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蔣介石的信仰問題

蔣介石的信仰問題

羽戈

  

  也許,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得先問一聲:政治家有信仰嗎?

  蔣介石的信仰問題十分複雜。除了儒家與基督教的糾結,後人在他身上,還發現了佛教的光照。蔣介石的先祖蔣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弟子,曾隨之雲遊三年,以後世代信奉佛教;蔣母王采玉與蔣的原配夫人毛福梅,都是心虔志誠的佛教徒。家世的熏染,使他親近佛教,在其早年,曾生出落髮為僧的念想。待他掌權後,與虛雲法師、太虛法師等高僧屢有交遊,這構成了後世研究佛教與政治之關係的背景與憑證(可參侯坤宏:「1930年代的佛教與政治:太虛法師和蔣介石」)。

  不過大體而言,蔣介石的信仰領地,依然是儒家與基督教的龍虎鬥,到底以何者為本,當是蔣介石研究的重大難題之一。也許,在我們這些外人看來是鬥爭,在當事人看來則未必是鬥爭。蔣介石以其調和論(調適思想),化解了儒、耶——甚至還包括釋——之爭,而達至玄之又玄的三教合一。

  儒家視蔣介石為儒生,認為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王陽明與曾國藩這兩位大儒,并力圖祛除基督教在他身上的烙印;縱然後退一步,仍堅稱,蔣介石以儒家為體,基督教為用。基督教徒更加振振有詞,1930年10月23日,蔣介石在上海接受江長川牧師洗禮,正式入教,則是鐵打的事實,權力與時間無論何等殘酷,都無法抹殺。他們以此追問,說蔣介石信仰儒家——儒家的目光聚焦於世俗生活,一向敬鬼神而遠之,六合之外存而不論,故缺乏超驗之維,似乎不當冠以「信仰」之說——有何憑據呢?

  針對蔣介石皈依基督,最尖銳的質疑,竟來自其教內弟兄:「有人問我,蔣介石也是基督徒,我無言以對。如果他是基督徒,為什麼幾十年來,這個國家處處掛著他的畫像,人人要向他鞠躬;為什麼大搞一黨專制、言禁黨禁、白色恐怖,他身邊卻沒有一個牧師、一個基督徒去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是上帝恨惡的;若不悔改,是要被咒詛的?」

  相應的質疑則認為,蔣介石信仰基督教,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投資:一是為了娶宋美齡,與豪門宋家聯姻;二是為了完善其政治形象,以便繼承孫中山的衣缽(「總理亦教徒之一,且倫敦蒙難,以專心虔禱,得免禍害也」)、與美國人打交道云云。不過,這些質疑脆弱如蟬翼,一攻即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在1927年12月1日,其時他尚未入教,宋家亦未強迫他入教。並非如野史所言,蔣介石加入基督教,是宋美齡嫁給他的條件之一。直到三年後,他才皈依,其間的精神變遷與曲折,發人深省。至於做戲給美國人看,那更扯遠了,1930年的蔣介石,哪能未卜先知,預見美國將成為他後半生的政治屏障?

  單看日記,蔣介石誠可謂一個朝參暮禮、虔敬無比的基督徒,清教徒氣質溢滿了他的後半生。試舉數例。1930年10月23日他受洗,24日日記云:「主義為余政治行動之信仰,教義乃為余精神惟一之信仰。願從此以後,以基督為余模範,救人救世,永矢勿怠。」

  1938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兩周年,抗日戰爭逐步激化:「今日之處境雖在倭寇多方困迫之中,然較之西安遇難之危機狀態千萬矣。上帝既能拯救余出此萬惡絕險之境,自能拯救餘四萬萬生靈於塗炭之中也。唯祈上帝能早日赦免余之罪惡,而使余國家民族即脫離壓迫實現獨立耳。」

  1944年7月25日,衡陽激戰,危城喋血,他祈禱立誓:「願主賜我衡陽戰事勝利,當在南嶽頂峰,建立大鐵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也。」

