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與天台宗
《妙法蓮華經》與天台宗
一、緒言
東土小釋迦智者大師,以大蘇妙悟,發旋陀羅尼;華頂實證,人法華三昧,流出《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由章安大師經三番親咨徵核,成為今時所謂「台宗三大部」。五祖章安以慧思、智者「性具、圓頓、妙即」之旨——天台華頂十年潛修之實證,命名為天台宗。
智者大師十德e之實踐與其實證所流出的三大部秘妙,突出地完成了釋迦世尊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的三件本懷大事:一、把蘊秘於一代時教所說諸經中之秘妙奧義,圓明完整地顯露於世。古德謂之「義蘊佛經,名出智者」。二、闡明了「一乘實相」——台宗「權實秘要、純圓獨妙、功高理絕」之究竟佛慧。《法華經》云:「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古德謂「智慧在《楞嚴》,成佛惟《法華》」。三、星星之火,燎原於世——普種、普熟、普脫地紹隆佛慧,遍植佛種於大地(台宗三事)。《摩訶止觀》云:「轉無明為思議生滅明。下智觀而得聲聞菩提及轉無明為般若,成六度之藏教。轉無明為思議不生不滅空慧。中智觀而得通教菩提。轉無明為次第明,歷別行十信、十住、十行、十向,上智觀而得別教菩提。轉無明為佛智明。上上智觀得圓教菩提。」
如果說法華一會,大暢了諸佛本懷,那末天台圓宗之建立,決實了法華四德e。
智者與其師慧思禪師,兩位大菩薩俱來自靈山。正是為實現台宗三事、法華四德。
慧思承「上繼龍樹中道」之慧文禪師③,潛勤修德,晝則不懈僧事,夜則禪觀達旦。徹證特勝禪、通明禪,致動發八觸。進而更苦節精思「一時頓發,諸法現前」e。於受僧歲之時,所習法華三昧大發,朗然豁明「諸法究竟實相」(《天台三祖圓證法華南嶽尊者止觀大禪師慧思傳》,下同)。
慧思、智者二位靈山之大權菩薩,顯示最秘妙的人實之心要——惟在讀誦《法華經》,洞透法華權實、本跡、秘妙之法。
慧思早在幼年,常夢見梵僧勸其學道,或同誦《法華經》。因此遂借經在空塚里獨誦不休(後移石穴),為無人教授,不曉經旨,面對經文,日夜悲泣,頂禮不已。石穴中,久雨濕蒸,舉手浮腫,慧思忍心向經,浮腫忽爾消滅。突夢普賢大士,乘六牙象王,現前摩頂。自此,慧思頭頂肉髻隆起,智慧大開,《法華》經旨,了如觀掌。過去不識之經文,今則自然明白。十五歲出家,受具足戒,謝絕人事,專誦《法華經》。日唯一食,夜不睡卧。其後住宅被火,再作草舍虔誦《法華經》如初。夢見四十二僧向慧思說:「先所受戒,作法非勝,安得開發正道!」四十二僧為作羯摩,圓滿戒法。(傳注云:此表初住先妙覺四十二位。妙覺真僧為作羯磨。圓滿戒法表:當獲六根清凈——台宗「圓十信位」)慧思於夏竟受僧歲,將欲上堂,感嘆說:「昔佛在世,九十天究滿證道者多。吾今虛受法歲,內愧深矣!」欲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法華三昧。自是後,所聞之經,不疑自解,謂之無師實智。
智者至大蘇山慧思禪師處,慧思一見面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為其說《法華經·四安樂行晶》。令其專誦《法華經》。智者晝夜刻苦誠讀,如法研心,經二七日,誦《法華經·藥王品》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寂而人定。因持《法華》之力,緣靜而大發——達諸法實相,如長風之游太虛。求證于慧思,禪師說:「凡自心所悟,及從師咨受,四夜加進,功逾百年!此者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人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旋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千群萬眾,尋汝之辯,不可窮矣。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⑤所以智者於金陵(南京)講《法華經》,只經題《妙法蓮華經》五字中之「妙」字,講了九十天講不盡。這就是教史上「懸河法瀉,九旬談妙」的著名公案。
