統治當時的被征服者,並把他們帶到他們佔領的地方,讓他們充當他們的二狗子。再次是在近代的中國,同治回亂,中國統治者被迫反擊;在現代,穆斯林在喬治亞製造糾紛,俄羅斯武力鎮壓。總體大概看來,其實「敢動」伊斯蘭的,多為被迫無奈,而只有當時強勢到不講道理的蒙古人例外。

誰在控制伊斯蘭?在我們國家,黨領導一切,然而伊斯蘭在黨的思想領導下嗎?伊斯蘭的發展受黨的指導和控制嗎?鄙人看不到這個跡象,反而,我更覺得誰掌握了宗教教義的解釋權,誰就在掌握著伊斯蘭。在一個伊斯蘭區域,這個區域的清真寺和阿訇掌握著伊斯蘭教義的解釋權,他們處於話語權的高位和上游,可以利用伊斯蘭的教義進行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伊斯蘭的傳教工作。這種情況也決定了在伊斯蘭的世界裡,隨著大家對伊斯蘭教義的不同解釋,分成不同的派別,形成了一種類似於地方割據一樣的伊斯蘭教義割據,這種割據的存在實質上是伊斯蘭權利的割據。你這個派別的阿訇到我這個派別來傳教那是不行的,你在那裡利用教義攻擊我,那麼我在這裡就可以利用教義來攻擊你。這種相互攻擊製造教義割據的現象也是一種利益上的配合,我用這種教義攻擊你,那就是承認這個教義範圍內的信徒是你的地盤,屬於你的勢力範圍,大家互相攻擊,互相促進。然而這種方式並不見得能獲得真主的喜悅。畢竟伊斯蘭成立之時就有點教義割據的味道,他當時的手段就是通過削減信徒宗教負擔的方式來取得勝利,他成立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以阿拉伯為中心的網路體系。那麼近代以來,伊斯蘭的這種革新又捲土重來,他們通過削減信徒負擔的方式革新宗教,加強阿拉伯對伊斯蘭的控制,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伊斯蘭中央集權的作用。而在現實中,是誰又在控制阿拉伯呢?他們口口聲聲高喊民主,人權和自由,為什麼他們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宗教迫害以及封建政權視而不見?為什麼別人維護民權的時候他們卻在攻擊別人是侵犯宗教自由呢?他們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所謂的民主,人權,自由和群眾的利益他們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他們要以宗教為手段,以信徒為工具充當他們的炮灰來干涉,侵犯他國利益,進而維護他們的全球統治。

人權和宗教信仰自由。伊斯蘭的一個基本手段是通過宗教教義滲透進而控制信徒,使他們成為伊斯蘭通過教義支配的宗教工具,實質上伊斯蘭通過這種手段,把一個國家的國民變成了他們跨國界的國民,伊斯蘭是另一種政治組織形式,這種形式跨種族,國界,把社會分成「你們」和「我們」兩各部分。穆斯林的人和財產在這種體系中變成了伊斯蘭的信徒和財產,實質上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搶掠手段。這種情況下,穆斯林們的思想陣地已經變成了宗教的攻擊陣地,而他們自己本身也變成了宗教的僱傭軍,他們的報酬是真主的喜悅。他們在世俗社會裡有著雙重身份,那就是他們既是宗教的「受害者」,也是宗教的「害人者」。

然而,我們必須「愛」他們,這是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國民,他們生活在我們的國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保證他們的人權不被宗教的教權所侵犯。人權是指一個人必須有自由的生活狀態和自由的選擇,這種自由的權利不能受到侵犯,而伊斯蘭對穆斯林的控制首先就是對人的基本權利的侵犯,他通過一種非法誘導式的手段,無形中將信徒的人格降低為「物格」,從而利用自己對待自己產權物品的方式對待自己信徒,抹殺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通過教權抹殺人權的方式來控制信徒,從而使信徒變為宗教控制,從而利用信徒們在世俗世界裡以各種爭取自己人權,宗教信仰自由的方式,來為宗教爭取權益。說來也可笑,他們自己的人權是世俗社會給的,他們在宗教里有人權嗎?有人格嗎?他們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當一個自由的人加入伊斯蘭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失去自己基本人權的時候,而當一個信徒來爭取信仰自由,爭取信仰權利的時候,其實他爭取的不是他自己的權利,而是宗教的權利。

國內宗教管理機關的定位是什麼?關於這一點,鄙人不是很了解,網上查了一下,應該是叫做國家民族宗教管理委員會。在國內,不少地方出現宗教衝突的時候,只要宗教群體有反應,宗教協會有溝通,這幫人就會拿著各種宗教規定出面了,他們是一個政府機構,也是一個執法機構。在我們國家比較奇怪的是,我們明明是一個法制國家,有著健全的國家法律規章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信仰的群體也是國家平等一員,那麼為什麼涉及到他們在法律面前就不能人人平等呢?難道涉及到宗教因素犯法就可以有赦免的尚方寶劍?我們也是市場經濟國家,市場經濟的要求就是市場主體的平等,自由,然而,宗教對信徒的約束,宗教群體在法律面前的特殊性,都在拷問每一級政府,你們如何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呢?在群體鬧事,宗教群眾因宗教感情侵犯他人,宗教協會幹涉政府執法等等面前,各種宗教法律似乎就成了一個大棒,各種類型的「維護民族團結」,「尊重宗教」就像一個個大帽子一樣扣在執法者和非穆身上,試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們就不和我們團結了嗎?難道非得享受超國民待遇,他們才會考慮和非穆團結嗎?我們治安問題有警察,法律問題有法院,為什麼還要中間有一個民族宗教委員會攙和呢?記得在課本上學過,社會注意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那麼對於這些束縛人,制約人的社會因素,我們的本質和任務在那裡呢?

