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學基礎講座(十一)——賞詞/蘇軾
捨得詞學基礎講座手記(十一)轉載/捨得之間
我們今天繼續說詞——捨得詞學基礎講座(十一)。在今天講座開始前,我們一起來把玩一首小詩: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這首七絕詩的特點很別緻,別緻在哪呢?就是它可以倒著念,依然是合乎格律的七絕。而詩的意思卻又別有風味。倒過來讀,這詩就變成了:岩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吐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舵。具有這樣特點的詩叫迴文詩。迴文詩其實有多種多樣的。歷史上文人們花樣翻新,藏頭的,嵌字的,玉連環的,軲轆體的,詞的曲的,律絕的等等等。發展到後來,其實就已經是一個藝術門類了。史上最壯觀最有名的的迴文詩是《璇璣圖》,橫列29字,豎列29字,八百四十多字的一個大方陣,橫著豎著斜著都可以成詩,交互讀,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也可成詩。三四五六七言不等,按一些很較真的人的統計算,內藏七千九百五十多首詩,這還沒找全呢。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將文字遊戲玩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就已經不是遊戲而是藝術了。寫迴文詩雖然可以看成戲作,卻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及巧妙的構思,歷代文人玩者頗多。寫詩填詞看重的不僅僅是誰讀的書多,更在於其一個「巧」字。嚴羽謂之「詩有別才,非關書也」,意也在此吧。我們上面看到的這首迴文詩的作者就非常有名,他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說到的一代文學巨匠---蘇軾。先貼一幅蘇軾的親筆手跡,也使我們對這位前輩詞人增加點親熱感:
要是講蘇軾,可不好講,主要原因是他太家喻戶曉了。即使不懂詩詞的人,說起蘇東坡來也不陌生,可以不愛吟詩填詞,卻不能不愛那令人垂涎的「東坡肉」吧。央視《百家講壇》上,康震老師大講「蘇東坡」,說的比我好,所以,我就不對他的生平多做詳細介紹了。俺免費給康震老師做個廣告吧,希望都去看看《百家講壇》的蘇軾系列,聽了後會很有趣,也很有益的。蘇軾是個文學大家,自不必說。他們一家子都很厲害,「唐宋八大家」中,他們老蘇家就佔了三大家,父子三人(他及他爹蘇洵、他弟蘇轍)榜上有名。捨得在這裡是做詞學基礎講座,不是在講故事,所以,雖然蘇軾其他方面才學抱負更厲害,但咱們只說關於蘇軾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好使我們借而鑒之,學而用之。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們最常稱呼他的是「蘇東坡」。他已不能僅僅用多才多藝來形容了,而是在各個文化領域皆為一代領袖,成就極高。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如此全才者當屬罕見。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開闢豪放詞風)、書法則名列北宋四大家(蘇、黃、米、蔡)之首,繪畫上,他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如此多方面的全才,反映在他的詩詞作品及詩學理念上,必定有其獨到的思想光輝。在詩詞領域,我們今天先關注一下他的詩學的理念體系,了解一下蘇東坡是怎麼看待詩詞的。在中國詩詞藝術領域,他的影響太大了,以至於所有愛詩之人,都不能忽略他。我們同樣也不能。東坡論詩言論很多,其理論體系不僅源自於他「讀萬卷書」而打下的紮實的文化底蘊基礎,也來自於他「行萬里路」的社會實踐經歷。他寫過大量的詩詞作品,其中,描寫了人物、獸蟲、亭台、江河、古迹、山嶽、湖海、泉石、園林、風雪、雷雨、花木……羅列如此種類繁多的題材寫作,反映了他大量寫意傳神的佳篇精製,我們就要問了,他是怎麼琢磨的,他是怎麼看待詩詞的?