慧思禪師於《法華經安樂行儀》作了明示:「《法華經》者,大乘頓覺,無師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間,難信法門。」(《大正》四六一一六九七)
智者大師,臨終在新昌石城寺,令侍者高唱《法華經》,為最後聞思。聽《法華》竟,贊言:「法門父母,慧解由生。本跡曠大,微妙難測。四十餘年蘊之,知誰可與?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贊罷,香湯漱口,總說十如是、四不生、十法界、三止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並答智朗所問生處、品位等示之(印光大師說:智祖示位、示生之大恩大德,雖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之一也)。大師告智朗:「汝等懶種善根,而問他人功德,如盲人問乳色,折腿問路徑,說了何益!由於自昧自惑,故予喜呵怒斥,既不自省,反而倒見譏嫌!吾不久於人世,當為此等破除疑惑。《觀心論》已解,今更告你,吾若不損己以領眾,則可致六根清凈。而為他損己,但登圓五晶位耳。問吾何生?極樂世界諸師友,皆侍從觀音來迎接於我。問宗仰於誰?豈不聞世尊雙林示阿難『以戒為師』。吾常說『四種三昧』是你們明導。教你們舍重擔、降三毒、治四大、解業縛、調禪味、破魔軍、遠邪道、折慢幢。唯此是你們大師,為你依止。」
二、讀誦講說《法華經》,功德不可思議。
《法華經》者,乃是「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之一佛乘。法華會上,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世尊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祗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密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是中皆應起塔供養,當知此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檠(《法華經·如來神力品》)。
法華會上,世尊告藥王:「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旖、衣服技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旖、衣服技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拾清凈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口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燒香、塗香、繒蓋、幢旖、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法華經·法師品第十》)。
《法華經》是成佛之法,開示悟人佛慧、佛乘之秘妙,如提婆達多,犯五逆惡,為一闡提。世尊說:「我昔從提婆達多善知識聞此《法華經》故,乃得成佛。故提婆達多,以《法華經》授我因緣,當得作佛,號天王如來。」佛告諸比丘說:「末法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凈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又如龍女,也由聞文殊惟常宣說《妙法華經》故,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成為佛。此秘妙,智積菩薩、大智舍利弗,都惑然難信,龍女就以寶珠獻佛,世尊當即納受。問舍利弗:「我獻(顯衣里之)寶珠,世尊受之,是事疾否?」舍利弗言「甚疾」。龍女言:「以你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忽然之間,龍女於南方無垢世界,成佛宣說《妙法華經》。
又如妙莊嚴王,深受邪見,行婆羅門法。由《法華經》力出家,於八萬四千歲,精進修行《妙法華經》,記為婆羅樹王佛。