人權自由不得侵犯,一旦束縛了人的自由,其實也就是限制了社會的發展。保護一個國家國民的各種基本權利得到保證,是一個國家和政府最基本的功能和歷史責任。我們必須要確定,宗教不能侵犯我們國家公民的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誘導他們各種形式的放棄自己獨立自主的權利;宗教只能是宗教,教權只能是教權,不能任何形式的超越人權。一個宗教徒不能有任何權利以任何行事利用自己的活動對他人進行各種形式的宗教干擾,那就是你可以信,但是你不能放棄自己獨立的權利,不能利用宗教對他人干涉,哪怕這個人是你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可以舉出一個例子,那就是一個穆斯林和一個非穆斯林在吃飯的時候,非穆斯林可以毫無思想顧慮的喝酒吃豬肉,這個時候如果這個穆斯林也想喝酒吃豬肉,那麼他就得喝,因為這個想喝酒吃豬肉是他身體自然的慾望,屬於人的自然權利,這個權利不能受到作為人為意識的宗教意識的侵犯。在世俗世界,任何宗教必須遵循世俗世界的世俗規則,你傳播宗教可以,但侵犯我們世俗權利不可以,侵犯我們生活規則不可以。宗教只能是宗教,不能有各種形式的侵犯人權干涉世俗生活,在世俗世界裡,宗教只能尊重並遵循世俗世界的規則,按照世俗世界的規則存在。

其實,即使在神權國家裡,在伊斯蘭國家裡,伊斯蘭也不應該束縛人的自主性,然而宗教的目的是為宗教服務的,不是為人服務的。他們宣傳一旦他們的思想完全控制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達到「和平」狀態,然而當伊斯蘭控制了一個國家的時候就能達到「和平」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這個國家裡的人權完全被剝奪,只有神權,這個國家的穆斯林國民們會為誰更能得到安拉的喜悅而爭的頭破血流,國家也會被弄的四分五裂,戰爭又開始了。這不僅不讓人感到悲哀,可又能如何呢?宗教就是神權,可是神和人的關係是奴役關係,他又如何能容得了人的發展呢?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神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消滅人,因為他們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他們本來就不需要人。人類就如他們教文里描繪的那樣,是不小心跑出來的,這也許就是一個暗示,他們給人製造的這一個體系就是讓人回到他們控制的世界。。自然是靜謐且殘忍的,這個社會充滿著各種競爭,而這些競爭的背後就是世界萬物利用這些競爭優勝劣特,不斷的向前發展,這是一場生命的長跑,而在這長跑的背後,像一場無盡的黑暗在追趕著世界萬物。你不能停下來,停下來就意味著被淘汰。

伊斯蘭是中世紀時期對當時社會發展水平的一個總結,然而他也是給穆斯林們畫了一個圈,所有的穆斯林只能在他們伊斯蘭這個圈裡活動,也只能在這個圈的範圍內思考,這樣的話,人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只需要執行就行了,不需要想太多。當然,也會有人想太多,那麼這樣情況的話他就觸犯了規則,成為叛逆者,會受到宗教的懲罰。這種情況可以一定範圍內的維護社會的穩定。因為人的思想在一定範圍內思考,不會產生生產力的波動,就不會產生社會發展水平的波動,從而在社會上保持穩定而統一的狀態,這應該就是伊斯蘭描述的「和平」,即世界各地心向阿拉伯,所有的穆斯林都在伊斯蘭的體系內按照伊斯蘭法井然有序的為伊斯蘭服務。然而這種狀態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萌芽就會被扼殺,有異端就會被處決,誰也不能觸犯宗教這個界限,那麼這種狀態就等於把人類關在黑暗的牢籠里,人不再是人。人類允許自己打個盹,但絕對不允許就此在黑暗中長眠,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前進的方向,不停的向前奔跑,誰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充當歷史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它就必然會被搬掉,這是全人類利益所在。

當黑暗湧來的時候,最恐懼的東西莫過於對黑暗的恐懼,然而當我們了解黑暗,看透黑暗的時候,我們的恐慌就會少一點。希望鄙人這點見解能成為黑暗背後的一縷陽光,讓我們增加對伊斯蘭的認識,也讓我們彼此了解更多一些。暫且啰嗦這麼多吧,鄙人水平有限,通篇寫下來也難免存在各種不足,這只是個人做為一個非穆,在有限了解的情況下產生的一點主觀性看法。希望能與各位朋友們包括穆斯林分享並能相互交流溝通,增加彼此了解,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推薦閱讀:

【圖說凈土】- 認識凈土(系列一)
人類怎樣認識宇宙-趙君亮
教您認識乳腺疾病
《教言寶藏》第三十六課(四)認識夢境(一)

TAG: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