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街邊棋趣

中國象棋的普及程度,不是其他棋類運動所能比擬的。要是不信的話,你就從城市到鄉村,隨便這麼一走,在大街邊的樹陰下,小巷深處的拐角處,農村小學校的操場邊,莊稼地的田埂上,保准你就會看到幾個象棋攤。

一個棋攤就是一個小集體,一個小社會,各色人等,為了一個共同的愛好,湊在一起,其中自然少不了樂趣。少則兩三人,多則七八人,圍攏成一圈。人群的中間橫卧一棋盤。好一點的棋盤,是木質的,可以自由開合,放開時是一個棋盤,合起來便是一個木盒,將棋子收束其中,攜帶、使用十分方便。差一點的,可能就是一張硬紙殼,用粗筆畫成棋盤的樣子,拿來便可使用,棄之也不可惜,隨時都可以就地取材,重新製作。再差一點的,找一平地,用磚頭瓦塊就地一划,也可作棋盤之用。

棋子,則一般是普通硬木材質的,更金貴的材料,像水晶、玉石、瑪瑙之類製作的棋子,是「不配」在棋攤上使用的。「練攤」的棋手以「豪放派」居多,要求棋子具備相當強的抗擊打能力。否則,在幾下分貝頗高的「啪啪」落子聲之中,保不準就會粉身碎骨,那豈不令人扼腕惋惜。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還不像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這麼好。家裡窮,沒有錢買象棋,又想下,怎麼辦?幾個小夥伴就找些大小相仿的卵石,或是弄來木頭,用小刀截取、刮削出象棋棋子模樣的小木塊,然後用樹枝蘸墨汁在卵石上、小木塊上歪歪扭扭地寫上「帥將士相車馬炮兵卒」。卵石、木塊立即獲得生命,身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副象棋就這麼做好了。歲月匆匆而過,至今回憶起來,自製象棋帶來的歡樂,好像比任何其他材質的象棋都要多。

棋手自然是棋攤的主角。看看他們,或坐,或蹲,或端正、或歪斜在棋盤兩側,時而口吐煙圈氣定神寧,時而抓耳撓腮舉棋不定。下得順風順水的一方,只要有座位,翹起二郎腿是必須的,脊背略後仰,下巴微上撅,拿煙的右手不時彈著煙灰,左手在棋盤上不停地小聲敲擊,翹起的腿一定是晃晃悠悠的,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那感覺,給個縣太爺的位置換,他也決不會答應。但放下誇張的肢體動作暫且不說,客觀地講,嘴角撇向一側的幅度還是很有限、很隱蔽的,不仔細觀瞧,真的幾乎看不出。那個可憐的對手,明顯的下風棋,回天乏力,又氣又急,還沒辦法,只好拉扯出眼角的餘光,斜瞟著對面這個可惡的傢伙,口中默念幾遍「小人得志」,心裡才稍感舒坦了一些。

一般的棋手,手下行棋,嘴上絕對不能閑著的。棋藝有高有低,雙方棋手心知肚明,但他們也皆深知一點,且屢試不爽,那就是心理戰。此招頗為奏效,尤其是遇到脾氣比自己還「生猛」的對手時,成效就更加顯著,甚至能決定勝敗。棋藝也就那麼個水平了,提高起來太難,索性利用一下嘴巴這個重要器官,通過「得體的」語言給對方施加點心理壓力,還是容易做到的。話有時說得直接,直抒胸臆,直搗黃龍,全然不顧對方心理承受力;有時則說得含蓄,綿里藏針,笑裡藏刀,典型的「蔫壞」,讓對方有勁使不出,有氣憋在肚子里;有時兩人針鋒相對,各不相讓,從棋盤、棋子,一直論述到老婆孩子,甚至工作升遷、小姨子改嫁,越說越氣,怒髮衝冠。觀者則茫茫然,心中暗自「捋」著他倆如何從棋手轉為辯手,從下棋改為參加辯論賽的過程,往往最終還是不知其所以然。有時雙方並不對等,口才好的一方如連珠炮一般,唾沫星子滿天飛,而對手恰為訥言者,嘴張了幾張,「竟無語凝噎」。嘴上沒轍,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另闢蹊徑利用另一器官,一雙雖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兩道寒光,懾敵魄,驚敵膽。

下象棋,除了正式比賽,悔棋總是難免的,在街邊的棋攤上,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卻是大相徑庭的。聞聽對手要悔棋,如果己方棋力佔優,棋勢尚可,一招悔棋,又不至於帶來局面上的被動,那肯定是從容大度,絕不與對手斤斤計較,而是一笑置之,一邊笑,一邊還會環視周圍的觀棋者,口中說著「你看,你看,哈哈哈」。要是反過來,在己方佔優的情況下,因一著不慎,而不識時務地提出悔棋的不當要求,那肯定是自取其辱。對方本已處於劣勢,滿腹悶氣,抓住機會反唇相譏,是毫無懸念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哪怕犯了低級錯誤,也要「打碎牙活血吞」,即使後悔不迭,也只能暫時閉嘴。若雙方棋力相當,又殺了個難解難分,這時要提出悔棋,也是相當冒險的。一般情況下,對方不會輕易答應,但如果形成對「潛規則」的默契,那就是,對方也可悔棋一次之類的允諾,也許才可以勉強悔成。但要是遇到脾氣不好,或是對潛規則深惡痛絕的正義凜然之士,遭斷然拒絕的厄運就無法避免,還會意外得到幾句讓人很不爽的挖苦話,甚或遭遇對方該出手時就出手,被搶奪回要悔走的棋子。這種情形,也是有的。