下面簡略闡述一下他的詩詞思想,以餉各位詩友。首先,從最基礎的基本功學起,守規守法,是他一貫的主張。詩聞九皋,當學老杜。他言之「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矩,故可學」。因為杜甫寫詩非常嚴謹,寫物極工,有規矩法則在,所以,「可學」!他的名言是「學杜不成,不失為工」,就是說,你即使寫不出老杜那樣沉鬱頓挫之神韻,那麼你也能學到他嚴謹精工的治學精神。端正態度,「寫物之工」,乃是學詩的第一要物。其實說的就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寫詩「寫物之工」,那是必備的基本功,沒有基本功的紮實鋪墊,沒有底蘊的厚實積累,就很難表達出什麼奇思妙想來的。換就話說,沒有基本功,你也難以有什麼「奇思妙想」的詩意,偶爾的一時心血來潮,那叫衝動,而不是詩意。動輒主張可以不拘、可以不工來表達所謂的激情詩意,言之「以辭害意」者,其實都是荒唐的借口,為自己貧瘠的文化家底找借口遮羞而已。其次,「寫物之工」那是基本功,合章守法那是遵循「遊戲規則」,如果詩詞僅僅一個「工」字還算不得好作品,那不是詩人的追求所在。東坡又說了「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他推崇老杜的不僅僅的是老杜的一個「工」字,更推崇老杜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提高詩人的語言藝術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東坡的總結是,清警精到,化俗為雅。「街談市語皆可入詩,但要人融化」(竹坡詩話)。「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今無」這是他在《贈詩僧道通》中的句子,寫出山裡的煙霞景色,能含有蔬筍新鮮氣味的詩,自古以來就很少。詩人作家們的才力不足,關鍵在於基本素質不足,浮躁而不守工,不求新,不求雅。化俗為雅的能力就大大的缺乏。清麗警拔,語貴創新,要的是在工的基礎上,更要新奇獨特。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詩須要有所為而作」(《又題柳子厚詩》)。東坡強調寫詩的生活實踐性,反對為寫詩而寫詩的那種「酸餡氣」。年輕時的蘇東坡就有這樣的觀點「自少聞家君之論文以為古之聖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故軾與弟轍為文至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我們注意這裡寫到的「不能自己」,其實指者就是一種創作的激情而言。寫詩作文,應該抱有「有所感、有所為而發」這樣的宗旨。我們常說到的「詩言志」,其實也是這意思。情至而不能自己,塊壘待發而無法抑制,這時候,一種情緒之下就是一種創作的衝動,不管這樣的情緒是快樂的還是憂傷的,這樣寫出來的詩,抒發的是自己內心的塊壘,是一種自然的情緒釋放,相信大家也都有一定的體驗的。這樣寫出來的作品,不管如何,它是有為的!自己有寫作衝動時,易出好詩,那種命題作文,則常常強人所難。蘇東坡象現實主意詩人杜甫那樣,是在民生艱難,仕途坎坷的重重壓力下,悟懂了一個詩人應該走的正確的創作方向。他的這種「詩須有所為」的創作思想,也應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其四,體氣韻味,精敏豪放,揮灑自如,詩由我心。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個豪邁派的詞人,所謂的豪邁派風格,雖然不源於他,但自他而起,卻鼎足詞壇與歷來的花間派及婉約派分挺抗禮。使得宋詞因此變成百花齊放,繁華似錦,為中國文學發展奠定了一派獨特的風格取向。所謂的豪邁派詞,其實,主要主張的是以詩為詞。什麼叫「以詩為詞」呢?,就是象寫詩那樣去寫詩,著重的是文字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詞的「曲子」特性。豪邁者,婉約者,就風格而言是對比鮮明的,所以,兩派詞人也並不總是相融的。李清照對蘇東坡的詞作就頗有微辭,質疑他不尊體。