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補牙劑、固齒方和植牙術

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之中,幾乎都難免受到這樣或那樣牙病的困擾,牙痛、齲齒、牙周炎、牙齒鬆動乃至早落等,都是牙齒疾患之中的常見者。由於牙病的普遍性,古人很早就開始探索各種防治方法,先後發明了一些有效方劑和修補術。

唐《新修本草》中,記載了用於補牙的「銀膏」,系白錫、銀箔與水銀合成。用這種「銀膏」修補牙齒後,即能獲得「凝硬如銀」的效果。這是關於汞合金補牙劑的最早記載。

治療牙齒鬆動欲落,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奉朝廷之命,於公元982至992年編撰的《太平聖惠方》,記載了「治牙齒非時脫落令牢定銅末散」,其組成藥物為熟銅末、當歸、地骨皮、細辛和防風。將上述藥物「同研如粉,以封齒上,日夜三度,三、五日後牢定,一月內不得咬著硬物」。同書中還記述了「治牙齒動搖,卻令堅固貼齒方」,系以皂莢燒為灰,研令細,生地黃汁溶團如雞子,以之「摻葯貼齒,神效」。這些記載,是迄今所能看到最早的固齒方和鬆動牙齒復定術。

曹孝忠等奉宋朝廷之命,於公元1111~1117年編成的《聖濟總錄》,記述了「治牙齒搖落復安令著」的「堅齒散方」,組成藥物仍為《太平聖惠方》熟銅末等五味,而適應症和使用方法更為明確:「齒才落時,熱粘齒槽中,貼葯齒上,五日即定,一月內不得咬硬物。」

移植義齒的手術,也是最早見載於宋代,樓鑰在《玫瑰集》內的「贈種牙陳安上」文中寫道:「陳生術妙天下,凡齒之有疾者易之以新,才一舉手,使人終身編貝之美。」所謂「易之以新」,就是指安值了新的義齒,從而使人保持牙齒完整,如同潔白整齊的編貝之完美。雖然當時未詳細記下移植義齒的具體方法,但是,根據陸放翁《歲晚幽興》中之詩句「染須種齒笑人痴」的自注「近聞有醫以補種墮齒為業者」,推想在南宋時能為人植牙者似已不少。

(白芷 重樓 附子)

推薦閱讀:

聽說要讓咱們的孩子學中醫,元芳,你怎麼看?
中醫茶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茶
中醫面診
野菠菜_中藥材_中醫世家
請不要再邀請我回答關於諸如「中醫科不科學」「XXX大夫怎樣」之類的中醫粉黑互懟、中醫內部互懟的話題

TAG:中醫 | 補牙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