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克里米亞半島(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黑海門戶,俄羅斯之痛

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c,又譯作克里木半島)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也是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北部通過一條僅數公里寬的地峽相連,東部與俄羅斯隔刻赤海峽相望。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最南部,南臨黑海,東扼亞速海。從地圖上看,克里米亞半島猶如一隻伸展開的巨型章魚,將觸角從東歐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誰佔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早已成為軍事家們的共識。

【名稱起源】

名字源自塔塔爾語「克里木」,是韃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克里米亞最早名稱是可薩利亞,因為可薩人曾在那裡居住過。古希臘人稱克里米亞為陶里斯。

【面積】

面積25500平方公里。

【人口】

197.3萬(2007年)。全部人口中民族構成為:俄羅斯人58.32%,烏克蘭人24.32%,克里米亞韃靼人12.10%,白俄羅斯人1.44%,韃靼人0.54%,亞美尼亞人0.43%,猶太人0.22%,義大利人0.015%。

根據憲法,烏克蘭語是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唯一官方語言。然而,自治共和國的憲法明確承認俄羅斯族作為其人口大多數的語言和保證其使用在公共生活各領域。克里米亞政府的業務工作主要還是使用俄語。另一種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克里米亞韃靼語。人口普查中提到,77%的克里米亞居民表示俄語為他們的母語,11.4%為克里米亞韃靼語,10.1%為烏克蘭語。

【行政區劃】

克里米亞分為25個地區:14個「區」(raion)和11個城市的市政府,正式稱為「市議會管轄的領土」。雖然塞瓦斯托波爾位於克里米亞半島,但在行政上獨立於克里米亞的其他地區,是烏克蘭兩個直轄市之一。

【首府】

辛菲羅波爾,位於半島中部。人口358,108(2001年)。

【歷史】

今天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亞半島定居的人是凱爾特人。

公元前7世紀,斯基泰人開始排擠凱爾特人,只有在山區還有少數留了下來。與此同時希臘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公元前438年,博斯普魯斯王國成立,定都潘吉卡裴(Panticapaeum,今刻赤),領有刻赤兩半島及菲奧多細亞等地。這個國家與雅典的關係非常好,它向雅典提供麥和其它貨物。

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亞半島海岸上的國家和城市都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公元3世紀,東哥德人(Ostrogoths)在黑海北邊建國,領土包括大部克里米亞半島。

374年,匈奴人武力入侵東哥德王國,征服東哥德人後,克里米亞半島被匈奴人佔領。

740年,可薩汗國達到鼎盛,疆域向西擴張到克里米亞和黑海北岸。

1016年,拜占廷軍隊消滅了突厥部族哈扎爾人(可薩人)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國家。,拜占廷佔領克里米亞南部。

13世紀30年代,蒙古人征服了克里木半島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帶的阿蘭人(亞速人)、亞美尼亞人 、希臘人等當地居民。

13、14世紀之交,金帳汗國在索爾哈特(即舊克里木)設置總督管轄區。

1443年,成吉思汗之孫禿花帖木兒後人哈吉·格萊(1443~1466在位)在當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下,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地區,向北一直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

1454年,哈吉·格萊把克里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奇薩賴(今克里米亞巴赫奇-薩萊村)定為都城。

1475年,哈吉·格萊被土耳其人囚禁,但鄂圖曼人尊重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因此兩年後獲赦,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封臣,克里米亞汗國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半島南部由土耳其人統治,哈吉·格萊可以繼續統治其餘的半島和北方草原地區,允發行自己的錢幣。他們之間關係特殊,奧斯曼帝國每有戰事也找韃靼人幫忙。

1502年,金帳汗國徹底崩塌,克里米亞成為金帳汗繼承人。竭力保護其他弱小汗國,在土耳其蘇丹支持下,力圖在伏爾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國家,為此同俄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1512年,克里木汗國突然進攻莫斯科,在大肆掠奪後撤軍。從此莫斯科大公國和克里木汗國之間正式成為敵對關係。

17世紀,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爭奪克里米亞的戰爭。

1774年,俄土兩國締結的《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克里木汗國脫離土耳其而獨立。這一和約是打開克里木大門的鑰匙,保障了俄羅斯自由出入亞速海的刻赤和葉尼科列塞以及黑海邊第聶伯河口附近的金布恩要塞。

1777年起,克里米亞汗國附屬俄羅斯。在被沙俄并吞前,克里米亞維護了伊斯蘭邊界,定期掃蕩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

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版圖,屬塔夫里達州管轄。克里米亞汗國滅亡。

1854年至1856年間,克里米亞爆發了以俄羅斯為一方、英國、法國、土耳其皮埃蒙特和奧地利為另一方的漫長而艱苦的「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拉鋸戰以西方盟國最終艱難取勝而告終。