又如一切聲聞、緣覺、三乘菩薩、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普記當來作佛。
更不可思議者——一舉手、一低頭,微小善法,皆成「佛因」。世尊金口誠言:「若有聞法華,無一不成佛。」
法華奧典,妙冠群經,佛慧、佛乘、佛種,經中處處說之。於舶口來壽量晶》、《藥王本事品》、《法師功德品》更詳為顯示。更還須提一提三個罕例:
(一)唐代終南山道宣律師,精嚴戒律,行般舟三昧。由三昧道力,感天人侍衛供養。彼十六歲誦《妙法華經》,於二十天開悟。十七歲落髮,二十歲依律宗八祖弘福智首律師學律。天人侍衛後,獲知了不少世尊「罕知之秘事」,寫下了一卷《感天侍衛錄》。道宣為深感《法華經》力,著述《法華義苑》。又思:一切諸佛,皆以《妙法華經》,得成為佛。發誓願廣為弘傳,撰寫了一篇《妙法蓮華經弘傳序》。自知「雖然了契如來心源,透達《法華》大旨,然必須經得十方佛證明,方可流布。」於是焚香精禱十方諸佛,感動「護法菩薩」將此序文通呈十方佛前。諸佛印證,許其「永附於《妙法蓮華經》為序。」
序文首句直說:「《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即應現)之本致也」。次說自西晉惠帝,至隋氏仁壽,共有《正法華》、《妙法蓮華》、《妙法》三個譯本。而以後秦鳩摩羅什所譯之《妙法蓮華經》最契佛心,最得人心——六百多年來,四千多卷所譯諸經,而受持之盛,無出此經。其所以「傳廣、持盛」者,因為:羅什法師已證初果(其母證三果阿那含);七佛出世以來,彼深願力:作佛佛譯經之師;既深契諸佛之意,復深通漢文文義,暨深扣此方人民機緣故。明佛秘妙直翻華語,古德贊其「善巧意譯」。出口成經,不必加潤。例如《佛說阿彌陀經》經什師之「意譯」,二千年來,祖祖推崇,凡寺庵大小叢林,無不奉為暮誦。家喻戶曉,傳誦之廣無過此經。且有蓮池大師為作《疏鈔》,幽溪傳燈為作《圓中鈔》,藕益大師為作《要解》,(印光大師贊為諸佛出世作解,亦莫超過此述)三詮出世,此經之秘妙,圓明於天下。什師臨終,特地於眾前發誠誓願:「若所傳承無謬,當使焚身後,舌不焦爛」。果然,什師火化已,唯此舌根如鮮紅開敷的蓮華,絲毫無損。
序文之中,明《法華經》「跡門」之教喻:諸大聖靈山降靈,為本懷而設化。大通智勝佛時之昔緣所系,施權以「化城」誘導,鹿苑時分大小之機,般若時出「對、帶」之殊。五千增上慢比丘之退席、五百聲聞眾之授記,俱是密化之秘跡;放光現瑞,舍利弗憨懃三請,咸為暢佛本懷之大權。「朽宅」是譬小人大之軌意。「衣里系珠」是喻「佛性之常在」。無緣大慈,曠濟拔出眾生「處處之貪著」,同體大悲,恆拯含識「顛倒之失性」。
序文之末,顯《法華經》「本門」之幽遠,承大通智勝如來之遺緣,威音王如來、多寶如來、常不輕菩薩之餘跡;仰彌勒慈尊當來龍華之三會,庶得早凈六根,速成法華四德。弘贊莫盡,永貽諸後。
(二)明末蕅益大師依《占察善惡業報經》獲得「清凈戒相」,發心注述《梵綢經》,大弘律義。熟慮當尊何宗為依?作了四閹:一、宗賢首(即華嚴宗),二、宗慈恩(即法相唯識宗),三、宗天台(即法華實相秘妙圓宗),四、自立宗。精禱求佛決之。數拈皆得「宗天台」。由是獨遵天台,深入教觀。蒲公贊智者大師真悟權實秘要(即法華諸法實相),故能於《大佛頂經》未來之時,已懸合其旨趣。此經來時,智者示寂,正是「楞嚴、天台同一龕」也。
蒲公為天台宗三十一祖,彼纂述《大佛頂首楞嚴經》十卷,名《佛頂文句》,如佛日明照,人之有目,乃得洞窺大佛頂性相秘妙,把智者大師一十八年禮拜禱求早日來中國的心懷,付以台宗圓頓實相之詮e。古大德咸崇澫公「見同日月,戒同冰霜」——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蒲公所述《法華經會義》與《佛頂文句》,是闡明《妙法華經》的二本秘寶。
(三)大勢至法王子應化之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在《示悟開師書》中云:「《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印光文鈔》卷一)印公證得念佛三昧,於《文鈔》獨舉此一語示悟開師,實是罕例,但「位齊等覺」乃是《妙法華經》「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之純圓獨妙疾成佛道之意。
