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宰相呂蒙正

在我國的古代史上由科舉中狀元的就很不容易,因為他們要苦讀詩書,要通過多次考試。而由狀元擔任宰相的也不太多,北宋時期的呂蒙正就是這樣的一個,由狀元而任宰相,而且一生中三次出任宰相,這樣的人就更少了。呂蒙正一生奮鬥的經歷,用今天的話說,還是很勵志的。    呂蒙正(公元944年―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出身官僚家庭。據《宋史?呂蒙正傳》記載,他的祖父呂夢奇是戶部侍郎,父親呂龜圖是起居郎。雖說應該是出身官僚家庭,但呂蒙正卻一點兒也沒沾上父親的光。因為他父親妻妾多,關係不好,而呂龜圖聽信了小妾的讒言,與嫡妻劉氏不和,竟然一怒之下,把劉氏及幼小的兒子呂蒙正趕出了家門。母子倆因而流落在外,生活窮困窘迫,劉氏決計不再婚嫁,要帶著兒子努力奮鬥。幼年的呂蒙正非常懂事,在極為艱難的處境下發憤苦讀,決心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    呂蒙正的機遇還是不錯的,他正處在北宋的初期。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他的弟弟趙匡義搶先繼位,這就是宋太宗。這兄終弟及的做法打破了那子繼父位的傳統慣例,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宋太宗的繼位成為了當時輿論的焦點。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宋太宗採取了一系列的辦法,其中一項就是開科取士,以培植自己的官員隊伍。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宋太宗的主持下,舉行了科舉考試,而且擴大了規模,一次考試竟錄取了500名進士。數量之多,史無前例。而在這考試中,呂蒙正嶄露頭角,榮獲了第一名,成為了響噹噹的狀元。    對這批進士,宋太宗是特別重視的,因為是他登基後親自主持的,而對這狀元呂蒙正就更有特別的印象,於是就授予他監丞、升州通判的官職,賜錢二十萬,允許他如遇到不利民生的事情,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一時間,呂蒙正受到特殊對待。此後也官運亨通,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竟然升任為宰相。    史書對呂蒙正的評價是:「蒙正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未允者,必固稱不可。」這意思是呂蒙正為人厚道而寬容,有很高的名望,以堅守正道來要求自己。遇到事情時敢於出來講話,每次討論時政,只要有不公正的,他一定反對。    能堅持己見,不阿諛奉承,不見風使舵,不隨波逐流,這是呂蒙正的一個特點,也就是說他襟懷坦白,為人剛正。   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宋太宗設夜宴招待群臣。宴會廳里,張燈結綵,燈火輝煌,好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酒過三巡之後,宋太宗興奮起來。他還沒等到大臣們歌功頌德,就情不自禁地便自我吹噓起來了。他頗為自豪地對大臣們說:「五代的時候,民不聊生,周太祖率軍隊從鄴地歸來,百姓又遭到了劫掠。那時候,地上有火災,天上有彗星,看到這情況的人沒有不驚慌恐懼的,人們紛紛議論說天下難有太平的時日了。可是自朕執政以來,萬事和諧,沒什麼亂象。朕常感念這是上天的賜福。不過,現在國家安定,人民富庶,朕才覺得國家的安定與混亂,全在於人,而不在於天啊!」    宋太宗得意揚揚地說了一番之後,很想得到群臣的附和,可是大臣們聽了以後,心中卻不是滋味。心想作為一國之君,哪能這麼驕傲自滿呢?現在真是太平盛世,一點危機也沒有嗎?因而誰也沒有開口,大家在沉思著。宴席上的氣氛一時間顯得非常尷尬。    就在這時候,呂蒙正站了起來。他離開座位,走到宋太宗的面前,恭敬而嚴肅地啟奏說:「陛下所在之處,各種人才和物產都匯聚於此,所以顯得十分繁華、富庶。可是城外不遠的地方,我就看到,因為凍餓而死的人也不少呀,不全是像京城裡這樣的情形。希望陛下從身邊的近處也能看到遠處,這才是天下百姓的福氣啊!」    