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木蘭秋」
(2012-12-02 23:03:16)
轉載▼
標籤: 共樂壺天塞罕壩木蘭秋圍場攝影 | 分類: 神州走營 |
「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康熙年間,塞罕壩被圈為圍場,那裡多鹿,中秋前後,獵者頭戴鹿帽,吹起木笛哨,模仿鹿聲,誘鹿捕殺,這便是舊時著名的皇家狩獵「木蘭秋」;而秋日在塞罕壩淘色,是現今攝影人拍不盡的「木蘭秋」。每每此季節,在圍場的道路兩邊,林立的三角架比樹多,雖誇張,但形象。
古代,對四季狩獵都有稱謂,分別為春搜,夏苗,秋獮,冬狩,春振旅以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獮,冬大閱以狩,為保持物種平衡,每季狩獵的方式和目標都不同。現今,對四季攝影也分樂趣,叫春花,夏水,秋葉,冬雪。四季都有景色,春天有花草,夏天有山水,秋天有顏色,冬天有冰雪。如果說秋獮,多提圍場,是皇帝打獵時的專用詞;那麼秋拍,則多見五彩,早成為攝影人的專用詞了。
在這鋪天蓋地的壩上「圖庫」中,沒有花香樹高,大自然中,我們就是一顆顆於無聲處的小草,「大地呀母親把我緊緊擁抱」。
黃色,如果再經過幾場霜,草葉會慢慢變黃,那悅目的色彩成為秋日壩上的完美背景。漫山遍野,進入一年中最絢爛的時期,俺不擅造景,可確實是身不由己,歲月雖然反覆,來者只要有相機,都能給壩上之行留下一個絢爛的記憶。
140多年前,康熙從京城到圍場,御駕之旅,要一個多月時間,從此,歷代清帝在這裡舉行過上百次的「秋獮」。20多年前,京城民間的幾位拍俠,驅車一天時間,尋找淡出的視野,也有說是官方派出的科考隊,沿河北沙化線路探尋沙塵暴的成因,意外經過了這「海市蜃樓」,不管幾說,都成就了一個新發現。也是從此,陸續慕名而來的攝影人早已經有百萬之多。
置身此地,不由得回想起八旗子弟設圍採獵的隆隆戰鼓,烈馬嘶鳴,弓劍琴音和當年「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崖」的壯觀場面。
皇帝身穿鎧甲戰袍、騎著戰馬從京師出發前往木蘭圍場,通常都是在落葉紛飛的秋天。皇帝熱走,隊伍浩大,少則幾千,多則數萬,往往前隊清早出了城門,斷尾打旗的號兵到中午才啟程。
過去的七十二圍,如今都已不存在,到處都有人居住了,古松一棵都沒有了,只保留了幾個原地名,如今去圍場塞罕壩上。那只是當年圍場的一角。且是解放後興建的林場。皇帝們當年圍獵的遺迹現已不多:康熙練兵台、御泉、卧牛盤、天梯梁和古御道。
經過幾場霜,草葉會慢慢變黃,那悅目的色彩成為秋日壩上的完美背景。漫山遍野的紅松、雲杉、白樺與氤氳溫潤的湖泊山川相互映襯。
壩上,本來是地理名詞,通常是指由草原而陡然升高形成的地帶,又因為氣候和植被的原因而形成的草甸式草原。
北京人常提及的壩上,是是地跨河北和內蒙古草原的三個地方,一個是張家口北部的張北壩上草原,一個是承德西部的豐寧壩上草原,再一個是承德北部的圍場壩上草原,圍場壩上也稱塞罕壩。
除地點外,古迹已難以提供任何回溯往昔圍獵現場的證據了,皇帝的旅程,就這樣在我們的旅程中隱遁而去。
又到層林盡染時,整個壩上披黃掛赤,魅力不擋。草原慢慢地由碧綠一點點地染上紅色和金塞罕壩,在河北最北,與內蒙克什克騰旗和多倫縣的部分地區組成。按地形分壩上,壩下。木蘭圍場建立後,無特殊情況,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的大型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獮」。漸成定製,並警語後世子孫「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經歷過榮辱與戰亂後留下了眾多的古迹遺址和傳說,耐人尋味。時間的廢墟,歲月的城牆,給每一個來訪者講述著不同的故事。
皇帝每歲秋,從京師至圍場沿途按里程、地勢設立行宮,供皇帝飲茶打尖,宿駐辦公使用。皇帝每次圍獵,
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在行宮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金黃的樺樹、火紅的楓樹、似血的灌木叢、棕黃的淺草……秋色好似童話,撩撥得全國各地攝影人絡繹不絕地前往拍攝。然而,要在這鋪天蓋地的壩上「圖庫」中,尋找一幅眼前一亮的照片,似乎越來越難。
壩上薄霧繚繞,晨曦初露中的山村,技法終歸是手段,用心感受,方能找到通往大自然的秘徑。
