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亂世收藏巨擘郭葆昌,堪比張伯駒

點擊標題下「古玩元素網」可快速關注

定期推送古玩藝術信息,專家評論,微拍信息,古玩規矩,書畫藝術等諸多優質內容,專業古玩藝術平台、重服務的微信運營!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微信號:shgudong )

郭葆昌圖  

收藏界歷來有「太平古董、亂世黃金」一說,其實真正成就古董收藏大家的往往還是亂世。說起來,在兵荒馬亂的歲月,生命、生計無著,人們已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鑒賞、收藏古董,許多寶物流落出來而無人問津。這時,一些真正有遠見的收藏者,便趁混亂之機,賤價收藏這些寶物。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人,亂世搞收藏並不完全是為了發財致富,也有為國家保護文物防止流失的人物。比如,在清末民初那段國家動蕩的年月里,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資財,保存了不少中華民族堪稱稀世珍寶的文物,最終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收藏家。北京因地利之宜,在民國期間出現了兩位極富個性的收藏巨擘——張伯駒和郭葆昌。二人均曾任職博物館,而且與民國要人袁世凱有著很深的淵源。張氏得以享年且人生跌宕,其傳奇一生幾近家喻;郭氏則因天不假其年,事迹僅為圈內人知曉。其實兩人在藝術收藏上的成就實在是不分伯仲。

  

  郭葆昌藏書畫及瓷器精而博。他曾經說道:世間與人生最關要切之物,惟瓷與紙。二者不可須臾離,且與人相終始。故終身精研造紙、制瓷之學,造詣頗深,曾被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任命為瓷器館館長、古物審查委員。他編纂有《唐俊公先生陶務紀年表》,將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督陶官唐英的事迹首次予以翔實考訂梳理。

  

  郭葆昌在家中庭院留影

  

  從袁世凱寵臣到制瓷名家

  

  郭葆昌(1867-1940年),字世五,別號觶齋主人,河北定興人。早年在北京西城羊城大街古玩鋪當學徒,他好學上進,為人機敏,不僅對古物鑒定心有所得,而且對古董經營也瞭然於胸。後開始獨擋一面,尤精於鑒定清官窯瓷器,自己也欣賞並收藏了一批宋元以來的官窯名瓷和其他文物,在京師古玩圈子裡頗有名氣,並因此結識了許多收藏家和顯貴。但郭葆昌自己並沒有開設古玩店,而是在海王村前門開了一家鑄新照像館,專門拍攝一些古玩靜物照片。據說他的照像技術相當不錯。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的小照大多出自他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得以進入軍機大臣袁世凱府第當差。據傳,一日袁世凱心情不爽,感嘆其庭院內缺少荷花,郭聞知後,連夜驅車從老家定興趕運十車荷花栽入池塘。次日,袁世凱忽見滿池美荷,驚喜十分,遂提拔郭葆昌為袁府總管,郭氏投機鑽營的能力可見一斑。自此,袁府內務均由郭一手操辦,直至曠世的袁世凱葬禮。

  

  因善於逢迎,又見長於瓷器之道,郭葆昌在袁府任總管期間,管理景德鎮窯,任「陶務總監督」,這也是景德鎮御窯廠歷史上最後一任督陶官。此時適逢袁世凱陰謀「復辟登基」之際,郭葆昌奉命為此「大典」燒制瓷器,除典禮使用外,還作為禮品饋贈參加大典的各國公使。

  

  民國 粉彩嬰戲圖萊菔瓶

  

  這項任務郭葆昌完成得非常漂亮。從1913年開始,他延攬名匠畫師,精心燒制。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趕在袁世凱「登基」之前,燒制了4萬件瓷器。其款識為居仁堂(系袁世凱中南海寓所),以粉彩和琺琅彩為主,胎質細膩,胎骨輕薄,釉彩嬌妍,畫意奇幻,器型多仿雍正、乾隆兩代官窯器,數量不多。每件瓷器上還標有「洪憲御制」字樣,這就是名震一時的「洪憲瓷」。據說,在燒制過程中,郭氏極其認真,逐件檢視,凡不合格者一律毀掉,所以這些「御瓷」極為精美,受到朝野驚嘆,在當時就成為瓷器愛好者的藏品。

  

  他還仿效清代督陶官唐英的做法,自製了一批瓷器(落款觶齋、觶齋主人、郭世五)。這些所謂的「洪憲瓷」曾被藏界視作中國瓷業史上僅有的一朵復興之花,吉光片羽,身價不凡。只可惜,這些瓷器後來隨著袁世凱的垮台和「駕崩」也一起風雲流散,成為瓷器收藏家們至今難得的稀世珍寶。

  

  「觶齋」藏瓷

  

  郭葆昌不僅是燒制瓷器的名家,也是著名的鑒賞家和收藏家。

  

