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放下一切執著之念,不是放下一切事業追求;
【網友提問】阿彌陀佛!頂禮法師 具足信願行!說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算不算大妄語!請法師慈悲 開示!
【學誠法師】妄語,以欺他之意,作不實之言者。
【網友提問】法師,患了抑鬱症如何自救?末學甚為痛苦!求法師開導。
【學誠法師】抑鬱症,是心被煩惱鎖縛。多結交積極、快樂的善友,多參與慈善利他的事業,漸漸打開心胸,增長內心光明,煩惱便會漸漸式微。
【網友提問】頂禮學誠法師!請問如何實修慈悲心?
【學誠法師】在深信因果、認識苦諦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培養知恩、念恩、報恩之心,以此為因,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心。一步一個腳印,次第而修。
【網友提問】多出來講講什麼是放下,什麼是捨得…
【學誠法師】放下,是放下一切執著之念,不是放下一切事業追求;放下一切狹隘對立,不是放下一切擔當責任。捨去了煩惱、捨去了染污,才能得到智慧、得到清涼。
【學誠法師】莊稼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穫;種下一棵果樹,則需要好幾年才能結果。凡事從因到果,都需要時間,人生的因果更是如此,它通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異時、異地、相異而熟,稱為「異熟果」。雖然因果隱晦難明,凡夫不能親眼現見,但因緣會遇之時,所造之因必定感果,真實不虛。
【學誠法師】社會的進步,既包括物質世界的進步,也離不開精神世界的進步。出家,全身心投入探索生命意義、降伏心靈煩惱、堅守精神凈土、凈化世道人心的事業,對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此外,學佛不一定要出家,無論在家或出家,學佛都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
【網友提問】法師好,弟子去年接觸佛法以來感覺良好,直到昨天,親人的責備與發怒還是燃起了我的怒火。弟子慚愧不如!自知還不知慈悲,忍辱心也沒修好。。。請教法師,如何能夠做到無論別人如何對待為難,都能好好面對呢?
【學誠法師】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始。順境中多聽聞佛法、積累資糧,逆境中思維佛法、隨轉修心、調伏煩惱。對這顆心的駕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學誠法師】人都有過失,父母還不是佛,自然也會有,但不能因為父母有過失,我們就失去了對他們的愛和敬,這本身就是兩回事。不喜歡家中互相挑剔、指責、對立的氣氛,那就先消除自己的怨恨和厭惡之心。
【學誠法師】孩子的言行都是跟家長學的,冷處理並不是好辦法,而是應該把正確的態度和做法「表演」給孩子看,身教勝於言教。家長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修正自己就是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想去修正孩子。
【網友提問】學誠師傅,請問,當你得到一樣東西同時也失去一樣東西。用業力該怎麼解釋呢?有個調查,就是調查1000為中小企業家,發現他們在企業突飛猛進,獲取財富的時候,他們的家庭同時也出現問題,幾乎都是這個模式。如果是致富種子成長了,為什麼家庭幸福就開始消失了呢?
【學誠法師】幸福的消失不是因為財富的增長,而是因為煩惱的增長。
【網友提問】法師,為什麼我覺得周邊沒有理解我的人?也沒有可以相信和依賴的人?人都是這樣孤獨的么?
【學誠法師】總想著要別人來理解自己,不如多想想自己是否理解別人;想要有信賴和依靠的人,不如自己去做一個給人以信心和力量的人。孤獨,是因為心裡只有自己,給別人留的空間太少了。
【網友提問】學誠師父,我為什麼已經很努力想去做好,可是還是不被認可,有人說我開的商店貨不全,我就儘力多上些大家喜歡的東西,可是我有的時候人家不要,我沒有的人家找,還有我努力的對每一個人好態度,可是很多人都以那種眼光看我,甚至有人會以輕蔑的態度對我,我有些懊惱但不想再怨恨,請師父開示我該怎麼做
【學誠法師】沒有一件事情能令所有人都滿意,即使佛陀,也有人批評、毀謗甚至加害,不必把取悅所有人作為追求的目標。人的注意力總是容易偏向,一件事有十個人肯定,一個人否定,卻心心念念想著這一個否定的意見,忽視了十個肯定的意見,給自己的心投射下陰影。
【網友提問】師父什麼是緣起?為什麼要重視緣起呢?
【學誠法師】緣起,就是令事物發生、變化、消失的種種條件。佛法是緣起法,了解了緣起,也就了解了事物的本質,就能去創造、組合因緣,成辦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業,同時內心沒有絲毫粘滯、執著。
【學誠法師】在家居士,好好對待工作是本職、是責任,應該盡心儘力去做,踏實、勤懇。努力提升自己的福德、智慧是根本,工作是實現福報的外緣。
推薦閱讀:
※【遠離四種執著】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有過痛苦,方知眾生痛苦;有過執著,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達真堪布:除煩惱,斷執著
※再執著的人,傷的太深也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