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帝究竟在哪裡?

上帝究竟在哪裡?

2011-05-22 23:22:05

瀏覽 230 次|評論 2 條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約翰福音1:5》

1、

中國或者中國人究竟「特殊」在哪裡?

這個問題19世紀(當然可以更早)就有了答案,德國哲學家謝林(1775-1854)認為,中國人是「第二人類」;中國文明不是「真正的古老」(儘管中國必定也經歷過史前階段),而是一種「僵化的古老」。

中國人是「第二人類」?!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韓寒的名言「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中國邏輯」。我們有理由認為: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人,一種是中國類人孩。

謝林的理由是他在《中國——神話哲學》中所寫的:「中國人意識中似乎有徹底的非宗教性。」

謝林認為:「鑒於中國人不是其他民族意義上的民族,可以說中國人是絕對史前人類所留存下來的一部分。」「和其他遠近的民族相比,它實際上成了與眾不同的第二人類。」

是的。都21世紀了,但今天的中國人仍然很「二」!

□□□□□□□□□□□□□□□□□□□□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要改變他們的精神。

——魯迅《吶喊》

2、

當下,舉國人民都在追求「幸福」,什麼「幸福廣東」、「幸福石化」、「幸福稅務」、「幸福城管」等等等等,彷彿中國成了一個「幸福」的汪洋大海。

然而,幸福究竟是什麼?很顯然,幸福根本就不可能通過一場社會運動來實現。幸福不是物質的佔有,而是心靈的豐富。幸福最終是信仰證悟所帶來的滿足感,幸福是智慧與愛的結晶。沒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謊言不可能帶來幸福。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切莫忘記,僅憑知識和技巧並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人類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宣道士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在我看來,像釋迦牟尼、摩西和耶穌這樣的人物對人類所作的貢獻遠遠超過那些探索和建構客觀真理的人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因為沒有宗教信仰的緣故,中國人的心智始終無法發育、成熟。所以,中國社會也就始終停滯不前,無法合理化,成了韋伯所說的「巫昧之園」。中國文化也就成了低級野蠻的象徵,始終無法正常化,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桶文化」,它與一切假惡丑的東西都有親緣性,而拒斥一切真善美,例如上帝。因此,中國人信邪(停一下,想想自己是不是這麼回事?!),但就是不信神,所以中國人跟幸福永遠不可能沾邊。

上帝是心靈現象,是真善美的代名詞,然而,上帝更是一種完完全全的「實體」(SUBSTANCE)。通過心靈、理性,感悟、覺知上帝的存在,這種覺悟的境界就是幸福的源泉。

很多人認為,只有物質才是客觀實在的,心靈並不存在。這就像說「音樂」不存在、「自我」不存在、「網路」不存在一樣荒謬。實際上,古代的宗教、現代的科學已經清清楚楚地告訴了我們:是精神,在決定著物質及其存在狀態;而不是相反。

□□□□□□□□□□□□□□□□□□□□

●歷史上的中國文化有兩大怪異之處:一是歷久不變的社會,停滯不前的文化;一是那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

——梁漱溟《中國文化的命運》

3、

在基督徒那裡,上帝是信仰的根據。但是,上帝絕非僅僅是信仰的產物。上帝原本就是一種客觀「實在」。任何具有理性的人,都能夠認識到上帝的存在,上帝的無所不在。除非人們放棄理性,故意自欺欺人。

中國人不相信上帝,除了傳統文化缺失理性、信邪而不信神的因素外,更與庸俗「唯物主義」的長期洗腦緊密相關。而不理解上帝,中國人就很難真正理解西方文化以及基督教(包括同樣具有超越性的佛教)這樣的人類精神文明中的瑰寶。

對於上帝,沒有信仰的中國人最喜歡這樣質疑:「請你告訴我,上帝(特別是其肉身)在哪裡?」或者「假如有上帝,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苦難和罪惡?難道上帝也是不講道德的?」很顯然,這些質疑的出發點是唯物主義與功利主義或者自我中心主義。

問題是:中國人真的搞清楚了什麼是「物質」(包括「利益」)了嗎?其實,那些沒有信仰的中國人什麼都不懂!【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對物質的屬性進行了無盡探索的,是西方文明與印度文明而不是中國文明,是希臘哲學、佛教與基督教而不是儒教。

