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因果律
06-15
萬有因果律: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創造,萬物的變異,也不是上帝支配。唯是假託眾緣(即是具備了該物生成或變異的各項條件)和合而生。宇宙萬有,既藉眾緣所生,自不免變化敗壞。所以自有情世間至器世間,自精神現象到物質現象,都是在運動流轉,生滅變化,剎那不停。有情眾生的生老病死,器世間的生住異滅,都是表示萬法流轉,生滅無常。但這種流轉生滅之間,是否有一規律可循呢?有,佛法上說有一項支配這宇宙萬象生滅變異的基本法則,就是萬有因果律。 任何事物,決不能無因而生,但有因無緣,亦不能生。例如一粒種子因,若不經播種者把它埋入土中,再加上陽光雨露的助緣。則不會發芽生長,而因緣和合,形成果報。不但事物的生成是如此,即事物的變異與壞滅亦莫不如此。 因果律上尚有幾點值得注意的,一是因果律中無第一因,亦無最後果。因前復有因,惟之無始;因後復有果,引之無終。二是因果律中的因與果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譬如棉紗是棉布的因,卻是棉花的果。棉布是棉紗的果,卻是衣服的因。三是因果通於三世。三世並不是指一個人的前生今生來生,而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所以因不自滅,不論時間久暫,遇緣則起現行。 佛經上有一偈說明因果上的幾點原則:「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偈說明了: 業因不滅。 不論時間久暫,遇緣則起現行。 自作業,自受果。 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法上,把世紀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兩種。有情世間,名為正報,是由業因所感得的正果。指有情有情識的眾生的肉體和精神而言。器世間,又名依報,為有情所依,是指山河大地,衣服飲食的總稱而言。 有情世間有六道眾生,六道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六道眾生生存於欲,色,無色三界之中。 所謂欲界,是此界眾生有睡眠,飲食,男女之欲,故名欲界,色界則無此三欲,惟有殊勝的形色。無色界不獨無三欲,且無任何形色,祗有精神的存在。 佛經上說,三界以須彌山為中心,總名為一須彌界。這樣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小世界並非一個,而是遍存虛空。集一千個小世界,名為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中千世界。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大千世界。因為其中重迭了三個千數,所以稱三千大千世界。但三千大千世界亦非一個,而是無量無數並存於宇宙空間。所以佛經中常說「十方微塵世界」,「十方恆沙世界」。由於近天文學的發達,證明太空中星球多至不可勝計,由此可知佛經所說,並非是揣測之詞了。 世界,在空間上說,虛空無盡,世界無盡;在時間說,朔之無始,追之無終。但在因果法則上說,一是因前復有因,果後復有果,因果無始終,時間亦無始終。另一方面說,有生即有滅,有成即有壞;因此,世界也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但成住壞空是循環連續的,所以在時間上依然是無始無終。 成劫是世界組成的時期,住劫是有情眾生安住的時期,壞劫是漸趨破壞的時期,空劫是完全崩潰的時期。崩潰之後,再入成劫,周而復始。延續無窮。 劫是梵語,華譯為長時。上述世界成住壞空一周一大劫,大劫下為成住壞空四中劫,每一中劫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的時間,是人壽由最高數八萬四千歲減至最低數十歲再由最低數增至最高數,增減之量是每百年一歲,這樣一增一減所需的時間,即為一小劫。 這無邊無際的空間,無始無終的時間,無量無數的眾生,悉依因果法則而生而有,而變而滅,就是佛經上所稱的世界。 轉載自佛陀教育基金會。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佛教徒怎麼用因果解釋叢飛的遭遇?
※土登翁修堪布:福報迥異無需抱怨
※因果循環 報應昭然
※因果問題對策
※幫助弱者是幫助壞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