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有關梅花詩,你了解多少?
中國人一直把梅花看作是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的「五福之花」。早在南北朝時期,梅花的觀賞價值就被人們普遍重視。唐代起,隨著古體詩歌創作的發展,梅花也走進了詩人們的筆下,開始在詩詞上大放異彩。
在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中,梅花是一縷淡淡的憂傷:「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人當年流放夜郎,路過武昌黃鶴樓,聽見哀婉悠揚的笛聲,感到非常凄涼,彷彿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柳宗元的《龍城錄》後,詩人就愛將梅花比「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這是由於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態,有清冷淡雅的美。比如在宋初詩人梅堯臣的筆下,梅花便是玲瓏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
寒霜季節盛開的梅花傲雪耐寒,獨自清香,與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結下不解之緣,於是梅花又多了一種孤高絕俗、貞潔自愛的君子情操。最有名的要數陸遊的《卜運算元﹒詠梅》了,「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遊借梅表現自己標格孤高,決不爭寵邀媚,阿諛奉迎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嶙峋傲骨。
而在那些喜歡寄情于山水,渴望過一種清凈無為與世無爭生活的詩人心中,梅花又有著隱者高士的意象。比如詩人韓元吉的《梅花》一詩中云:「本來淡薄難從俗,縱人紛華亦絕塵。」不難看出虛靜淡泊,瀟散自得的隱士情懷,以及對個人志節操守的重視,和對個人精神自由的維護。
梅花冰肌玉骨,斗寒開放,清幽高潔,自然標格,不與凡花為伍,難怪受到詩人的賞愛,賦予了梅花「高遠有味」的藝術效果。
中國詩詞大會即將迎來總決賽,本季的節目即將收官,讓我們期待這些詩詞達人們帶來的精彩的表現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