《法華經》秘妙,實為疾成佛道,一切世間難信法門。經中世尊說: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我雖成道已,蘊之四十餘年,難以說之。當時諸梵天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大自在等,並余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輪。我即自思惟:我法妙難思,眾生於五濁惡世,咸皆沒在苦(人道),或著樂痴所盲(天道),那能信我誠諦之語?說了若不信,即當墜惡道,我寧可不說,疾人於涅檠。既爾一想:諸佛出世,都是用方便來誘導眾生的,今我所得無上大道,亦應先說三乘權法啊!這時候,十方諸佛,皆現我前說: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茲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同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小智樂於小法——不自信作佛。故隨其情與智,雖說三乘者——但正是教菩薩。我聽了諸佛的深凈微妙之音,稱一聲「南無諸佛」。我今出於濁惡之時,云何而設施方便呢?遂於三七日,思惟如是事——初以「法說」一周來應利根;中以「譬說」一周來導中根;後復以「因緣說」一周感化鈍根。當我諸弟子皆證二乘時,有無量千萬億志求佛道的菩薩,咸向我恭敬請轉無上*輪。我即自思惟:如來所以出,惟說佛慧而已。今正是其時,然而我以佛眼鑒之,有五千增上慢比丘比丘尼,若說了不信而誹謗,則斷彼佛種而墜人大坑!應以護彼令其暫退,至涅檠會上而熟脫之。乃趨波羅奈城,說《無量義經》,人無量義定,天雨四花,地涌六動,白毫放光,令窺萬八千世界諸修行事,引發眾疑,彌勒疑問,文殊宣示;出無量義定,重唱「道場所得法,無有能問者,」縱使三千大幹全是舍利弗,「咸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辟支佛、新發意菩薩、恆沙不退菩薩等,「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於是舍利弗懃三請,世尊一再止止,五千增上慢人作禮退席,世尊乃無問自說,說此「過於三千年才一現之優曇花」——最妙第一法《妙法蓮華經》。
三、《法華經》對志求凈土行人之殊勝,及人世間中的巨大實益
《法華經·藥王品》以女人受持、讀誦為例,以明示修凈土行人事半功倍的捷徑。以女人為例猶如龍女剎那發心成佛,徹破以「偏計執「之難』』妙圓實「。
佛告藥王:「若有女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能受持者,儘是女身,後不復受。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此指圓五品:隨喜、讀、誦、講說、書寫之弟子位,非指「五品法師位」),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嗔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驕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己,眼根清凈。以是清凈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是時諸佛,遙共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女已成男),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讀誦、思惟是經,為他人說,所得福德無量無邊(六即之六),火不能燒,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六即之即),千佛共說不能令盡。汝今已能破諸魔賊,壞生死軍,諸餘怨敵皆悉摧滅。善男子,百千諸佛,以神通力共守護汝。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無如汝者。惟除如來,其諸聲聞、辟支佛、乃至菩薩之智慧、禪定無有與汝等者。」這裡是以眼根清凈以例其餘的,應是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功德亦復如眼根之例。這就是《妙法華經》之「法華四德」。此即印公之「位齊等覺」——由相似而人實之意。
