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四重 四香 四勝
古代學子步入仕途,理政化民,行法執紀,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和身後名聲,因此,在仕途上力爭自己始終出於對君子人格的尊崇與追求,以達君子之道、君子之境和君子之行,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信念和血性品格的正人君子。
楊雄像
西漢學者揚雄《法言?修身》載:「取四重,去四輕,則可謂之人。何謂四重?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
重言。古人講「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不以虛言舉人,不以妄言廢人。言重則有法。君子重言,遵循「有的放矢」,不說空話套話假話,講真話實話,不妄自斷言,言之有物;不脫離實際,顛倒黑白,搬弄是非;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所以,君子慎言重行。
重行。古人講,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行為躬身敬業,待人禮貌謙遜,胸懷大義,普惠於民,彰顯君子之道。行重則有德。君子的品格力量,在於理論聯繫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民;君子的做人境界和人格力量,還在於努力實踐,不怕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重貌。貌重方顯威儀。古人倡導君子舉止動容,要遠傲慢、正顏色,弘誠信,戒卑鄙。尊崇五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要形貌端莊,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張弛有度。即生活中人們常講的知書達理、不驕不躁、泰然自若,而舉止輕佻、言語粗俗的形象是不受人尊重的。
重好。說的是君子要有高雅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古人講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精耕,食在其中;勤學,祿在其中。君子之所以和平常人不一樣,就是存心以仁,舉止循禮。所以,君子有終身之憂,追求無一朝之患。正因為這樣,君子才輕鬆地擺脫了功利的困擾,達到了自得其樂、淡泊明志的境界。
孔子與老子
「四香」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律己準則:「不亂財,手香;不淫色,體香;不誑訟,口香;不嫉害,心香。」
古往今來,無數人信奉有錢可通神,愛財如命,貪贓枉法,斂財不擇手段,最後掉進錢眼裡,身敗名裂。「不亂財,手香」,就是臨財近利,取之有道,廉潔自律,不近苟得,手腳乾淨。
「不淫色,體香」,就是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貪戀美色,立足人世間,無論是否是英雄,不墮「溫柔鄉」,能過「美人關」。
「不誑訟,口香」,就是不但自己不編造假象進入訴訟,也不以某種目的參與欺騙打官司,珍重口德,謹言慎行;不道聽途說,搖唇鼓舌,「打破鼻子撓破臉」地爭爭講講。
「不嫉害,心香」,就是不以嫉妒之心待人和無端傷害人,不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始終保持自己的神池靈沼清潔平靜。
「四勝」是漢代文學家劉向在其著作《說苑》里提出來的:「力勝貧,謹勝禍,慎勝害,戒勝災。」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辛勤勞動,可以戰勝貧困;小心謹慎,可以避免禍患;慎重警惕,可以克服危害;有所戒備,可以消除災難。
「四重」「四香」與「四勝」,取之為訓可,取之為銘亦可。「四重」與「四香」,是對政府官員而言的,古今操權握柄的執法者腐化墮落,正是因平時忽視了「四重」修養、看輕了「四香」妙處,而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軌跡,成了人們取之為誡的反面教材。
「四勝」則是人生至理,不可不明。這些富有哲理的箴言,是我國先賢們的為人立世的思想智慧結晶,在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走進新時代,步入新征程之際,重新溫習這些名言警句,對我們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無裨益。
(來源:《人民法院報》?宋今聲)
推薦閱讀:
※擇偶:人品為上, 德為首選
※留美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未必因為美帝大學太缺錢
※【嚴重提醒】謹防國學傳銷
※做一朵別具風格的小花【國學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