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定位與圖解

治療出汗的穴位

陰谷 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陰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主治疾病:   陰谷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

治療風濕疼痛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取穴方法:百里穴位於腿的後側,從彎曲膝蓋時的皺紋5厘米左右下中央稱為「百里穴」。主治疾病: 百里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風濕疼痛,對於懶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治療上半身疼痛,以指壓「內關」和「外關」最有效。「外關」位於手掌橫紋(腕橫紋)上3橫指(2寸),「內關」在「外關」反面。治療下半身疼痛以指壓「百里」最有效

治療高血壓的穴位

取穴方法:  此穴位於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  主治疾病:   高血壓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 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穴位

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患者應正坐或仰卧,微曲肘,側腕掌心相對,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或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主治癥狀:   列缺穴的主治癥狀為:指壓列缺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

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俯卧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主治病徵:   委中穴的主治病徵為: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治療喉嚨痛、鼻塞的穴位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仰掌並微曲肘的取穴姿勢,尺澤穴位於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該穴上方3-4厘米處用手強壓會感到疼痛處,就是「上尺澤穴」。  主治疾病:   尺澤穴的主治疾病為:喉嚨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穴位

尋找方法:  天柱穴找法:在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主治病徵:   天柱穴的主治病徵為:頸椎酸痛、睡扭了脖子(落枕)、五十肩、高血壓、目眩、頭痛、緩解眼睛疲勞等。該穴道是治療頭部、頸部、脊椎以及神經類疾病的重要首選穴之一,

取穴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主治疾病: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取穴方法:  尋找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膏肓穴位於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  主治疾病:   膏肓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具體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治療瞼腺炎(麥粒腫)的穴位將手握拳,在食指的第二關節有一深溝狀,在溝狀的頂端就是「二間」治療腳底腫大的穴位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病徵:   外關穴的主治病徵為:手腳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頭痛、落枕、肋間神經痛等。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  主治癥狀:   臨泣穴的主治癥狀為: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症等。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的穴位(臉部有三叉神經和面部神經)

尋找方法:  取該穴道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勢,聽宮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門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病徵:   聽宮穴的主治病徵為:耳鳴、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

尋找方法:  取頭維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此穴在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病徵:   頭維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   中脘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尋找方法:  患者應側卧或仰卧,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主治疾病:   陽陵泉穴的主治疾病為: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痹、消化不良、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

尋找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治療目眩、頭昏眼花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俯掌,掌心向下,中渚穴位於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或當無名指掌指關節的後方,第四、五掌骨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   中渚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站立時頭昏眼花、耳鳴、肋間神經痛、後頸沉重感。該穴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俯伏的姿勢,眼點穴位於頸部,在後頸凹處左右約2厘米處。  主治病徵:   眼點穴的主治病徵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老花眼、頸部扭筋(落枕)、腦溢血後的復原都非常有效,此外,長期指壓此穴,還可以緩解歇斯底里。肩井和湧泉」治療氣喘發作的穴位

尋找方法:  取穴位的時候應採用坐位,治喘穴位於肩頸部,大椎穴左右約二厘米處的凹窪中。  主治疾病:   治喘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治喘穴,對於治療氣喘發作非常顯效,

取穴方法:  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俞府穴位於上胸部,人體正面中線左右三指寬,鎖骨正下方。  主治疾病:   俞府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或中穴位於人體胸部,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間隙中。  主治疾病:   或中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氣喘突然發作的時候,可以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
推薦閱讀:

通過本神穴就能起到安神止痛的作用
這8個養氣血、補精力的穴位,你竟一個都不知道!
常按四個穴位健脾胃
穴位養生17
倪海莎講穴位

TAG:定位 | 穴位 | 圖解 |