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神霄派的宇宙觀與保神養心的內丹思想

神霄派創始人是北宋末江西南豐的道士王文卿(1093—1153年),他曾自稱得唐道士火師汪君(714—789年)之傳。從年代來看,這顯系託名, 因為從汪君生活的年代到王文卿創立新派的時期相差兩三百年,所以直接授道似乎不大可能。這或許是一種扶乩行為,歷史上許多道教創始者常常託名 某某神仙降世傳授真法,王文卿之說與此頗相類似。王文卿在宋徽宗時極受尊崇,神霄雷法因之而顯赫一時。靖康之難後, 趙宋王朝衣冠南渡,王氏此時亦失寵於朝廷,態度較為消極,其法脈流人民 間,弟子多為居家之人。儘管如此,他的弟子及其後學中仍不乏以雷法稱名 者,如人稱「譚五雷」的譚悟真,自稱「汾陽薩客」的薩守堅,又有鄒鐵壁、莫月鼎等皆出其門下。神霄派留存下來的文獻資料,收錄於道藏中的不少,可供參閱的其他文獻也相當豐富。如《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道法會元》中的《雷霆 妙契》、《雷霆梵號咒》、《雷說》、《內天罡訣法》、《續風雨雷電說》等,又有內丹南宗五祖陳楠傳《先天雷晶隱書》、《洞玄玉樞雷霆大法》以及白玉 蟾著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玄珠歌注》2卷,《汪火 師雷霆奧旨序》、《書符內秘》、《坐煉工夫》等,都是研究神霄派的重要典籍。從傳承來考察,神霄派是從唐代以前符篆道法衍生出來的一個新派別。 由於該道派將雷法與內丹相結合,具有創新性,其創始者又注重擴展其影響 於上層社會,神霄法術遂廣為流衍,支脈旁出。 張宇初《道門十規》載: 「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凡天雷豐岳之文,各相師授。或一將而數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 異。以是訛舛失真,隱真出偽者多,因而互生鎊惑。」這為我們的研究帶 來一定困難,但我們只要去冗就簡,抓住其主脈,以內煉外用的基本思想為 線索,仍可以對神霄派的思想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一、神霄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感應,其源悠遠。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宇宙在乎手,萬化 生乎身」等觀點,都是天人感應的發展和深化,行神霄雷法者之所以信心十足地認為能呼風喚雨,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論預設。 神霄派的宇宙生成說秉承道教的傳統理論,給「天人感應」的思想注 人新內容。王文卿在其《沖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話》中說:「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為妙用,上窮碧落下至黃泉,無所往而不可。」薩守堅 在《雷說》中則稱:「大道無形無名,無聲無臭,杳冥恍惚,虛無自然,視 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足見他們是完全繼承了老子的道生萬物論。他 們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一些新的範疇,將「道」具體化為「元始祖炁」、「元 始之真炁」或「一炁」、「先天混元祖氣」等。王文卿說:「夫五雷者,皆元始祖炁之所化也。祖炁既肇,太極立焉。」 