呂蒙正的這番話如同給宋太宗當頭澆了盆冷水,他心裡生氣極了,頓時就變了臉色,沒有再說一句話。    看著這情況,群臣都為呂蒙正捏著一把汗,可是呂蒙正卻不慌不忙,他一臉正氣地回到座位上。他的做法得到了同僚們的欽佩,都稱讚他剛正不阿。    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他從不屈從皇上的意見,總是堅持自己正確的看法。有一次宋太宗要派人出使朔方,就讓宰相物色人選,皇帝的要求是要有才幹,能勝任這次使命。呂蒙正很快就向宋太宗推薦自己認為合適的一個人,可是宋太宗對這人有成見,並沒有接受。幾天過去後,宋太宗又讓呂蒙正再推薦人,呂蒙正依然推薦的是那個人。宋太宗很不高興,心想,除了這人以外,難道朝中就沒有人才了嗎?因此還是沒有批准。當皇帝再次要求他推薦時,呂蒙正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對此,宋太宗很不滿意,他當著其他大臣的面激動地責備呂蒙正說:「你怎麼就這樣固執呢?」    呂蒙正心情也很激動,他說:「不是臣固執,而是您沒有體諒到臣的良苦用心。我反覆考慮這個人完全可以勝任這一使命,其他的人都比不上,所以才再三推薦。我不想因為迎合陛下的心意,而使國家受到損失啊!」看著君臣那激動的樣子,身旁的大臣一句話都不敢說。    宋太宗退朝以後,很有感慨地對身邊人說:「這呂蒙正的氣量真是我不如的啊!」他終於接受了呂蒙正推薦的人,事後證明這個人確實能幹,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在封建時代,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作為臣子,誰敢得罪皇帝呢?而呂蒙正卻從不屈從皇帝,所以大臣們無不佩服。其實,呂蒙正敢於說話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只有不計自己的安危得失,不考慮為此要付出的代價,甚至遭到貶黜、罷官,才能這樣敢諫敢言。    呂蒙正的剛直無私,也體現在其他的事情上。    從前,在盧多遜擔任宰相的時候,他的兒子剛剛出仕就被授予水部員外郎的官職,這樣就開了一個先例,對宰相的子弟會授予較高的職位。呂蒙正當上宰相以後,也該他的兒子授予同等級別的官職了。作為家長一般來說自是求之不得的。兒子封高官並非自己特殊,也是按先例來辦,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呂蒙正卻上奏說:「臣出身進士,剛入仕途時僅授為九品京官。現在天下有才能的人,有的終身隱居于山林,沒有得到朝廷絲毫俸祿的也不在少數。臣的兒子剛剛成年,就獲高位,恐怕會遭到上天的譴責。因此請求以臣剛出仕時的九品官職授給他。」從呂蒙正開始,宰相的兒子就只授給九品京官,後來就成為了法定的制度。    一個父親,不為兒子求高官,而是要求皇帝對自己兒子降職授官,這在當時官場是極為難得的。   由於呂蒙正敢於直言,又得到皇帝的信任,呂蒙正在朝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有的人就想通過他謀求職位或升遷官職,遇到這種事,他總是巧妙地予以回絕。有一次,有人向他獻上一面古鏡,說這古鏡非常奇特,能照見方圓二百里範圍內的東西。呂蒙正一點兒也不好奇,他笑了笑對來人說:「我的臉盤也就不過一個碟子那麼大,哪用得上這種照得到二百里的好鏡子哩!」來人只好懊喪地走了。    還有一次,有人要送一個古硯給他,當著呂蒙正的面,來人取出古硯,呵上一口氣,硯台上馬上滲出了水,就可以研墨。看著這神奇的古硯,呂蒙正卻無動於衷,他淡淡一笑說:「即使能呵出一擔水,又能值幾何錢呢?」送古硯的人顯得非常尷尬。就這樣那些想通過他求官、陞官的人,便不敢再上門了。    呂蒙正律己嚴格,對人卻寬厚。當他初任宰相時,很年輕,只有42歲,因此有的人就很不服,有的甚至嫉妒他。有一次,當他進入朝堂時,有人在帘子後面議論他說:「這小子竟然也是參政?」語氣很是不屑。但呂蒙正好似沒有聽見,頭也不回地就走過去了。和呂蒙正一起同行的官員,聽了這話很是氣憤,覺得對宰相也太不尊重了,便要查出說這話的人究竟是誰。呂蒙正趕忙制止說:「不要查呀,查出來,我一輩子也會忘不了,還是不知道為好,不知道會有什麼損失呢!」    官員們都佩服他的度量,真是不記人之過。    對他人如此,對家人就更是這樣。當年他父親聽信小妾的挑撥,一怒之下,竟將幼年的呂蒙正與其生母一起逐出家門,使他們備嘗苦辛。