日本,於推古天皇遣使來中國誠求《法華經》,時值聖德太子攝政,令宣講於宮中,並作註疏。繼之以聖武天皇,詔旨全國尼寺,必備《法華經》十部,稱曰「法華滅罪寺」。及人唐留學僧最澄,返國依中國天台宗,於日本創建天台宗。其後,日蓮上人,睹國難空前,普宣:「唯一拯救之道,除採用《法華經》以破邪外,別無良徑」。是故志求護世、護國、護民,應常精進受持、讀誦、書寫。此《妙法華經》,世尊於一代時教中,末後究竟之說:「於一切諸經中最為深大,最為其上,最為照明,最為其尊。」諸如《華嚴》、《楞嚴》,皆為第一,而《妙法華經》於所說一切經中為最第一——諸經中王。
日本佛教學者鐮田茂雄教授說:「天台宗教義,是依《法華經》而完成的。《法華》是一部深入日本人心的經典,即使在現代,仍然深受重視。依諸經之王的《法華經》而開創天台宗教義,是頗能觸動日本人民的心弦。」
台灣學者牟宗三教授,在其所著《佛性與般若》序文中說:「佛教在中國,只是一個繼續的發展。……從義理上說,他們仍然是純粹的佛教。嚴格講,佛教並未中國化而有所變質,只是中國人講純粹的佛教——直稱經論義理而發展,發展至圓滿之境界。若謂有所不同於印度原有者,那是因為印度原有者,如空、有二宗,並不是佛教經論之最後階段。這不是繼續發展的不同——即不是對立的不同,雖有發展,亦不背於印度原有者之本質;而且其發展皆以經論作為根據,並非憑空杜撰。如是,焉有所謂『中國化』!即使如禪宗之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好象中國人所獨創,其實這亦是經論所已含之境界(《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應無所作而生其心),不過中國人心思靈活,獨能盛發而已!須知最高智慧,卻有普遍性。」
牟氏又說:「當我著力浸潤時,我覺得天台宗不錯。浸潤久之,亦見其有客觀義理之必然。吾人以為若不通過天台判教,我們很難把握中國吸收佛教之發展中,各義理系統(所謂教相)之差異而相關的關節。吾在浸潤過程中,稍作比較,覺得智者大師有真學力、功力與識見。此非聰明人如蟲食木偶然成字,而是經論熟、義理通、心思活、出語警策。慧思禪師預記其『說法第一』,誠不虛也。其相應法華,開權顯實,發跡顯本,以立性具圓教。荊溪、知禮而後,吾未見有真能了徹者也。」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在視察天台山國清講寺時,曾賦詩一首:
狂禪辟盡禮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譯此經來。
龍樹靈根派別三,家家概歷不能擔。
我詩喚作三椏枝,六祖天台共一龕。
這首詩,是具有總結性的綱略,畫龍點睛點到了《法華經》與天台宗之實秘邊。就作為本文「弘贊莫窮,永貽諸後」之深意。
(作者沈仁岩:1925年生,菩薩戒優婆塞,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宗研究班導師。)註:
①智者大師十德,記於《法華玄義》之首頁:1、大法東漸,僧史所載。詎有幾人「不曾聽講,自解佛乘」者乎?2、縱令發悟,復能入定,得陀羅尼否?3、縱具定慧,復於帝京弘二法否?4、縱令盛席,謝遣徒眾。隱居山谷(十年潛修,證法華三昧)否?5、縱令避世守玄,被徵為二朝國師否?6、縱帝者所尊,太極對御,講《仁王般若》否?7、縱正殿宣揚,為主上三禮否?8、縱令萬乘屈膝,面高座百官,稱美讚歎,彈指喧殿否?9、縱道俗頤顬,玄悟法華圓意否?10、縱得經意,能無文字,以樂說辯才晝夜流瀉否?唯我智者,具諸功德。又,大師講《金光明經·流水品》勸農民棄殺,使一州五縣漁獵戶感激流涕,經營數十年的六十三所漁池,悉數捐獻為放生池。
②法華四德,見《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1、為諸佛護念;2、植眾德本;3、入正定聚;4、發「救一切眾生」之心。法華四德具,必得妙法華力。虔誦《妙法華經》,必得法華四德。
