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ldjsld的【楞嚴禪(楞嚴經講解)】

《楞嚴禪》第十五章 五十陰魔本經似乎又說眼見佛性是信位菩薩之前的加行境界:佛說,在進入初信位之前,菩薩需修三種漸次的加行,第二真修刳其正性時,「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覩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嶮」。綜上所述,眼見佛性既是諸佛在菩提樹下所證之無上大法,也是十地菩薩乃至十住菩薩所證法,亦是初...閱7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24《楞嚴禪》第十四章 七趣業因還有本段中,「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眾所周知,「蠕動含靈」也有真如佛性,也有成佛真體如來藏,但「大地草木」乃無情物,並無如來藏及八識心王,如何能轉識成智作圓滿佛呢?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作為欲界天人的業因是十善業,本段中佛主要論述情慾心行對於往生天界層次高低的關係,後面佛說若人完全斷除情...閱12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20《楞嚴禪》第十三章 五十五位(2)從禪悟見性來看,如來藏與萬法的關係不是比量的見處,而是身自內證的現量見地,即是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的境界。行佛行處。如上所說,首楞嚴三昧也稱為金剛三昧或眼見佛性,禪悟見性就是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因此說本經的五十五階位都是眼見佛性的禪悟境界,即是本經開頭阿難尊者「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閱14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20《楞嚴禪》第十三章 五十五位(1)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有唯識大德說,「請問:你們明心以後,十方世界諸佛是不是同一個法?(眾答:同一個。)是同樣的如來藏呀!如來藏沒有第二種呀!那麼十方世界所有現在佛與未來佛都在為你說法,你都聽得清清楚楚,怎麼聽不見呢?這不是""睹佛聞法嗎?』」「在娑婆世界中是如此,在十方世界中也是如此,這不就是""自然觀見十...閱11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19《楞嚴禪》第十二章 楞嚴神咒此句是總說,下面從十個方面分別解說受持如是咒心的無上功德,請留意佛說十咒心都是禪言密語,並注意此咒心之「心」有果地圓覺心和因地菩提心之別,還要留意此咒心前那個動詞的變化。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在三七期間,通過至誠頂禮佛菩薩聖賢,誦呪繞壇至心行道,發菩薩願心無間斷,一向受持神咒等修行,在動態中,未明心者體會自身如來藏心的體...閱17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18《楞嚴禪》第十一章 剋期修證即是三世諸佛世尊之要道故。」因此,阿難尊者在楞嚴經中說,承蒙如來開示佛知見和威神加持,我已明心見性開悟,對於修行證得菩薩阿羅漢無學道乃至成佛道瞭然在胸,這是阿難在本經中第五次自稱開悟。座北朝南設報身佛盧舍那、現在佛釋迦、未來佛彌勒、東方佛阿閦和西方佛彌陀。大眾「求佛恃怙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大眾表臣,...閱12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7《楞嚴禪》第十章 四凈明誨佛印是人得真三昧。但大耳三藏以他心通來觀國師自佛世界如幻法在意識上的影像,就像大耳上述所說的那樣,由此亦可佐證見性者能夠「不動道場,周遍十方」。「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世尊說,講大妄語之人,禪定三昧不能清凈成就,由於貪愛我慢墮入魔網,永斷菩提善根,...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6《楞嚴禪》第九章 觀音圓通(2)承佛威神說偈對佛。佛母真三昧。文殊大士說,要論揀選圓通根,觀世音耳根圓通為最佳,其餘二十四圓通的成就,都要仰仗佛威神的加持,乃是舍諸塵勞事修方面的方便,不是長期修學的法門,並有淺機說深法或深機說淺法的缺陷,言下之意,觀音耳根圓通才能普攝淺深諸根。也就是說,佛菩薩雖然對因緣成熟者,開示佛知見的祖師西來意,但是僅限於隱復...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6《楞嚴禪》第九章 觀音圓通(1)一 觀音圓通。先說觀音菩薩現佛身為菩薩說法。其大意是,觀音菩薩以此「聞薰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法華經簡稱「觀音力」),迴向「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稱念大士名號或瞻仰菩薩聖像故,承觀音大悲無作妙力,眾生消災免難、獲福得益。此段先講見性者所證的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的殊勝境界相,觀音菩薩不僅具有一般見性...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5《楞嚴禪》第八章 聖賢圓通逢無量佛。「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此句並不是說十方世界都是彌勒菩薩的如來藏及七轉識所變現,因為十方世界是十方佛菩薩及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成,本句的真實義是,十方世界無論凈土或穢土都在彌勒菩薩的自佛世界中顯現出來。