然而當呂蒙正當官以後,他不計前嫌,仍然把父親接到家裡,依然很周到地侍奉他,極盡孝道。    人家嫉妒他,他沒有放在心上;而面對委屈,他也能處之泰然。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沒有必要去反覆申辯。有一年,他發現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知州張紳貪污公款,便啟奏皇帝撤去了他的官職。這時,就有人向皇帝進讒言說,這是呂蒙正報復啊!因為張紳家境富裕,很有錢,應該是不會貪污的。而呂蒙正當年貧寒之時,曾向張紳借過錢,張紳沒有借,因而心存芥蒂。現在呂蒙正當權,便要報復張紳,以此發泄心頭之恨。宋太宗一聽,覺得說得也還在理。若是這樣,便冤枉了張紳,於是改變原來的決定,恢復了張紳的官職。    張紳復職之事,呂蒙正知道以後,依然很平靜,他沒有去向宋太宗申辯,沒有去作任何解釋。他覺得真的就假不了,時間久了,自然會水落石出的。    到了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呂蒙正終因直言而獲罪,被罷免了宰相,他沒有當政了。這時朝廷在重新考察官吏時,發現了張紳的劣跡,確實貪污了公款。宋太宗便又下令,將張紳貶為絳州(今山西新絳縣)團練副使。事實證明,當年呂蒙正對張紳的處理是正確的,決非是挾私報復。    兩年後,呂蒙正又出任宰相,宋太宗召見他,和他談話時,又說起了張紳這件事。皇帝想,呂蒙正一定會表白自己的委屈,一定會感謝為他恢復了名譽。然而呂蒙正既沒有表白自己從前判斷正確,也沒有表示對皇上的感謝。他什麼也沒說,對這過去了的事提也沒提,好像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呂蒙正就是這樣地對待他人,所以人們讚揚他為人正直。也正因如此,他得到皇帝的信任。晚年呂蒙正退休之後,定居洛陽。大中祥符年間,宋真宗(宋太宗已過世,其子繼位)在東封泰山,西祀汾陽,拜祭宋太宗的陵墓之後,在經過洛陽時,兩次到呂蒙正家中看望。當他談到要選用人才時,誠懇地問呂蒙正道:「您的幾個兒子中,哪一個堪當重用呢?」想從呂蒙正的兒子中挑選人才。呂蒙正很認真地回答說:「不瞞您說,臣的幾個兒子都不堪重用,但有個侄子叫呂夷簡,還是宰相之才,他現在在穎州(今安徽阜陽)任推官,倒是可以重用的。」宋真宗接受了這一推薦,後來呂夷簡確實不錯,也成為了宋代的一位名相。    對出使朔方使者和呂夷簡的推薦,就可以看出呂蒙正很有知人之明,這種事例就多了。有一位朋友叫富言,與呂蒙正常有來往,富言對呂蒙正的學識、為人都很敬佩,很想把兒子帶給呂蒙正看看,看能否造就?有一次,富言趁機會對呂蒙正說:「我的兒子已經十多歲了,很想送到書院來讀書,您看怎麼樣?」呂蒙正很痛快地就答應了,讓富言把兒子帶過來看一看。    富言把兒子帶來了,呂蒙正一看,非常驚訝。他興奮地對富言說:「這小孩了不得呀!他將來的名位會和我一樣,而且他的功勛會遠遠地超過我。」他很高興地就讓這孩子和自己幾個兒子一起讀書。這孩子確實超群,他叫富弼,後來兩次擔任宋朝的宰相,也是宋代的名臣。    呂蒙正於1041年去世,享年68歲,曾封為萊國公,死後贈中書令,謚曰「文穆」。    呂蒙正生活在北宋的初期,社會相對來說比較平靜。這樣的社會環境,使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迹,也沒有建立卓越的功勛的機會。然而他剛正不阿,寬厚待人,嚴格律己的品格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好的名聲,給後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教育督導室 責任編輯:謝建平
推薦閱讀:

中醫人物誌|第10期:陶弘景——與醫藥結緣的「山中宰相」
南宋的一位宰相,被稱諸葛亮第二,嚇跑金兀朮,卻害死岳飛
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其實男人肚裡也能撐船!
鬼谷先生與四大山中宰相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其實慘過竇娥,你知道是誰嗎?

TAG:呂蒙 | 宰相 | 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