「使者(雷神使者——引者注) 稟此氣而化生,總監即元始之真炁。」又說:「一炁而生諸炁。」元代 《橐籥樞機說》云:「虛而不屈者,乃先天混元祖氣也。……又曰天地之根, 萬氣之祖,太極之蒂。」?這個創生萬有的原始祖炁,既是人成仙的基礎, 又是人呼風喚雨的理論前提。有了這個預設,天地人之關係,也就有了 著落。在神霄派的理論中,天地人不僅同出一源,同時還對應同體。王文卿 說:雷神使者「乃先天不壞之元神,即今所尊元始也。程雍(雷神之引者注)乃日月也,五將(雷神五將——引者注)乃五星也;於人身使者乃元神也,程雍乃元炁元精也,五藏之炁為五將也;在地使者為后土 真皇,程雍即酆都九壘,五將即五嶽也。蓋人居天地之中,借斗運轉三才, 此謂"一竅通萬竅通,一將靈百將靈』是也。」?王文卿在這裡一方面將雷 神使者與人的元神等同看待,另一方面又進一步追溯雷神諸將的星宿本原。 這不僅使體內之神與體外之神融通起來,而且構築了獨特的雷法符號轉換 模式。在《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序》中,王文卿說:「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炁,合彼虛無之炁。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 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曰暘而暘,曰雨 即雨,故感應速如影響。」如果我們把「使者」、「程雍」、「五將」這些名 稱除去,留下的就是天地人的一一對應鏈條,這種對應有一種功能,就是牽 一發而動全局。換一種說法,即是天地可以「感動」人,人亦可以「感動」 天地。神霄派雷師們認為,人之能使天行雷雨,正是因為人身具有雷雨之 機,如能激起,則天應如響。在神霄派思想家心目中,天人一體,不僅表現在同出一源,有相互的對 應及感應,也表現在遵循共同的運動變化法則。這些法則就是陰陽消長、五 行生克、八卦運轉的象數之理。 王文卿說:「故天一生水位乎坎,地二生火 位乎離,天三生木位乎震,地四生金位乎兌,天五生土位乎中,則有五斗五 星五嶽之名,其實五炁所化也。五炁順布,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化無所 窮。其或陰陽不調,旱澇為虐,則皆五炁失度而致也。」天一地二之說出 自河圖法象,一與二即為陰與陽,坎離震兌為八卦中的四卦,其與方位的對 應為北南東西,代表冬夏春秋,而水火木金土五行之生克,便在五方四時的 運化中展現出來,順生逆成代表天地的法則,而人身亦復如此。薩守堅 《雷說》云:「夫人之一身,二炁五行之精而已。……學者無求之他,但求 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於二炁,二炁分而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炁,運五行 之炁……吹而為風,運而為雷,噓而為雲,呵而為雨,千變萬化,千態萬 狀,……散而可彌六合,道之用也。有道則有體,有法則有用世,皆本諸一 而已。」這裡的「道」、「一」等範疇是道教創教既有的,吹、噓、呵等詞 也是道教六氣治病法的術語;吹、噓、呵能喚動風雲等,才為新說。 薩守堅 的這段文字,乃是將王文卿之二氣五行說運用於人身的闡論,其理一貫。在 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提出「以炁合炁,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斯答耶」?天人一體,天人互動,在二炁五行八卦的象數義理中,神霄派創製了以 神霄玉清府諸神為統御的天地人的時空觀,鍊師們堅信通過對自己身心的修行能達於與「天心」的合一,如此便可把握時機役使雷神,呼風喚雨。