中國人在物質世界面前,更多地像一個傻子與劫匪。他們不清楚什麼是物質,但是卻肆無忌憚地佔有物質。這就像中國人用大水杯喝「路易十三」(一種高品質高價位的「洋酒」),一群人瘋狂拼酒,然後又將它們嘔吐出來一樣。在中國人那裡,酒不過是一種物質而已,而根本就不會是什麼生命與靈魂。

這就是中國人雖生猶死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人沒有靈魂以致沒有能力體味生命的必然結果。

□□□□□□□□□□□□□□□□□□□□

●我可以理解一個人有可能俯面朝地而成為無神論者,但我不明白他如何能仰望穹蒼而斷言沒有神。

——亞伯拉罕·林肯

4、

西方文明探索科學、真理,本來是難能可貴的事情。但在中國人這裡,卻成了西方文明的一種罪惡。中國人說,中國文化是精神的、道德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物質的、邪惡的文化。果真如此嗎?讓我們看一段胡適的話,他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胡適文選自序)》中寫道:

(中國人)這樣又愚又懶的民族,不能征服物質,便完全被壓死在物質環境之下,成了一分像人九分象鬼的不長進民族。所以我說:

這樣受物質環境的拘束與支配,不能跳出來,不能運用人的心思智力來改造環境改良現狀的文明,是懶惰不長進的民族的文明,是真正唯物的文明。

反過來看看西洋的文明,這樣充分運用人的聰明智慧來尋求真理以解放人的心靈,來制服天行以供人用,來改造物質的環境,來改革社會政治的制度,來謀求人類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這樣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

這是我的東西文化論的大旨。

……

我們如果還要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佔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

●我們對於任何事物的了解,不能超過億分之一。

——托馬斯·愛迪生

5、

要澄清「上帝究竟在哪裡?」的質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世界究竟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精神、心靈的?唯物主義者堅持的原則是「眼見為實」。然而,這個原則本身卻是成問題的。

首先,人的眼睛並非什麼都看得到。人的視力只能對周圍電磁波極窄的一段有反應,形成所謂的「可見光」。但科學研究表明,那些人類看不見的東西卻是「客觀」存在的。與人的眼睛的功能缺陷相類似的是,人在很多方面的能力根本就不如動物。

但是,以往的人類總以為人比動物強大,動物只不過是「物」。這種狂妄在人類文明的不同類型中都有,但在中國文化里最為典型——中國人甚至可以將同類當做「物」。而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明與佛教文明給中國人提供了很不一樣的答案。

人類中心主義越來越成為全人類的敵人。而人類之所以將人之外的「東西」看成「物」,是因為人類認為無機物、人之外的生物「沒有思維活動」。其實,這個觀點是危險的,也是荒謬的。人類最偉大的幾顆心靈之一,萊布尼茲(1646—1716)通過其不朽著作《單子論》告訴我們:在物質的最小的部分中,也有一個創造物、生物、動物、「隱德來希」,靈魂的世界。

在古今無數哲人之中,為什麼我要特彆強調萊布尼茲?因為他的《單子論》為我們深刻地揭示了「萬物一體」這個樸素而深邃的道理,他寫道:「物質的每個部分都可以設想成一座充滿植物的花園,一個充滿著魚的池塘。可是植物的每個枝椏,動物的每個肢體,它們的每一滴體液,也是一個這樣的花園或這樣的池塘。」

萊布尼茲的思想最有助於我們理解古希臘哲學、基督教與佛教,直到當今最先進的科學成就,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單子論》幾乎是所有這些人類精神遺產的結合。另外,《單子論》也為我們闡明了非常正確的社會倫理學,例如生命個體的獨立自主與世界整體的預定和諧。

□□□□□□□□□□□□□□□□□□□□

●我們的世界只有一個上帝,並且這個上帝也就足夠。

——萊布尼茲

6、

萊布尼茲是人類最為博學的幾個人之一。他一輩子沒有進過教堂,所以他的綽號是「什麼也不信的人」,然而,萊布尼茲信仰上帝,他為我們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上帝的存在。

他的《單子論》一開始就寫道:「我們這裡要說的單子不是別的,而是一種構成複合物的單純實體。『單純』,就是『沒有部分』的意思。」「在沒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廣延、形狀、可分性的。這些單子就是自然的、真正的原子,即事物的原素。」

「實體」(substance)是西方哲學傳統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是指,在事物變動不居的現象後面有一個不變的東西。從古希臘開始,西方哲學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有關「世界本原(質)」的答案,例如泰勒斯的「水」、德謨克利特的「原子」、柏拉圖的「理念」、笛卡爾的「理性」、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等。

