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將學朱棣清君側,出師不利病死九江,為清軍渡長江幫了大忙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8四月初四

1645年(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四月初四日,南明寧南侯左良玉在九江江面船上病逝,留下跟隨他東下「清君側」的數十萬大軍,由他的兒子左夢庚率領。

1644年,崇禎皇帝殉國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登基稱帝,史稱弘光皇帝。弘光帝的繼位初步穩定了當時的亂局,在北方的緩衝地帶布置了當時明朝僅剩的軍隊——在江北的淮、揚、泗、鳳等蘇北、淮北地區設置了四鎮,史稱「江北四鎮」,各領數萬大軍鎮守,由史可法坐鎮揚州指揮,而上游則由原駐紮武昌的寧南伯(後晉封寧南侯)左良玉數十萬大軍駐守。

江北四鎮

自古守江必守淮,南方政權要想守住長江與北方劃江而治,必定要守住淮北地區,才能確保長江天險的安全,南明此時集合重兵守住淮北一帶,可以說是比較穩妥的辦法。正常情況下,有了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的鎮守,長江江防似乎固若金湯。

但是,在南明的歷史上,往往充滿了意外和惋惜,歷史往往又會被那些意外改變。

1645年三月,李自成抵擋不住清軍八旗和明朝降軍的聯合打擊,被迫退出自己的根據地陝西,率軍向南轉移。然而,這卻引起了握有南明最強軍隊的左良玉的恐慌,左良玉雖然手握數十萬軍隊,卻十分忌憚被滿清八旗追著跑的李自成。

左良玉

打不過只能跑了,但是自己身為鎮守地方的大員,不能隨便開溜。但是,這難不倒左良玉,南京正好有人自稱崇禎太子,被弘光帝關了起來,左良玉決定利用這次機會,他假稱接到「太子」的密旨,起兵東下南京,而口號則是「清君側」,畢竟不能把矛頭直接指向當時的皇帝弘光帝,只能把矛頭對向弘光帝的首輔馬士英和另一個奸臣、兵部尚書阮大鋮。

馬士英

「清君側」的旗號很多人都打過,最近的一次是明成祖朱棣,而且他成功的奪取了侄兒的皇位。那麼左良玉這次的「清君側」呢?

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率部從武昌開拔,沿江順流而下,直奔南京而來。身在南京的馬士英和阮大鋮十分慌張,因為他們兩位在南京大肆壓迫、清算東林黨人,而左良玉則是東林黨的同情者,而且他們是左良玉起兵「清君側」的對象,他們必須極力抵抗左良玉,以挽救自己的性命。

此時,南明軍隊中能與左良玉抗衡的只有江北四鎮了,但是此時江北四鎮正布置在長江北岸,以防守隨時南下的清軍,但是對於命在旦夕的馬士英和阮大鋮來說,沒什麼比抵擋左良玉東下更大的事情了。於是,馬士英調四鎮中的劉良佐和黃得功兩部,離開駐防區域,到長江上游抵擋左良玉部,劉良佐在江北,而黃得功部則被調往江南。

四月初四,東下的左良玉並沒有到達南京,就在九江江面的座船上病逝,留下了數十萬的軍隊,交由自己的兒子左夢庚率領,所謂的「清君側」行動也得到了江南的黃得功部的阻擊,左部被擊敗。

而這次江北四鎮的調動卻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後果,因為劉良佐和黃得功兩部被調離駐地,坐鎮揚州的督師史可法沒有足夠的軍隊,加之史可法雖然氣節可嘉,但是軍事能力卻並不高明,四月二十五日,揚州被清軍攻破,史可法殉國。

史可法

揚州的失守,導致長江防線的崩潰,清軍毫不費力的渡過了長江天險,五月初十日,南明首都南京被清軍多鐸部佔領,弘光帝和馬士英等大臣紛紛出逃,剛剛組建一年的弘光政權即告崩潰。

左良玉,之前深受崇禎皇帝的器重,手握重兵,在大敵當前之時,卻不能奮力抵抗,反而以「清君側」之名躲避李自成兵鋒、挑起內戰,最終導致長江防線崩潰,南京失守,南明失去了和清朝劃江而治的機會,實在是千古罪人、死有餘辜。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明清之際的「遵義會議」:南明得以延續十餘年
史可法復多爾袞書
崇禎死後,福王朱由菘是如何脫穎而出登上南明帝王的?
關於顧誠南明史史料考據的一些問題

TAG:南明 | 長江 | 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