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馬拉松跑的基本技術
06-15
(一)現代馬拉松跑的技術 馬拉松是保持較高平均速度並在公路上跑很長時間的運動項目。對馬拉松技術的要求有三點:一是跑的技術的經濟性要高;二是跑的技術要適合長時間在公路上跑;三是要掌握各種地形(上坡、下坡、轉彎、折反)上跑的技術和保持穩定呼吸節奏的方法。 馬拉松跑的技術動作應當輕鬆、自然,適當縮短步長,加快步頻,減少能量消耗。馬拉松跑的著地緩衝階段的動作有重要意義。正確的著地緩衝技術,可以減小地面對人體的衝擊,使水平速度的損失減速少到最低限度,並為有效的後蹬和前擺創造條件。在腳著地瞬間,小腿幾乎處於垂直狀態,用前腳掌或腳外側由上向下著地,然後過渡到全腳掌。著地動作要柔和、放鬆,沒有「扒地」動作。著地點距身體重心投影應儘可能近些。 當身體重心離開投影點時,開始進行後蹬和前擺。後蹬時注意髖關節要充分伸展,膝關節不必伸直,積極伸展踝關節結束後蹬,進入前擺,前擺的大腿抬得不高,向前擺的動作大於向上的動作。後蹬腿蹬離地面後,屈膝向前擺動,膝關節彎曲程度小,小腿與地面幾乎是平行的。後蹬時要注意減小後蹬角,以減小身體重心的上下起伏。 上體正直或微微前傾(1°~2°),頭在軀幹的延長線上。兩臂小幅度以前後方向與步頻同節奏地擺動,兩肘彎曲角度為80°~100°。 上坡跑時,應稍加大上體前傾幅度,縮短步長,為了保持跑速可用加快步頻的方法來補償步長縮短的損失。下坡跑時,步長適當加大,上體正直,可用全腳掌或足跟外側先著地,步頻可以適當放慢些,以保持正常的跑速。馬拉松運動員還應掌握逆時針跑、拐彎跑和折返跑的技術。要注意培養運動員在跑進中服用飲料的能力。避免在比賽中因拐彎、折返和服用飲料而影響和破壞步伐和呼吸節奏。 (二)馬拉松跑的特點與技術分析 (1)馬拉松跑的特點 馬拉松跑要在公路上跑很長距離(42.195KM),能量消耗很大,是一項艱苦的運動項目。據測試,如果運動員用2h20min跑完馬拉松全程,消耗能量為2614.3Kcal;如果進行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一天通常要消耗4000~5000Kcal的能量。所以,馬拉松運動員要注意補充營養和節省能量消耗。 馬拉松跑屬於中等強度的運動項目。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的比例為95%:5%,有氧代謝占絕對優勢,氧的攝入量很高,如優秀運動員每分鐘從每千克空氣中攝入70ml以上的氧。氧的攝入量固然重要,但提搞氧氣的利用率就更重要。 環境對馬拉松跑運動成績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研究結果表時,氣溫在10℃左右,對創造馬拉松跑的好成績最有利,但由於所在地區、運動水平和訓練程度不同,運動員承受氣溫變化的能力也不一樣。氣溫超過運動員創造優秀成績的最佳氣溫1度,運動成績下降1min左右。風力和風向對馬拉松成績也有影響。因此,馬拉松運動員在平時就應在不同氣溫、風向和地形上進行訓練,以適應比賽的需要。 (2)馬拉松跑的技術分析 馬拉松跑技術與長跑技術相似。由於它的距離超長,並且是在公路上進行,要保持在相當高的水平速度下跑很長時間,所以馬拉松跑的完善技術應是運動員的動作協調、合理,節省體力和具有實效性。每個運動員跑的技術又按其外在特徵、力量的發展水平、動作的協調能力和訓練水平的不同而有區別。步長和步頻應根據運動員的身高、體重和訓練水平而定,並結合途中跑的不同地形進行調整,以保持較高的均勻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的節奏要和跑的節奏協調;呼吸的深度和頻率因人而異,最好採用膈式(腹式)呼吸,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並能防止提高跑速時肝區疼痛(特別是在夏天)。 在馬拉松跑的過程中,上坡跑和下坡跑的技術有明顯區別。上坡跑時,軀幹前傾幅度加大,兩臂積極擺動,步長縮短而步頻提高,用前腳掌著地,呼吸加快,跑速降低,能量消耗增大。下坡跑時軀幹伸直或上體後仰,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步長加大。下坡跑時要注意控制跑速,以防止跑速過快而導致下肢負擔過重。 --------------------------------------------------------------------------------------------------------------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田徑運動》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這場比賽中,為什麼最晚到的跑者們會感覺像個明星?
※雨戰港馬,要的就是這種酸爽——記2016年香港馬拉松
※優音通信強力贊助北京跑,深化體育營銷戰略
※報名 | 在天遼地闊間肆意奔跑,康保馬今日開放報名!
※【心得篇】我的第一次全程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