這 種思路,在三十代正一天師張繼先那裡又出新說。張天師從王文卿學習神霄 雷法,撰《明真破妄章頌》闡述雷法理論,成為神霄雷法中很有影響的一 支。他吸收了當時的禪宗及金丹派南宗的心性論,提出了「萬法唯心造」 的宗教哲學「心創論」,其《心說》云:「夫心者,萬法之宗,九竅之主, 生死之本,善惡之源,與天地而並生,為神明之主宰。或曰真君……或曰真 常……或曰真如,……。用之則彌滿六虛,廢之則莫知其所。(其)大無 外,則宇宙在其間,而與太虛同體矣;其小無內,則人秋毫之末,而不可以 象求矣。此所謂我之本心,而空劫以前本來之自己也。……不可以智知,不 可以識識,強名曰道,強名曰神,強名曰心,如此而已。」 張繼先認為此 「心」乃是雷法之樞,他在《法即是心》中進一步發揮說:「此心心外更無 法,咒訣符圖妙合心,心合將靈為妙用,靈光一點便為靈」,又說:「先天 道妙工夫到,咒訣符圖可有無」。他以修心見性為根本,將傳統咒訣符圖置 於從屬地位,他認為最高的境界當是虛境:「本來真性同虛空,光明朗耀無 昏蒙。偶因一念落形體,為他生死迷西東。……識得真空方不昧,古往今來 鎮長在。掀翻世界露全身,盡度眾生超苦海」,及至「千般要妙萬般玄, 只是教人各休歇。即能休,復能歇,一切情緣皆斷絕。飢餐渴飲困時眠,萬死千生沒交涉」。他以虛境統攝生死,進而統攝天人,將一切都融化在道 法的慈悲心中,於是雷法便獲得倫理的依據。二、神霄派「保神養心』』的內丹思想雷法與內丹的結合,既是符籙道術在理論上的一種進步,又是道教在當 時的時代特色之一。縱觀神霄派的思想脈絡,可知其內丹理論多宗承金丹派南宗一系,主張先命後性。王文卿《雷說》云:「損神日日談虛空,不如歸 命胎息中。綿綿不絕神自通,煙升雲降雨蒙蒙。」④王文卿以守竅調息為內 丹之入手工夫,他繼承了傳統的精炁神說,並且引入「胎息」法門,以求其理論的完善;而薩守堅《雷說》則主張人之生「但恃精炁神三者為根 本」。 神霄派認為,人之初性元神(又名真心等)本來潔凈。王文卿說:「人 之初性譬猶明月,一點圓明,湛然不動,靈光遍照」?;而莫月鼎則將元神 認作先天一炁之體,又名「中黃先天混元祖炁」,以為此乃造化之本。為了 詮釋其義理,莫月鼎進行多方譬喻:「佛氏曰慧日、寶燈、摩尼珠,儒家曰 浩然之氣,禪宗號曰安身立命處,道家號曰金丹,其實一也。」③這些說法 一方面體現了王文卿、莫月鼎等人對三教術語的熟悉,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神 霄家以真心元神為人之初性的思想。在神霄家筆下,真心元神實乃充塞於天 地的「大我之心」,這個「大我之心」從修持的立場看也就是「有心」至 於無心,正因為「無心」,「真心」元神,方能最終感天動地。 鄒鐵壁《雷 法秘旨》云:「有心感神,神反不應,無心之感,其應如響……但無妄念, 一片真心,不知不識,心與雷神混然如一,我即雷神,雷神即我,隨我所 應,應無不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自非易事,但神霄家亦有一些方法 為其筌蹄。神霄一派之內丹修鍊,其大要在於保神養心,具體的程序及其思 想,總結起來有如下兩個主要的方面:1.清心寡欲這是一種傳統的方法。王文卿說:「人性地本善,汩於七情六欲。倘能 清心寡欲,諸障消除,其天隨處可見矣。」?性天朗朗,情障三千,撥開雲 霧則清天自現,這無疑是繼承了張伯端的「元神、欲神」之論。莫月鼎將 此具體化為:「凡行持之時,先當靜心去念,如嬰兒之未孩,此即是我,如 在胞中之時,一塵不染,一法不立,此即是先天境界也。」 ?受全真道修行理論與實踐的影響,王惟一《道法心傳》說:「夫行持道 法,先當受持十戒,日用常行無所虧欠,更能濟貧救苦,積功累行,自然感動天地,神欽鬼伏。」又說:「行雷之士須當淫慾斷絕,保養元神,煉成金 丹。」