有些佛經更為明顯地說,菩薩承佛威神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此話的禪機則更加直白。彼佛指超日月...閱8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5《楞嚴禪》第七章 二義決定(2)從唯識觀點看,如來藏與意根都是無始以來長存的,如來藏不會產生要不要誕生根身之想法的,意根有俱生之我執、有遍計所執攀緣性,在意根作意下,如來藏才隨緣造化出眾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外表浮塵根與頭腦內的勝義根。特別要留意的是,意根是無色根,本無形色,佛將其稱作「意思」而非「意根」或「意體」,而且把祂比喻成「幽室見」。在自佛世界內...閱6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3《楞嚴禪》第七章 二義決定(1)彼經又云:「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此為即心即佛,表臣趨君或偏中來的向上菩提道之見性境界。按唯識法理來說,第八識心或如來藏心,從無要想要作佛之我見,又不入六識不會六塵,是故無能想能作佛之念,又無所想所作之對象,也不是「是心作佛」之心。「馬祖心佛」公...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8:01《楞嚴禪》第六章 三種相續(2)六祖此「對境心數起」之心,就是廣欽和尚的「狂憨神抬」之心,也是本經「演若迷狂」之心,亦是「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之心,還是臨濟祖此「風顛漢」之心,就是世尊七處征心所指之「心目」,即是正法眼藏內的「正眼」,明白此心相無論起動或止靜,菩提都是作麼長。請大家注意,此處的「心悟實相」,主要不是指悟到如來藏第八識心的...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59《楞嚴禪》第六章 三種相續(1)下面再舉出祖師禪公案一則,將山水貫穿起來解說。青原惟信禪師,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箇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見到自佛世界內的曹溪法水,並非身外世界的江河之水。南泉祖師最後一句話的禪意是,「星...閱12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55《楞嚴禪》第五章 七大歸藏《楞嚴禪》第五章 七大歸藏。從禪門來說,藏識包含二個要素:藏指正法眼藏內的藏體,識指正法眼藏內的「法」性,整合起來就是「法藏」之意。到了本章,佛進而將空藏擴展為地藏火藏水藏風藏空藏見藏識藏,從而為下章三種相續中的虛空、風輪、金輪、水輪等作為鋪墊。明此「深心」的密意,就懂「直心、平常心、菩提心」等等因地心的玄機,明此「塵...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53《楞嚴禪》第四章 四科歸藏二是在正法眼藏中,「空藏」呈現為「不動周圓」的「妙覺明體」,「眼法」乃至「根塵」顯現的陰處界萬法則是虛妄生滅的,這是佛說正法眼藏要素結構的隱義。意與法及意界。本節內所說的見性意義上的六根,就是法華經所說的清凈六根,既不同於世俗所說的浮塵五根和意根,也不同於大腦中樞神經司管上述六功能的內勝義根,因而我們將正法眼藏或自佛...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48《楞嚴禪》第三章 八番還見(2)佛復告阿難。此「自住三摩地」,就是本經中的首楞嚴三昧,也是大寶積經的「自佛世界般若波羅蜜如幻法」或「如幻三昧」,也是靈山付法會上的「正法眼藏教外別傳」,亦是華嚴經的華藏法界觀,還是法華經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教內真傳,更是大涅槃經的眼見佛性境界。諸佛明了知見佛性,如白晝見色。眼見佛性是世尊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之法,非定性小...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45《楞嚴禪》第三章 八番還見(1)還有人以意識心努力擴大自己的心量,思想著「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其實這八字是見性開悟者在自佛世界內的身自內證之境界,絕非意識解會邊事,莫說非粗意識所緣境界,即使親證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的細意識境界,仍不知道見性者「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何等境地。佛在此所說的諸多境界,就是見性者於自身正法眼藏中所見的般若波羅蜜如幻...閱17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43《楞嚴禪》目錄和前言——楞嚴經的正法眼藏體系解碼。法眼藏有六種組合方式:法、眼、藏、法藏、法眼、眼藏。在祖師禪中,破初參相當於親見正法眼藏內的「法藏」,過重關就是在破初參的基礎上證到「法眼」,透牢關就是通透「眼藏」,末後句就是透牢關後全提向上入空性「藏」。佛說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除了進一步開顯正法眼藏的三要素之外,主要暗...閱9轉1評0公眾公開14-12-16 17:31
推薦閱讀:

卷三十(經文卷七之二)-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交光大師
《楞嚴經之五十陰魔》色陰魔之十:妄見妄說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79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0片
楞嚴經通議卷二之一(憨山大師)

TAG: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