甚至指出他在格律上的一些錯漏之處。蘇子是當時北宋中葉後的文壇領袖,他的文學成就前面已說了,非常巨大。他的詩作有二千六百多首,詞作有三百五十多首,相對於填詞而言,他更應該是個詩人。對於詞的尊不尊體於他而言可能並不是那麼重要。或者是習慣使然,或者是他就有意使詞的風調如此豪邁起來,以使其適應自己坦蕩豪放的胸襟。「為我所用」應該是他的一貫風格。在詞風盛行的北宋年間,如此一代文豪不識音律是不可能的,雖然他不一定會擅長自度曲來創調,但是,倚聲填詞對他來講應該不為難事。但以他的性情、品位、以及坎坷的經歷,花間詞調肯定不合他的口味,婉約纏綿也不是他的追求,一顆為民不平之心,報國愛家之心,才是他心中最大的塊壘。即使填詞,也是率性地豪氣大發,不羈英氣,大胸襟的鼓盪,自然就反映在他的筆下了。所謂豪邁,其由人也。開闢一代豪邁詞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對詞的文學性的追求,對詞的性情志向上的表達,更甚於其音樂性的依賴,這就是蘇軾豪邁派詞風的本源所在。限於時間關係,對於蘇子的詩學思想,捨得說的並不全面,只是針對我們初學者,擇其所需而言的。更重要的是,能反映他理念的,還是要看他自己的寫作是如何寫的。理論和實踐總要結合起來才是完美的,也是應該追求的。如捨得講詩詞評詩詞的時候,第一強調的就是詩詞的結構性,大局觀,捨得在自己的詩詞寫作時,也就自然地注意這方面的嚴謹性。我們多熟悉一種理論體系,自然會在寫作中自覺地去實踐它。不斷地完善自己,是我們對美感的追求的永遠的方向。好,現在我們就賞析一下蘇軾的一些詞作,從他的寫作上,探求一些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的東西,從而對我們自己的水平提高有所幫助。前面分析詞的結構時,我曾經以蘇的《江城子》(密州狩獵)為例說明了詞的開端和煞尾,現在就還把他的這篇作品拿來,賞析一二。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這個牌子,在《欽定詞譜》的名目上你是找不到的。實際上,它在「卷二一下」這裡,因為它與《江城梅花引》句讀相同,所以被合併到了一個調中去了。這個調,一般的是以五代的韋莊詞為準的,以前是三十五子單片的詞,到了宋時,開始流行做雙調。共七十個字,前後各七句,三十五字。在一二三五七字的句尾,葉平聲韻,也有間押入聲韻的。蘇詞的這個《江城子》與我們在《欽定詞譜》上看到的不合,它上面實際上屬於《攤破江城子》,我們在前期講了,所謂「攤破」就是在原詞上加字加句了。所以,這闋詞的詞譜,我們不去查看《欽定詞譜》了,現將「參考詞譜」列如下:江城子⊙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韻)⊙平⊙仄(句)⊙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韻)⊙平⊙仄(句)⊙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句)仄平平(韻)這闋《江城子》,看起句寫的「老夫」,實際上是正值蘇軾年富力強的時期,這時候的他,躊躇滿志,英思洋溢,志在青雲之上,正準備在仕途上大展拳腳的時候。詞文筆法是模仿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豪放風格,一任詩思傾瀉,萬丈瀑布高懸,淋漓盡致,滿篇豪語,豪邁如斯。一反五代以來凡詞必不離那種男女之情及春愁秋怨的風格之羈絆,我以我筆寫我心,詞為我所用,文筆達我思。「老夫聊發少年狂」只這一起句便使人有驚世駭俗之感,崢嶸突兀,奪人眼球。我在前面講詞的開端時提起過,詞之起勢,當可「造勢」,這一句之造勢,可謂之勢不可擋。讓人看到一個狂放高傲之形象。造勢而起,「左牽黃,右擎蒼」緊隨跟上,連環相扣,頗有李白之「奔流到海」之氣勢筆調。起句扣題,也是我在講解詞的結構時強調的,看著幾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描寫,緊扣其「狩獵」的主題,讓人一看就知他在幹什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接續起句,這裡就說明狩獵隊伍的陣勢了,「錦帽貂裘」是說他們的服飾,「千騎卷平岡」則是描寫狩獵時的一種陣勢了 ,馳騁千里,獵場喧囂,一個「卷」字就都給概括進去了 。