關於此,白玉蟾《道法九要》曾記載西河薩守堅持戒清凈的故事: 薩真人曾燒一獰神廟,據說廟神懷恨,跟隨他十二年,伺其失戒之隙欲施報 復,終不可得,於是歸降。薩真人曾有詩云:「道法於身不等閑,思量戒行 徹心寒。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難。」薩真人一脈道統,絕欲忘 念,持戒篤行,是神霄派發展至元代後有影響的一支。2.以內煉精炁神為本,以「積功累行」為用北宋勃興的內丹術將精炁神當做「藥物」,並且形成了獨特的操作法 度,從薩守堅的《雷說》中,我們即能看到這種特點,該篇說:「夫人,固其精,養其炁,保其神,使之三宮往來,升降不息。」薩守堅之後,元代 的神霄派名流王惟一也直接引證張伯端、白玉蟾有關內丹學的文字,可見其 淵源。神霄家們繼承了內丹的修鍊法要,又多方吸納,「真行」說便是其 一。「真行」本是全真道所力倡的修行思想,神霄派亦直承是說。例如王文 卿提出的「靜坐為基」理念便與之關係密切。在《沖虛通妙侍辰王先生家 話》中,王文卿在回答弟子之問「歸家靜坐三日,萬念放下,一事不幹, 坐滿三日」之後又如何操作時說:「自此之日至九日,至二十七日,至八十 一日,至一百二十日,至二百一十日,久久行之,日積月累,神氣精自然混 凝,上可脫殼朝元,次可長生久視,又其次可以興雲致雨,役電鞭霆,濟人 利物,何所往而不可也。」在這裡,他將內煉所得的功效分為三等,而興 雲致雨只是「又其次」的第三位,可見神霄一派對內煉成仙的渴望,而把 役電鞭雷、濟人利物這些效果只看做「真行」的功德。當然,在神霄派中, 居於第三位的「真行」並非不重要。薩守堅強調說:「子當利物濟人,積功累行,庶得諸天擁護。」從上下文的關係看,「興雲致雨」在神霄派的功行 體系中也是為了「利物濟人」,而這最終也是出於「積功累行」的目的。 薩守堅在《內天罡訣法》中提到一種內煉存思術,頗有特點。茲引述 於下:「兩眼對兩眼,看教十分端,忽然一聲響,精氣上泥丸,復運丹田 養,如蜜甘且香。若人能會得,立地返仙鄉。」鄒鐵壁對此有詳釋,他把 「兩眼對兩眼」句改為「兩眼對兩腎,認取此中間」。對此,薩守堅和鄒鐵 壁有不同的觀點,薩守堅認為:「兩眼對兩眼」,當是「先存左眼為日,金 光九芒懸合,右眼為月,銀色十芒懸合,須臾相交於泥丸」;而鄒鐵壁則 認為此當是「凝神定息,舌柱上齶,心目內注,俯視丹田片時,存祖炁氤 氳,綿綿不絕,即兩腎中間一點明」。薩真人和鄒鐵壁道法上雖有不同, 但都是比較正宗的煉精化炁論者。此外,薩、鄒二人還談到了周天運行及丹田養胎的程序。薩守堅云:「中間一嬰兒如初生之狀,當其眉心一道金光迸 出,每存吸用布符。按《黃庭經》雲,上有黃庭下關元。黃庭兩半而成洞 房,生赤子則為一焉,其義一同。」?鄒鐵壁注云:「當覺津液滿口,閉息合 齒,微微吞咽,如石墜下丹田。師雲華池玉液頻吞咽,即中理五炁,混合百 神,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從上面的闡述不難看出,神霄雷法保神養心的內煉思想與程序,在鍾呂 內丹學的基礎上進行了應用範圍的拓展。其最根本的特點是將內丹修鍊與雷 法結合在一起,主張內煉為丹,外用成雷。該道派運用其天人論,將內煉的 功用放大。這种放大充滿了神秘性,在法理上可以看做符篆道法的一種發 展。儘管仍然沒有擺脫原始法術的窠臼,但其思想卻具有融合性,反映當時 道派間不同理論相互影響融匯的趨勢。
推薦閱讀:

宇宙是否無邊無際? 如果有邊際, 是被什麼東西包著的嗎?
如何看待英國南翰普頓大學最新發布的一篇科學研究成果,我們生存的宇宙很有可可能是還在不斷擴張全息圖?
2017年1月2日,請問這顆是什麼星?
如果外星人打算入侵地球,那麼外星人最可能覬覦地球的什麼資源?
除了太陽以外的恆星發的光,能給地球多大能量?

TAG:宇宙 | 思想 | 宇宙觀 | 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