但萊布尼茲似乎非常另類。他認為,真正的實體或單子(Monad)只能是非廣延的精神,而不是自然的「物理—心理統一體」。在萊布尼茲那裡,實在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單子。而且,宇宙中的單子在數量上是不可數的、無窮無盡的。「而且,每一個單子必須與任何一個別的單子不同。因為自然界決沒有兩個東西完全一樣,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種內在的、基於固有本質的差別來。」

在萊布尼茲的時代,量子力學還沒有出現。然而,天才的萊布尼茲認為,宇宙萬物都有(是)精神現象,只不過各自在知覺上的清晰程度不一樣:最低級的是赤裸的單子(例如無機物,包括現代科學發現的渺觀世界中的粒子),只具有最含混的無意識的知覺;其次是靈魂(例如有機的生物),具有有意識的知覺即感受,有記憶相伴隨;再次是心靈或者精神,其知覺具有自我意識和理性。

□□□□□□□□□□□□□□□□□□□□

●我和大多數所謂的無神論者最大的區別是,我對宇宙和諧中難於理解的奧秘保持絕對的謙卑。

——愛因斯坦

7、

萊布尼茲的「單子」,其內涵極其豐富。它是「形而上學的點」,是世界的基本元素「0」(非存在)和「1」(非不存在)的統一體。任何單子,都能夠反映並且「思考」整個宇宙。單子有如細胞,每一個都已涵蓋了生物整體全部信息。自然天地萬物與人、細胞一樣,同樣涵蓋了全宇宙的全部信息。

萊布尼茲寫道:「這種一切事物對每一事物的聯繫或適應,以及每一事物對一切事物的聯繫或適應,使每一個單純實體具有發現其他一切事物的關係,並且使它因而成為宇宙的一面永恆的活的鏡子。」

在萊布尼茲看來,不同等級的單子通過微意識、心靈、靈魂,而感知宇宙,並共同參與整個宇宙的建構。單子的精神狀態,影響著宇宙的過去與未來。他寫道:「這種事物間的相互交往延伸到無限遙遠的距離。因為,每一個物體都能感受到宇宙中所發生的一切,從而,洞察全局的人能在每一物體中看到各處所發生的事,以至過去或未來,能在當下看到那些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甚為遙遠的事,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說的,sympnoia panta(萬物一致)。但一個靈魂在自身中只能看到那些被清晰地表象於其中的東西,而不能一下子打開封藏於其中的所有東西,因為這些奧秘是趨於無窮的。」

萊布尼茲的觀點,與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創造力的物理學思想家惠勒(1911—2008)的思想幾乎一樣,而且似乎更加深刻。波爾(1885—1962)說:「不存在量子世界,只存在抽象的量子描述。」 在量子物理的現實世界中,沒有哪一個基本現象可成為「現象」——直到它被觀察記錄到為止,這就是哥本哈根思想的核心所在。在1979年普林斯頓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專題討論會上,惠勒提出了一個「延遲選擇實驗」,更把哥本哈根學派的思想推到了極致。這是一個愛因斯坦分光實驗的延伸,它直接導致了一個震撼的推論:即觀測者現在的行為有可能對遙遠過去已經發生了的事件產生影響,這使得經典世界的因果觀念受到了最大挑戰。

惠勒認為,我們見到的世界,由於觀察而成為存在。進一步,惠勒提出了「參與的宇宙」(participatory universe)這個概念,他指出:現在的觀察,參與了乃至創造了宇宙之誕生。於是有「萬物源於比特」(有生於微)的理念。純粹的客觀的觀察是不可能的,觀察者必然成為參與者。而我們現在是看到的宇宙,或者實在,正是來自於古往今來的無數觀察-參與行為。

□□□□□□□□□□□□□□□□□□□□

●時空不是實在的,不是獨立於心靈的客觀實在……離開能感知能思維的主體,整個物質世界的屬性和特徵就會消失,宇宙萬物無非是精神主體所感知的現象。

——康德

8、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我們顯現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顯現了微觀粒子的不確定性和非實在性,我們再無借口來堅持唯物主義的信仰了!因此,在對待本質、心靈等問題上,我們首先要打破傳統觀念和習慣的熏陶所形成的思想枷鎖,培養一種能理解非時間、非空間存在形式的素養,以便在談論現象背後時也能同時伴隨著這樣的理解。