  1945年1月10日:「今後記事朝課(即體操十五分鐘,讀《聖經》一章,靜默三十五分鐘至一小時,祈告約五分鐘,記事與閱報各項)晚課(靜默三十分鐘,讀《荒漠甘泉》一章),每日如未間斷則不再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唯有虔誠感謝上帝賜給我的偉大恩典和智慧。」

  1945年9月4日,國共和談,他竟向上帝祈禱,以圖感化毛澤東:「今晨5時,未曉,起床禱告,願共毛能悔悟,使國家真能和平統一也。」

  ……

  我信故我在,信仰講究決斷。理性的質疑無異於隔山打牛。進一步講,信仰不可質疑。虔信與偽信,惟有神與信徒自身曉得,外人的論斷不足為憑。

  我願意相信蔣介石對上帝的信仰發自赤誠,他對儒家、佛教的感情同樣如此。在我們身邊,常見一種人,上句「阿彌陀佛」,下句「上帝保佑」,見神拜神,見佛拜佛,見廟燒香,見佛磕頭。他們什麼都信。或者說,他們什麼都不信。

  這讓我想起安伯托·埃柯的小說《傅科擺》里的一段話:「……當人們停止信上帝,並不是說他們便什麼都不信;他們什麼都信。」

  蔣介石左手儒家,右手基督教,不分體用高下,完全為己所用,正源自他的調和論。先後為蔣經國、蔣介石立傳的美國人陶涵(Jay Taylor),接受羅四鴒的採訪,標題即「調和者蔣介石」。他指出了蔣介石身上高度矛盾的一面(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撕扯),同時認為,蔣調和了新儒家青年與基督徒的精神衝突。「蔣介石相信,基督教教義的愛和儒家所強調的人道或是人文主義並行不悖。基督教『愛』的教義強調每個人需要認識自己的罪,與儒家強調的自我反省一致,兩者可調和。」

  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論及蔣介石的信仰紛爭,亦持同一看法:「大概他(蔣介石)保持著中國傳統習慣『諸說混合』的辦法,更因他一直被環境逼迫,也帶著『折衷主義』的成分。」

  說到調和,最生動的證據,莫過於蔣介石死後,他的靈柩之中所放的四本書:《三民主義》、《聖經》、《荒漠甘泉》和《唐詩》。中國傳統文化、基督教、政治信仰,組成了他的靈魂三明治。

  那麼,蔣介石是如何調和諸神之爭呢?約瑟夫·史迪威將軍與蔣介石歷來不合,甚至可以說是蔣介石這輩子最討厭的人之一。作為冤家,他的觀察反而愈加犀利:「蔣介石來遲。他在晚禱。這晚禱不由任何事而中斷。這是一個新的角度。他虔誠與否不說,總之他即鄭重其事。或者他以為與上主神交而增強他的直覺。他大體上依賴他所謂對心理上之了解(中國心理)。如何策動這樣一個人?他能用他的『直覺』超越邏輯與理性。他不顧業經證明之原則與方法,而堅持中國人之不同心理。他直接下結論而強以某種以前想像之中的相同為經驗。他的頑強拒絕討論。」(1942年8月4日)

  這段話有些拗口,其大概意思卻不難讀解。若史迪威所述屬實,那麼蔣介石的基督信仰的確浮於表面;或者說,蔣介石的信仰方式不同於我們通常所了解的信仰方式,他在其中加入了中國經驗,使基督教中國化。

  縱觀蔣介石日記,他對讀經、禱告等基督教儀式的踐履從未間斷,數十年如一日,這足以打消偽信的指責。哪怕——有些人總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他最初是投機者,經過數十年鍥而不捨的磨礪與試探,終將變成虔信者。

  一面是虔信,一面是對信仰的中國式改造。蔣介石「鄭重其事」的晚禱,對信仰儀式的堅守,毋寧構成了他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他深知自己的性格缺陷:「性倔強躁而易怒,偶不愜意,輒暴跳如雷。」(秦瘦鷗《蔣介石先生傳》)「性躁心急……靜敬澹一之功夫不可須臾離也。」(《蔣介石日記》,1935年6月1日)苦行僧式的靜修,正有助於安定心氣,堅韌心志。晚年蔣介石極少大發雷霆,他的面目越來越祥和,眼神越來越深邃。

  除了調和基督教與儒家的關係,蔣介石還必須調和基督教與三民主義的關係,即更為艱難的宗教與政治的關係。這就要回到開端的疑問:政治家有信仰嗎?