1918年,克里米亞建立塔夫里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的成員。

1921年,克里米亞成立隸屬俄羅斯聯邦的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里米亞半島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佔領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

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以許多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居民強逼流放到中亞,大約46%被流放的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其餘的人直到數十年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半島。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

1954年2月,為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協議,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

1990年11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簽訂了兩國不互提領土要求的條約。

1991年12月,關於建立獨聯體的協定中第五條以及歐安會赫爾辛基最後文件都規定,現有邊界不可更改。但是1992年1月俄羅斯議會通過一項決定,委託俄羅斯外交部和議會委員會一起審查1954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的做法是否合乎憲法。同年5月俄羅斯議會通過和批准了一項決定,認為1954年的作法違反了憲法程序和立法程序,要求舉行有俄羅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代表參加的談判,並鼓勵克里米亞俄羅斯人自由表達意願。烏克蘭方面對此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議會的決定,認為俄羅斯不是蘇聯的唯一繼承國,不能單獨改變和取消蘇聯時期的法律文件和決定,俄羅斯議會的行動違反了兩國間的條約和赫爾辛基協定,會給兩國關係帶來嚴重的後果。

1992年2月6日,在克里米亞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代表們決定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改為「克里米亞共和國」,以便擁有更廣泛的政治經濟獨立性,成為一個能夠自由從事實業活動和投資、同地中海國家發展聯繫的共和國。但這一要求沒有得到烏克蘭議會的批准。

1992年4月29日,烏克蘭議會通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地位法》,用法律形式拒絕了克里米亞的權力要求。這項法令引起了克里米亞議會的極大不滿。議員們宣稱,這一法令賦予克里米亞的許可權不符合克里米亞人的願望,也沒有兌現烏克蘭領導人的諾言。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議會出人意外地通過了一項關於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的法令。法令宣告成立主權國家——克里米亞共和國。法令中說:「克里米亞共和國將根據國際法,在平等、互利合作的墓礎上同其它國家建立關係」。這項法令將在8月2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決予以確認之後生效。烏克蘭議會宣布中止克里米亞獨立法令的法律效力,建議克里米亞議會在5月20日之前廢除這項法令。面對烏克蘭政府的壓力,克里米亞議會只得取消了5月5日通過的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法令,並中止原定於8月2日就獨立問題舉行的全民公決,同時對憲法進行了修改。

1992年6月1日,烏克蘭議會和克里米亞議會代表團在雅爾塔會晤,討論克里米亞間題。雙方達成共識,克里米亞確認半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它不謀求屬於烏克蘭的國際政治權力的主體地位,但克里米亞應有權獨立與其它國家建立社會經濟和文化聯繫,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獨立權。

通過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雙方的努力,克里米亞的獨立風波暫時平息,島上恢復了平靜。但是誘發克里米亞獨立的根本原因並沒有消除,俄羅斯人要求獨立,回歸俄羅斯的呼聲也未停止。特別是當1993年12月烏克蘭政府與克里米亞政府簽定的、允許克里米亞財政獨立的協定實際上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克里米亞俄羅斯人的分離運動再現高潮。

1994年1月30日,克里米亞半島違憲進行總統大選。在這次大選中,一直主張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的共和黨獲勝,該黨領導人梅什科夫當選為克里米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新總統梅什科夫奉行親俄路線,宣稱要在談判的基礎上與烏克蘭建立平等的關係,恢復同俄羅斯的經濟聯繫。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決定於3月27日就克里米亞的地位間題進行全民公決。後在烏克蘭壓力下,克里米亞將全民公決改為不具法律效力的「民意測驗」。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該地區60%的選民參加了這次「民意測驗」,其中80%的人贊成克里米亞獨立,允許該地區的俄羅斯族人擁有烏克蘭和俄羅斯雙重國籍。

1995年3月17日,烏克蘭議會頒布法令廢除克里米亞共和國憲法和總統制,決定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劃歸烏克蘭中央政府管轄,成為直轄市。

1996年6月28日,烏克蘭議會通過國家獨立後第一部憲法,承認克里米亞為自治共和國,擁有自己的憲法,實際上承認了以俄羅斯人為主體的克里米亞自治。

1997年5月31日,俄羅斯與烏克蘭簽署《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確認克里米亞半島歸烏克蘭所有,克里米亞半島上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也逐漸順應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自治制度,並與烏克蘭各民族和睦相處。


推薦閱讀:

大清帝國「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武功」
中國永恆驕傲:大唐帝國李靖一戰滅突厥
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便覽
見證大秦帝國史的秦量三寶|標準器|度量衡|始皇
納粹德國元帥權杖和帝國元帥權杖

TAG:俄羅斯 | 克里米亞 | 帝國 | 俄羅斯帝國 | 自治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