與世界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更像一種哲學,甚至在很多方面佛教比哲學深刻很多。佛經上說:宇宙萬物都是我們心靈的顯現,都因為心靈的感知才有體性。顏色、聲音乃至空間並不是客觀的實在,而是我們心靈顯現和認知的功能,這些元素與同是心靈的感受和合構成萬物。但人們一直以來卻習慣於把時間、空間以及顏色和聲音等看成是外在於心靈的客觀實在,習慣於把時問和空間看成是萬物存在的依據。

針對人們的謬見,康德指出:「時空不是實在的,不是獨立於心靈的客觀實在,不是事物本有的性質或關係。它們是心靈理解和認知的方式,是感官的形式或形態。如果世界上沒有能夠直觀或知覺時空的人,這世界就不再就有空間和時間的性質。離開能感知能思維的主體,整個物質世界的屬性和特徵就會消失,宇宙萬物無非是精神主體所感知的現象。」

□□□□□□□□□□□□□□□□□□□□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肉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1:20》

9、

精神主體感知宇宙萬物,並且參與宇宙建構,於是,宗教得以產生。世所公認的宗教學的奠基人麥克斯·繆勒指出:「沒有無限就沒有有限」,而「宗教,乃是領悟無限的主觀才能」。根據萊布尼茲的單子論,在我看來,宗教本質上就是有限的單子(心靈主體)對於無限的單子(上帝)的領悟。通俗的說,就像單個的個人對於整個的人類的皈依情感。這種情感自然地深埋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萊布尼茲認為,「上帝是絕對完滿的」,是「唯一、普遍和必然的最高實體」,「只有上帝是原始的統一或最初的單純實體,一切創造出來的或派生的單子都是它的產物,可以說是憑藉神性的一剎那的連續閃耀而產生的,神性是受到創造物的容受性的限制的、對於創造物說,有限乃是它的本質。」

沒有整體,就沒有部分。而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正如「自我」對於我們每個人身體的局部來說,具有絕對的優先地位。因此,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充足理由。所以,萊布尼茲寫道:「同樣真實的是:上帝不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質的源泉,是實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樣是處在可能性中的實在事物的源泉。這是因為上帝的理智乃是永恆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恆真理所依賴的理念的所在地,因為如果沒有上帝,就沒有任何處在各種可能性中的實在的東西,不僅沒有任何實存的東西,而且沒有任何可能的東西。」

部分對於整體、有限對於無限的「皈依」與從屬,就是宗教情感的源泉。因此,在宗教之中,「人」成了無限與有限的結合。就像人一樣,每個單子既有完滿性,也有受限性。完滿是因為每個單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整個宇宙,受限是因為每個單子感知整個宇宙,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萊布尼茲寫道:「創造物有它們由於受上帝影響而得來的完滿性,但是它們也有由於它們自己的本性而來的不完滿性,所以不能沒有限制,因此創造物與上帝的區別就在這一點上。[這些創造物的原始的不完滿性的一例,就是物體的自然惰性。]」

□□□□□□□□□□□□□□□□□□□□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金剛經》

10、

每個人都是有限的,然而,每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有限又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嚴格的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帝,都有自己的宗教觀。這個看起來「現代」的觀點,萊布尼茲說得非常明白:「單子的本性既是表象。所以任何東西都不能限制單子只表象事物的一部分,雖然這種表象確乎在整個宇宙的細節方面只是混亂的,而只能在事物的一個小部分中是清晰的,就是說,只能在那些對於每一個單子說或者最近或者最大的事物中,才是清晰的;要不然單子就會是一個神了。單子之受到限制,並不是在對象方面,而是在認識對象時所採取的方式方面。單子都以混亂的方式追求無限,追求全體,但是它們都按照知覺的清晰程度而受到限制和區別。」「所以,雖然每個創造出來的單子部表象全宇宙,它卻特別清晰地表象著那個與它關係特別密切的、以它為『隱德來希』的形體:這個形體既是以『充實』中的全部物質的聯繫來表現全宇宙,靈魂也就以表象這個以一種特殊方式附屬於它的形體來表象全宇宙。」

萊布尼茲有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然而,在他看來,宇宙萬物構成了一個無數生命形態構成的無限連續體。他認為,在無機物與有機物之間,在植物與動物之間,在動物與人類之間,沒有絕對分明的界線。後來的科學實驗也證明了萊布尼茲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作為理性主義者,萊布尼茲認為只有普遍性的理性知識才使人與動物區別開來,人的經驗與動物的記憶性的聯想並沒有本質不同。