其實,棋攤上最辛苦、最緊張的還不是對弈的雙方,而是圍觀者。作為觀棋者,找一個合適的觀看位置,是最緊要的事情。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來者當仁不讓,搶佔棋手左右的最佳「席位」,居高臨下,一覽全局。稍晚一點的也還行,擠在先來者的兩側,雖歪著身子,但畢竟也能看個全貌。再晚點的,就不好說了。有經驗的,趕到後,先繞場一周,審視圍觀者的身高和姿勢,再三權衡後,選定位置,插足而立,身子前傾,腦袋尋縫隙擠入。因為人口密度較大的原因,常會因此觸碰到正在專心觀棋的先到者。一般沒人介意,但如果觀棋心切,觸碰的力度足夠大,對方會回一下頭,滿臉不耐煩。此時,後來者要滿臉堆笑,點點頭,為自己給比人帶來的不便,表達真誠的歉意。再晚的,命運就更不濟,常常會抱怨自己的個頭太矮,或者棋盤太小,但實在沒什麼解決辦法,只好踮起腳尖,把脖子盡量地伸長,能看多少看多少了。

選好了位置,只是觀棋的第一步。有句話叫「觀棋不語真君子」,但絕大部分的觀棋者,對此說法很不以為然。他們堅定地認為,要是觀棋不語,那還觀棋作甚?觀棋者自認為是佔領了道德高地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更加篤信的是另一句――「見死不救是小人」。棋手下棋的過程,也是觀棋者助人為樂,樂此不疲的過程。沒有人組織,也不用人指揮,觀棋者總會很自覺地分成兩組。棋手是楚漢相爭,涇渭分明;觀棋者也是兩大陣營,各為其主。一般情況下,棋手會虛懷若谷,廣納群言,並「擇其善者而從之」。但非常遺憾的是,很多有性格的棋手與觀棋者,哪怕是自己一方的「粉絲」,也難以達成默契。棋手偶爾聽到妙著,感覺不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走了吧,有點掉價,不走吧,又別無選擇。掂量來掂量去,最終還得按人家支的著法走,心中自然不爽,所以,偶爾也會吟誦出「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之類的絕妙詩句。雖是熱臉貼上冷屁股,但觀棋者總能正確對待,本著理解萬歲的態度,假裝沒聽清,依舊我行我素,把自己能想到的,不管成熟的、不成熟的想法,好著、昏著,和盤托出,真正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棋攤上的人們是真實的,沒有任何假裝和掩飾。寫到這裡,忽然記起一個故事:有個愛下象棋的國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對弈。國王大權在握,和他下棋可要特別小心。如果出手太厲害,把國王殺得一敗塗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惱羞成怒。但如果讓棋太多,使國王贏得太容易,他又會覺得你在愚弄他,會大發雷霆。幾年來,每次下棋國王都是贏家,大家都恭維他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象棋高手。國王自己也覺得棋藝非凡,便想到民間去找尋高手對弈。一日,國王走出宮門,微服私訪,不知不覺來到京城的一條小衚衕里,看見一個棋攤,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正和一個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機敏過人,把青年人殺得一敗塗地。國王來了棋興,坐下來要和小姑娘對弈。不多一會兒,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敗將。國王不服輸,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盤,結果是同樣慘敗。國王這才心服口服,對小姑娘說:「你的棋藝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小姑娘笑著說:「我算什麼高手呀,我爹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選入宮中和國王對弈呢!只是他輸給了國王。」

世事如棋,人生如棋。一個象棋棋盤,9條豎線,10條橫線,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則變成一方8×8個方格的小天地。「9」是最大個數,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多與廣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國;「8」更有無限擴伸、四面八方的喻意;「10」則有美滿和大團圓之意。一盤中國象棋,雖然有32子之多,但究其「人物」,卻只有7種。這7種「人物」,大到將帥,小到兵卒,其走法各不相同,功用各具特色,卻無一不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折射出社會人生的某些跡象。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些與棋有關的詞語,也都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給我們以諸多的人生啟迪。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社會人生一局棋。」棋攤不大,折射出的是人生的百態,世事的滄桑。不知道,街邊棋攤的這些趣事,那個國王,他老人家返回宮中之後,能品出其(棋)中滋味嗎?

推薦閱讀:

美國街邊農貿市場?嘈雜又便宜

TAG:街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