上片的煞尾挺有意思「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這裡的「太守」是指蘇軾自己,全城的軍民都很擁戴自己啊,為了報答一下大家的擁戴和支持,咱得親自出馬錶示一下啊,揚弓搭箭,那氣勢,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不亞於三國時期的「孫郎」了。這裡的「孫郎」說的是誰呢?其實他借用的是個典故,孫郎者,三國孫權也。《三國志·吳志》中記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孫權出行時遇上了老虎,馬被老虎給咬傷了,孫權「投以雙戟」殺了老虎,夠牛的。蘇軾在這裡,得意地把自己比做那時的孫權,要想「狂」,當然得有點狂的資本才行,把孫郎搬來當成了自己(想像),好使。下闋的過片,是在意上對詞的一個提升。「酒酣胸膽尚開張」這句,氣勢上是和上闋連貫起來的,酒壯英雄膽,借著酒勁,膽也肥了,正手癢著要施展呢。注意這裡的「尚」字,煉的非常好,算是這裡的詞眼所在吧。一個「尚」字,把這種蓄勢待發的勁頭就表達的的淋漓盡致了。「尚」在這裡有一種欲動的動感,可以看做是心中積累的塊壘,憋著勁的那個「憋」。再往下看,「鬢微霜,又何妨」,呵呵,這裡又扣合上了起句的「老夫聊發少年狂」,鬢角已經發白了,是年歲已大的意思,老了嗎?不服老,鬢角掛霜又何妨!很口語化,卻又非常凝練。詞之氣脈,一貫注此,令人鼓盪不息。環環相扣,步步遞進,其寫作手法不服是不行的。再下來「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又是用了一個典故,這句,其實才是全詞的中心思想所在。他不直接寫自己如何希望報效國家,如何高喊口號,而是借用一個典故的比喻,藝術地把自己的志向和心情表達了出來。那麼,要弄懂這句,就必須要知道這句里的典故是什麼意思。在漢文帝的時候,有個叫魏尚的太守據守雲中,抵禦匈奴是屢立戰功。可是後來因為一次虛報戰功(多報了幾個匈奴的首級)而被罷了官了。後來,文帝聽取了一個叫「馮唐」的意見,赦免了魏尚。就是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宣布赦免令的。這裡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了「魏尚」,自己如此高才大志,什麼時候朝廷也能學學漢文帝那樣,派一個「馮唐」一樣的人來宣布重用自己呢?懷才不遇,卻充滿期待。從狩獵寫起,寫的挺熱鬧,其實心思琢磨的還是在政治上的抱負,他更希望在仕途上的「親射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句的煞尾,寫的堅實有力。其實表達了詞人已經是急不可耐的心情了(只要你給我機會,只要你給,我就能出大成績)。自信,自豪,狂傲,而躊躇滿志。展現詞人的雄心大志。這詞的寫法,上闋寫情景,寫闋寫心情。煞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他最終的志向,面對北宋後期金人的不斷侵擾,蘇軾其實是有政治抱負的,願意領命抗擊,不甘於朝廷一味的軟弱求和。這樣的煞尾,其實也是緊扣詞題的。射狼,射虎,射殺那虎狼一般的「匈奴」之輩,大宋文人,不乏這樣愛國之士,如上期我們講到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後來的陸遊的那首《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腔熱血,天地可昭。轉頭看,可悲的是現在一些所謂的精英文人,滿口「理性」的幌子,缺少的就是這種大氣和硬朗之氣,透過所謂理性的幌子,他們實際和當年的秦儈口氣如出一轍,軟骨症是也。捨得在此順便鄙視一下!要講的很多,但今天是周末,捨得就不多佔用大家時間了,先講到這吧,謝謝各位,並祝各位都美美地過個好周末!
推薦閱讀:
※蘇軾: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蘇軾,你居然把詩寫的這麼逗逼
※詩詞賞析:蘇軾一首婉約詞,內含兩句我們常用的千古名句
※李白與蘇軾隱逸思想比較
※東坡詞【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