上帝的存在,保證了我們共處的宇宙是如此無限多樣、豐富多彩!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上帝的存在僅僅是理論上的一種假設。萊布尼茲寫道:「正如一座城市從不同的方面去看便顯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好象因觀點的不同而成了許多城市,同樣情形,由於單純實體的數量無限多,也就好象有無限多的不同的宇宙,然而這些不同的宇宙乃是唯一宇宙依據每一個單子的各種不同觀點而產生的種種景觀。」

□□□□□□□□□□□□□□□□□□□□

●我們需要智慧,以了解所信仰的東西;需要信仰,以相信所了解的東西。

——奧古斯丁

11、

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這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宗教來回答!但上面已經說過,每個人的宗教信仰其實是不一樣的。不過,從根子上來說,又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以及我們的宗教信仰來自同一個宇宙。這就是讓有限參與無限之中。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這總是一個事實,就像我們從娘胎里出來,不得不成為父母的兒女一樣。因此,基督教的「愛上帝」,其實是一種非常樸素的信仰。

因為有了「愛上帝」諸如此類的超越性的宗教信仰,所以,我們也就有了以「有涯」參與「無涯」的動力與信心,以及由此帶來的慰藉感和滿足感。實際上,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求真理與熱愛人類以及宇宙萬物。這其實也是人生的本來面目。因此,真理其實就是上帝,真理和上帝一樣,都是以「有限」擁抱「無限」的過程。實際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徹底地拋棄這個過程,無論他如何消極厭世。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實際上,這樣的哲學等於將每個人的差異全部都抹殺了。在這種虛無主義的影響下,人就自暴自棄乃至屠戮同類。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宇宙的唯一的一個「單子」,所以,我們的宗教信仰都有「自性」。不過,正如佛教所言,我們不應該「執著」於這樣的「自性」,認為自己的信仰是最好的,別人的都不正確。因此,對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應該寬容。【當然,我們應該警惕那些並非宗教的意識形態。】我們都應該追求佛性,向佛陀(「覺悟者」)學習,修鍊自己,容納整個宇宙。歌德說過:「只知道一種宗教的人,其對宗教一無所知。」所以,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宗教信仰是不應該偏執的,否則,就不可能真正走向覺悟。

佛教認為,宇宙萬物都是我們心靈的顯現,皆因心靈的感知而有體性,一切存在都以心靈為體性,心靈是存在之體,現象是心靈之相,顏色、聲音、味道、觸覺、思維和感受是心靈表象和感知的功能。眾生的心體和心相本質上平等無二,但由於生命個體在表象和感知方式上的不同,所以才呈現不同的境界。生命有兩種存在狀態,一種是能覺知自體性的沒有生死和煩惱的覺悟的狀態;一種是不能覺知自體性,生活在由自己表象和感知的功能所形成的生死境界中的虛妄的存在狀態。

□□□□□□□□□□□□□□□□□□□□

●誠實的懷疑,是誠實信仰的最深刻的源泉。

——麥克斯·繆勒

12、

走出虛妄的存在狀態,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誠實地面對自己。在不同等級的單子(赤裸的單子、動物、人、上帝)中,「人」由於具有「理性」,所以,是最容易不誠實的。所以,我非常贊同宗教學的奠基人麥克斯·繆勒的觀點!我認為,誠實是最重要的宗教力量。人背離了誠實,就是有罪的開始。所以,在印度教、基督教那裡,人都是有罪性的。

麥克斯·繆勒在《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一書中告訴我們:宗教發展的最高形式和最後階段就是「誠實的無神論」。然而,「誠實的無神論」仍是宗教信仰,所以,它應該跟「庸俗的無神論」有嚴格區分。他寫道:「有一種無神論是走向死亡的無神論,但有一種無神論卻是一切真正信仰的生命之血。」「這是一種真正的自我犧牲,這是信仰中最真實的信賴,是最真實的信仰。沒有這種無神論,宗教早就變成一種僵化的虛偽。沒有這種無神論,就不可能有新的宗教或宗教改革,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新生。」