  郭葆昌的瓷器收藏在當時已極負盛名。他的齋名之所以號「觶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價值巨昂的青銅觶(古時酒器)。他出過《觶齋瓷器圖譜》,收錄有畢生珍藏名貴瓷器三百餘件,其中不僅有罕見的宋元瓷,也有連故宮都沒有的清官窯「移棲耳尊」。

  

  據王世襄先生回憶,抗戰勝利後,王先生擔任「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助理代表,為免遭文物流失,他代表政府從郭葆昌的後人手裡收購的觶齋藏瓷達二三百件之多。

  

  《校注項氏歷代名瓷圖譜》

  

  由於郭葆昌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後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瓷器館館長。郭葆昌利用其在故宮任職之便,查閱了大量清宮舊檔,並以此編纂了《唐俊公先生陶務紀年表》,翔實考訂了唐英這位雍乾兩朝官窯瓷器總監的一生貢獻,是清官窯瓷器研究的開拓之作。期間,還著有《宋廣窯琴考》。

  

  郭葆昌所撰寫的另一著作《瓷器概說》,不僅是瓷器入門讀物,而且以中英雙語印行,是近代第一部向西方人士系統介紹中國瓷器的專著。其英譯精準優雅,至今仍可做為同類學術文章英譯時的範本。他所編印的《項子京藏瓷器圖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或可稱為觀念藝術的濫觴。這本為其祝壽而精印的圖譜如今已入善本之林,確屬珍罕之物。

  

  書畫收藏堪比張伯駒

  

  與瓷器收藏相比,郭葆昌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書畫收藏家,郭葆昌當時與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齊名,其收藏多為清宮流傳有緒的舊藏。其著錄於《觶齋書畫錄》中的書畫,均為歷代之名跡。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直到上世紀50年代方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代乾隆年間,有三幅代表中國書法藝術重中之重的字帖,被收入了清內務府,即王珣的《伯遠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乾隆帝非常珍愛這三幅帖,他還特地為它們定名為「三希帖」,並在自己卧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方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這三件作品。這間屋子被乾隆命名為「三希堂」,可見這三件作品之珍貴。

  

  三希帖

  

  辛亥革命後,清王朝倒台,「三希帖」中除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仍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外,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流出了宮外。據說為遜帝溥儀以贈賜之名把《中秋帖》和《伯遠帖》交由溥傑,由溥傑攜帶出逃,後散佚民間。為防止如此重要的文物流失到海外,郭葆昌多方打聽,到處尋找,終於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自天津購入。二希的購藏,直接刺激了同好張伯駒隨後傾其全力收購陸機的《平復帖》。

  

  隨著袁世凱稱帝失敗,郭葆昌離開官場,歸北京家內居住。閑居期間,開始從事中外名瓷交易。他賣給外國人的瓷器,大都是贗品,有的系他自己仿古製作。他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稱瓷器是別人所有,他只是作為鑒賞家予以推薦,還讓他的兒子假裝貨主,為此掙了不少外國人的錢。郭葆昌曾說:「賺錢就是要賺洋人錢,不能坑中國人。」

  

  明 文徵明《寒林竹石圖》

  

  郭葆昌逝世前留下遺囑,把窮其一生庋藏的文物贈給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體現了他以國家為重的胸懷。其獨子郭昭俊代表他把大部分收藏遵囑捐贈,這些寶物後被國民黨政權運往台灣。四十年代末,郭昭俊曾攜部分自留收藏至香港。解放後,由張蔥玉、鄭振鐸上報中央政府,政府得知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仍在香港。經國家文物局長鄭振鐸等人請示報告,由周恩來總理親批35萬元專款購回,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該院的鎮館之寶。

  

  其它見著錄於《觶齋書畫錄》中的巨跡,除唐寅的《孟蜀宮妓圖》和仇英的《滄浪漁笛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外,大都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如宋王嚴叟《墨梅卷》和元鄒復雷《春消息圖卷》今藏於華盛頓佛利爾博物館;元王淵《鸜鵒梅雀圖》現藏於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曾經清皇室收藏,至今仍散落民間的焦秉貞《午瑞圖冊》和文俶《宜男圖卷》均著錄於《觶齋書畫錄》,兩畫皆為工筆設色,精絕臻妙有如官窯瓷器一般優美。從中可以窺見瓷藏大家郭葆昌一貫的審美趣味。

  

  元 王淵《鸜鵒梅雀圖》


推薦閱讀:

10種最火紅木詳解,一下變磚家,好開心,不收藏的都後悔了
太美了,(ˇ?ˇ) 想不收藏都難
詩人雅稱大全,終於找齊了!(值得收藏)
推薦這幾道家常菜,不容易吃膩,做法簡單,值得收藏起來備用
1.8萬到380萬 9萬到7200萬:收藏圈中撿漏奇蹟

TAG: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