③慧文禪師讀龍樹《大智度論》:欲以道智,具足道種智,當學般若;欲以道種智,具足一切智,當學般若;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學般若;若欲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當學般若。慧文禪師領會實一切一時得。此中為令人信般若波羅密故次第差別說。欲令眾生得清凈心,是故如是說。複次,雖一心中得,亦有初中後次第。如一心中有三相:生因緣住,住因緣滅。又如心心數法,不相應諸行,及身業、口業。以道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及習,亦如是。慧文依之修觀,論中三智,實一心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豈前後而獲。故觀成,證一心三智,雙亡雙照即入「圓初住無生忍位」。又,讀《中論·四諦品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恍然大悟,頓了諸法無非因緣所生,而此因緣(法)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為中道。慧文大禪師一依《智論》而證「圓初住」(別之初地)。是知慧文遠承龍樹。故天台宗以龍樹為初祖。(《二祖建立中觀,北齊尊者圓悟大禪師傳》)又,智者大師於華頂峰降二魔已。明星出時,神僧現日:「制敵勝怨,乃可為勇,能過斯難,無如汝者。」既安慰已,復為說法,說法之辭,惟可意會,不可以文載。當於言下,隨句明了。智者問:「大聖是何?法門當云何學?云何弘宣?」神僧言:「此名一實諦,學之以般若,宣之以大悲。」大師「頭陀」既竟,妙慧深禪,內充愉樂。
④智者代師意思講《金字般若經》,至「一心具萬行」疑慮忽生,問之,慧思說:汝所疑,乃《大品》次第意耳,非法華圓頓旨也。吾於夏中,「一念頓證,諸法現前。」吾既身證,不必有疑。智者問:所證是否十地?慧思說:吾一生望入銅輪(圓十住),以領徒太早,損己利他,但居鐵輪。(圓十信,六根清凈位,天台六即之相似即。華嚴之十梵行。瓔珞七輪之鐵輪位。別教為三十心。)
⑤天台純圓獨妙門「三昧」、「陀羅尼」名異體同。三昧由定而發,陀羅尼由慧而發,凡登圓初住,證無生「法忍」為真修。圓十信,相似位內凡,為方便。慧思說「前方便」者:圓五品之「觀行即位」(五品法師位,非五品弟子位),讀誦、講說、書寫《法華經》,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初旋陀羅尼者:旋假入空也。即「空持」:由圓五品觀行入圓十信相似位「六根清凈」者。百千萬億旋陀羅尼者:旋空入假也。法音方便陀羅尼者:二觀方便入圓中「中道」諸法實相(真法、真明、真修)。
⑥智者大師讀《法華經·法師功德品》,至「若讀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令得清凈。」智者疑慮不解,時有梵僧般刺密諦在場,謂印度那爛陀寺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正是詳說六根功德之理。智者請般刺密諦往印度請此經,並在天台山最高處華頂峰築拜經台,日夜禮拜,虔求此經早日傳來中國,拜了一十八年。般刺密諦於印度二番攜經皆不成,第三番「破臂藏經」至廣州,而智者已示寂。一十八年禮拜,大師未見,後人得見此經,皆是智者大師之力、般刺密諦之功。台宗「雙明權實之真要秘妙」,《摩訶止觀》以隨文立觀,從粗顯妙,開粗即妙,明最後法身理地。故有圓妙六即——「非初不離初,非後不離後」之秘妙相性。曹溪「直頓,離言絕相,不立文字,教外直透,向上最末一著。不由階梯,理事雙銷,二邊三際斷竟無餘。」而時至正法、像法之後,教、宗流滯。多執名相識解,不復入道,異見紛紜。以「暗證禪、文字法、方便道」混淆天台「性具圓頓妙即之旨」——不解台宗「博地凡夫,能知如來『秘密藏」』;具煩惱性,以圓頓止觀證無上菩提。但依《摩訶止觀》之十乘觀法、四種三昧,如牛食「忍草」,當得醍醐——修德有功,性德自顯——無上大涅粲之常寂光凈土,不離於止觀,而不即止觀——止即寂、觀即光、實性即凈土。正是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推薦閱讀: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妙法蓮華經 注音版 授記品第六
※妙法蓮華經句解卷第四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一)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