麥克斯·繆勒將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的瓦尼尼作為「誠實的無神論」的傑出代表。瓦尼尼這樣闡述自己的上帝:「你們問我上帝是什麼?如果我知道我就是上帝了。因為除了上帝自己之外無人了解上帝。儘管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從上帝的營造物中發現上帝,好像透過雲層見到太陽,然而藉此手段我們並不能更好地理解上帝。但我們要說上帝是最偉大的善,是第一的存在,是全部的、正義的、慈悲的、有福的、平靜的;上帝是創造者、保護者、仲裁者、無所不知者;是父、是王、是主、是獎賞者、是統治者;是開始、是結尾、是中間、是永恆;是權威、賜予生命者、觀察者、巧匠、天祐、恩人。唯有上帝才是一切中的一切。」然而,瓦尼尼於1619年被割舌活埋,當時的法官判處他為無神論者。

由於沒有宗教信仰以及罪感意識,所以中國人沒有追求真理的智慧與勇氣,中國人幾乎不可能成為「誠實的無神論」者,而只能是「庸俗的無神論」。這一點,鄧曉芒在其《靈之舞》一書中有過較為深刻的觀察,他寫道:

中國人比較講真誠,西方人比較講真實。真實不可能返身內求,而只能外向進取;真誠則是從自己出發(「從我做起」)而又復歸於自己(「問心無愧」),不計利害與客觀效益的。西方人要證明自己確有誠意,總要憑藉外在的真憑實據,如契約、財產、互利關係以及於此相關的簽字和信譽。而在中國人看來,一個人要憑藉這些才相信另一個人,這恰好是不相信人、不「以誠相見」的表現。這種差異在日常交往中也常常體現出來。

鄧曉芒總結道:「人性中真誠與虛偽的矛盾,在向外的方面表現為不斷地奮起,在向內的方面則表現為懺悔與羞愧。……真正的真誠總是伴隨有強烈的懺悔意識和羞愧感。」實際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就不可能看清楚世界的普遍聯繫,也就不可能具有超越性的精神追求,而只能像儒家鼓吹的那樣「內在超越」,成為什麼「內聖外王」的非人類。

□□□□□□□□□□□□□□□□□□□□

●沒有對上帝的信仰,我們的道德感和正義感就沒有了基礎。

——康德

13、

中國的社會問題很多很多,但根子仍然在於人們沒有宗教信仰,所以,個人無道德感,社會無正義感。於是,數千年以來,中國人都在「無神」地活著,尤其在當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基本上都是空空蕩蕩的,無聊、乏味、空虛、焦慮,乃至瘋狂、「使人們變成死相」。自絕於世界的結果,就是世界越來越精彩,而中國越來越糟糕。

對上帝的信仰,以及其他的超越性的宗教信仰,不僅能夠回答個人的生活意義問題,而且他們也是社會倫理學的根本。同時,對於那些偏重理性的人們來說,宗教信仰也有助於人們發現物理學上的「真理」。因此,那些世界上最傑出的頭腦絕大多數都有宗教情感。

1929年4月24日,紐約猶太教堂的一位牧師從紐約發了一個僅有五個英文字的海底電報到柏林,詢問愛因斯坦「你信仰上帝嗎?」並要求他也用電報回答。愛因斯坦當日就發了回電:「我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諧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命運行為有牽累的上帝。」

愛因斯坦稱自己的這種感情稱為「宇宙宗教感情」。這跟他本人的宗教觀有關。他認為,人類的宗教發展經歷了這麼三個階段,從「恐懼的宗教」到「道德的宗教」再到「宇宙的宗教」。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宇宙的宗教情感是科學研究的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只有那些作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現出熱忱獻身——要是沒有這種熱忱,就不能在理論科學的開闢性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才會理解這樣一種感情的力量,惟有這種力量,才能作出那些確實是遠離直接現實的枯燥的工作。」

實際上,理性與信仰之間,是一種張力關係。理性是一種自主的真理觀,而信仰是一種恩典的真理觀。對於人類來說,只有意識到理性的有限性,才能追求儘可能多的道德與正義。因此,人類需要敬畏真理。

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不過,對於長期弱智而且冷漠的信奉唯物主義的「第二人類」中國人而言,要真正理解這一點,難於上青天!


推薦閱讀:

美得讓人窒息!湘西,原來是一個被上帝寵壞了的地方!1
浙江這8處被上帝私藏的人間仙境,不去真的會後悔!
連上帝也震驚的玄關設計
恭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聖誕
上帝告訴你宇宙真相(十六):天體為什麼為球體

TAG:上帝 | 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