300多年前,塞罕壩處處覆蓋著深邃的原始森林和遼闊豐美的草原,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可謂得天獨厚之福地。可惜好景不長,此後數百年,塞罕壩歷經劫難。到新中國成立時,曾經的皇家獵苑風采喪失殆盡,原始森林蕩然無存,已然達到了飛鳥不至、黃沙遮面的死寂和荒涼。
豐美浩蕩的皇家獵苑被歷史的鐵蹄踐踏消亡,卻奇蹟般地又重現在眼前。更令人感動的是,茂密的森林不是原始天成的,而是塞罕壩的兩代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一棵一棵種出來的……
想著這山裡山外的陳年舊事,那種意境,能洗掉鉛華,讓身心變得空靈。
公元1677年,康熙首次出巡塞北,看中了這塊「萬里山河通遠繳,九邊形勝抱神京」的地方,公元1681年,康熙第二次來圍場,圍場劃分了72個小圍場,歲歲舉行木蘭秋爾,並垂為祖制定為家法,從康熙二十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140多年裡,康熙,乾隆,嘉慶來圍場木蘭秋獮百餘次,如今,圍場縣區劃得名,很多淵源於當年的木蘭圍場。
去壩上淘色,是在看一場數百平方公里的幕布電影。當年皇帝身穿鎧甲戰袍、騎著戰馬從京師出發前往木蘭圍場,通常都是在落葉紛飛的秋天。皇帝熱走,隊伍浩大,少則幾千,多則數萬,往往前隊清早出了城門,斷尾打旗的號兵到中午才啟程。
陽光下滿目金黃,陣風裡遍地碎夢,據說歷史上有幾次毀滅性的砍伐,當年袁世凱聽了太監的指點,把壩上的滿山遍野的百年古樹全部砍伐變賣變成大洋,今天,壩上沙化仍然嚴重。
古之帝王,四海擾攘之時,正當借田獵以講武。是以打獵來彰顯實力。每年八九月間舉行的木蘭秋獮,由皇帝親自指揮圍獵的軍隊少則數千人,多則幾萬人。通過行圍活動,不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習騎射,又習勞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傳統的驍勇善戰和醇樸刻苦的本色,抵禦驕奢頹廢等惡習的侵蝕,做到安不忘危、常備不懈。
同時,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蘭行圍,在那裡定期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便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滿蒙關係,加強對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這對於北方邊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所以說,木蘭圍場之選定在內蒙,並不單純是因為那裡地形好,獸類多的緣故。
康熙皇帝建立了著名的木蘭圍場於何年?清史書上,都說是建於康熙二十年或後,幾成定論。
康熙率滿漢大臣和八旗禁旅出塞,會合三千蒙古騎兵,長驅直上,沿途一面習武射獵,一面相度地勢,酌設圍場,並在設立了木蘭圍場。雖說奔波勞累,幸而從京城通往南苑的路上早已按里程,地勢設立了行宮,每至一處行宮,眾人便會停下歇息住宿,供皇帝辦公,待精神恢復了便又上路了。
每年木蘭秋彌,路經數省,除了幾個建立行宮之外,其他都是駐蹕牙帳,便是御營了,皇帝崇尚簡樸,亦不忘本之意。士兵們是獵場如戰場,誓要獵得最多的獵物。可便是豪氣萬狀之下。
眾人鋒利的弓箭卻避開了幼獸及母鹿,這是皇帝明文立下的規矩,不得獵殺幼獸及母鹿,謂「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皇帝下的禁令,便是為了能夠延續木蘭圍場的資源。
精彩的風景在罕壩,清朝時皇家獵苑之一「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秋日的壩上,林草時刻變在塞罕壩,山川並不壯麗、宏偉,但是只要你善於發現光影效果,認真構圖,隨時隨地都會有驚喜出現,真正展現了「攝影的天堂」的無窮魅力。
原始森林,皇家獵場,黃沙遮面,人工造林,奇蹟重現;這300多年的歷史,便是塞罕壩。
如今塞罕壩,一個以養軍馬和攝影業為生的小村鎮,受益的還是當地百姓。那裡,光開家庭旅館和租用舊吉普車二項,每年的收入就很興旺,攝影的功勞絕不可沒。
推薦閱讀:
※只要去感受它,你就會明白它,不需要再去別的地方尋找了!它們將說出你絲毫不會懷疑的真相,讓你真正接入自己的核心。 (周運)克里斯汀每周星座運勢12.20
※很多人在尋找的拉丁恰恰舞歌曲
※尋找「祁門香」的漫長旅程
※尋找財位方法大全,看完不用在找師傅了,收藏!
TAG: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