  蔣介石的同時代人,不乏用宗教輔佐政治的案例。馮玉祥被稱為「基督將軍」,他自己信教不說(1915年,他在北京亞斯里教堂受洗,早於蔣介石十五年),還鼓舞部下信教,用消防水龍頭向士兵噴水,是為洗禮,據說其麾下軍官,受洗者十之八九。唐生智號稱「唐和尚」、「佛門將軍」,其部隊被稱為「佛字軍」,五萬將士皆摩頂受戒,吃齋,行五戒,以「大慈大悲,救人救世」為號召。然而,他們的信仰,尤其是馮玉祥,一直備受質疑。馮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變色龍,他還有一個綽號叫「倒戈將軍」。其腦後的反骨,不僅用於政治,還用於信仰。他在西方人面前信耶穌基督,在蘇聯人面前信馬克思和列寧,在國民黨人面前信孫中山和三民主義;昨天他還是「基督將軍」,今天則成為「赤色將軍」,明天是什麼將軍呢,那要看明日來客是何方神聖。追根究底,他對基督教,與其說作為一種信仰,不如說作為一種道德規範,一種精神催眠術,一種凝聚軍心的洗腦工具,一種吸引軍事與財政支援的障眼法。

  蔣介石是否如此呢?他在1930年受洗,1934年2月11日日記寫道:「余之讚美耶穌者五:一曰犧牲精神,二曰忍耐精神,三曰奮鬥精神,四曰統一精神,五說博愛精神。」

  黃仁宇認為,蔣介石所崇仰的仍是耶穌之人身屬性,而非三位一體之神學,換言之,蔣的信仰不夠深入,僅僅限於外在的形式。其實何止於此,蔣從耶穌身上發掘的五重精神,從其他教派的神靈那裡同樣可以找到。而且,我們需要注意,這五重精神,正會通於指導國民黨的政治哲學。蔣介石的追求,不僅在於基督教與儒家的接榫,還在於基督教與三民主義的接榫,正如他試圖將三民主義儒家化一樣。

  所以說,對蔣介石而言,他並非任何一教的信徒,更非教條主義的信徒。他努力從各大教派的教義與綱領之中汲取他亟需的觀念和事物,建構他獨樹一幟的政治哲學。他比那些政治騙子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懂得虔敬,並且以對宗教儀式堅貞不移的踐履,來捍衛他的虔敬情懷。這遂令人難以判斷,他到底是信呢,還是不信呢?他的信仰裡面包含了幾多功利的成色?

  這些問號,同時構成了蔣介石的局限。他綜合諸神,為我所用,卻尚未做到唯我獨尊。他依然是一個恭謹、謙卑、講究仁義與慈愛的政治家。他的對手毛澤東便狂野多了,「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呼喊,打破了所有宗教的精神規約。

  有人會問,毛有信仰嗎?那是另一個話題。

  話說回來,對大多數政治家而言,從不存在超驗之維,他們只信教,不信神。宗教之於他們,或者是騙術,或者是政治神學與哲學(嚴格來講,政治神學本質上是一種政治,政治哲學則可能是一種哲學),或者都不是,或者都是——小布希提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案例:1999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選舉辯論賽在愛荷華州的首府德梅因市舉行,每一候選人都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你最認同哪位政治哲學家或思想家?待問到小布希,他悍然答道:「耶穌基督。」

  美國媒體因此批評小布希政治哲學功課不及格,你同意嗎?

(節選自新著《豈有文章覺天下》,華夏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一版)


推薦閱讀:

在婚姻里不幸福,是因為你從來沒這樣解決問題!
寶寶常見社會行為問題處理大全
Ecshop安裝過程中的的問題:cls
最新報告:文化生產存在三個突出問題
尋釁滋事罪若干問題探析

TAG:信仰 | 蔣介石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